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张彬 《科技信息》2008,(5):143-143
本文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的语言表达上的不同及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分析诗歌意象的翻译,尤其将重点放在不同的文化对诗歌意象翻译的影响上,旨在通过这种分析帮助读者更加深入的理解、评析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媒介,是联系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的纽带,是不同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桥梁。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共性和差异,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也存在着共性和差异。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和传播异域文化是翻译肩负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实质是不同语言的口语、书面语意义的互相转换.异国情调的保存就是在翻译作品中保留、体现原语文化特色的一种异域感,即所谓的洋味.翻译中异域文化色彩的保留要遵守可接受性原则.要在异国情调的再现和确保译文的可接受性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各民族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使一种思想文化通过翻译在异域的土壤上扎根是译者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着重论述了译者以及交际环境对译语读者接受外来思想与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古典诗歌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传递入手,借助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着重分析了译者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处理地名和有关地理知识的困难,试图解释为什么说让译语读者和原语读者在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时候获得同样的感受只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如何让外国读者了解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外国读者也能领略中国古诗词之美,这一直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分析了中国古代诗词的语言特色以及诗歌翻译中意美的传递,以便将诗歌中最真实的意境传递给读者。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古典诗歌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传递入手,借助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着重分析了译者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过程中处理典故方面的困难,试图解释让译语读者和原语读者在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时候获得同样的感受只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李慧懿  袁媛 《科技资讯》2006,(36):151-152
本文从古典诗歌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传递入手,借助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着重分析了译者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处理地名和有关地理知识的困难,试图解释为什么说让译语读者和原语读者在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时候获得同样的感受只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翻译在跨文化信息交流中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转化手段。由于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特征,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难免会遭遇到文化缺省的现象,因此翻译时必须采取适当的补偿策略,才能使译文读者欣赏到原作所体现的异域文化。本文以《红楼梦》的杨译本为例来探讨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及文化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结晶,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则是很多诗歌的精华所在。它的运用有助于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当然这些极具文化内涵的修辞手法也给诗歌翻译增添了不少难度,本文主要探讨比喻、拟人和夸张等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翻译中的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11.
黄宇杰 《科技咨询导报》2009,(1):229-229,231
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长久发展的独特魅力,诗歌就是这一文化的集中体现。如何处理好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翻译的质量和效果。诗歌翻译就是一座桥梁,中西不同的文化就是两个岸,桥梁应尽力稳固地连接着两个迥异的岸。而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必将更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只要译作能够生动、全面地再现源语作品并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就是合理的、恰当的,且值得在文学翻译领域内宣传和传播。  相似文献   

12.
孙峻  马晓莹 《科技信息》2012,(16):411-411
产品说明书是商品进入异域市场的排头兵,架起了厂商与不同文化消费者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平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策略和交际翻译策略,拓宽了翻译的视野,对跨文化审美再现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言翻译的主要障碍往往不在于语言自身,而在于该语言所依附的文化.本文从文化差异与翻译、异域文化知识之于翻译的重要性等方面充分论证了不掌握大量的异域文化背景知识就搞不好翻译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4.
诗歌浓缩了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蕴含鲜明的文化特征,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整齐的排列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载体,其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从语言的功能角度出发对《山居秋暝》进行分析,可为诗歌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许多文化意象只有本国或本族人才能理解,这是文化的异性使然。翻译这样的文化意象时常会面临文化意象空缺的问题,而格式塔意象再造正是翻译中文化意象传递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格式塔意象再造能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整体含义,使异域读者一看便能心领神悟。  相似文献   

16.
杨黎 《科技咨询导报》2007,(12):126-127
本文探讨了文化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分析了在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提出了传递文化意象的具体途径。本文认为,文化意象的翻译,可以既照顾译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又能保持异国情调,丰富译入语。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郭世红  李赞成 《科技信息》2012,(36):201-202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王国中的一朵奇葩,寒山诗虽通俗直白,却不合典雅,其多舛的命运历经坎坷与磨难。而近代一股提倡现代文学的新风却使得沉睡千年的寒山诗在异域飘香。在这一传播过程中,接受美学理论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它突显读者的审美经验创造作品的过程,需要读者和作品建立起来的对话关系与产生的期待水平发掘作品中的种种意蕴。本文正是以寒山诗被不同的学者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对其意境进行诗艺的翻译,来阐释不同的译本所产生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小雅·采薇》一节的几个翻译文本对欧美国家的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进行深入采访,从读者批评角度对古诗歌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徐静 《科技信息》2009,(30):126-126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学理论对隐喻现象研究,并且对诗歌进行了文化语言学角度的分析,讨论了诗歌隐喻的翻译,并通过弗罗斯特的Stopping by the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余光中译本的分析,试从文化语言学视角浅析译文中诗歌隐喻翻译的得与失,以期能在诗歌隐喻翻译研究方面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熊帝任 《科技资讯》2008,(15):245-245
英汉诗歌翻译应注意异域文化的传达,从各个角度,采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将不同的文化意境营造体现出来,才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