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位于黔中腹地和贵阳南郊的青岩古镇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镇,旅游开发促使其已成为了享誉全国的古镇型旅游文化景区,促进了地方的社会发展转型。青岩古镇主要通过公司-政府联合-联动方式进行旅游开发和管理,即政府和投资公司联合规划、设计和建设,建成后的运行操作由公司掌控,而公司向政府缴纳税收和提交利润分成;政府担负了景区外围的道路、生态、社会服务等诸方面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工作。这种旅游开发模式,促使青岩古镇大致形成了古城景区、景区外围的餐饮和度假区、村民村落(含安置区)、农田和丘陵的空间格局,并恢复和打造了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价值。显然,旅游开发促进了民生改善,地方居民也通过创业和就业多元化参与旅游活动中并有效改善了自身的生活状态,村民的"城市化"进程开始显著化。  相似文献   

2.
贵州民族村镇保护正由个体的片面保护走向遗产群体的整体保护,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迫切地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开阔思路,以新的思维和方法加以解决。以人居环境科学的融贯学科思维作为方法论基础,将"拟合"这一独特的方法思维引入民族村镇区域保护的工作领域,建立以地域意义为划分标准、交通联系为实现条件和旅游开发为牵引动力的"拟合"模式,正是回应了这种趋势和需求,必将有力地推动贵州古镇的区域保护工作,也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3.
江南六镇旅游发展模式的比较及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20世纪80年代江南六大水乡古镇被发现、保护,并且进行旅游开发之后,就以其独有的水乡风貌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为古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形成了古镇独特的发展模式.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因受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冲击,在江南六镇传统发展模式中也呈现出商业化过度、现代化过快、空心化明显、克隆化普遍和超载化突出的严重问题.立足六镇旅游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在分析古镇旅游开发利用模式中的共同特征和其显现出来的问题,探讨了古镇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了古镇保护和持续利用的5个方面的新对策调整.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80年代江南六大水乡古镇被发现、保护,并且进行旅游开发之后,就以其独有的水乡风貌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为古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形成了古镇独特的发展模式.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因受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冲击,在江南六镇传统发展模式中也呈现出商业化过度、现代化过快、空心化明显、克隆化普遍和超载化突出的严重问题.立足六镇旅游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在分析古镇旅游开发利用模式中的共同特征和其显现出来的问题,探讨了古镇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了古镇保护和持续利用的5个方面的新对策调整.  相似文献   

5.
针对古镇旅游资源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运用区域共生思想﹐探讨古镇旅游如何通过与区域关联要素的协同发展以突破困扰其发展的瓶颈。按照古镇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把古镇划分为城区型、近郊型和偏远乡村型3种类型﹐进而根据各类型古镇旅游发展的现实条件及驱动力等方面的差异﹐提炼出3种基于区域共生的古镇旅游发展驱动模式﹐即城市居民游憩需求驱动下的"古镇—城市"共生模式、旅游热点(线)带动下的"古镇(村)—景区"共生模式和旅游良性竞合下的"古镇(村)—古镇(村)"共生模式,然后探究各类型古镇与区域的共生特征、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和驱动策略。以重庆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通过区域特征、区域格局分析,分成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渝东南等3种空间类型,从区域共生视角分别深入探讨了各类古镇旅游驱动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古镇旅游要突破自身局限性﹐必须根据区域内城市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品位及与其它古镇关系等关联条件﹐选择适宜的依附式和差异性发展方式﹐促使其有机地融入区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之中﹐寻求古镇与城市、知名景区、其它古镇之间的联动互促,以谋求借势发展和区域旅游格局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6.
王皎 《奇闻怪事》2010,(6):1-2,35
本文以贵州青岩古镇在历经三次旅游(规划)开发后所呈现出的旅游现状为研究对象,一方面通过对其特性的总结来印证中国旅游规划进程的阶段分期及其特征,另一方面结合旅游人类学(旅游)场域理论来分析,造成此旅游规划开发实况的内质原由;并望通过这一阐释和说明,一方面能在旅游研究中突显旅游人类学学科的实效价值,另一方面也希望此研究成果能为今后旅游(规划)开发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相关的借鉴和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贵州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贵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除优美的自然风光外,还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民族村寨旅游集中了生态自然景观游和民族风情游。因此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要发展民族特色的基础设施建设、民族特色的文化建设,加强少数民族自身的素质教育,有步骤地解决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才能使民族风情游在贵州旅游业中大放异彩,带动贵州旅游业更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江南周庄与云南和顺:古镇旅游的比较视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和云南是我国古镇旅游的两大代表性区域。二者凭借丰富的古镇资源、较早的开发意识和显赫的旅游成效使旗下的周庄、和顺成为当今我国古镇旅游开发的代名词,同时成就的"周庄模式"与"和顺模式"也为进行旅游开发的各地古镇争相借鉴和效仿。但由于二者在区域经济、地域文化、空间组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其旅游开发模式也有较大区别。就古镇旅游区域经济背景、空间模式、产业模式等方面对周庄、和顺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区域间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差异,旨在对我国古镇旅游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域旅游"下旅游类型的不断丰富,古镇旅游成为对外展示城镇特色的一支新生力量。近年来,古镇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但不可避免的旅游空间竞争性制约了毗邻旅游地的市场影响力。文章以凤凰古城与镇远古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基于两地资源禀赋条件分析和古镇旅游空间竞争力指标体系建构,围绕空间认识的相似性、目标市场的趋同性、交通的可进入性及城市辐射和产业效应的有限性探究古镇旅游发展空间竞争关系及其作用下的镇远古镇旅游发展困境,并据关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创新发展策略。文章旨在顺应全域旅游发展的潮流下,寻求弱势古镇旅游地规避空间替代性风险的新路径及其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村落旅游产生于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条件比较薄弱的民族地区,其发展往往得益于社区精英的资金和人力资本投入。北川青片乡羌族村落旅游发展表明,精英脱离有着内在的机制,它导致了民族村落旅游人力资本和资金资本的流失以及旅游发展控制权的丧失。精英脱离的原因主要包括民族村落旅游发展所形成的个体贫富差距、社会信任度下降、民族文化的独立商业化和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为此,应从实施民族村落旅游小规模的发展、建立民族村落旅游合理的分配制度、加强旅游发展与当地居民生产的融合、完善民族村落旅游发展中的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措施四个方面来走出精英脱离困境。  相似文献   

11.
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旅游营销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村寨是民族风俗旅游最好的物质载体。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全面系统的民俗展示,是一种独特的民俗风情.民族村寨旅游作为武陵山区特色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发展以及市场营销中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自身的发展速度与规模.论文根据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情况,从营销的角度探讨该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市场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2.
选取冬季作为调研季节,对贵州黔中地区青岩古镇民居进行温度数据调查,及进行光环境BIM软件模拟。结果表明:结合实测温度数据以及软件模拟分析,贵州黔中地区青岩古镇民居在房屋保温舒适度方面较好,冬季室内温度为10.5~14.5℃,民居室内保温性能良好;室内空间光量度低或形成局部暗阁,民居光环境并不理想。说明民居保温舒适度与建筑材料、建筑构造有关;光环境舒适度与房屋进深、门窗洞口大小、门窗洞口数量有关。并总结了两种适合贵州黔中地区的建筑绿色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能给少数民族村寨带来经济收入,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经济激励。这种经济激励的质量影响着居民对开发民俗旅游的态度。改进经济激励,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成功,对区域经济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在旅游影响下西江苗寨农户经济行为的主要特征,以及因农户能力差异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提出优化农户经济行为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古镇旅游热近年来持续发酵,全国古城镇旅游开发如火如荼,学术界研究古城镇旅游开发的成果颇多,但对龙潭古镇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并结合龙潭古镇的历史概况,着重分析了古镇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同时秉承古镇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互通发展的目标,对龙潭古镇的旅游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龙潭古镇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走其他衰亡古镇的老路。  相似文献   

16.
旅游的本质是非惯常环境下的短暂生活体验,旅游开发的核心是营造旅游地非惯常环境的过程。旅游地非惯常环境的营造是综合考虑旅游地的历史文化、旅游者对非惯常环境的"求异"心理及当地居民对其生存环境的"现代化"诉求的一个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建设过程。历史文化古镇具有营造异于大众旅游现代化生活的非惯常环境的独特优势。以云南昆明官渡古镇为例,从营造非惯常环境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旅游再开发问题,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历史文化古镇非惯常环境营造下旅游开发的一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面临的困境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这些不和谐因素严重威胁民族村寨旅游的持续发展。如何认识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所面临的困境和寻求治理措施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以四川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为例,从对旅游资源系统特殊性的深层次考察角度出发,解析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开发所面临的内生困境及其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条主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古镇旅游开发是旅游地发展的重要形式,社区参与古镇旅游开发不仅可以降低旅游业带来的消极影响,还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是,综观全国古镇旅游的发展状况,社区在参与旅游发展过程中,虽然积极性很高,但缺乏较为成熟的参与机制。以赊店古镇为例,在分析现有社区参与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古镇旅游开发的社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京杭运河沿线古镇作为重点旅游地域,具有相对的重要性与作用性。文章通过对京杭运河沿线古镇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分析研究,将京杭运河、古镇文化、遗产廊道、资源开发等进行逐一论述,并提出相关旅游资源开发对策,为地域性旅游产业激活与古镇旅游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笔者在安徽省寿县田野调查获得的资料,对新形势下寿春古镇开发旅游进行了SWOT评估,指出寿春古镇开发旅游存在便利的区位、旅游资源独特性等方面优势;存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管理分散,古镇内部环境等方面的劣势;面对外部条件,寿春古镇面临着中部崛起和合肥经济圈发展等机会;同时也存在国内其它古镇和周边淮南地区旅游威胁。对古镇开发旅游提出了整合资源,扬长避短,提高资源禀赋,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旅游服务等策略,尤其对开发四顶山庙会和古镇巷道文化提出了建议,希望对寿春古镇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