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广东信宜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缓冲作用、枯枝落叶层的持水保土作用、林下土壤的渗透性能等几个方面的分析研究,论证了信宜县森林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对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的枯枝落叶最大持水量、林下土壤层的非毛管孔隙度大小及林下土壤层渗透速度大小等几个指标对比,得出信宜县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方面的效能高低顺序是:常绿阔叶林优于针阔混交林,而针阔混交林又优于松、杉林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的祖木质残体与枯枝落叶层一样,作为土壤特有的发生层次,是森林生态系统中腐屑食物链的起点,有机碳和养分的储库,并为生态系统的过程提供能量和物质,对维护林地土壤肥力和提高森林生产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该层还具有良好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以及在影响土壤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于2003年1月-2003年12月对酸沉降影响下韶山4个典型样地进行了林内降雨DOC的监测,并以此分析研究了韶山森林在酸沉降作用下DOC浓度、通量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韶山森林冠层穿透水、亚冠层穿透水以及枯枝落叶层淋滤液中DOC月均浓度分别为8.52 mg C/L,10.43 mg C/L和23.38 mg C/L,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冠层穿透水和枯枝落叶层淋滤液中DOC浓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亚冠层穿透水DOC浓度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较小;环境因子对DOC浓度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降雨酸度对其影响不明显;冠层、亚冠层和枯枝落叶层中DOC通量月变化范围分别为81.37 ~808.18 mg/m2,97.04 ~398.73 mg/m2和329.31~2 789.1 mg/m2.从全年来看,枯枝落叶层淋滤液中DOC通量均为最大,表明韶山森林DOC的积累主要出现在枯枝落叶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亚热带米槠次生林皆伐、火烧前后生态系统(乔木层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及0~100 cm矿质土壤层)碳贮量变化进行研究,探讨皆伐火烧对中亚热带米槠次生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槠次生林皆伐前生态系统碳贮量为278.6 t·hm-2,其中乔木层占64%,而林下植被层与枯枝落叶层碳贮量较低;皆伐后,树干(包含树皮)及粗枝被移出生态系统,其中包含97.5 t·hm-2的碳,相当于生态系统碳贮量的35%.火烧后2 d,采伐剩余物(包含枯枝落叶层物)碳贮量损失31.9 t·hm-2,损失率高达87%,而土壤表层(0~10 cm)碳贮量为(20.0 t·hm-2),较火烧前下降了18%.由此可见,皆伐和火烧均造成生态系统碳贮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我校草地研究所研究人员郭继勋、祝廷成、在《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38年,第12卷,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羊草草甸枯枝落叶的分解、积累与营养物质含量动态》的学术论文。在草甸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对调节物质循环,提高生产力,保持生态平衡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伴随枯枝落叶的积累,使营养物质贮存起来。同时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使营养元素源源不断地归还给土壤,得以保证植物的再利用。枯枝落叶的积累与分解是确保草甸生态系统物质的必要环节。因此,它在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重要的,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生态学问题。此项科研成果对羊草甸枯枝落叶的分解积累的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地上植被层、林下枯枝落叶层以及林地土壤层三个方面对神山森林的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生态学阐述,结果说明神山森林具有重要的涵养水源作用,是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绿色水库.  相似文献   

7.
木荷与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溶解有机碳浓度及季节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亚热带木荷和杉木人工林(monocu1ture plantations of Schima superba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15年生)枯枝落叶层(包括Oi、Oe和Oa层)DOC浓度及季节动态的研究表明:木荷人工林枯枝落叶层DOC浓度高于杉木人工林;两种群落枯枝落叶层中,Oi层的DOC浓度均高于Oe和Oa层;木荷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不同分解层次DOC浓度的季节变化模式相似,均在秋季出现最大值;枯枝落叶层DOC浓度及季节变化与温度、湿度、生物活性及枯枝落叶层中有机质数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羊草枯枝落叶的分解与化学成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枝落叶是草原第一性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地上部生物量的1/3左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机质,大部分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归还给土壤。枯枝落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把有机物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使各种营养元素不断地向土壤中释放,以保证植物的再利用。因此,枯枝落叶在调解物质循环,维持草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草原上的枯枝落叶层可以减少地面蒸发,贮存水份,形成腐殖质,  相似文献   

9.
岷江上游辽东栎天然次生林生物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岷江上游理县境内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天然次生林生物量为488.49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绝对优势,达林分总生物量的99.22%,其余依次为枯枝落叶层、灌木层、苔藓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中各器官生物量由大至小排序为:树干材、树枝、树根、树皮、树叶、果实;不同根系部位生物量由大至小为:根桩、粗根、中根、细根。灌木层不同部位生物量由大至小为:根、干枝、叶,草本层根的生物量大于地上部分生物量,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大小依次表现为落叶、枯枝、落果。  相似文献   

10.
李军 《大理科技》2005,(1):68-69
一、将枯枝落叶转化成民用燃料的意义 随着薪碳林的逐步减少.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民群众的生活燃料愈来愈成为问题。若能将自然界中的枯枝落叶转化成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民用燃料,则可变废为宝.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做的好处主要体现在:(1)减少薪碳林砍伐,有效保护森林、维护生态。(2)有效解决民用燃料的长期需求问题。(3)对人员易进入部分的森林地表易燃物进行长期有效清理,达到主动预防森林火灾功效。  相似文献   

11.
施肥对马尾松人工中龄林生物归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物归还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物流和能流过程中的一环,对于快速育林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马尾松I类主产区枯枝落叶量1年可达约5000kg/hm^2,枯落物中以落叶所占比例最大,达75%-89%,枯枝最少。不同时期枯落物多少差异较大,但枯枝差别较小;落叶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间占总落叶量的60%多,花杂在4-6月最多,均极显差别于其它各个时期。施肥具有显增加或减少枯落物量的作用,其中施N2P2K可显减少落叶量,施P3、N1P1、N2可显增加花杂量。然而施肥并未显改变归还的营养元素量。1年内归还的养分中(平均值)N为35.07kg/hm^2、P为1.77kg/hm^2、K为6.36kg/hm^2,Ca为18.30kg/hm^2,Mg为6.99kg/hm^2各类枯落物中枯枝归还的营养元素量最少,落叶最多,占归还元素总量的80.8%-87.6%。  相似文献   

12.
高寒草甸放牧生态系统的分室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研究根据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草-畜能量流动态,采用Shiyomi的分室模型方法,建立高寒草甸放牧生态系统的分室模型。做为定量分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放牧管理和进行最优控制研究的基础。系统模型由8个分室组成:地上生活部分、地下活根、地下死根、地上枯枝落叶Ⅰ(易分解部分)、地上枯枝叶Ⅱ(不易分解部分)、绵羊采食量、绵羊活重、粪便。8个分室之间的能量流用8个联立的常微分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13.
黄承标  李信贤 《广西科学》1994,1(2):24-28,48
根据1980~1990年的定位观测.广西龙胜县里骆林场23~33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自然贮水量结构为:乔木层17.2mm.灌木层0.1mm.草本层0.9mm.枯枝落叶层0.2mm.土壤层354.7mm;依次占系统总贮水量的4.61%、0.03%、0.24%、0.05%、95.07%。系统对大气降水的年分配为:林冠截留198.5mm,灌草截留27.2mm,枯枝落叶截留78.0mm,地表径流14.7mm,地下渗透65.9mm,土壤持水354.7mm,蒸散量870.1mm;依次占年降水量的12.91%、1.77%、5.07%、0.96%、4.29%、23.06%和56.58%。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保护区林班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班是森林资源统计和管理的第三级森林经营区划单位,也是大多数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区的重要层次单元,林班尺度的优先保护排序与评价,对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编目与动态监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也是进一步提高自然保护区集约化管护水平的有效途径。自然保护区林班尺度的优先保护评价,合理利用了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可以实现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长期监测和评价,对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物种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并对增强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科学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基于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运用多层次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自然保护区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研究区采挖竹笋活动区域坡地土壤的枯枝落叶层厚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和土壤粒度特征等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土壤冲击指数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定量研究采挖竹笋活动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对比采挖竹笋活动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该旅游活动对旅游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具体表现为:(1)受旅游活动干扰,枯枝落叶层厚度、含水率、土壤黏粒等指标均有所减小,而土壤容重、土壤砂粒则有增大趋势;(2)各级坡度指标均较活动前有所变化,且变化极其显著(P0.01)的坡度范围均集中在Ⅰ(0°~5°)、Ⅱ(6°~10°)级坡度上;(3)在旅游活动影响下,枯枝落叶层厚度变化幅度较大,对旅游活动干扰表现最为敏感,其次是土壤容重和含水率,土壤粒度中粉粒含量对旅游活动反应最弱;土壤细黏粒与枯枝落叶层、含水率存在显著正相关,粗砂粒与枯枝落叶层、含水率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缙云山森林土壤速效N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4个演替阶段的土壤速效N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土壤速效N在不同群落中均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即A(腐殖质层)>B(沉积层)>C(母质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N含量与土壤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②A,B层土壤速效N含量随演替的方向逐渐增加,即灌草丛<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川灰木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这是因为土壤速效N含量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枯枝落叶厚度呈正相关.③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演替方向逐渐升高,但在灌木层、草本层略有波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其与A,B两层土壤速效N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强度干扰红松阔叶林种子库特性及其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对针阔混交林过伐林种子更新的动态,通过对样地乔木树种的种子库、枯枝落叶层的种子库以及土壤种子库与当年生幼苗的关系得出:在自然条件下,各树种的种子库中种子转化为幼苗的比率极低,一般在0.0055%-0.5%之间,与人工播种的转化量相比相差甚大。同时,分析并强调了枯枝落叶层在种子库动态中以及在森林更新中的生态学意义。并且,结合植被动态演替和现有林的经营提出了“潜接层”概念。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以历年土壤动物调查的有关数据,并以眼斑缅阴虫为例记述与分析缅阴虫一些生态学特征:种群空间密度分布与林下阴暗、潮湿程度及凋落物厚度有关,种群的时间变化主要与降水量有关,雨量过大或过小都会使种群数量下降;缅阴虫对枯枝落叶的分解功能,在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过程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黄岩长潭水库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的结构、组成和分布.结果表明:该区域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林、灌草丛和经济林,均为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以暖性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体.植被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简单,枯枝落叶层较薄,对水土保持的作用较小.常绿阔叶林是长潭水库流域植被恢复的目标.建议用生态恢复的办法,用林分改造进行植被的恢复,引种地带性植被中的优势种、关键种,提高演替速率.  相似文献   

20.
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天然林碳密度可为森林碳汇的不确定性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分别运用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区域类型参数换算法、Bemmelan系数法估算森林生态系统中天然林乔木层、林下各层及土壤碳密度;运用冗余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邓肯多重检验对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吕梁山天然针叶林和阔叶林碳密度间无显著差异,寒温性针叶林的总碳密度(256.48 Mg·ha-1)显著大于温性针叶林(112.23 Mg·ha-1);侧柏林、华北落叶松林、山杨林总碳密度增长指数较大,而华北落叶松林、云杉林、白桦林生物量碳密度增长指数较大;环境因子对总碳密度的解释率(44.26%)高于林分因子(8.56%),土壤碳密度与总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气温和海拔;生物量碳密度与年降水量无显著相关,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林分年龄。随着森林管理策略实施和林分年龄增加,吕梁山森林生物量碳汇潜力会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