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煤矿粗放的开采技术及落后的开采工艺破坏了煤炭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以开滦集团北阳庄煤矿为例,阐述了煤炭地下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从对含水层的破坏程度、排水量、排水影响范围等方面分析了地下水资源破坏之后的难以修复性,指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覆岩含水性和地下水流场的研究,探讨了榆神府地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影响。通过公式估算法、瞬变电磁法和GMS地下水数值模拟法,探讨了榆神府地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量、上覆岩层含水性和地下水流场的影响。研究发现煤炭开采会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覆岩含水性降低,引起含水渗漏现象,最终改变原始地下水流畅,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榆神府地区在产煤矿矿井水排水量(2014年)约为50×10~6m~3/a,其中有46. 6%的矿井水会作为生产用水回用,随着在建和规划煤矿逐步建成,地下水外排量会增加140×10~6m~3/a,其中生产回用水量占矿井总排水量的50%以上;上覆岩层含水性在煤炭开采的不同开采阶段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开采前覆岩含水性良好,开采中覆岩含水性逐渐降低,开采结束后,覆岩含水性会逐渐恢复; GMS模拟结果显示,煤炭开采初期地下水水位会以20 m/a的速度快速下降,到2018年已经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2028年漏斗范围持续发展,到2048年,降落漏斗范围基本稳定,并形成以井田北部为中心的新地下水流动场。  相似文献   

3.
以沁水盆地郑庄区块煤层气开发为例,从水质和水量两方面研究了煤层气开采各阶段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特点。结果表明,钻井施工阶段,钻井液漏失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影响;压裂作业会破坏煤层的含水、隔水结构;煤层气排采阶段,抽排煤层水会疏干3号和15号煤层的充水含水层,最大影响半径分别为110m和130m,对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基本不会造成影响,破坏的区域地下水资源量为317×104 m3/a,占水资源总量的1.00%,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87%。在采取优选钻井液、优化完井方式、加强施工管理和运行维护等措施后,可大大减轻煤层气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正蓝旗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情况,利用正蓝旗气象站1960-2013年气象资料和多年地下水长期观测数据,通过对研究区水量补给、径流和排泄的计算,并基于水均衡法和开采系数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可开采潜力分析。经计算知,研究区多年平均可开采资源量为25 800.23×10~4m~3/a,多年平均总补给量37 797.44×10~4m~3/a,总排泄量为38 018.96×10~4m~3/a。该区地下水资源整体处于负均衡状态,但多年计算均衡差较小,地下水处于天然状态,水位变化不大。通过可开采潜力分析发现,各富水地段开采潜力指数较大,拥有开采潜力,可合理规划使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5.
煤炭是我国极其重要的能源,近年来我国煤炭开采企业数量剧增,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尤其是对水环境的破坏也在日渐扩大。从煤炭开采的基本工艺入手,简述了我国水环境现状,分析了煤炭开采对水环境的影响,探讨了煤炭开采中水环境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表水体受到污染,安徽省淮北地区主要依赖地下水作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供水水源。为了实现淮北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论文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多年地下水资源采补动态均衡为依据,计算出淮北地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得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现状年实际需水量,淮北地区地下水潜力资源量达60.12×108m3/a,远景年潜力资源量为51.14×108m3/a,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论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煤矿开采对地下水、上覆含水层、下伏含水层以及地表水的影响,阐述了采煤破坏水资源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煤矿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特点,结合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煤炭采选工程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论述了煤矿开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和基本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小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和破坏,根据开采引起导水裂隙带的形成机理,结合条带开采导致矿山压力较小,对上覆岩层的破坏较轻等优点,提出了宽条带跳采的采煤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宽条带跳采和全部冒落法开采引起的降水漏斗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开采方法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和破坏不同,采用宽条带跳采引起的降水漏斗的影响半径较小,对地下水的赋存、运移条件破坏较轻,为减小采动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恶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郝永富 《科技资讯》2013,(24):76-76
我国煤矿资源丰富,其中在一次能源中煤炭大约占到了79%,因此,煤炭资源将依然会是我国未来数年中主要的能源.然而,我国对煤矿开采的规模不断增加,也对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比如:土地沙漠化严重、地下水严重枯竭、农田植被破坏严重等,这既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将会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采取科学的、先进的绿色开采技术,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废弃”的经营目标,构建绿色煤炭工业体系.本文解释了煤炭绿色开采的基本概念及内涵,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绿色开采技术,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矿山压力对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煤炭资源开采深度加大,带压开采已经成为我国深部矿井普遍应用的一种采煤方法,这样面临的煤层底板突水问题变得更加集中。突水系数理论作为评价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的主要依据,因矿山压力导致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的确定对得出可靠的突水系数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城郊煤矿的开采实践,利用F-RFPA2D软件对煤层底板破坏深度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动态再现煤层底板破坏过程,并得出在不同矿山压力过程中对煤层底板的破坏深度。  相似文献   

12.
采煤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地下水脆弱性主要是由含水层中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和包气带土壤结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采煤矿区地下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学模型和DRASIC评价指标体系法对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初步研究。给出了相应评价因子,建立了采煤矿区地下水水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化评价地下水潜在的易污染程度,为采煤矿区的资源开采、水环境保护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煤炭储量与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煤炭工业是经济建设的重点之一。但是我国大部分煤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水丰富,给煤炭开发带来很大困难。本文以焦作矿区为例,分析了岩溶水的成因、数量、分布及其对煤炭生产的影响,并本着除害兴利的原则,提出综合利用矿井水资源规划。这样既能促进煤炭生产的发展,又可为工农业提供宝贵的水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将为国内其它大水矿区综合利用矿井水资源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及能源需求的急剧膨胀,只有加速煤炭开采才能为国民经济提供重要支撑,但是,煤炭开采势必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介绍了长治地区煤炭资源及其开采现状,阐述了辛安泉岩溶水系统及水资源状况,分析了长治地区煤炭开采对辛安泉域岩溶水系环境的影响,探讨了由此引发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辛安泉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是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悖牛川上、中游区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离子比值法、同位素等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地下水总溶解性固体(TDS)含量在170~1034 mg/L之间,随着TDS含量的升高,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转变为HCO_3·SO_4-Ca·Na型、Cl-Na型。溶滤作用是控制区域地下水化学组分形成的主要作用,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于碳酸盐、铝硅酸盐和蒸发岩的溶解。此外,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脱硫酸作用和混合作用也对区内水化学组分形成存在一定影响。煤炭开采使赋存于煤层以上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趋于一致,地下水TDS含量升高,水质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娄烦县水资源基本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的系统分析,探讨了娄烦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煤矿开采对地下水影响、加大企业污水排放治理力度等措施,对实现娄烦县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许多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提出煤矿水文地质工作主要问题有煤炭建设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矿井水害威胁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服务年限,矿区水环境问题突出等;相应的研究内容为合理开发利用矿区供水水源,矿井防治水技术研究和水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研究;而现行的勘探技术方法主要有综合物探技术方法、地下水化学及同位素研究和模型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韩城矿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矿井水的资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场调研、室内化验的基础上 ,着重论证了奥灰水的水质特征 ,提出了韩城矿区矿井水资源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采动条件下含水层结构变化对地下水流场和地下水资源分布具有显著影响.以梨园河煤矿为例,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采动裂隙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程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分析了该矿采煤20年后研究区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流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流场基本保持不变,仅井田北部的导通区地下水位有所下降,局部形成降落漏斗,最大降深18 m;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受矿井排水影响,地下水位大幅降低,地下水流场变化明显,形成了以井田中部为中心的降落漏斗,最大降深106 m.研究结果可为保护矿区地下水资源与制定防治水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