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临界CO2萃取天然香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论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重要性,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香料提取方面的最新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对天然香料超临界萃取的数学建模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收缩核模型、多孔球DDD模型、微分质量守恒模型等。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SFE-CO2)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优越性及影响萃取效果的因素,综述了10多年来该技术在中药挥发油、生物碱、黄酮、醌类、皂苷等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并展望了SFE-CO2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超临界萃取技术简要叙述,包括其在日用化工中的应用,着重介绍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天然物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杨庆凤 《科技资讯》2011,(35):12-12
超临界萃取作为一种新型的提取分离技术,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植物成分提取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萃取辣椒红色素工艺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分离和纯化辣椒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为22NPa,萃取温度为40℃,在控制流速为25kg/h时萃取时间为2小时,水作为夹带剂.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分离和纯化辣椒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为22NPa,萃取温度为40℃,在控制流速为25kg/h时萃取时间为2小时,水作为夹带剂.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超临界CO2萃取薰衣草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挥发油萃取率为指标,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作为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法L9(3^4)确定了超临界萃取薰衣草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最佳工艺为CO2流量25L/h,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2MPa,萃取时间1h,挥发油提取率为4.497%。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h,挥发油提取率为1.32%。因此可知,超临界萃取薰衣草挥发油的收率高,萃取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综述了该技术在中草药提取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蓬莪术挥发油提取技术的研究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索氏提取,水蒸汽蒸馏3种提取技术提取蓬莪术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仪分析其化学成分,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在挥发油得率,有效抗肿瘤组分,工艺流程,有机溶剂残留,挥发油外观及香气等诸多方面均明显优于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胡麻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胡麻籽油,通过正交实验优选的萃取条件为:CO2流量25L/h;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按该条件下,平均萃取率为36.70%。所得胡麻籽油呈金黄色、透明。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海带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海带(Laminaria japonica)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海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CO2流量2.5-3.5L/h,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3h,原料粒度40-60目,分离压力5MPa和分离温度35℃时最利于海带脂质的提取,此萃取条件可使海带总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7.2%。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粉防己中有效成分粉房己碱的提取率作为衡量指标,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粉房己碱提取效果的影响,探索粉防己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经过对热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等提取法进行对比,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溶剂用量较少,提取率高,可作为粉防己中粉防己碱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乔聪玲 《甘肃科技》2005,21(5):51-52,57
通过对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工艺装置、应用范围及发展状况的简介,论述了该技术的优越性,提出加强加快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步伐将给我国西部开发及企业发展带来一条低投入。高产出并合乎现代环保要求的高科技之路。  相似文献   

14.
CO2超临界萃取芝麻油中芝麻素含量的GC-MS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CO_2超临界萃取芝麻油中芝麻素含量的GC-MS测定。萃取芝麻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2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h,此时萃取率达到48.5%;提取芝麻紊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3h、萃取温度60℃、料液比2.5∶1(V/V)、静止分液时间3h;最后用GC-MS技术对芝麻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联用超临界 CO2萃取菊三七生物碱,将菊三七粉末用乙醇水溶液浸泡、微波辐照处理后,再用超临界 CO2萃取,对乙醇浓度、浸泡时间和微波辐照时间等实验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得出浸泡液乙醇浓度为90;,浸泡时间为10 h,微波处理时间为2 min 为优化条件,并与单一采用超临界 CO2萃取的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联用超临界萃取技术用于菊三七生物碱的提取效率优于单一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树龄肉桂挥发油的成分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肉桂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共分离出60个成分,鉴定了53个.结果表明不同树龄肉桂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均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分析研究澳洲坚果花挥发性成分含量,探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坚果花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超临界CO2萃取与同时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的坚果花挥发性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从超临界CO2萃取物中分离出164个组分,鉴定出58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85.55%.含量最高为亚麻酸(11.88%);从同时蒸馏萃取物中分离出142种成分,鉴定出53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71.06%.最主要成分为环氧芳樟醇(10.89%).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明显不同.通过对澳洲坚果花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澳洲坚果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CO_2超临界法提取荔枝草挥发油,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荔枝草中的挥发油成分主要以烯烃、烷烃、酚、醇、酯为主,其中含量较高有8种成分:1-石竹烯、抗氧剂2246、角鲨烯、丙酸乙酯、二十一烷、黄曲霉素B2、β-谷甾醇和二十七烷;方法合理、简便、高效,可为黄山荔枝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2萃取两头尖皂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两头尖皂甙,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条件,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香草醛—高氯酸显色法测定皂甙含量,来研究两头尖皂甙的超临界CO2提取方法.实验得出超临界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5h,夹带剂95%乙醇用量为20%.结果证明超临界CO2萃取两头尖皂甙方法是可行的,为提高皂甙提取率,预处理工艺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绵马贯众为材料,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超临界CO_2萃取绵马贯众多糖的提取技术工艺。结果表明:最佳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参数温度为45℃、压力为35 MPa、时间为2 h,夹带剂乙醇浓度为50%,用量为1.6 m L/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