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煤矿险兆事件主动上报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矿事故发生之前都会出现多次险兆事件,虽未造成伤亡或损失,但表明煤矿系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对险兆事件进行管理必须依靠主动上报,如果对发现的险兆事件视而不见,或者管理层对上报的险兆事件不予处理,就会导致煤矿险兆事件管理的初始环节不能顺利展开,进而严重影响安全管理效果。为了研究提高煤矿险兆事件主动上报水平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效果,应用现场访谈和文献调研方法,对上报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梳理出了8个影响矿工不主动上报险兆事件的因素;然后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利用SPSS17.0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煤矿险兆事件主动上报意愿影响因素三级指标体系,通过G1赋权法确定了各层次指标权重,对影响险兆事件主动上报因素的三级指标进行了重要度分析,针对各个影响因素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表明:矿工险兆事件主动上报水平事关煤矿事故防控水平,煤矿应该探明影响矿工险兆事件主动上报水平的因素,采取加强险兆事件方面教育或培训等措施,使管理者和矿工深刻了解险兆事件的概念、潜在危险性以及险兆事件管控的重要意义,以提升煤矿风险预控水平。  相似文献   

2.
事故发生必有险兆。险兆事件是事故形成的基础,是损失发生前的预警信号。险兆事件研究为煤矿等高危领域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提供了一种重要而实用的手段。为界定煤矿高概率险兆事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概率分级标准,归纳得到高概率事件界定标准,并结合险兆事件定义,明确了煤矿高概率险兆事件定义。通过相关资料,梳理近20 a间发生的各类煤矿事故数量,按照海因里希事故三角形法则(事故的发生数量与险兆事件发生数量比例),计算各类煤矿险兆事件发生数量;运用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方法,实现煤矿险兆事件发生数量到发生概率的转化,计算得到各类煤矿险兆事件的发生概率;根据煤矿高概率险兆事件界定标准,顶板类、瓦斯类和运输类3类煤矿险兆事件发生概率分别为0.252 7,0.179 4和0.115 1,发生概率大于0.1,故确定以上3类煤矿险兆事件为煤矿高概率险兆事件。通过分析顶板事故、瓦斯事故和运输事故的严重后果,验证了高概率险兆事件界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矿工大五人格特质对煤矿险兆事件上报行为的影响关系,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和煤矿险兆事件上报量表对陕西地区3所煤矿的329名矿工进行测量。运用SPSS21.0软件对其信效度和相关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矿工大五人格特质对煤矿险兆事件上报行为的预测作用,同时考查不安全心理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宜人性人格对险兆事件上报行为(β=0.27,p0.05)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尽责感人格对险兆事件上报行为(β=0.31,p0.05)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神经质人格对煤矿险兆事件上报行为(β=-0.29,p0.05)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外倾性和开放性人格对煤矿险兆事件上报行为不具有影响作用;不安全心理在神经质、宜人感、尽责感3个维度和险兆事件上报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在险兆事件的管理过程中,煤矿可以进行矿工人格特质和岗位匹配度检验,并针对不同的人格特质采取干预手段,消除矿工不安全心理状态,提高险兆事件的上报率,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运输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其顺畅运行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保证。险兆事件意味着运输过程存在隐患,但若不及时整改,有可能导致运输事故的发生,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干扰,而险兆事件的分析研究有利于积累相应的安全管理经验,开展及时防控,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因此探讨运输险兆事件影响因素并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管理势在必行。论文首先构建煤矿运输险兆事件致因模型,编制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运用SPSS 24.0及AMOS 21.0对数据及模型进行处理,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后,对模型进行修正及拟合处理。研究表明运输设备系统、组织管理系统等因素对煤矿运输事故的发生有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煤矿运输险兆事件综合防控模型,提出设计完善的运输险兆事件安全管理方案、控制不安全行为、加强设备技术及企业综合管理、培育安全氛围等相关对策,以防控煤矿运输事故的发生。研究成果将对煤矿运输险兆事件致因机理及煤矿运输险兆事件防控管理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预防控制建筑坍塌险兆事件,需明确建筑坍塌险兆事件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管控对策。采用实地调研与现场访谈,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建筑坍塌险兆事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主轴译码获得16个主范畴,选择译码提炼出4个核心范畴,从而构建建筑坍塌险兆事件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建筑坍塌险兆事件受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影响;其中,人的因素包括从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管理体系,物的因素包括作业设备设施和施工场所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设施设备安全监管,改善施工场所环境等对策,可为减少建筑坍塌险兆事件的发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防控煤矿瓦斯爆炸危险,针对煤矿瓦斯爆炸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在网络分析法和集对分析法等研究基础上,构建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演化危险性的ANP-SPA评价模型。该模型从“人-机-环-管理”4个方面分析煤矿瓦斯爆炸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网络分析法(ANP)构建评价指标的网络结构体系并计算指标权重分布,结合集对分析法(SPA)理论的联系熵对煤矿瓦斯爆炸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以南方某煤矿为例,对其进行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够有效地发现其风险主控因素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复杂影响关系,为煤矿瓦斯事故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煤矿透水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对于煤矿透水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意义。煤矿透水应急救援能力的影响因素较多,并且各因素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在安全评价时无法得到合适的指标权重。据此给出了一种组合赋权的方法,通过引入拉格朗日函数,建立决策模型;引入欧氏距离函数,建立主客观权重和偏好系数关系;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获得更加合理的组合权重,并运用到模糊综合评价中。运用提出的组合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黑龙江某煤矿透水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优”,符合工程实际。结果表明:组合赋权能够获得合理的煤矿透水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指标权重,可了解应急救援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指标。基于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工程应用上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冠峰  梁爱琴  周杰  查官飞 《河南科学》2009,27(9):1143-1147
通过对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综合分析,建立了包括交通设施,安全管理水平,事故损失状况等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1个观测点在内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以模糊理论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况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方法对某地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帮助煤矿企业针对各类融资风险险兆事件高效制定风险预警对策,在对煤矿企业的融资风险险兆的表现形式进行梳理与识别的基础上,以煤矿企业的财务、经营信息数据为基础,通过对相关企业财务、经营指标的综合分析和预测,分别针对煤矿企业非融资活动险兆事件与融资活动险兆事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并运用实证分析法,使用Z-Score预警模型对热点问题进行了验证。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Z-Score模型是行之有效的融资风险预警工具,能够为煤矿企业管理者提供融资决策依据,进而有效降低融资风险与损失。研究发现,真正出现融资风险的企业,在损失发生前往往已同时触发多种类型的险兆事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影响空中交通管理安全风险诸多因素具有的灰色性,引入灰色理论对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进行风险评价。从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个方面,提出了空中交通管理安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基于灰色多层次的空中交通管理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利用评价指标的信息,科学合理地综合评价空中交通管理安全风险状况,可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空中交通管理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预防地铁站施工事故的发生,以地铁站施工中的险兆事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行为安全"2-4"模型的预警行为模型,分析了地铁站安全施工对险兆事件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要求,总结了无线Mesh网络的特点、基本结构以及网络拓扑结构,对比了测距定位方法的优缺点,阐明了无线脉冲定位原理。基于无线Mesh/有线光纤网络设计了一种地铁站施工险兆事件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可加强施工现场与外界的通信沟通,提高险兆事件实时监控的能力、人与物的定位精度,可为地铁站安全生产调度、安全避险、应急救援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系统可及时发现险兆事件,有效防止地铁施工事故的发生;隧道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以及车辆的定位误差在30 cm以内,系统根据险兆事件位置,通过通信系统让附近人员迅速采取预警行为,防止地铁施工事故的发生;在未发现险兆事件或预警行为失效时,系统可缩短应急疏散时间,在同等条件下有广播通信比无广播通信的疏散时间缩小2~3倍。  相似文献   

12.
为定量分析影响煤矿顶板事故的风险因素,进而更好地对煤矿顶板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从人、物、环、管理等4大类20个组成要素出发,构建煤矿顶板事故风险指标体系.基于G_1-DEMATEL法建立煤矿顶板事故风险因素分析模型,得到各个风险因素指标的权重值和综合影响矩阵,计算煤矿顶板事故风险因素的中心度、原因度.结果表明:煤矿顶板事故最为关键的风险因素是内部管理机制(C_(43))、违章指挥(C_(44))、监督体系不完善(C_(46)),以及人的因素中的三违行为(C_(11))、人员进入冒落区(C_(12)).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以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和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煤矿瓦斯事故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瓦斯事故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矿井瓦斯事故各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对影响矿井瓦斯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加权,获得了比较实际的权重结果,为矿井安全评价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30 a间煤矿重大事故统计数据显示,人因事故占到96.5%以上.在所有导致煤矿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不安全行为是引起煤矿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在对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G矿N1301工作面的矿工为研究对象,确定了由4个一级因素16个二级因素组成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集.引入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构造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网络结构模型,并通过发放专家打分表,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利用Super Decisions (SD)软件计算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一级因素和二级因素的权重,进而得出全部16个二级影响因素权重总排序,并以此为依据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性分析.其重要性排序将为预防矿工不安全行为指出控制方向,并提出相应的矿工不安全行为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煤矿瓦斯事故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瓦斯事故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矿井瓦斯事故各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对影响矿井瓦斯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加权,获得了比较实际的权重结果,为矿井安全评价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开采深度与强度加大,煤矿水害事故是仅次于瓦斯的自然灾害,对安全开采产生巨大威胁。以西北某矿区现代化煤矿为背景,分析煤矿水害的致灾因素,确定导致煤矿水害事故的基本事件,建立事故树分析模型,求出最小割集和结构重要度,以此为依据提出防治水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矿工的状态影响其作业的安全性,为有效评价矿工的状态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需要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文献分析法从个体特征、生理、心理和能力水平4个维度构建了包括17项二级指标的矿工不安全状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并利用该指标体系对某矿工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一级指标权重排序为:生理因素(45.614%)心理因素(22.768%)能力水平(17.682%)个体特征(13.936%),17个二级指标中,体力疲劳、风险感知能力、身体健康状况、安全认知、情绪指标的权重系数较大,对某矿工状态评价结果为中等水平,存在疲劳、负性情绪和不安全心理等状态,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该指标体系能够科学有效地评价矿工的状态,煤矿企业应为状态处于中等水平以下的矿工提供及时的干预措施,防止其发生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8.
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矿工作为高危岗位群体,客观评价矿工反生产行为倾向可以有效遏制矿工反生产行为。基于行为安全理论,确定矿工反生产行为倾向的影响因子及属性值,从矿工个体、组织及管理因素建立矿工反生产行为倾向的动态评价系统。通过引入动态混合加权聚合算子(DHWA),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矿工反生产行为倾向的影响因子进行评价及排序。以山西大同煤矿为例,采用多期混合多属性决策方法(MPHMADM)对矿工反生产行为倾向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工反生产行为倾向评价结果与煤矿管理专家实际测评结果一致,煤矿企业对矿工反生产行为应重点管控矿工个体因素,其次是管理因素,最后是组织因素,从而有效遏制矿工反生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预防煤矿井下水害事故,提高煤矿应急救援水平,实现对水害事故紧急避险系统的定量评价,建立煤矿井下水害事故紧急避险系统逻辑模型和系统可靠性数学模型,分析水害事故发生时各单元件间逻辑关系,并对其进行任务效率评价,计算各单元件及系统的可靠度.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相同约束条件下,系统中各单元件并联时的可靠性大于串联时的可靠性;井下37#右采区发生水害事故时,系统可靠度为良.该研究为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脱硫工艺由于系统组成复杂,近年来中毒窒息事故频发,有效辨识脱硫任务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并对其危险等级进行准确评估,对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事故树分析法(FTA)与风险矩阵法(Risk Matrix),结合熵权法和TOPSIS法,建立了事故树-风险矩阵综合评价模型,以结构风险贴近度S为新的评判指标,对热电厂脱硫工艺进行了中毒窒息事故风险评估,并将评价结果与事故树分析法和风险矩阵法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结构重要度和风险概率2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 6和0. 4; 13个基本事件中"通风机故障或通风能力不足","气体检测装置失效"等基本事件的贴近度最高,后期需要加强控制和预防。研究表明,事故树-风险矩阵法的评价结果较单一的事故树法或风险矩阵法具有更高的区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