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蓬莱赤山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以包体形式产出的榴辉岩,由于受碱性玄武岩岩浆的热作用影响,发生了变质作用。致使榴辉岩的主要组成矿物石榴石发生了等化学组成的分解,形成尖晶石(X_(Mg)=0.51),斜长石(An=60~70)和富Al斜方辉石(X_(Mg)=0.71,Al_2O_312.6wt%)组成的集合体,达到了新的相平衡、其再平衡的温度为1200~1300℃;压力为9kbar。榴辉岩包体虽经变质作用,但没有改变它的REE丰度,它的典型的平坦型REE分配模式与碱性火山作用的富集LREE这样不相容元素的地幔区不同,它很可能是与碱性玄武岩岩浆无成因联系的随机捕虏的原始地幔物质。  相似文献   

2.
一种特殊类型的夕卡岩—镁铝夕卡岩的矿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研究我国河北省邯邢铁矿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矿物组成比较特殊的夕卡岩。其组成矿物主要有富铝透辉石、绿脆云母、尖晶石、钙镁橄榄石、钙铝榴石、富铝角闪石、硅硫磷灰石、及蓝色方解石等。与我国常见的钙夕卡岩及镁夕卡岩有明显不同。它作为一个早期独立的阶段分布在各矿区,因其组成的矿物中富含镁、铝,故名“镁铝夕卡岩”。其后期的热液蚀变产生了众多的罕见矿物如雪硅钙石、碳硅钙石、吉水硅钙石、硅灰石膏等及大量沸石类矿物,但无石英,酷似基性火山岩的蚀变产物。矿物学研究表明,这种夕卡岩形成于一种富镁、铝而SiO_2不饱和的地球化学环境和高温低XCO_2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牛头山两个系列玄武岩及其包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供了牛头山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及其包体的结构、矿物组合和化学成分广泛研究的初步结果。牛头山两个系列玄武岩的成分和演化,以及包体的类型,是新生代时期我国东南沿海玄武岩岩区的典范。同时,在拉斑玄武岩中首次发现了稀罕的富铁、铝的岩石变种——鳞英铁尖晶岩包体,它由铁尖晶石(54.2)%、鳞石英和流纹质玻璃组成。  相似文献   

4.
大山火山锥幔源包体与寄主岩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大山火山锥由过碱性霞石岩组成,其中含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和捕虏晶;包体与寄主岩共存,但二者无成因联系;寄主岩是石榴石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深度在75km以下;包体则是50km深处富化地幔岩石碎块及其解离的产物。这一结论对建立渤海裂谷区的上地幔剖面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苏及皖东新生代玄武质岩石岩石化学和矿物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岩石化学和矿物学角度,研究了江苏及皖东新生代玄武质岩石,初步确定它们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是喜山运动早、中、晚三个岩浆旋迥的产物;主要岩石类型有橄榄玄武岩、碱性橄榄玄武岩、碧玄岩、霞石岩以及由分异作用或混染作用形成的碱性辉绿岩、拉斑辉绿岩和方沸正长岩;岩石的碱性程度自老至新、自东向西增强;由于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受硅铝层混染,引起一系列岩石化学和矿物成分的规律性变化。本文还试图根据玄武质岩浆类型和包裹的超镁铁包体,以及普通辉石、歪长石、石榴石大晶体的成分,估计岩浆源的深度,自东向西由35~50公里加深到75~90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6.
在西天山长阿吾子蛇绿岩中的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中,首次发现了由原榴辉岩相岩石经异剥钙榴岩化作用形成的异剥钙榴岩.该异剥钙榴岩主要由钙铝榴石、透辉石、葡萄石、绿泥石和少量榴辉岩相变质矿物绿辉石和铁镁铝榴石等组成.详细的岩石学研究表明,该异剥钙榴岩是在超基性岩二次蛇纹岩化过程中由榴辉岩相岩石经异剥钙榴岩化作用形成.异剥钙榴岩化过程开始于370~410℃/650~850MPa;大规模的异剥钙榴岩化出现在200~350℃/400~600MPa的温压条件.在P-T图上由榴辉岩相到异剥钙榴岩构成了明显的退变轨迹,这表明西天山长阿吾子异剥钙榴岩是由原榴辉岩相变质岩石抬升、回返过程中发生异剥钙榴岩化作用形成的.异剥钙榴岩并不只限于洋底变质的构造环境中,也可以形成于俯冲带中.  相似文献   

7.
峨眉清音、会东唐坊和攀枝花二滩三个地区峨眉山玄武岩系岩石测得的多元素丰度数据,表明峨眉和唐坊剖面岩系低MgO,二滩剖面岩系高MgO,但三个剖面玄武岩TiO_2,K_2O和不相容微量元素的丰度高,具有碱性玄武岩系典型的稀土元素特征曲线。峨眉剖面玄武岩~(87)Sr/~(88)Sr=0.7066—0.7082;Rb/Sr=0.02—0.12;~(143)Nd/~(144)Nd=0.51171—0.51174。根据微量元素模式计算,结合岩石学研究,三个地区原始母岩浆可能都来自一个均匀交代了的富集地幔源区部分熔融产物。进而对源区成分,熔融程度和分异过程进行了模拟,并提出了一种地幔富集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鲁西金岭岩浆侵入杂岩体中的角闪石岩包体成因, 对该类包体进行岩相学、矿物化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角闪石岩包体具有明显的堆晶结构, 主要由角闪石和少量斜长石组成。其中, 角闪石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为韭闪石, 具有较低的SiO2含量和较高的Al2O3含量, 是原生角闪石; 另一类为阳起石、镁角闪石和浅闪石, 相对富集SiO2, 贫Al2O3, 可能为原生角闪石晚期被改造的产物。利用角闪石全铝地质压力计对原生角闪石进行压力计算, 获得其平均结晶压力为0.48 GPa。这些角闪石岩包体的微量元素特征与寄主岩石黑云母闪长岩相似, 均富集轻稀土元素, 亏损重稀土元素。结合原生角闪石的形成条件, 可以认为这些角闪石岩包体可能与寄主岩石同源, 是中地壳岩浆房闪长质岩浆分离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藏北改则-色哇缝合带的蛇绿岩,与特罗多斯、岛湾的蛇绿岩剖面对比,区别是厚度小和缺乏席状岩墙。该区的变质超镁铁岩属阿尔卑斯橄榄岩-蛇纹岩组合,其化学成分与玄武岩互补,说明玄武岩浆系地幔岩分熔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皖东地区上第三系大陆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初探,其中8个样品的Nd、Sr同位素组成范围为.在大洋玄武岩的Nd-Sr同位素平面上,表现为从原始地幔向EMI型地幔端元展布趋势.皖东玄武岩具有轻稀土和高度不相容性元素相对富集的微量元素丰度模式,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皖东玄武岩的源区可能是Nd、Sr同位素组成不均一、且富化的大陆岩石圈地幔.  相似文献   

11.
福建明溪是我国和火山岩有关的锆石巨晶的典型产地.通过对该地的锆石巨晶晶体形态及其包裹体的研究发现,福建明溪锆石巨晶四方柱明显较双锥发育,表面有熔蚀结构,内部结构均匀;锆石巨晶中发现的斜锆石包裹体和其它产地斜锆石相比具有贫大离子半径元素U,Th,Y,Zr/Hf高的特点.巨晶中的锆石包裹体的拉曼光谱有两种不同类型,其中一类锆石包裹体的拉曼谱和变质及热处理锆石相似,说明锆石巨晶形成时曾经历过变质作用过程.锆石巨晶及其包裹体特征暗示锆石巨晶不是玄武岩结晶产物,和伴生的刚玉巨晶相比其来源可能更深,是壳一幔物质相互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12.
在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石英、萤石、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对甘肃省干沙鄂博稀土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及成矿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矿床中发育大量包裹体,按室温下的成分相态特征,将其分为熔体包裹体、流体-熔体包裹体、气液H2O包裹体、气液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的气液H2O包裹体、含子矿物的CO2-H2O包裹体等7种类型.在成矿过程中,包裹体组合从熔体包裹体→流体-熔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变化,反映了成矿介质经历了从岩浆→岩浆+热液→热液的演化过程.在岩浆-热液成矿期,流体-熔体包裹体大量存在,以及富H2O相CO2-H2O包裹体与富cO2相CO2-H2O包裹体密切共生,表明成矿时曾经发生两次不混溶作用,早期岩浆-热液不混溶作用导致萤石和REE-氟碳酸盐的晶出,而CO2-H2O不混溶作用引起了硫化物的沉淀.  相似文献   

13.
A new type of REE tetrad effect, a composite M- and W-type, was recognized in the K-feldsparthized and silicificated Shuiquangou alkaline syenites, Dongping, Hebei Province. Different analytical methods such as ICP-MS and isotopic dilution thermal ion mass spectrometer were exploited to verify the RE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amples in three laboratories in China, France and Korea. The results are reliable and consistent within errors. In situ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E concentrations of individual zircons and apatites extracted from the very same sample has shown that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magma and the superimposed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might have taken place in at least two-stage hydrothermal activities to generate the composite M- and W-type REE tetrad effect. The coexisting melt and aqueous phases, the superimposed alteration by volatile (Cl, CO2) and Si, K, Al-enriched high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luids might be the important facts for this new MW-type of REE tetrad effect. In addition, the peculiar MW-type tetrad effect might be an indicator for Au mineralization of reworked plutons.  相似文献   

14.
Maoniuping rare earth element (REE) deposit, located in Mianning area of Sichuan Province, is of uniqu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s large in scale. Som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are large amounts of multi phase fluid inclusions in fluorite, quartz and calcite. Besides the daughter minerals of halite, barite and gypsum, Sr bearing minerals (celestite, strontianite), apatite and eight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 (LREE) minerals have been foun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techniques. The abundant occurrence of these daughter minerals shows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is rich in Sr, Ba and LREE contents, and is related to nordmarkite in genesis.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内蒙白音诺和浩布高两地区辉石矽卡岩中稀土元素(REE)的测定,证明了在接触交代作用的条件下,岩石中REE分布模式可以不服从Coryell关于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曲线是一条平滑曲线的规律,而是呈现出以4条相连的凹形弧线为特征的“四分组效应”。辉石矽卡岩中REE的“四分组效应”的存在,为进一步研究矽卡岩形成的某些物理化学条件和REE在矽卡岩形成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相山铀矿田山南矿区围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区基底片岩∑REE平均值与火山岩系岩石∑REE平均值大致相当,自围岩、普通矿石到富矿石,∑REE不断增高。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火山岩系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彼此平行一致,火山岩系具同源性,是同一岩浆房脉动事件的产物。火山岩系围岩及矿石Eu亏损明显,结合稀土组分比值特征及岩、矿石轻、中、重稀土三角图解和LREE/HREE-(Eu/∑REE)×100图解特征,表明火山岩浆在通向地表途中受到高度分馏结晶作用,U及REE富集于岩浆期后热液,为铀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矿区火山岩系成岩事件与铀成矿事件均是受制于火山岩浆活动的地质事件。成矿流体富含F,Cl,CO2等挥发分,在还原环境下成矿物质卸载,成矿温度可能不大于250℃,富矿石成因更为复杂,可能经历了多期次成矿叠加。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主山冲金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主山冲金矿区的石英脉、蚀变矿石及区域上的远矿围岩和辉绿岩中稀土元素组成的比较,发现蚀变矿石与远矿围岩中的稀土模式基本一致,说明矿区成矿流体的稀土模式保持相对不变,故可用纯净石英脉中稀土的配分模式来代表成矿流体的稀土模式,从而利用稀土配分的示踪作用判断了矿区成矿流体来自深部.同时稀土元素也是热液型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的良好指示剂,通过对石英、远矿围岩和辉绿岩中的稀土进一步比较表明,成矿物质属混合来源.  相似文献   

18.
综述与碳酸岩?碱性杂岩体相关的内生稀土矿床的基本特征和成矿作用研究进展。根据矿化特征, 该类矿床大体可以分为原生岩浆型和热液型, 前者稀土矿物是从碳酸岩岩浆中直接结晶出来, 矿化主要产于碳酸岩岩体中; 后者稀土矿物通常与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石英等矿物共生形成脉体, 穿插于碳酸岩杂岩体及围岩中, 或作为裂隙或空洞充填物, 或呈细粒多晶集合体叠加在碳酸岩中早期形成的矿物之上。以往的研究对于稀土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是碳酸岩和硅酸岩岩浆的液态不混溶作用或碳酸岩岩浆中碳酸盐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 还是岩浆期后热液蚀变或不混溶的碳酸岩质流体的萃取作用, 存在很大的争议; 同时,与稀土成矿相关的碳酸盐体系选择性地富集轻稀土, 该类矿床中很少见到重稀土矿物, 亦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加强稀土元素在富挥发份的碳酸岩熔体和碱性硅酸岩熔体或流体之间, 以及碳酸盐矿物及共沉淀相与碳酸岩熔体之间分配行为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将是揭示该类稀土矿床成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闽西南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主要产于晚侏罗世花岗质侵入岩与中二叠世栖霞组海相碳酸盐岩接触变质带中,通过对萤石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围岩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流体来源。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和La/Ho-Y/Ho关系图表明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体的成矿流体来自同一流体体系,成矿物源稳定且单一,为同期成矿。萤石和花岗岩围岩相近的Sm/Nd比值以及均具有δEu和δCe负异常特征,表明萤石成矿和二长花岗岩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萤石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物质F和Ca元素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围岩花岗岩和碳酸盐岩的淋滤和萃取,属于构造控制的岩浆期后气化-热液的低温热液充填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贵州织金磷矿区磷块岩岩石—土壤—植物中稀土元素迁移和分布模式的研究表明,随土壤的发育,REE出现分异,LREE逐渐富集,HREE亏损;植物对REE具有选择吸收作用。岩石—土壤—植物中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基本相似,为右倾型,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均显示Ce负异常,Ce由磷块岩中的负异常逐渐向土壤中正异常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