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把BEL-7402细胞株成功地移植于裸鼠,并已传5代。观测瘤体的生长情况,从生长曲线表现出肿瘤有较高的恶性行为——不断膨胀性生长。移植瘤病理形态学上与原细胞株具有相似性,移植瘤细胞核大,细胞多形性,细胞排列有的呈索状或腺样。电镜下移植瘤细胞具肝癌细胞超微结构特征,如细胞之间形成发育不全毛细胆管及其细胞连接,此外,还见到胞浆内存在核膜组装过剩的环孔板、染色质间颗粒、张力原纤维等结构。移植瘤染色体众数为不足三倍体,与原细胞株染色体众数分布大体相同。应用抗7402细胞多抗,PAP染色法表明移植细胞阳性反应,胞浆内有棕褐色沉淀。实验过程中移植瘤未测得AFP。这与原细胞株上清AFP阴性一致,移植瘤是否会出现AFP阳性反应有待于继续观测。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喉癌手术切除标本建立了裸鼠移植瘤模型,已传至第9代。原代移植成功率为66%,潜伙期30—70天;鼠间传代移植成功率为100%,潜伏期14—19天,生长稳定。经光学显微镜检查,各代移植瘤组织结构与原人喉癌组织基本一致。电镜检查证明,具有人癌喉特征,癌细胞间有大量桥粒,胞浆中可见较多张力原纤维,有的张力原纤维与桥粒相连。细胞表面有较多指状突起,核膜规则,胞浆中线粒体较多。该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为研究人喉癌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实验治疗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裸鼠因胸腺先天发育不良、T细胞免疫功能缺损而成为移植异种肿瘤的理想动物模型。然而,裸鼠c型RNA病毒有被移植瘤活化的可能,国外已发现了几十例。从1981年起,我们对10余株长期传代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电镜检测,先后在大鼠BERH-2肝癌移植瘤(RL-1)、人肺鳞癌移植瘤(LSX-83)以及人肝癌移植瘤(LTNM_4)三株裸鼠模型中检出c型RNA病毒,进而对它们的活化,侵染机理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一般认为,裸鼠内源性c型RNA病毒在活化初期仅在包围移植瘤的基质中显现,而后2—3代,才侵染进入移植瘤的结缔组织、瘤细胞的间隙及其胞浆内。我们在RL-1中所见基本与之相符,但c型病毒的侵染范围似更大——瘤细胞的核周隙萌生芽孢以及毛细血管腔出现病毒颗粒,以往未见有报道。LTNM_4株的瘤细胞质膜上病毒芽孢多见,但胞浆内却查无病毒颗粒;LSX-83株从40代起,连续l5代c型病毒仅局限于瘤细胞的间隙。上述种种,提示裸鼠c型RNA病毒活化侵染过程的复杂性。 c型RNA病毒对移植瘤的侵染导致移植瘤生物学特性的改变。RL-1被侵染后,瘤细胞的间隙和内质网小池出现异常致密的有形物质;移植瘤生长缓慢;瘤组织回种大鼠皮下不能成活,而传代早期能生长。对LSX-83的侵染影响表现为移植瘤呈分化升级的趋向;瘤细胞核仁出现典型的核仁微分离。LTNM_4株的主要改变是暗细胞消失;线粒体内嵴有较多囊泡。长期传代的裸鼠异种移植瘤,其形态学特征会出现某些变化,但较c型病毒的侵染影响则小得多。内源性,c型病毒的基因组通常整合于宿主的染色体中,其潘化、侵染的机理同前尚不太清楚。订人认为,功能性肿瘤产生的蛋白质类活性物质可能对c型病毒有较强的诱导作用。RL-1与LTNM。株均乃高AFP含量的移植肝癌,c型病毒的激活可能与AFP有夫。至于淆化的e型病毒较长时期滞留在LSX-83瘤细咆的间隙,推测LSX-83瘤细胞表面可能缺乏c型病毒受体抑或具有某种抵御机制。三株裸鼠异种侈植瘤中查见c型病毒均在连续传代40代后。对于长期传代裸鼠肿瘤模型的病毒检测是鉴定模型质量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后的病理诊断,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充分依据.方法:对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74例,腺鳞癌2例,浆液性乳头状癌2例,鳞癌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子宫内膜腺上皮异型增生,腺体失去正常结构、极性消失,胞核不规则、变大、变圆、核仁较突出、染色质粗糙,呈空泡状,增生的腺体呈不规则腺管状、筛孔状和乳头状,部分呈实性片块状排列,纤维组织、肉芽组织代替了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伴有炎性细胞的反应,子宫内膜样腺癌多数仅浸润至浅肌层,大多数不发生转移.结论:子宫内膜癌大多数是子宫内膜腺癌,掌握子宫内膜癌的形态特征并结合临床,对诊断及鉴别意义重大,对于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主张子宫内膜刮宫活检,以防漏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利用已建成的人肠粘液腺癌裸鼠移植瘤标本,制备成癌细胞悬液,进行裸鼠腹腔接种,建立了人肠粘液腺癌裸鼠腹腔移植瘤模型,至今巳传14代,接种方法简单,生长稳定,移植成功率达98.8%。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形态证实腹腔移植瘤保持了人肠粘液腺癌的结构和特点,染色体分析显示人类恶性肿瘤染色体特征。血清癌胚抗原(CEA)含量测定表明,该移植瘤具有高分泌CEA的能力,平均63.4ng/ml,最高达111ng/ml。该腹腔移植瘤的建立,为人体肿瘤的基础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肿瘤的腹腔内化疗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肝癌细胞株SMC-7721的裸鼠移植瘤模型使用不同剂量的黄芩苷处理,观察裸鼠移植瘤组织中Cyclin B1基因表达及裸鼠血清AFP蛋白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黄芩苷对肝癌的抑制作用,为中药黄芩的抗肿瘤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传代后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悬液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使用随机数字法分组.使用不同剂量的黄芩苷进行腹腔注射,2周后处死裸鼠解剖瘤体,使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癌组织中CyclinB1基因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裸鼠血清中AFP(甲胎蛋白)含量.结果:各黄芩苷组裸鼠的瘤荷显著低于对照组,黄芩苷组裸鼠抑制瘤肝癌组织中CyclinB1基因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并呈剂量负相关性(P0.01);黄芩苷组裸鼠血清AFP阳性例数显著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芩苷对肝癌裸鼠移植瘤肝癌组织中CyclinB1基因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其抑制强度与黄芩苷计量呈正相关关系;黄芩苷对肝癌裸鼠移植瘤外周血中AFP含量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具体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8例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6例,腺鳞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并透明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子宫内膜腺体失去极性,细胞核变大、变圆、核仁突出,染色质粗或呈空泡状.同时子宫内膜间质消失,代之为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常有炎性反应.子宫内膜样腺癌多数仅累及浅肌层。皆无转移.1例子宫内膜腺鳞癌呈双侧卵巢转移;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40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应注意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鉴别.  相似文献   

8.
利用透射电镜(TEM)技术研究了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 Brunner von Wattenwyl雄性附腺不同发育时期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优雅蝈螽雄性附腺乳白长腺管和乳白短腺管在末龄若虫期已分化形成腺管,透明腺管在羽化之后形成腺管.优雅蝈螽雄性附腺在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中的细胞器表现出由分散到集中和由少到多的趋势;腺管管腔中的分泌物由少到多,成熟期分泌物充满整个管腔.  相似文献   

9.
利用切片法观察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肾脏的组织结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水通道蛋白-1(AQP-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豹猫和大多数哺乳类肾脏的组织结构一样呈长而扁的菜豆形,表面有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肾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髓质和皮质之比为1.6∶1。肾实质由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构成。肾小体可分为出血管极和尿极,血管球由毛细血管缠绕形成,外包有肾小囊。近曲小管长且管腔不规则,刷状缘明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管腔较大,腔面无刷状缘,细胞界限较清楚。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都呈AQP1和b FGF免疫反应阳性,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球上皮细胞都呈BMP-7免疫反应阳性。结果表明:AQP-1、b FGF和BMP-7在调节肾脏水平衡、维持肾功能及保护肾脏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四株肺癌细胞系的维甲酸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来源于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人肺癌细胞系(肺巨细胞癌细胞系PLA-801,肺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系C-57,个旧肺腺癌细胞系GLC-82和肺腺癌细胞系PC-84045)的维甲酸受体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方法:作ELISA和免疫组化显色计算机图象分析方法,对4株具有不同侵袭潜能,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细胞系的维甲酸受体(RARs、RAR和RXRs)进行检测。结果:4株细胞系的RARβ的表达极少,甚至缺如;RARs主要分布在癌细胞胞浆中,但RXRs主要位于细胞核内,表达水平较高;RARs和RXRs在PLA-801细胞中表达最低。结论:肺癌中普遍存在着RAR的表达分布异常,这些改变可能与肺癌的异常分化有关,亦可能是肺癌细胞对维甲酸诱导分化不敏感的重要原因。RXRs较高水平的表达且主要位于核内,提示用9-顺式维甲酸来诱导肺癌的分化效果可能会较好。  相似文献   

11.
报导发生在Wistar大鼠的一例自发性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肉瘤。该瘤生长在一侧子宫,呈不规则的卵圆形,其大小为l·b·h,cm:8×6×3,表面光滑,质地柔韧,呈淡黄色鱼肉状,有的部位呈局灶状棕褐色。光镜下可见肿瘤由分化较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瘤细胞呈致密而均匀弥漫排列。胞核增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多数瘤细胞核空泡变性。可见核分裂相,大约为10个/10个高倍视野。银染色瘤细胞呈网篮状排列。肿瘤向肌层浸润,呈蔓延生长。电镜下瘤细胞核肿大,且不规则,胞浆内的粗面内质网扩张,细胞器明显减少。此瘤来源于间胚叶的肿瘤。  相似文献   

12.
Carnoy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PAS反应、RNA反应,对无蹼壁虎消化道的组织学进行光镜观察.结果表明:其消化道由同心圆的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绒毛发达,绒毛的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消化腺为分枝管状腺.PAS反应显示柱状细胞纹状缘,杯状细胞和腺细胞呈强阳性,与分泌的粘多糖有关.RNA反应显示腺细胞呈强阳性,与腺细胞分泌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研究乌骨藤苷晶体对人宫颈腺癌荷瘤裸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人宫颈腺癌接种裸鼠待长出 实体瘤,用第三代实体瘤移植裸鼠皮下建立人宫颈腺癌裸鼠模型; 用乌骨藤提取物苷晶体( I、II) ( 0. 24 g /250 mL) 分别给实验组裸鼠灌胃 0. 5 mL/只,对照组给饮用水,每日 1 次,连续 30 d。每周测量体质量和肿瘤大小 2 次,30 d 给药后处死小鼠,解剖,称其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评价乌骨藤提取物苷晶体( Ⅰ、Ⅱ) 对裸鼠荷瘤的抑制作用。结 果 乌骨藤苷晶体Ⅰ和晶体Ⅱ对人宫颈腺癌荷瘤裸鼠有抑制肿瘤作用,抑瘤率分别 88. 95 % 和66. 71 % ,其中晶体 Ⅰ和Ⅱ抑制肿瘤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晶体Ⅰ,P < 0. 01; 晶体Ⅱ,P < 0. 05) 。结论 乌骨藤苷晶体Ⅰ和 晶体Ⅱ均有抑制人宫颈腺癌荷瘤裸鼠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良性结直肠上皮性息肉传统上被分为两种类型:增生性息肉和腺瘤。前者具柱状吸收细胞增多形成微乳头突入腺隐窝腔中使腔面呈锯齿状及肿胀的杯状细胞的特点,被认为不具有形成肿瘤的潜能。后者具腺腔呈指状、核深染、细胞排列成多层的特点,被认为是结肠癌的先兆。除此之外,在一种息肉具有以下特征:腺腔呈锯齿状、杯状细胞发育不全、腺隐窝上部核分裂像多见,上皮细胞内可见核仁,它既具有增生性息肉的特点结构又具有腺瘤的细胞学特征,这种混合性息肉是结肠直上皮性肿瘤的一种特殊亚型,称为锯齿状腺瘤。本研究比较这三种息肉Ki—67、P_(53)及Bcl—2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后肾腺瘤是泌尿系统罕见肿瘤,对其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例手术切除的后肾腺瘤标本,应用常规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其病理特点。结果 2例后肾腺瘤均为境界清楚的肿块;镜下瘤细胞小而密集,排列成呈腺泡状、腺管状及实性小巢状结构;核圆形、椭圆形,胞浆稀少、淡染;可见乳头样及不成熟肾小球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T1、CD57、Vimentin阳性,CK7、AMACR阴性。结论后肾腺瘤为罕见的肾脏原发性上皮源性良性肿瘤,依据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乳腺由多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其形态发生主要在出生之后进行,是研究成体干细胞的优良模型.乳腺导管主要由基底细胞和管腔细胞两大类乳腺上皮细胞构成,处在含有脂肪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复杂基质当中.此外,孕期位于乳腺导管分支末端的管腔细胞能够进一步分化成分泌乳汁的特殊细胞类型,即腺泡状细胞.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胰腺癌临床标本异种移植(PDX)模型成模率的影响因素,提高临床样本的利用率。方法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的方法,建立稳定传代的胰腺癌PDX模型;综合分析6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肿瘤病理学特征对成模率的影响;通过STR基因分型检测、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检测P1代至P5代移植瘤和原发瘤的一致性。结果成功建立29例胰腺癌PDX模型,并稳定传代至P5代,模型总体成功率为47%;患者年龄、性别、患病史等临床信息与模型成功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的大小与模型成功率显著相关(P0.05),淋巴浸润情况与成模率相关性极其显著(P0.01),而肿瘤分化程度等其他病理学特征与成模率无相关性(P0.05);P1代至P5代移植瘤在STR分型检测、组织病理学和特异性抗原CA19-9表达方面与原发瘤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成功建立了29例胰腺癌PDX模型,与原发瘤保持了较好的相关性;移植瘤的大小及淋巴浸润情况是影响胰腺癌PDX模型成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裸鼠自发性淋巴道转移肿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裸鼠发现一例自发性皮下肿瘤,伴广泛淋巴结转移,经10代以上体内传代,在裸鼠体内长瘤及转移的特性稳定,原位长瘤率大于95%,潜伏期5—12天,转移率100%,平均荷瘤生存时间22天。大体解剖见腹股沟、腋下、颌下、腹腔等处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转移。光镜和电镜的形态学检查见肿瘤细胞形态圆、较小、核大胞浆少,染色质呈块状、围裙状,分裂相多见,符合小细胞分化程度较差的恶性肿瘤,转移灶和原位灶形态学上相似。该可稳定传代、广泛淋巴道转移的小鼠肿瘤定名为LMLM瘤系。  相似文献   

19.
用人结肠癌(human colonic cancer,HCC)体外培养细胞移植于裸鼠脾脏内,建立了一个可靠且可复制的HCC细胞裸鼠肝转移模型。所有裸鼠(12只)均发生肝转移,其中2只(17%)伴有胰腺转移。每只裸鼠的肝脏表面均可见到多发性转移瘤,瘤结节数目与脾脏内移植的HCC细胞量有关,1×10~6细胞:平均60个以上;1×10~5细胞:平均12.67个;1×10~4细胞:平均8.33个。三种不同浓度HCC细胞所致的肝转移瘤数目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瘤结节大小不等,最大的直径8mm。肝转移瘤病理组织学结构与原始人结肠癌细胞的形态特征相似,且仍具有分泌CEA的能力。该HCC细胞裸鼠肝转移模型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开展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方法及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预防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川金丝猴肾的组织结构及其相关蛋白Bax的表达,制作石蜡切片,采用H.E染色观察川金丝猴肾的组织结构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x蛋白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川金丝猴和多数哺乳类肾的组织结构相似,外观呈蚕豆形,表面包以致密的结缔组织被膜,肾实质由外周的皮质和内部的髓质构成;肾小体数量较多,周围有很多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近曲小管管腔不规则,有明显刷状缘,远曲小管则无刷状缘,集合管管腔较大,细胞界限清晰,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都呈Bax蛋白免疫反应阳性;川金丝猴的肾主要由肾单位和集合管构成,Bax蛋白参与川金丝猴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的凋亡,调控川金丝猴肾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