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慈姑主茎和匍匐茎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慈姑主茎的初生加厚分生组织,腋生小鳞片的属性及功能,匍匐茎的发生与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匍匐茎的细胞中具有复合淀粉及筛管中的P—型质体中具楔形蛋白体均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刺桐的一年生枝条,在距顶端约180μm处,由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出剩余分生组织;在距顶端约240μm处,剩余分生组织分散形成原形成层束。原形成层细胞向外、向内分别衍化出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由于原形成层细胞横分裂频率的不同,产生长、短两类细胞,短细胞与束间细胞一样,含有淀粉粒。原形成层束间的基本分生组织可以为裂产生新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3.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白菜苗端细胞的超微结构表明:白菜营养苗端含有原分生组织,一般分生组织和基本组织;而生殖顶端只由一般分生组织和基本组织构成。生殖顶端细胞中出现了大量的同心环状潴泡和晶体结构,这是与营养苗端细胞超微结构上的重大差别,反映了营养苗端和生殖顶端细胞的代谢活动不同。  相似文献   

4.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花球外植体成苗的形态发生途径是由原来发育成花器官的顶端分生组织改变发育途径,不经过脱分化阶段,直接成苗。这是花球外植体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由生殖生长状态向营养生长状态的逆转。在这一过程中,激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花蕾外植体乃是经脱分化后成苗的。  相似文献   

5.
芝麻的茎端具有明显的原套、原体结构和细胞组织学的分区界线。这种结构特点在双间隔期的晚期表现得最为突出。茎端的高度和宽度随着叶龄的增加而略有加大,但高、宽比则基本上无变化、茎的原表皮由原套的最外层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皮层母细胞由周缘区的较外侧及原套的内层细胞分化发育而来,髓母主要由肋状分生组织区的细胞产生,但也有少部分来源于周缘区的内侧细胞。原形成层在顶端分生组织之下叶原基起源的地方发生。在某一原形成层束内,最早分化的是原生韧皮部,其次是原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分化最晚。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不同剂量(1万仑、1.5万仑、2万仑、2.5万仑和3万仑)~(60)C_oγ—射线照射小麦干种子后,对发茅势、发芽率、初生根长度和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影响. 电离辐射损伤引起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并借助细胞学的方法观察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由于电离辐射所引起的染色体畸变,如小核(微核)、断片、桥、落后染色体、不均等分裂、染色质团缩、染色体环等细胞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组织学、解剖学方面探讨水稻花粉愈伤组织形态发生的理论依据. 水稻花粉愈伤组织无固定结构,其动态变化随发育时期而异.在同一培养条件下,可分为四个发育期:细胞分裂期、组织分化期、器官形成期及衰退老化期。各期主要的组织学特征是:细胞分裂期以细胞分裂增殖为主,愈伤组织幼嫩、形小;组织分化期以组织分化为主,出现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器官形成期以出现器官原基为主要标志;衰退老化期以老化细胞为主。从组织学观点分析,直接影响花粉愈伤组织形态建成的是分生组织.水稻花粉愈伤组织的分生组织有三类:表层分生组织、内层分生组织及散生分生组织.芽起源于表层分生组织,根起源于散生分生组织. 根据分生组织在愈伤组织内的分布情况,可将水稻花粉愈伤组织分为六种类型。只有同时具备表层分生组织及散生分生组织的愈伤组织,才是分化根、芽的最适结构,内层分生组织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当外周薄壁细胞脱落后,亦有分化芽原基的可能.若只具表层分生组织则只可能分化芽,不能分化根;若只具散生分生组织则只能分化根,不能分化芽。  相似文献   

8.
将由单细胞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它内部分化的栓化组织、拟分生组织、维管组织结节、薄壁组织.栓化组织是不连续的,由愈伤组织周缘的愈伤形成层产生,位于愈伤组织的表层,具周皮的作用.它的形成是愈伤组织产生分化的标志.拟分生组织,由愈伤组织中的薄壁细胞脱分化形成,位于愈伤组织的各个位置,相当于愈伤组织中的分生组织.其作用有三点:(1)形成器官原基;(2)拟分生组织分化的拟形成层形成维管组织结节;(3)产生薄壁细胞补充到愈伤组织中.维管组织结节是由拟形成层产生.位于愈伤组织的深层,由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三部份构成.可能具有输导作用.维管组织的分化,有一个“向心性”,可能与淀粉的积累有关.在维管组织结节部位,淀粉粒在木质部积累较少;在韧皮部侧积累较多;形成层中极少有淀粉粒.再生植株的芽是外起源的,与维管组织结节无联系.根为内起源,与维管组织结节有联系.  相似文献   

9.
植物由营养状态转入生殖状态是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其转变过程受遗传因子及环境的双重控制,光周期与温度是影响开花诱导的主要环境因子,而植物的同源异型基因参与植物器官内细胞排列方式形成的调控过程,是控制花分生组织特异性、花序分生组织特异性和花器官特异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解析厚壁毛竹茎秆节间壁厚腔小的细胞学机制。【方法】通过石蜡切片观察细胞学结构差异,采用超椭圆方程精确描述顶端分生组织外轮廓。【结果】厚壁毛竹竹鞭实心、无髓腔、横切面布满维管束组织,而毛竹竹鞭横切面中心为髓腔。连续纵切及横切切片显示,厚壁毛竹鞭笋顶端分生组织在发育过程中未分化出髓组织; 且厚壁毛竹顶端分生组织相比于毛竹,形态细长、细胞数目多、面积大,但细胞层数相似。数学建模分析显示,毛竹与厚壁毛竹顶端分生组织外轮廓均可以被超椭圆方程精确描述,但是毛竹长轴与水平轴的夹角约呈45°,而厚壁毛竹的夹角近乎90°,显著不同于毛竹。在光学显微镜下与毛竹比较,厚壁毛竹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细胞质浓、形态更规整。【结论】厚壁毛竹顶端分生组织形态及结构异常是导致其竹鞭实心的细胞学原因。  相似文献   

11.
PVA改性瓦楞纸板淀粉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以聚乙烯醇为改性剂制备用于流流水线 生产瓦楞纸板的玉米淀粉胶粘剂,讨论了其粘合机理。  相似文献   

12.
多效唑对榔榆盆景植物生长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榔榆盆景植物施用多效唑后,对其当年及第二年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在浓度为50~200mg/L范围内,随处理浓度递增,使新梢生长量、冠幅、叶面积减小,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增加越明显。处理株与对照相比,叶片内源激素IAA的含量明显减少,ABA含量增加;边缘分生组织和板状分生组织的活动受抑;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及表皮层增厚。应用多效唑可以改善榔榆的株型,并提高榔榆盆景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发育解剖学角度研究了冬小麦顶端分生组织各区的发展衍生情况.在冬小麦中,顶端分生组织应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及位于二者之间的过渡区.节与节间由过渡区细胞分化产生。节间开始伸长及小穗原基分化均发生在起身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描述了结球白菜苗瑞细胞中淀粉粒的含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是: 结球白菜苗端在分化和形成叶原基的过程中,淀粉粒主要积累于肋状分生组织细胞中,且随苗端产生叶原基活动的加强而增多;随营养苗端向生殖苗端的转化,其淀粉粒的含量明显减少,转化完成后的生殖苗端细胞中,极少见到淀粉粒。由此可见,淀粉物质的积累和变化与叶原基的分化形成及白菜包心结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政区调整的历史与原则基础上,从空间联系密切度和景观均一性等方面探讨了阳泉市政区调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用 2种不同的药剂、不同质量浓度分别处理小苍兰 (FressiarefractaKlatt)球茎 ,研究其对株高、抽生花序时间、开花期、小花数、新球、子球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质量浓度水杨酸 (SA)抑制小苍兰生长 ,推迟花期 ,减少小花数目 ,影响开花一致性 ,影响小苍兰球茎的充实 ,其中 4 0 0mg/L可有效的控制高度 ,又对花期、小花数及球茎无显著影响。硼酸处理 5 0 0mg/L促进开花一致 ,10 0 0mg/L促进新球生长。  相似文献   

17.
小麦(Triticumaestivum)根尖细胞分化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EC4.3.1.5]和对香豆酸辅酶A联结酶[4CL,EC6.2.1.12]的活性从分生区至成熟区逐渐增加.PAL活性在分生区细胞中为0.4CL活性近似为0.在成熟区细胞中PAL和4CL活性均增加到最大.木质素的含量变化与PAL和4CL活性存在着平行性,同样在分生区细胞中木质素含量很低,到伸长区稍许增加,至成熟区增加最多.PAL和4CL是木质素合成的开始步骤和关键酶.木质素主要在管状分子和细胞壁次生加厚时沉积,是细胞分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