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合成了四个二茂铁阳离子·二 (1.3 -二硫杂环戊 - 4-烯 - 2 -二硫酮 - 4.5 -二巯基 )缩写为(FeCp2 ) n〔M (dmit) 2 〕(M -Ni,Cu ;n≤ 2 )金属有机配合物用EA ,ICP ,′HNMR ,UV .IR对它们进行了表征 ,并用四探针方法研究了它们的电学性质  相似文献   

2.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d,p)方法,对(BCO)5与3d过渡金属离子Fe2+,Co2+,Ni2+形成的夹层配合物进行了稳定性与结构方面的计算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与Cp-具有等瓣相似性的(BCO)5-可以形成类似于二茂化合物的夹层配合物.[(BCO)5]2M(M=Fe,co,Ni)的结合能小于相应Cp2M的结合能.对[(BCO)5]2Fe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其前线轨道与Cp2Fe有着较大的不同.通过电子结构分析,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BCO)5]2Co的对称性是C2v,为什么[(BCO)5]2Ni是一个具有理想D5d对称性的三重态结构;三种标题化合物的结合能顺序为[(BCO)5]2Fe>[(BCO)5]2Co>[(BCO)5]2Ni.并给出了这一稳定性顺序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四个二茂铁阳离子*二(1.3-二硫杂环戊-4-烯-2-二硫酮-4.5-二巯基)缩写为(FeCp2)n[M(dmit)2](M-Ni,Cu;n≤2)金属有机配合物用EA,ICP,′HNMR,UV.IR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并用四探针方法研究了它们的电学性质.  相似文献   

4.
设计合成了一种电荷转移配合物,[N-(4-氟-苄基)-3,5-二甲基吡啶][Ni(dmit)2],其中dmit=1,3-二硫醚-2-硫酮-4,5-二硫烯,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1372(9),b=27.549(3),c=11.7528(13),β=93.163(2)°,V=2630.6(5)3,C20H15FNNiS10,Mr=667.64,Dc=1.686 g/cm3,S=1.003,Z=4,F(000)=1356,一致性因子分别为R1=0.0352,wR2=0.1036。[Ni(dmit)2]-二聚体通过侧基上硫原子间的堆积作用,形成了二维片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采用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CASTEP程序,计算了NiTi-M(M=Pd、Au、Hf、Pt、Zr)合金体系的几何与电子结构.通过合金形成热的计算分析发现:Pt优先占据B2-NiTi晶体中Ni原子位,Pd、Au、Hf和Zr则优先占据Ti原子位.通过对这些元素合金化后形成的Ni7Ti8M和Ni8Ti7M晶体结构的电子态密度的分析,说明了Pd、Au、Hf、Pt、Zr在B2-NiTi中的占位优先趋势.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有机硫化合物4,5-二(正丁硫基)-1,3-二硫杂环戊二烯-2-硫酮(dmit(Bun)2),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法研究了dmit(Bun)2在1.0 mol·L-1H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并考察了dmit(Bun)2浓度、HCl浓度、腐蚀体系温度、缓蚀液放置时间对缓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0℃时,dmit(Bun)2浓度为80 mg·L-1的1.0 mol·L-1HCl溶液中,缓蚀剂对Q235钢的缓蚀率达到了99.01%,dmit(Bun)2为混合型缓蚀剂。吸附拟合表明:dmit(Bun)2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自发进行的化学吸附。dmit(Bun)2的缓蚀率随dmit(Bun)2浓度增大而升高,随腐蚀体系温度升高而降低,随HCl浓度增大而逐渐降低,随静置时间的延长、dmit(Bun)2的缓蚀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用1,3-间苯二甲酸(BDC)和Ln2O3(Ln=Gd,Ho),通过水热法,加入少量3,5-二甲基吡啶,合成了具有二维结构的配位聚合物[Ln2(BDC)3(H2O)2]n.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的方法得到两种化合物的晶体数据.[Gd2(BDC)3(H2O)2]n的晶体数据C24H16O14Gd2,M=842.9,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341 nm,b=1.446 nm,c=1.343 nm,β=104.17°,V=2.528 nm3,Z=4,Mo-Kα,μ=5.264 cm-1,Dc=2.12 g·cm-3.[Ho2(BDC)3(H2O)2]n的晶体数据C24H16O14Ho2,M=860.2,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059 nm,b=1.420 nm,c=1.710 nm,β=97.90°,V=2.548 nm3,Z=4,Mo-Kα,μ=5.264 cm-1,Dc=2.12 g·cm-3.这两种化合物有相似的二维结构.Ln离子通过三种不同的BDC配体方式互相连接,组成了复杂的二维隧道,同时配位水分子在隧道中.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Pd(Ⅱ)与二苯并24冠8生成的新颖配合物[K2(DB24C8)2(H2O)2][Pd(SCN)4]·0.5H2O,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含有一个[K2(DB24C8)2(H2O)2(H2O)2]2+配阳离子和一个[Pd(SCN)4]2-配阴离子.[K2(DB24C8)2(H2O)2]2+配阳离子是由两个[K(DB24C8)(H2O)]+基团通过两个水分子的氧原子桥联而,且K(1)-O(1)-O(2)-K(2)四个原子共平面.这是冠醚配合物中一种新的键合类型.  相似文献   

9.
两个新型的配合物{[M(ppa)2]·4H2O}n[M=Ni(1),Co(2);ppa-=吡哌酸]已被合成,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TGA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这两个配合物同构,都是由二维正弦波动层状互相作用形成的三维结构。另外固体荧光实验表明,虽然(1)和(2)是同构的,但是仅仅(2)在615 nm处有较强的荧光,而1却没有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0.
将2-巯基苯并咪唑杂环化合物接枝到氯球聚合物基体上,制备了苯并咪唑聚合物树脂(PS-MBI)吸附剂,用于氯化介质中选择性回收Pd(Ⅱ);研究优化吸附分离参数,探讨了吸附分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0.1 mol·L~(-1)的盐酸水溶液中,PS-MBI对Pd(Ⅱ)有较佳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容量为138.8 mg·g~(-1),PS-MBI可从Pd(Ⅱ),Pt(Ⅳ),Rh(Ⅲ),Cu~(2+),Ni~(2+),Fe~(3+),和Zn~(2+)的混合溶液中分离Pd(Ⅱ),一步即可完成金属混合溶液中钯的分离,分离系数β(Pd/M)(M:Pt,Rh,Cu,Ni,Fe,Zn)均高于1.0×10~3;PS-MBI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经3次吸附-洗脱循环,PS-MBI吸附Pd(Ⅱ)的回收率仍高于92.0%. FT-IR和XPS分析表明:PS-MBI吸附Pd(Ⅱ)为配位机理,Pd(Ⅱ)通过与咪唑环上N原子形成配位键,实现其与金属离子混合溶液的分离.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一组化学式为M(dmit)2(M=Ni,Pd,Cu,Pt)的分子导体的从室温至液氮温度的电导曲线,Pd(dmit)2与Cu(dmit)2在所测温区具有半导体的导电性;而Ni(dmit)2与Pt(dmit)2则有一个半导体→导体的转变.用紧束缚方法计算了Ni(dmit)2的能带,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与经典球型等能面模型的结果不同的载流子密度表达式,理论的导电激活能与实测值取得了较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
新型[Ni(dmit)2]类导电配位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Ni(dmit)_2]类导电配位化合物的研究@郝志峰@唐宗薰@史启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在甲醇溶剂,碱性条件下,合成杂核原子簇状配合物[Ni(Mo_nS_4-n)_2]~(2-)(M=Mo,W,n=0-2)和[Ni(WOS_4)2]~(2-)的方法。共合成出13个化合物,其中10个为新配合物,3个为新骨架结构。用元来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得出化合物中阳离子的变化会影响簇阴离子M—S链的红外吸收。此外还用差热和热重法,研究了部分化合物的热分解。  相似文献   

14.
运用高精度密度泛函B3LYP/6-311+G^+方法,对(BCO)5M和[(BCO)5]2M(M=Li^+,Na^+,K^+,Be^2+,Mg^2+,Ca^2+)16种配合物的经典几何构型(正五角单锥(C5a),交错式(D5d)和重叠式(D5h))进行了理论计算.优化构型稳定,对称性高,同系配合物中,RB-C值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依次减小,而同一周期中则从左到右依次增大,RB-M值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所有配合物中,B均带负电荷,且都比基本配体1([(BCO)5]^-)中的多,金属M所带正电荷(同一系列配合物中)随着主量子数的增大而增大,C则相反;同时随着质量数的增大,C和M所带正电荷均呈增大趋势.这些变化均与金属离子所带电荷和原子半径有关.分子轨道的分析阐述了配合物的成键本质,同时还从HOMO轨道能量预测出这些配合物的第一电离势,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室温下将Ni(en)_2(NO_2)_2的DMF溶液与K_4[Fe(CN)_6]水溶液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一种新型氰基桥联配位聚合物K_2[Ni(en)_2][Fe(CN)_6]。对标题化合物进行元素分析、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研究,对标题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推测,变温磁化率测定表明,在分子内部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合成Rn[Ni(bbdt)2]系列配合物的基础上,通过EPR谱、XPS谱、变温磁化率和室温电导率的测定。研究了配合物的电磁学性能.结果表明,在Rn[Ni(bbdt)2](n=0,0.5,1,2)系列配合物中,n=0,0.5,1对应的配合物室温EPR谱中有特征的单电子信号;XPS测定的结合能数据说明,中心Ni离子对阴离子部分的荷电量不敏感。而配体S原子的结合能随荷电量有较大变化;n=0,0.5对应的配合物表现出较好的电磁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一种氰根桥联的异金属超分子{Ni(pn)2[Ag(CN)2]2}2被合成并通过单晶X-射线结构表征.该化合物是由配位键和亲银作用(Ag-Ag键)形成的一维链状结构,在室温下其固相和水溶液都表现出由Ag-Ag键引起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8.
Curtis环镍(Ⅱ)配合物参与的新型振荡化学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两种Curtis环镍(Ⅱ)配合物[MIL~1](CIO_4) _(?)[NIL~2](CLO_4)_2催化NaBrO_3氧化芳香有机底物没食子酸或焦性没食子酸而产生的新型振荡化学反应,L~1:Me_(?)[14]-4,11-dieneN_4,L~2:Me_(?)Et_4[14]-4,11-dieneN_4,测出了两种体系振荡反应发生的各物种的初始浓度范围,研究了各物种初始浓度以及自由基抑制剂和还原性物种等对振荡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18冠6与K2[Pd(NO2)4]的反应,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生成的配合物[K(18C6)]2[Pd(NO2)4](H2O)进行了表征.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体学数据a=L 710 4(3),b=L 485 9(3),c=L 576 3(3)nm,β=93.49(3)°,V=3.998 7(14)nm3,Z=4,Dc"=L 507 mg/m3,F(0∞)=1 880,R1=0.068 1.wR2=0.100 4.在固态,配合物具有[K(18C6)]2[Pd(NO2)4](D和[K(18C6)]2[Pd(NO2)4](H2O)(2)两个基团,两者比例为1L 2中相邻的两个分子通过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相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