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南方7个造林树种幼苗抗旱生理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通过对水分胁迫下南方7个树种幼苗叶水势、相对水分亏缺、叶保水力、膜透性和根系活力等指标的测定和研究,比较各树种间的抗旱能力和机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各树种间维持水分平衡能力:银杏≈马尾松>杉木≈火炬松>苦楝≈水杉>刺槐;膜伤害大小:马尾松<银杏<火炬松<杉木<苦楝<刺槐<水杉;根系活力大小:杉木≈马尾松≈银杏>火炬松>苦楝≈刺槐>水杉。综合以上结果,7种苗木抗旱能力为:银杏≈马尾松>杉木≈火炬松>苦楝>水杉≈刺槐。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蒸腾耗水特性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选择34种乔木、灌木、果树树种,通过水分控制使苗木受到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以分析苗木的蒸腾强度、气孔大小、叶水势、饱和亏缺与太阳总辐射、大气相对湿度、气温、风速、土壤含水量及叶面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侧柏对水分胁迫反应最为敏感,水分胁迫时,能迅速调整气孔开度以增加气孔阻力减少水分蒸腾,是其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重要生理基础;山杏、白榆有较大的临界饱和亏缺和较低的相对含水量,具较强的耐旱能力;当土壤含水量在6%以上时,土壤含水量与苗木蒸腾速率的关系密切,当土壤含水量低于6%时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关系不密切;不同树种的蒸腾速率对气温、大气湿度、太阳辐射强度等环境因素的反应不同,可以选择关系密切的因子作为不同苗木蒸腾速率预测的指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了解苗木蒸腾速率与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关系,可指导选择立地条件类型、墒情及把握造林时机,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吴婷  郭晓荣  苏宏斌 《甘肃科技》2014,(4):138-140,111,132
应用PV技术对兰州北山植被恢复造林试验区侧柏、柠条、甘蒙柽柳、沙冬青、白刺、野枸杞的抗旱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V技术可以快速准确测定植物的某些水分参数;柠条、甘蒙柽柳、侧柏、沙冬青是兰州北山人工造林比较理想的造林树种,六种植物抗旱性排序为:柠条甘蒙柽柳侧柏沙冬青白刺野枸杞;要全面研究植物的抗旱性,应在SPAC系统中研究植物生理、生态特点及解剖学特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δ13C值的北京山区典型树种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山区长年干旱缺水,研究北京山区典型树种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特征对于筛选抗旱造林树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北京山区典型树种(侧柏、油松、刺槐、栓皮栎)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特征,本文基于稳定碳同位素技术测算出4个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叶片δ13C值和水分利用效率同向变化,4个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栓皮栎>侧柏>刺槐>油松,说明4个树种中栓皮栎的抗旱性最强而油松最弱;阳生叶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阴生叶;植物叶片日内水分利用效率上午略大于下午,但区别不明显;另外,侧柏冠层不同高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  相似文献   

5.
水分和热胁迫对5种苗木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北美乔柏和扭叶松为对象,研究了水分和热胁迫对苗木生长期间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分胁迫对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北美乔柏和扭叶松5个树种的苗高增长量和增长率均有显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因树种而异;(2)热胁迫对苗高增长量和增长率也有一定影响,但不如水分胁迫的影响大。热胁迫对北美乔柏和花旗松的苗高增长量及增长率有显影响,对其它树种的影响较小;(3)水分胁迫对杉苗生物量的影响不大,热胁迫对杉苗生物量指标的各部分干重有显影响;热和水分胁迫对马尾松苗木3个生物量指标均有显影响;热胁迫对花旗松、北美乔柏和扭叶松苗木生物量指标的影响均大于水分胁迫;(4)5个受试树种的根茎比受热和水分胁迫的影响都不大。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刺槐苗水分运输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在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植物对体内水分运输过程的调控能力,以盆栽2年生刺槐苗木为材料,用改良的"冲洗法"测定了干旱及复水处理条件下刺槐苗木体内水分运输过程参数。结果表明:1刺槐苗木水分运输过程胁迫指数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处理间胁迫指数均差异显著(P<0.05)。不同时期刺槐苗木水分运输过程胁迫指数从大到小呈现为:生长初期、生长旺期、生长末期的趋势。2干旱胁迫复水24 h后,刺槐苗木水分运输过程参数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恢复度变化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处理间恢复度均差异显著(P<0.05)。3干旱胁迫复水24 h后,刺槐苗木水分运输过程存在补偿效应且主要出现在苗木的生长旺期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补偿指数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干旱胁迫会对植物造成一定的伤害,然而植物为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能够启动一系列应激反应来阻止、降低或修复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且恢复程度与苗木生长时期及干旱胁迫程度密切相关。复水24 h后,刺槐苗木水分运输过程存在明显补偿现象,这是生物保存自身的一种重要机制,弥补干旱胁迫对苗木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刘书盛  李萍 《甘肃科技》2007,23(4):212-213
通过对甘肃通渭县秋季造林树种山毛桃、刺槐、沙棘、柠条造林成活率的统计分析表明:山毛桃成活率为76.7%;刺槐成活率为91.4%;沙棘成活率为84.8%;柠条成活率为87.2%,结果显示:刺槐和柠条混交的成活率最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南北两山4个造林树种抗旱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明玲  李楠  郭劲玲 《甘肃科技》2005,21(7):175-176
通过测定在自然水分亏缺的条件下,主要水分生理参数,总含水量,叶水势,凋萎系数,蒸腾速率,水分亏缺等参数,对4个灌木林树种的抗旱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无论在保水能力还是在吸水能力,4种灌木的抗旱性能柠条>白刺>狼牙刺>紫穗槐。  相似文献   

9.
苗木稳态营养加载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木稳态营养加载技术目前已成为欧洲和北美苗木施肥的主要技术,广泛运用于栎属、云杉属、松属等欧美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我国于1988年利用稳态营养加载技术对兰考泡桐、刺槐、杉木、湿地松等树种的苗木进行了初步经营,21世纪以来该方面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笔者从稳态营养加载技术的理念、稳态营养加载参数确定技术、稳态营养加载在容器苗应用、稳态营养加载与树种敏感性、稳态营养加载与秋季施肥、缓释肥、菌根及苗木质量等方面,对国际上近30年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结合当今研究热点,对该领域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下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的光合特性响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和光合测定的方法,以湿地松普通种子为对照(CK),测定了7个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在弱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60%)、中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5%~40%)和强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25%)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量子效率(Φc)和羧化效率(CE)等光合特性.实验得知,湿地松光合特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规律是:各家系的Pn、Cond、Ci、Tr、φc、CE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而下降,其中Pn、Ci、CE几乎呈直线下降,各家系的WUF随着水分胁迫的加深先上升,至中度胁迫后下降,Cond、Tr在强度胁迫时趋近于0.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不同家系光合特征不同,湿地松半同胞家系的光合特征值明显大于对照,是湿地松各家系生长快、产量高的主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1.
海红和刺槐水分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压力室技术研究了海红和刺槐的水分参数(φsats、φtlps、ROWCtlp、RWCtlp)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树种水分参数的季节变化规律与其自身的物候节律有关。春季树木嫩枝生长阶段是其抗旱性最弱的时期,而这时正是该区春旱最严重的时期。树木的抗旱性随着其一年中的生长逐渐增强。由水分参数比较可知,海红的抗旱性强于刺槐  相似文献   

12.
应用传统林分结构因子配合角尺度、大小比数2个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鲁山国家森林公园油松、刺槐和侧柏人工林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该园油松、刺槐和侧柏人工林的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484、0.503、0.504,分布方式均为随机分布;平均胸径大小比数分别为0.484、0.498、0.478,林分在大小比数为0~1的株数比例相差不大,说明林分不同径级的林木分布较均匀,林木个体分化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区选择青石山和砂石山设立两处试验地、4个区组,开展了侧柏、黑松等8个树种贫瘠荒山直播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树种均能用于荒山大面积直播造林,提前整地和施用土壤保水剂都能显著地提高直播造林的出苗率、保存率和苗木生长量,研究了两种立地条件下侧柏、刺槐直播造林土壤保水剂最佳施用剂量,覆草和间苗定苗亦能明显提高直播造林的出苗率和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14.
林木耗水的准确评价对于低耗水树种的选择及林分结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探针和自动气象站,对油松和侧柏的边材液流速率和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同步测定,分析了空气温度与边材液流间的滞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林冠上层空气温度与液流速率的相关性最为显著。液流启动要滞后于空气温度2h以上,液流峰值出现的时间一般要比空气温度早1~2 h,液流趋于停止的时间和空气温度相差不大。液流速率和空气温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春、夏、秋季油松树干边材液流与空气温度变化的滞后时间分别为170 min、-60 min和0 min,侧柏边材液流相对于空气温度分别提前40 min、30 min和10 min。考虑液流相对于空气温度的"滞后效应"可提高液流速率的拟合精度,油松提高了42.9%~122.0%,侧柏提高了6.4%~14.6%。  相似文献   

15.
华山松菌根化幼苗的抗旱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工模拟水分胁迫方法,对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树种接种的菌根化苗和未接种苗的耐旱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两种苗木的根系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上升,但二者相比,接种菌根化苗上升幅度较小;而叶绿素总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及含水率下降,前者下降幅度比后者要低.综合分析表明接种菌根化苗抗旱性比未接种苗强.  相似文献   

16.
腾格里沙漠南缘2种沙地灌木植物的光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沙坡头地区人工自然植被中的主要植物种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光合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2种沙地灌木植物光合速率(Pn)、微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PAR、气温t、相对湿度RH)以及植物叶片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比(Ci)、气孔限制值(Ls)、蒸腾速率(E)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种沙地灌木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其中光合速率最大值出现在9:00左右,17:00左右出现第2峰值,这是沙地植物对强光照、高气温、低湿度的干旱自然环境条件的一种响应.2种沙地灌木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既受气孔因素的影响,也受非气孔因素的影响.其中在7:00~9:00与17:00~19:00时,两者光合速率的增加不仅仅是由于气孔导度的增加造成的,而9:00~15:00期间,植物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以上各项光合特征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在研究区自然环境条件下,油蒿比柠条具有更好的光合适应特性.  相似文献   

17.
比较荒漠植物柠条锦鸡儿不同部位茎段的水力结构特征.研究表明:随着茎木质部横截面面积增大,柠条锦鸡儿的胡伯尔值、比导率和叶比导率增加.柠条锦鸡儿存在着水分运输的限速区;限速区胡伯尔值高于非限速区,比导率和叶比导率低于非限速区.柠条锦鸡儿的水分运输主要受到分叉区(限速区)和枝条末端的细枝限制.  相似文献   

18.
柠条锦鸡儿细根生长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在10a生柠条锦鸡儿人工林中分别选取了坡上和坡下样本5丛.通过四分之一圆法采集根系,并将标准丛根系按细根、中根、骨骼根进行划分,并测定长度及游离氨基酸含量.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的各径级根的长度差异,两样地中各径级根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关性.得出游离脯氨酸含量百分比在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变化趋势,和游离氨基酸平均含量与根长的相关趋势.结果表明:(1)细根长度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与土壤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2)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根系新生细根存在正相关关系.(3)两样地中各径级根之间游离氨基酸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980~0.997之间.(4)游离脯氨酸平均含量与细根比表面积存在正相关关系,且R2=0.9371.研究证明游离脯氨酸对植物对抗干旱胁迫的重要作用,为柠条锦鸡儿复壮和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森林收获法中的平均木法,在石灰岩山地侧柏和油松各组的混交林和纯林中分径级对等地选择标准木,建立数学模型,估测各标准地每公顷林分的生物量;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中利用面积比例的方法,测定不同林分中灌草层的生物量.同时分析了石灰岩山地中混交试验林及其纯林中乔木层和林下植物的现存生物量状况.结果表明:混交林中乔木层生物量小于侧柏纯林和油松纯林的生物量;混交林中灌草层的生物量小于侧柏纯林和油松纯林的生物量;然而混交林的总生物量大干侧柏纯林和油松纯林的总生物量.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植物分布理论、生态演替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景观结构理论等城市森林建设的基础理论;基于野外调查资料建立了徐州低山丘陵森林植被分类系统,包括2个植被型组、3个植被型、3个植被亚型、6个群系组、12个群系(赤松林、黑松林、侧柏林、刺槐林、黄连木 黄檀林、青檀林、小叶朴林、鹅耳枥林、麻栎林、栓皮栎林、白栎林、栓皮栎 红楠林);根据建群种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研究了各群系的演替次序,构建了徐州低山丘陵森林植被次生演替模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徐州城市低山丘陵森林、城市行道树林以及城市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