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从山羊骨骼肌分离到的刚第弓形体(GT—1株)的特征。GT—1株的一粒卵囊,缓殖体、速殖体能杀死一只小白鼠。把感染了GT—1株的组织腹腔接种于小白鼠,在感染后的9—34天,在小白鼠腹水中和肺内发现了弓形体的速殖体。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鸡球虫病的发病规律 ,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 ,将 78只 1 4日龄公雏随机分成 6组 ,第 1组为对照组 ,第 2~ 6组分别按 6× 1 0 4 、1 2× 1 0 4 、1 8× 1 0 4 、2 4× 1 0 4 、30× 1 0 4 个 /只人工感染孢子化混合卵囊 ,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并测定O P G值和Hb含量。结果表明 ,感染后第 3天 ,感染组均开始食欲下降 ;第 4天排出血便 ,高峰期在感染后 5~ 6d ;感染后第 4天有卵囊排出 ,O P G值在第 7天达高峰 ;病变出现在十二指肠和盲肠 ;感染后 4~ 6d的Hb含量显著下降。其中以第 5、第 6组临床表现最为严重 ,死亡率均为 2 3 0 8%。  相似文献   

3.
观察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子孢子表面抗原CP 23 DNA疫苗免疫山羊诱导其产生免疫应答和保护性作用。将重组质粒pCR3.1-23经鼻粘免疫怀孕山羊,用ELISA测定IgG和IgA抗体滴度,用C.parvum卵囊经口对其后代攻虫感染。抗CP23抗体存在于免疫山羊的血浆和初乳中,且抗体滴度随免疫时间延长而增高。C.parvum卵囊经口感染后代,试验组山羊后代与对照组相比,卵囊排出数量减少,排出时间缩短,微小隐孢子虫表面蛋白CP 23 DNA疫苗能诱导山羊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对其后代有一定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对雏鸡肾脏病理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日龄海兰褐雏鸡80只,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每只鸡口服接种8.0×104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分别于接种后第0,3,6,9,12天,每组随机取鸡5只,心脏采血,测定血清尿酸和肌酐含量,同时取感染后第6天鸡的肾脏,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感染组鸡的血清尿酸含量于感染后第3,6,9天显著升高了267.41%(p<0.01),81.41%(p<0.01)和52.09%(p<0.05),肌酐含量在感染后第3,6天也显著增加了63.61%(p<0.05)和81.80%(p<0.05);肾脏的实质细胞呈轻度的颗粒变性或水泡变性。提示:球虫感染导致雏鸡肾脏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5.
一头临床正常的母猪生的一窝16只仔猪中的一只四周龄仔猪,在尸体剖解时,诊断为猪弓形体病。在小肠、肠系膜淋巴结、肝脏、肺脏和脑发现血管和实质的多灶性急性坏死。在病变中发现许多在超微结构方面不能与刚第弓形体区别的速殖体。病猪和其它腹泻而死亡的7只同窝仔猪,在出生后1——2周内发病,最可能的传染源是该农场的猫排出的卵囊。Farrell 等人1952年在俄亥俄州首次在临床上发现了猪弓形体病。此后,一些调查表明,无临床症状的刚第弓形体感染在美国的猪群中广泛传播。就我们所知,自 Farrell 等人报道以后,临床上的猪弓形体病未曾有过报道。这儿我们报道一头猪弓形体病。这头猪来自有过新生仔猪腹泻的一个猪群。  相似文献   

6.
作者成功地进行了恒河猴溶组织内阿米巴实验感染。所用致病性虫体系通过豚鼠肝传代所得。试验猴经剖腹用滋养体进行盲肠内或肝内接种或口服卵囊(2000/ml)。卵囊是从病人粪便中分离所得。研究了接种组织典型阿米巴病变的形成及血液学指标的变化。所有实验感染猴只均见白细胞增多和轻度的中性白细胞增多,而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糖、血脲水平却未见变化。感染后,血清中可查到特异性抗阿米巴抗体。  相似文献   

7.
羔山羊的超数排卵及体外受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FSH或FSH-LH四种不同处理方法对29只68~110日龄羔山羊进行超排处理,结果共采集卵泡卵母细胞708枚,平均每只羔羊采卵24.4枚.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24h后有81.2%的卵发育为成熟卵.分别用经钙离子载体A_(23178)或肝素进行获能处理的精子对体外培养成熟的卵子进行体外受精,结果精子穿入卵率分别为54.8%和34.4%,发育至2~4细胞胚的卵裂率分别为28.6%和41.9%.采用FSH-LH(肌注)进行超排处理得到的卵子经体外受精处理后,其卵裂率明显高于采用其它超排方法得到卵子的卵裂率.  相似文献   

8.
绵羊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卵的体外发育及移植后的产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后的绵羊卵在体外长期培养或在2~4细胞期和桑堪~囊胚期移植给受体母羊,观察了培养卵的发育和移植后的受胎率。方法是将采自屠宰场的绵羊卵巢在1~12小时内带回实验室,抽取卵母细胞。从中选取卵丘细胞层完整的卵子,在二氧化碳培养箱内,用含有10%NSS(或FCS)、hCG和E_2,并以Hepes缓冲的M199培养24~26小时。再用以IonophoreA23187诱导获能处理过的新鲜公羊精于进行体外受精.7~10小时后移入发育培养基,即含有10%FCS(或NSS)和丙酮酸钠的Hepes缓冲的M199内继续培养,受精后将部分发育为2~4细胞胚和桑堪~囊胚期胚手术移植给受体母羊。另一部分卵子则在受精后48~72小时的不同时间内统计其卵裂卵的出现率,并继续培养7~12天详细观察卵裂卵的发育情况。在受精后48~72小时卵裂卵的出现率,FCS和NSS组分别为39.6%145/366)和52.4%(182/347),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将61枚2~4细胞期胚和桑椹~囊胚期胚分别移植给20只受体母羊,有10只受胎。共产羔11只,受胎率为50%;在发育培养液内继续培养的482枚卵裂卵中有312枚(64.7%)发育为桑椹~囊胚期胚(其中包括部分孵化囊胚)。  相似文献   

9.
家鹅球虫种类调查及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江苏省扬州、盐城地区的鹅球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鹅球虫感染率为74.4%.共鉴定出6种球虫,即:Eimeriaanseris、E.fulva、E.hermani、E.nocens、E.stigmosa、Tyzzeriaparvula.12日龄无球虫感染仔鹅感染5×104个混合卵囊即发生死亡.通过单种卵囊接种试验获得了5种球虫的纯种卵囊并对它们的一些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为这些球虫的生活史和致病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冬季和春季用CIDR FSH PG对158只无角道赛特羊、165只萨福克羊和39只波尔山羊分别实施超排处理。处理后结果表明:春季无角道赛特羊与萨福克羊间采卵数、可用胚数差异不显著(P>0.05),春季波尔山羊采卵数(17.58±2.57枚)、可用胚数(15.15±3.56枚)极显著(P<0.01)高于无角道赛特羊与萨福克羊;在春季和冬季,无角道赛特羊采卵数、可用胚数差异不显著(P>0.05),而萨福克羊春季采卵数显著(P<0.05)高于冬季(分别为10.57±3.84枚,8.41±3.16枚);在春季2.5岁与1.5岁和2岁的无角道赛特羊超排处理后采卵数、可用胚数差异显著(P<0.05),1.5岁和2岁无角道赛特羊超排处理后采卵数、可用胚数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体重的公羊在春季和冬季对萨福克羊超排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冬季无角道赛特羊体重≤69kg组与体重≥80kg组采卵数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5.46±3.27枚、12.50±5.62枚;可用胚数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2.81±2.01枚和6.00±3.15枚。  相似文献   

11.
将 60只 11日龄公雏随机分成 6组 ,分别为不感染不给药组 ,感染不给药组 ,中药Ⅰ组 ,中药Ⅱ组 ,盐霉素组和地克珠利组。除不感染不给药组的鸡只外 ,其余全部试验鸡每只口服接种混合球虫卵囊 2 .4× 10 5 个。根据各组鸡的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病变记分、血便记分和抗球虫指数等指标进行药物疗效判定。试验结果表明 :中药Ⅰ存活率达 10 0 % ,相对增重率为 94.94% ,平均血便记分 1.0 ,病变值和卵囊值均为 5 ,抗球虫指数183.94,为高效抗球虫药 ,其效果与地克珠利相近 ,但显著高于盐霉素组。中药Ⅱ抗球虫指数仅为 131.67,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2.
<正> 检测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和磺胺-6-甲氧嘧啶(SMM)对豚鼠艾美尔球虫(Eimeria caviae)的抗感染效果,采用豚鼠感染艾美尔球虫的方法。评价两种药品疗效的标准是:观察豚鼠感染E.caviae后排出的卵囊数目以及出现的临床症状。豚鼠接种2.2×10~6(重感染)和2.2×10~2(轻感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新疆天山山区广产的草药松萝(Usned diffracta Wain)制成绒状粉未、敷压于以利切断不同月龄绵羊的尾干断端作了止血效果观察。证明松萝粉外敷新鲜创的止血效果确实,并具有明显的抑菌消炎作用。试验用3月龄4支羔羊和8—9月龄12支羔羊,于尾部断端创面敷药加压平均90秒钟可止血。术后无感染,并于第8天脱痂愈合。未用松萝粉止血的两批对照羔羊,其中一批未经任何处理的羔羊,术后出血不止死亡,另批仅经短时间机械加压处理,术后出血时间长达37分4秒—44分7秒。  相似文献   

14.
采用FSH (促卵泡素 )结合LH (促黄体素 ) ,按剂量不同的两种组合分别对 19和 14只两组供体山羊进行超排处理 ,分别取得了 18 4枚和 13 6枚的排卵结果 (p <0 0 5 ) .将其中的192枚 2、 4和 8细胞胚胎通过手术移植到 96只受体山羊输卵管内 ,每只受体移植两枚胚胎 ,妊娠率分别为 6 8 4 %、 74 1%和 84 1% (p >0 0 5 ) .  相似文献   

15.
用显微注射方法,将精子注入小鼠卵母细胞卵周隙中,使精卵体外受精获得受精卵。并对精子注射后卵母细胞的成活率、受精率和受精卵的发育率以及移植后受胎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卵子存活率为75.36%(1309/1737),其中264枚卵裂,受精率为20·17%(264/1309),卵裂卵经体外培养后有192枚发育到桑椹胚及胚泡期,发育率为72.73%(192/264)。将其中73枚(桑椹胚10枚,肛泡63枚)胚胎移植到10只假孕受体子宫中,一只受体妊娠产仔9只,仔鼠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两种妊娠诊断法——直肠腹壁触诊和直肠内多普勒法——在母山羊中的准确性。给三名兽医使用这些器械的短期训练,此后每个兽医用这两种诊断方法检查38只母山羊,使用直肠内多普勒法的检查者,对孕羊的正确诊断百分率是94%—100%。直肠腹壁触诊的正确诊断百分率是94%—97%。多普勒法对未孕羊的正确检查百分率是25%—75%,直肠腹壁触诊为75%。但是,未孕羊的头数甚少,因而不能做出肯定的结论。这些结果说明,这两种方法在母山羊配种后的55天或55天以上进行怀孕诊断是相当准确的。只要经过短期的训练也是能够掌握的。不过直肠腹壁触诊在直肠损伤和流产方面似有更大的危险性。因此,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厦门地区家兔球虫计有11种,全系我省新记录,其中无余体艾美尔球虫(Eimeria irresidua)为我国首次记录。穿孔艾美尔球虫(Eimeria perforans)感染率最高达77.5%,肝艾美尔球虫(Eimeria stie-dae)致病性最强,可使病兔大批死亡。实验证明肝艾美尔球虫不能感染豚鼠,说明本虫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本虫的致病性不仅与感染卵囊强度有关,且与兔龄亦密切相关。感染7万卵囊组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血检证明谷草转氯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力在第13天最高,50天后又较近于对照组,而血清总蛋白低于对照组。切片中显示,感染3天后小胆管上皮细胞中有滋养体。第6天开始有裂体生殖,第13天达高峰。配子生殖见于感染后的第10天,第15天数量最多。感染后第21天开始排囊,高峰在第29-40天,组织的病变以第13至第15天最为显著,肝汇管区胆管和纤维广泛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假小叶。25天后胆管上皮增生呈乳头瘤样。40天后肝脏产生胆汁性硬变。血清中酶活力的增高和组织中虫体大量的无性繁殖导致胆管上皮和肝细胞严重损害这是实验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受疟原虫感染的实验猴肌注氯胺酮后供蚊吸血 ,氯胺酮是否会影响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方法 给已感染疟原虫的供血猴肌注氯胺酮之前及之后 ,各供大劣按蚊吸血一批 ,于吸血后第 9天 ,解剖蚊胃 ,第 12天解剖唾腺 ,观察卵囊和子孢子发育情况 ,共作了 5个不同剂量的重复实验。结果 各对照组和用药组之间 ,卵囊和子孢子感染阳性率无差别 ,均为 10 0 % ,卵囊感染密度和卵囊平均大小及子孢子平均感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1)。结论 给受疟原虫感染猴肌注氯胺酮后供蚊吸血 ,不影响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还能提高蚊媒吸血效果 ,缩短实验时间  相似文献   

19.
1990年7月—1991年7月应用丙硫咪唑治疗猪人工感染细颈囊尾病获得成功,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多种剂型、剂量和投药方法对比试验中,以粉剂90mg/kg,三次口服疗效最好,驱(杀)虫率为99.44—100%,投药方便无副作用。治疗后6—13天蚴虫死亡,死虫14—25天干酪化,外膜上有一薄层纤维膜。26—60天干酪化、纤维化。177天吸收较好。丙硫咪唑是广谱驱虫药且价格较低,是目前治疗猪细颈囊尾蚴病(感染)较理想的药物。该研究为治疗猪细颈囊尾蚴病(感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1.灰链游蛇在我国分布地区狭窄,仅见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少数地区。国外则分布于朝鲜、日本及苏联的远东部分。2.1974—1978年,于吉林省共得标本762条,取其中178条进行饲养观察。3.扑食幼蛙、幼蟾。扑食迅速,咬住即吞食,吞食时,不择部位亦不缠卷。可于树枝上俯扑幼蛙悬空吞食。成体一次可连食4—5只幼蛙。7—10月间脱皮,移至温暖地带12月亦有脱皮者。4.7月上旬至8月初产卵,集中产卵时间为7月15—21日;每产2—5枚,卵乳白色,长桶状,重1.3—2.1克,大小为24×9—40×9毫米;可见卵数5—33枚,怀卵数3—5枚;孵化期40天左右。5.孵出之仔蛇,全长101—155毫米,尾长17—35毫米,体重1.0—1.9克。初出时,爬行甚速,受惊时,张口扑咬,此为成体所从未有者。孵出后第8—12天内第一次脱皮。仔蛇色深,背黑灰,头部黑而发亮,腹灰色半透明,心脏、血管可见。幼蛇食性不明,未能养活。孵出后不取食,入蛰中先后死亡,最长生活三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