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降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工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发酵液的菌浓度,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旋转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培养基的组分和培养条件。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30 g/L、豆粕28 g/L、玉米粉14 g/L、乳清粉28 g/L、K2HPO4 3.0 g/L、柠檬酸三铵2.5 g/L、乙酸钠5 g/L、吐温-80 1.25 mL/L、MgSO4·7H2O 0.2 g/L、MnSO4·4H2O 0.0625 g/L;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1,温度37 ℃,接种量4%(体积分数),静置培养。经优化后活菌数达到 6.07×109 CFU/mL,明显高于原MRS培养基(5.8×108 CFU/mL),且其成本较原MRS培养基的成本降低了4000元/t。  相似文献   

2.
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菌W2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以获得最佳的菌株生长条件和最佳的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条件.结果表明:W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培养基成分(g/L)为葡萄糖40.0,NaNO32.67,K2HPO41.0,KH2PO40.5,KCl 0.1,MgSO40.5,CaCl20.01,FeSO4.7H2O0.01,酵母提取物0.1.W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培养基最适宜pH=6.5,接种量为1%,最适温度为30℃.针对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和菌体生长的关系,将分段培养工艺应用于W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中,即在培养的初期24h内采用菌体生长最佳培养条件,在培养后期采用菌体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250ml三角烧瓶中进行Zymobacter palmae菌株发酵不同浓度的甘露醇生产乙醇的实验。实验先以浓度为20.0g/L、40.0g/L、60.0g/L、80.0g/L的甘露醇进行发酵实验确定出最适培养基组分,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甘露醇20.0g/L,酵母膏0.5g/L,MgSO4.7H2O 0.1g/L,KH2PO42.0g/L,K2HPO47.0g/L,(NH4)2SO4 1.0g/L,pH值6.0;最佳发酵条件为:摇床转速150r/min,温度28℃,发酵液体积150ml。在最佳发酵条件下,乙醇的最大产量为0.429g乙醇/g甘露醇。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 BsR05发酵液的芽孢产量,采用响应面法对BsR05发酵培养基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玉米粉、(NH_4)_2SO_4和MgSO_4·7H_2O为影响产孢的主要因子。采用最陡爬坡路径法确定3个因素的响应中心点及最适浓度范围,最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建立主要培养基成分与芽孢产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并确定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葡萄糖5 g/L、玉米粉15.9 g/L、豆粕40.0 g/L、K_2HPO_4 3.0 g/L、KH_2PO_4 1.0 g/L、(NH_4)_2SO_4 2.1 g/L、MgSO_4·7H_2O 0.40 g/L、MnSO_4 0.02 g/L。经重复实验验证,平均芽孢含量与预测芽孢含量基本一致,发酵液中BsR05的芽孢产量从优化前的4.73×10~9 CFU/m L提高到6.02×10~9 CFU/m L。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到蝉拟青霉优良的培养基及摇瓶发酵条件,通过对碳、氮源筛选的单因素实验,筛选出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在此基础上以筛选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盐K2HPO4,MgSO4.7 H2O为考察因素,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筛选出生物量较高的培养基组合.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按质量分数为葡萄糖3%,蛋白胨1.5%,K2HPO40.1%,MgSO4.7 H2O0.05%.适宜的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27℃,培养基起始pH6~7,接种量6%,摇床转速为150 r/min,500 mL三角瓶最适装液量为100 mL,发酵周期为7 d.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的碳、氮源对灰色链霉菌产链霉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中4种主要组分即复合碳源(葡萄糖和玉米淀粉混合物)、黄豆饼粉、硫酸铵、磷酸氢二钾的用量配比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碳、氮源及主要无机盐的用量对发酵液中链霉素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4种因素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复合碳源浓度,其次是K2HPO4浓度,再次是氮源即黄豆饼粉和硫酸铵的浓度。优化得到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黄豆饼粉2%、复合碳源4%(葡萄糖与玉米淀粉质量比为5:1)、硫酸铵0.6%、K2HPO4 0.05%、MgSO4•7H2O 0.075%、NaCl 0.2%、CaCO3 0.7%,pH7.8。  相似文献   

7.
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对Stenotrophomonas sp .NTa发酵产琼胶酶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优化,研究该菌株发酵产酶的动态规律,并利用薄层色谱和MALDI-TO-MS进行酶解产物的鉴定。结果显示,在琼脂、酵母浸膏、CaCl2、MgSO4·7H2O、培养基的初始pH值、装液量、接种量几个因素中,酵母浸膏和培养基初始pH值对菌株NTa产琼胶酶具有显著影响,在含有1.03%酵母浸膏、初始pH=8.0的基础发酵培养基(NaCl、KNO3、MgSO4·7H2O、CaCl2、K2HPO4、FeSO4·7H2O、琼脂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0,5.0,5.0,0.2,0.1,0.02,2.0 g/L)中可获得最高的琼脂酶活力。菌株在28 ℃、180 r/min条件下发酵时,对数生长中后期快速合成琼胶酶。发酵48 h,琼胶酶活力高达2.688 U/mL。酶解72 h的产物分析结果显示,菌株NTa琼胶酶水解琼脂主要产生四糖。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优化假单胞杆菌降解咖啡因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已筛选出的菌株Pseudomonas putida ECUST5-2降解咖啡因,并对其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子试验从多个因素中寻找出可参考的因素。在此基础之上,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显著影响咖啡因降解率的主要因素为:咖啡因、Na2HPO4、MgSO4和酵母粉。随后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降解菌最大降解率区域。然后利用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对相关显著因素进行优化,得到咖啡因、Na2HPO4、MgSO4和酵母粉的最佳浓度分别为:3.409 1 g·L-1,0.056 4 g·L-1,0.1611g·L-1和3.570 7 g·L-1。在优化后培养基条件下,咖啡因的降解率(0.105 g·h-1)比其初始咖啡因降解率提高了3.28倍。  相似文献   

9.
以菌落直径及致香程度为指标,分别采用不同碳源、氮源对一株致香真菌进行平板培养,筛选出致香真菌产香及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结果表明:该致香真菌最适N源、C源依次为蛋白胨和葡萄糖,确定致香菌株最优的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2 g/L,K2HPO41 g/L,KCl 0.5 g/L,Mg SO4·7H2O 0.5 g/L,Fe SO4·7H2O 0.01 g/L,葡萄糖3 g/L,麸皮3 g/L。  相似文献   

10.
以菌株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液态发酵生产衣康酸,进行碳源、氮源和镁铁盐、磷酸二氢钾含量与衣康酸的产率关系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37℃下,180r/m的恒温振荡器中连续培养5d,其发酵培养的最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为碳源,含量为5g;NH4NO3为氮源,含量为0.2g;MgSO4.7H2O能够促进菌体生长和发酵产酸,其含量为0.16g;FeSO4.7H2O为0.004g及KH2PO4为0.006g.此时,衣康酸的产率最高达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