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半自然水域中长江江豚饲养水体理化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夹江和长江铜陵江段水质监测,分析夹江水质理化因子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与豚池及长江铜陵江段的水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半自然水域中长江江豚饲养水体质量基本与长江相似,年均值基本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仅A区部分受到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2.
主成分分析法在煤矿塌陷水域水质评价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期对塌陷水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帮助相关部门及时掌握水体水质状况,为保护和开发塌陷水域水体提供科学的基础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淮南潘集杨庄塌陷水域4月份的水质进行了评价,选取COD、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氨氮、硝酸盐氮、Cd、Cr(Ⅵ)、Zn、Pb、Cu 11个指标进行分析,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矩阵计算软件Matlab,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可靠。根据综合评价函数得分结果表明,杨庄塌陷水域4月份水质状况处于Ⅲ类~Ⅳ类之间,以Ⅲ类水质为主,主要受到总磷、总氮、硝酸盐氮污染与重金属Pb的污染,这与塌陷水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证实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够真实、客观、淮确地评价水体的现实状况,是一种有效的水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漓江近岸水域仔稚鱼群落结构特征,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漓江中游(桂林市至阳朔县段)干流及其支流近岸水域选取13处采样点,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共采集仔稚鱼样本11886尾,经鉴定为18种,隶属于3目8科16属,其中1种鉴定为鲤科鱼类.根据种类组成差异,采用相似性矩阵(UPGMA)进行聚类将漓江中游分成4个不同区域:桃花江T1、T2和牛溪河N1、N2为1区,干流L1-L6为2区,相思江X1、X2为3区,L7为4区.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仔稚鱼相对丰度高峰集中在夏季,干流区域(2区)的相对丰度和物种数显著高于支流区域(1区和3区)(P0.05);春季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和均匀度指数J与其他3个季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春季、夏季和其他3个季节Shannon-Wiener指数H′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流区域(2区)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支流区域(1区和3区)(P0.05).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环境指示生物,方形环棱螺在监测钱塘江水环境状况中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解钱塘江不同流域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与其生存水域水质状况之间的关系,于2013年7月采用样带法对钱塘江上游、中游和下游10个采样点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同时对相关水域水样进行水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水体中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的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上游种群密度最高,中游其次,下游分布最少;钱塘江上游、中游和下游10个采样点不同水质指标有显著差异,水质指标COD、BOD5、氨氮、总磷、六价铬和石油类均是下游中游上游;同时,SPSS软件统计分析表明,方形环棱螺种群密度与水质指标COD、BOD5、总磷和石油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5.
水质时空变化规律的认识是区域水资源利用以及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依据.以洪泽湖生态经济区的淮安市为例,利用水质监测数据,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探讨了该市2015年重要水域水质的时空特征,分析了水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淮安市境内洪泽湖、白马湖等重要水域的水质状况较良好,主要污染指标为NH_3-N、COD和TP,总体符合Ⅲ类水质标准,但不同季节水质指标的变化较大;淮安市辖区内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到Ⅲ类,符合饮用水取水标准.水质指标年内各月份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夏季是水质波动变化的转换季节;TN、NH_3-N、COD、TP、节水灌溉是影响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压力负荷.淮安市重要水域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洪泽湖生态经济区水质治理以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取水调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依据“十一五”期间鄱阳湖西北水域设立的8个监测断面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了鄱阳湖内该区域水环境的现状,进行了水体水质的分析和评价,并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和N/P法,进行了该区域的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西北部水域)水质整体上达到国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仅都昌、蛤蟆石2个监测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陕西黄河湿地渔业水域进行评价分析,加强湿地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对2007,2008年度陕西黄河湿地渔业水域全面监测和重点指标动态监测分析,利用内梅罗指数法对水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陕西黄河湿地渔业水域环境状况存在大的差异,湿地渔业养殖水域中大水面水质状况较好,中型水面次之,精养池塘受氮磷污染比较严重。结论提出了增强保护、加强管理和推广健康养殖等科学的改良和保护措施,对于渔业发展及湿地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淮南市采煤塌陷区水域理化指标和叶绿素的测定,用较为简单的W分级法对9个监测点的水质进行评分分级,并对塌陷区水域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级,用以反映采煤塌陷区的有机物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9.
铜陵江段豚类资源与保护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铜陵江段是长江下游唯一常年能发现白暨豹Lipotes uexillifer,且为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caenoides asaeorien-talis种群数量最集中,密度最大的江段,利用铜陵白暨豚养护场现有的条件,建立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在半自然水域中开展豚类人工饲养是保护白暨豚和长江江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白洋淀三大典型水域浮游植物群落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11月份对白洋淀净水区、养殖区、临村落区等三大典型水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群落结构特征,并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4-11月份白洋淀三大典型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第1优势类群均为绿藻门,净水区和养殖区的浮游植物次优势类群为硅藻门,临村落区的次优势类群为蓝藻门;根据浮游植物生态指标及水质因子评价白洋淀三大典型水域水质状况,表明净水区水体处于中营养化状态;养殖区与临村落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净水区的硅藻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复杂,绿藻的分布与总磷(TP)、总氮(TN)、pH和溶解氧(DO)等相关性较高,养殖区的硅藻与TP、TN相关,蓝藻的生长受到氮磷营养盐的抑制.临村落区蓝藻的分布与氮磷营养盐相关性较高,硅藻的分布与pH、水温和TP等相关.冗余分析(RDA)表明,三大典型水域浮游植物分布明显受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铜陵市酸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铜陵市2006-2010年的酸雨观测数据、降水化学分析资料和常规空气质量及气象资料,结合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铜陵市酸雨的分布特征、化学组成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铜陵市的酸雨污染日趋严重,降水酸度在秋、冬季略高,郊区酸雨较城区严重;铜陵市的酸雨污染属于硫酸型,SO42-和NO3-是主要的阴离子,Ca2+和NH4+是主要的阳离子,各种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局地差异,郊区低于城区,Ca2+和NH4+对降水酸度影响较为显著;铜陵市酸雨污染受区域性酸雨污染和本地污染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铜陵林冲尾矿库复垦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铜陵林冲尾矿库复垦土壤中重金属 (Cu、Pb、Zn、As)含量的分析测定的基础上 ,对该复垦土壤进行了重金属环境质量现状值的检验和计算。同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铜陵林冲尾矿库复垦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 Cu、Zn、As的污染 ,其中 Cu与 As的污染尤其严重 ,进而指出在此尾矿库复垦土壤中种植作物的生长及食用安全可能受重金属污染的直接影响 ,从而对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建立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考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报道了铜陵江段白鱀豚 (Lipotesvexillifer )和长江江豚 (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iaeorientalis)资源现状及影响豚类生存制约因子 ,提出建立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加强栖息地保护 ,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铜陵林冲尾矿库复垦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安徽铜陵林冲尾矿库复垦土壤的采样检测结果,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Cu、As、Zn和Pb 4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为土壤改良和植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表明,复垦土壤中Cu的污染极其严重,As、Zn、Pb的污染较轻.2种方法的对比和分析表明,地积累指数评价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  相似文献   

15.
铜陵市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铜陵市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原子吸收法对杨家山和狮子山菜市场的西红柿、茄子、黄瓜样品中的重金属Cu、Cr、Cd、Zn含量进行了测定.运用评价分析模式得出,三种蔬菜样品中Cu和Zn两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等级均为清洁级,Cd的单因子污染等级为轻度污染级,Cr的单因子污染等级为中度污染级.因此,应加强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铜陵江段胭脂鱼误捕与救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多年在长江上野外考察资料及保护区内两个渔获收购点,记录铜陵江段遭误捕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占全年误捕个体90%;误捕中致死的个体近27.5%.铜陵白暨豚养护场对受伤的胭脂鱼进行收容和治疗,提出流网为保护区推荐渔具,严禁断箔和电网,以及在礁坂河床中限制钩具作业.  相似文献   

17.
铜陵江段白鱀豚生态环境与行为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详细报道近十年来铜陵江段白■豚lipotesvexillifer栖息活动地因江道、渔类、交通等生态环境改变而导致本种在数量、群结构、生态行为等方面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铜陵新桥硫铁矿废石的酸性排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次研究铜陵新桥硫铁矿的排石场,从排石场随机采取7个废石样,使用改进的酸碱计数测试法来研究废石的产酸能力和酸中和潜力,实验可知新桥硫铁矿产生矿山酸性排水。同时根据实地情况,提出一些治理酸性排水的措施,从而减少酸性排水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铜陵市空气中苯并(a)芘(Bap)的污染水平及污染源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焦化作业是造成空气 BaP 污染的 重要污染源之一,对原焦化厂进行污染综合治理,实施移址建设,对降低城区 BaP 空气污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