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粘土矿物表面的混合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5℃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自其单组分水溶液及其混合水溶液在高岭土、碳酸钙、石英砂上的吸附.结果表明,SDS在高岭土和碳酸钙上的吸附等温线在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以前出现最大值,SDS在石英砂上几乎不吸附;CPB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等温线为Langmuir型,而在碳酸钙、石英砂上几乎不吸附;在SDS与CPB的混合体系中,SDS在高岭土、碳酸钙、石英砂上的吸附都增大,相应地,CPB在高岭土上的吸附减小,在碳酸钙上的吸附增大,并且随吸附后SDS/CPB摩尔比的不同,出现吸附最大值.文中成功地将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平衡溶液的电导率曲线有效地结合起来,分析了实验结果,提出了可能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有效地将十二基硫酸钠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等温线与溶液的导电率曲线结合起来,研究了SDS在高岭土和Na-高岭土上的吸附,发现SDS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等温线最大值与吸附后平衡溶液的CMC、固液比、SDS的沉淀损失等因素有关,圆满地解释了吸附等温线最大值及其出现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Sb2O3对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吸附及其悬浮液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Sb2O3/H2O界面上的吸附及其对Sb2O3县浮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SDS在Sb2O3/H2O 界面上的吸附为S型;SDS浓度低时,Sb2O3县浮液产生絮凝作用,稳定性大大降低,而SDS浓度增大后,Sb2O3县浮液稳定性显著提高.用表面活性剂两阶段吸附模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  相似文献   

4.
用滴体积法测定了标题二元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了两纯组分的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常数.为反映混合吸附时表面积发生的变化,利用实验数据得到了该体系的βσ(π)函数式.以Siddiqui和Franses的方法求出了不同摩尔比二元混合溶液的γ、Гt和θ值,其结果与实验相符.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二氧化锡/多孔硅/硅(SnO_2/PS/Si)的光伏谱和吸附性质,由分析光伏谱得出在SnO_2/PS/Si之间存在着二个异质结:一个是SnO_2/PS异质结;另一个是PS/Si异质结,当样品吸附CO气体后,光电压明显减少,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光电压的变化可以检测CO等有害气体.本文对新气体敏感材料SnO_2/PS/Si的有关气体吸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新型镀锌添加剂SD-1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SD-1在悬汞电极上具有较宽的吸附电位范围,服从Frumkin吸附等温式,属于吸附强度适中的镀锌添加剂。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新型镀锌添加剂SD-1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SD-1在悬汞电极上具有较宽的吸附电位范围,服从Frumkin吸附等温式,属于吸附强度适中的镀锌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水合五氧化二锑的合成及其对Sc^3+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所合成的水合五氧化二锑,研究了它对Sc^3=及其他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HAP在酸性条件下不仅能吸附Na^+,而且对SC^3+也有很好的吸附性能。此外,还测定了所合成的HAP在不同烘烤温度下的晶胞参数及对Sc^3+的吸附交换性能。实验表明经250℃烘烤的HAP具有对Sc^3+最大的吸附交换容量。  相似文献   

9.
有关气体分子在沸石上吸附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两参数的理论模型关联了气体分子在沸石上的吸附过程,两个参数的值可通过真空重量法获得的饱和吸附量求得。与传统的从瞬时吸附曲线求得的扩散系数相比,本模型中的参数不会因操作而变化,因此能有效地表征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0.
CO在NiO(100)表面吸附的DV—X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C-DV-Xα嵌入簇模型方法,研究了CO/NiO(100)吸附体系。比较表面电场作用与轨道作用对CO性质的影响,并考虑到BSSE校正,对CO在NiO(100)面上的吸附行为有了较深入的认识。计算结果表明,CO以C端垂直吸附阳离子吸附位;O与表面的作用主要为静电作用,表面电场作用是使得吸附态CO的IR峰蓝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掺杂对Al(111)面O2吸附性能影响规律。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通过构建模型以及设置计算参数,计算得到了不同O原子覆盖度下Ni、Mn、Si掺杂对应Al(111)面吸附O2的吸附能、功函、Bader电荷、差分电荷密度、以及态密度。研究表明:当氧原子覆盖度较低情况下,纯铝表面吸附能绝对值最大,转移电子数最多,原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主要由最外层电子轨道决定。当氧原子覆盖度增大至3/8时,掺杂表面吸附能大于纯铝表面,掺杂促进了Al(111)面吸附氧分子。结果表明:Al(111)面吸附氧分子的能力不仅与掺杂元素有关,还与各表面O原子的覆盖度有关,当O原子覆盖度较低时,Mn、Si、Ni掺杂抑制了O2吸附,当覆盖度较高时,Ni、Mn、Si掺杂促进了O2吸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pH 7.0磷酸盐缓冲液中研究人血清白蛋白(HSA)在金表面的吸附行为。方法采用零流电位法。结果 HSA在金表面吸附使记录的I-E曲线及其零流电位Ezcp沿着电位轴逐渐负移。零流电位Ezcp与吸附时间t的关系曲线表明,HSA在金表面吸附经历了吸附和HSA构象改变两个连续阶段,吸附的表观速率常数kobs为(4.0±1.8)×10-3s-1。结论用零流电位法可以原位连续跟踪HSA在金表面的吸附过程,而且不损伤HSA吸附层。  相似文献   

13.
利用长春南湖水培养生物膜, 研究自然水体生物膜上铁氧化物的含量变化对生物 膜吸附镉动力学、 热力学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自然水体生物膜吸附镉的过程中, 生物 膜对镉的吸附随生物膜上铁氧化物的含量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等量吸附热是表征固体表面吸附非均匀性的重要参数.采用高低温吸附仿真实验装置,对九里山无烟煤、新元贫煤、潘北气肥煤进行瓦斯吸附测试,通过计算等量吸附热与吸附量的关系,探讨从常温(30、20℃)降至低温(-10、-20、-30℃)对煤表面不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瓦斯吸附量都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在常温时(30、20℃)煤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减小,表明煤表面能量是不均匀的.降温至-10、-20、-30℃时煤的等量吸附热几乎和吸附量无关,表明煤表面是均匀的.煤吸附瓦斯理论Langmuir 方程在低温环境(0℃以下)更加适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活性炭纤维处理硝基苯废水,通过静态与动态吸附实验,测定了表观平衡吸附量、动态穿透曲线.研究表明该材料处理硝基苯废水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研究了高温再生后活性炭纤维的表面纤维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变化,发现活性炭纤维在高温条件下炭微晶结构的重新蚀刻可能使比表面积有一定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理解苯在Ru-Zn合金催化剂上的部分加氢催化机理,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苯在Ru-Zn/Ru(0001)面上的吸附进行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当苯的碳原子或者共轭双键直接位于表面Zn原子的atop位时,其吸附热较Ru(0001)面上的类似吸附状态下降约60%.Zn原子与苯环C原子之间的排斥作用导致苯环的成键轨道与表面Ru原子的价层轨道之间的空间对称性下降,从而不利于苯与合金表面的键合。当吸附位离开Zn原子时,邻近Zn原子对于苯的吸附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C原子在Cu(200)表面吸附后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计算了C原子在Cu(200)表面的吸附能、Cu(200)表面的局部结构变化、表面电荷分布以及C原子吸附后的差分电荷密度。研究结果表明Cu(200)表面的Hollow位是C原子的最优吸附位,C原子与Cu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在C原子和Cu表面之间存在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周期平板模型,通过Nt-T,Nt-T-O-T,Nt-B-O-T,Nt-B-Nc-T和Nt-T-Nc-T五种吸附结构研究了N2O分子在Pt(111)表面的吸附,发现Nt-T位是最稳定的吸附位,且吸附主要是通过末端Nt原子与表面作用.从吸附结构分析了N2O分子在Pt表面可能的解离过程.  相似文献   

19.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biomaterials has been adopted over the years to improve their biocompatibility. In this study, aiming to promote hydrophilicity and to introduce natural recognition sites onto poly(L-lactic acid) (PLLA) films, chitosan and its derivatives, 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 and N-methylene phosphonic chitosan (NPC), were used to modify the surface of PLLA films by an entrapment method. Radiolabeled (^125I) protein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amount of protein adsorbed to PLLA surfaces. Fibronectin (Fn) was used to study the protein adsorption on the modified PLLA surfaces, including isotherm adsorption and adsorption kinetics of single protein, competitive adsorption of binary proteins system and serum multi-proteins and the desorption behavior in serum 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isotherm adsorption, Fn had a larger adsorption capacity on the CS-modified surface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but had a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at CMC-modified surface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the study of absorption kinetics, Fn had a fastest adsorption equilibrium and a highest equilibrium adsorption capacity at the CS-modified surface, while it was opposite at the PCS-modified surface. When BSA and serum were added, it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e adsorption of Fn on the PCS-modified surface. After 6 hours soaking in the desorpUon study, Fn had reached desorption equilibrium on all the modified surfaces, which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desorption rate and the remaining percentage of Fn.  相似文献   

20.
空气中活性气体在钚材料表面的吸附行为是引起钚材料表面腐蚀的重要原因。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对空气中N2和O2在δ-Pu (100) 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对所有稳定吸附构型进行Bader电荷分析以及吸附能与结合能分析的结果表明:N2的最稳定吸附构型为H-S-N6,O2的最稳定吸附构型为H-P-O4。对这2种吸附构型进行差分电荷密度分析、态密度(DOS) 分析和晶体哈密顿轨道布居数(COHP) 计算的结果表明:N2和O2在δ-Pu (100) 表面的吸附均为强化学吸附,且O2的吸附远远强于N2。成键本质均为N原子或O原子的2s和2p轨道与表面Pu原子的6p、6d和5f轨道发生重叠杂化作用。研究结果对于N2和O2在δ-Pu (100) 表面共吸附行为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对揭示钚材料在空气中的表面腐蚀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