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不同保水剂基质对马占相思育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TOCKOSORB保水剂作为基质添加剂,以马占相思苗高、地径、苗高与地径比、根茎和苗干重等指标,综合评价保水剂在不同基质中对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育苗基质中施用保水剂可以明显促进苗木的高生长和地径生长,提高生物量和干物质的积累,但不影响苗木的根茎比。实验还发现珍珠岩添加3.0 g/袋保水剂处理所得的苗木品质优良,苗高与地径比为89.39,根茎比为0.209,苗高、地径、苗木各部分干重分别比不施用保水剂的对照增加,说明施用保水剂能有效地改善珍珠岩的水分状况。生产中考虑成本和效果等多种因素,则1.8 g/袋的保水剂用量具有较好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2.
印楝1年生苗木生长节律与数量分级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年生印楝实生苗木群体的动态研究,建立了苗木的年生长模型、连日生长量模型和日平均生长量模型,并据此模型将印楝苗木生长节律划分为4个阶段:出苗期(10月中旬至下旬)、生长初期(11月上旬至翌年4月中旬)、速生期(4月下旬至9月下旬)和生长后期(10月上旬至下旬);苗木生物量积累与苗高、地径的函数模型关系表明,苗木生物量(包括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全株干重)与苗高、地径的相关性极为密切,其中全株干重占全株鲜重的38.8%,地上部分干重占全株鲜重的26.8%,占全株干重的69.1%;同时,以苗高、地径为参考指标,对9个月生的印楝造林苗木进行了数量分级标准划分,并运用该分级标准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将印楝造林苗木从数量指标上划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是科学合理并切实可行的,其中仅Ⅰ级与Ⅱ级可以用作造林合格苗木.  相似文献   

3.
截干萌在银杏叶用园培养中的应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截干萌对银杏高生长,单叶干重、单株叶产量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第一次截干后,银杏高生长量比对照高,第二次截干后,距地30cm截干的处理高生长也超过对照,约为对照的127%;(2)截干后,银杏单叶干重显著高于对照;(3)第一次截干后,银杏单株一显著对照,第二次截干后,30cm截干高度的处理单株叶产量约为对照的112%,且随截干高度的增加,单株叶产量有随着增加的趋势;(4)截干后,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截干萌芽对银杏高生长、单叶干重、单株叶产量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第一次截干后,银杏高生长量比对照高,第二次截干后,距地30 cm 截干的处理高生长也超过对照,约为对照的127 % ;②截干后,银杏单叶干重显著高于对照;③第一次截干后,银杏单株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第二次截干后,30 cm 截干高度的处理单株叶产量约为对照的112 % ,且随截干高度的增加,单株叶产量有随着增加的趋势;④截干后,银杏叶中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随截干高度的增加,黄酮含量有下降的趋势。为使银杏叶用园管理方便和获得较高的叶产量和较好的叶质量,建议银杏叶用园应采取截干萌芽这一矮林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马尾松幼苗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马尾松苗木苗高、地径、根系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施肥对马尾松地上及根系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苗高、地径在单施磷肥时生长最好,到12个月时,分别为16.23、0.29 cm,高于对照67.5 %及155.1 %;根长最长为54.58 cm/株,高于对照69.2 %;主根长相对较短(20.67 cm/株),仅高于对照29.1 %;根表面积较大,为11.86 cm2/株,明显高于对照104.8 %;根尖数较多(239个/株),高于对照16.1 %,侧须根发达。其次是氮、磷、钾肥混施效果较好,而单施氮肥则效果不佳。因此,在马尾松苗木培育过程中,适当施用磷肥可促进大苗、壮苗培育。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尾巨桉DH3229组培苗木施用原料来源不同的腐殖酸肥料,对比分析不施肥方式(施常规复合肥、桉专用肥、桉专用肥+泥炭腐殖酸、桉专用肥+风化褐煤腐殖酸肥)下桉树苗木生长及抗性生理特性差异.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促进尾巨桉DH3229苗木苗高、地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其中,施桉专用肥+泥炭腐殖酸对苗高的促生效果比施桉专用肥+风化褐煤腐殖酸高2.03%,但二者均低于施桉专用肥处理;施肥处理极显著提高了尾巨桉地径生长,地径及其增长量均为对照的2倍以上,但添加腐殖酸与否对桉树地径生长的促进效果无明显差异;腐殖酸极大地促进了根的生物量累积,桉专用肥中添加泥炭和风化褐煤腐殖酸后,根生物量分别提高了8.5%和40.92%;施肥能明显提高或降低尾巨桉苗木叶片酶的活性,其中,施桉专用肥+泥炭腐殖酸对提高植株叶片的抗性生理能力比施桉专用肥+风化褐煤腐殖酸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质配比对油松容器移植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辽西地区不同基质配比对油松容器移植苗生长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基质土配比.采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选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油松苗期苗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差异显著;不同基质对地径、苗高、根幅、冠幅、主根长、地上干重、枝叶干重、侧根干重、地下干重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而对高径比、侧根长、主干干重、主根干重、根冠比没有显著影响;混合土2的各项指标生长量(除了主干干重外)最大,混合土1次之,心土最小,最佳基质土配比为混合土2.  相似文献   

8.
云南松苗木高径生长与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云南松苗木的高、径生长与周期性温度变化的关系,对一年生云南松苗高、地径动态生长量和相应生长期的温度指标进行调查,通过回归关系求解和分段分析的方法,总结其生长与时间异质下温度条件的重要关系.结果表明:① 苗高、地径净生长量都与各温度指标呈现类似二次曲线的关系,适宜的温度条件促进高、径生长,偏离最适温度条件会一定程度抑制生长;② 苗高生长最快时的平均气温、≥10 ℃的积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最适值依次为23.05,237.94,18.35,26.07 ℃;地径最适值依次为16.59,641.24,10.42,21.92 ℃;③ 不同时间的温度条件影响苗木生长的方式不同.9月底以前对苗高的影响主要是极端高温的抑制作用,此后的抑制则由极端低温引起;11月中下旬之前对地径的抑制因子主要是极端高温,此后是极端低温;④ 客观存在的温度条件时间异质性导致促进苗高生长的温度比促进地径生长的温度提前1~2个月出现,因此苗木表现出苗高生长高峰在前、地径生长高峰在后的异速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秋季施肥处理条件下油松容器苗和裸根苗苗期生长、养分积累和造林效果的差异,为生产上培育油松良种壮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大田培育的当年生油松播种容器苗和裸根苗为研究对象,设置0(对照)、12、24、36 mg/株4种秋季施肥水平,于90%以上苗木形成顶芽后进行施肥处理,并于翌年进行雨季造林试验。测定造林前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根冠比、养分含量及造林后苗木成活率和苗高、地径相对生长量等指标,分析出圃苗木性状与造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秋季施肥24 mg/株处理下的油松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均表现最佳,该处理下容器苗整株生物量、氮、磷、钾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41.8%、31.4%、65.6%和48.8%;油松裸根苗受秋季施肥影响较小。容器苗氮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表现为根>叶>茎,裸根苗氮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表现为叶>根>茎;磷、钾含量在容器苗和裸根苗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均表现为叶>根>茎。雨季造林试验结果显示,油松造林效果受苗木类型影响显著,容器苗造林当年和第2年春季的苗高、地径相对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红豆树造林时间宜在2—3月份,成活率可高达95%。分级造林试验,以Ⅱ、Ⅲ类苗木,即地径0.75—0.95cm、苗高37—57cm的苗木造林最容易成活,造林效果最好。红豆树苗木地径大小是影响其幼树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红豆树幼树抽高生长量与地径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67。红豆树幼树早期生长分化大,1年生幼树个体,树高最大为216cm,是平均值的2.5倍;幼树的地径最大值为2.7cm,是平均值的1.8倍;幼树抽梢最大值为141cm,是平均值的2.9倍。红豆树幼树低位截干枝条萌发能力强。  相似文献   

11.
对叶用银杏大指品种1年生、2年生和3年生实生苗分别以不同留桩高度截干(或抹顶芽)处理,并对截干后当年的生长及树形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截干能矮化树体,扩大冠幅,减少光秃带距,加大部分处理树冠总体积;(2)截干能增加部分处理枝条数量及枝条总长;(3)对当年叶产量影响最大的指标分别为地径、长枝数、长枝长、高幅比及冠长比。因引截干能促进银杏形成优质叶用树形。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石河子149团肉苁蓉人工繁育基地,以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A)和未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CK)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株高、冠幅、地径、当年生枝条生长量和根系;同时,对其生境的土壤水分变化动态进行了定期连续测定。结果表明:调查对象A的株高、冠幅和地径的月平均增长率都小于调查对象CK;调查对象A当年生枝条增长率达最大值的时间滞后于调查对象CK,由此可知,肉苁蓉寄生对梭梭当年生枝的生长存在一定程度抑制;梭梭主根发达,被肉苁蓉寄生后,细根所占比例较高,这有利于梭梭自身的生长和为肉苁蓉寄生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大叶樟一年生播种苗苗高生长时期可用有序样品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划分,苗高生长速率与叶面积增长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叶片含N量对苗高生长最为重要,其次是P,再次是K,苗高的生长与气温的关系最为密切;地径旬生长量的季节变化与旬降雨量的季节变化基本同步;地径的生长与“净光合速率×全株总叶面积”呈正相关;根系的生长与地上部分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交替节律,主根长对根幅的扩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浙江省建德市邓家东坞村进行不同基质和不同容器对薄壳山核桃苗木生长及根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措施对苗木地上部分苗木地径及苗木高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普通育苗容器对苗木地径及高度影响最大,其值也最大,而基质类型和去胚尖措施对苗木地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苗木高度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容器种类对地下部分各指标未表现出显著性影响,而基质类型及去胚尖措施对苗木地下部分各指标影响较大,其中以40%泥炭+40%珍珠岩+20%蛭石为基质及去1/2胚尖苗木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及根系体积最大.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可选择普通育苗容器、40%泥炭+40%珍珠岩+20%蛭石为基质和去1/2胚尖的模式进行容器苗的培育,不仅可以获得基质较轻、苗木健壮的容器苗,同时其苗木根系发达,可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5.
指数施肥对紫椴实生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指数施肥是根据苗木的相对生长速率添加与幼苗对应养分需求剂量的养分加载方式之一。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及不同施氮(N)量对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幼苗生长、养分含量、根系形态的影响,旨在揭示紫椴对N素的需求利用规律,为苗圃培育优质合格紫椴苗木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紫椴播种(实生)苗为供试材料,在大田培育环境下,设定常规施肥(200 mg/株,CK)、1倍指数施肥(207.46 mg/株,编号E100)和2倍指数施肥(414.92 mg/株,编号E200)3种施肥处理。每次施肥间隔时间为7 d,共施氮肥10次至整个生长季结束,每周进行紫椴幼苗苗高、地径的测定,用于绘制生长曲线。最终苗木收获时,先分离出根系进行形态指标的扫描,获得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最后全株烘干用于测定各器官的生物量、N积累量及N浓度。【结果】指数施肥比常规施肥显著促进紫椴幼苗的苗高、地径的增长。不同指数施肥处理下,单株生物量以E100、E200处理分别比CK高出1.63与1.66倍(P<0.05),不同处理下根茎比大小表现为CK>E100>E200。3种处理下苗木的根、茎、叶含N量大小顺序均为E200>E100>CK,全株含N量分别达到349.24、338.21、94.48 mg/株。不同处理下根、茎、叶中N浓度大小顺序均为E100>E200>CK。不同处理下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比根长、比根表面积、根系组织密度具有相同的趋势均为E100 >E200 >CK。不同施肥处理苗木N素收获指数大小表现为E100>E200>CK,E100是CK的3.45倍。E100处理下的苗木质量指数比CK提高了0.89倍。【结论】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显著提高了苗木的生长、养分积累利用、根系形态特征和N肥收获指数,依据以上评价指标,可得指数施肥E100(207.46 mg/株)处理下的紫椴播种苗生长表现为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基质中添加竹炭对大叶榉树容器苗生长和营养状况的影响,为确定最适合大叶榉树容器苗生长的竹炭添加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叶榉树容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竹炭用量水平(添加量分别为0%、1%、3%和5%),试验结束后测定苗木生长和营养状况。【结果】相较于对照,其他3种用量竹炭处理的大叶榉树容器苗苗高、地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和细根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同时,添加竹炭对大叶榉树容器苗地上部分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地下部分的促进作用,这体现在竹炭处理的大叶榉树容器苗根茎比相比对照显著减小。3种用量竹炭处理下,一级侧根数、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细根(直径≤1 mm)长度相较于对照都有显著增加。添加竹炭显著降低了大叶榉树容器苗根系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对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没有显著影响;同时促进了大叶榉树容器苗根系对于基质中氮元素的吸收,加快了其茎中氮的代谢活动,但对根系和茎中的碳元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竹炭对大叶榉树容器苗生长的促进和营养状况的改善基本上随着其添加量的提高而增强。综合来看,添加5%竹炭最有利于大叶榉树容器苗的生长,与对照相比,其苗高增加了37.84%,地径增加了17.67%,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了69.56%,地下部分生物量增加了63.48%,细根生物量增加了49.17%,细根长度增加了62.38%。【结论】添加竹炭有利于大叶榉树容器苗的生长、根系的建成、根系形态的优化和苗木对基质中氮素的吸收利用。在基质中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竹炭,可以更好地培育优质的大叶榉树容器苗。  相似文献   

17.
对1 a生欧洲三倍体山杨组培苗进行苗高和地径生长节律调查,用Mitscherlich生长方程进行了拟合,揭示出苗高和地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不同生根量的观测统计分析和LSR检验,确定出地径的生长量以生根5条和6条为最佳,苗高生长量以4条、5条、6条为最佳,生根2条和3条的苗木在地径和苗高上都比较差.  相似文献   

18.
泽漆提取液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桂英  游秀峰  孙淑君 《河南科学》2009,27(12):1544-1545
为研究杂草——泽漆对蔬菜的化感作用,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泽漆水提液对萝卜、白菜、莴苣3种蔬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泽漆水提液对这3种蔬菜的根长、茎长、根/茎比都有一定的影响,对根长、根/茎比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对茎长的影响则随品种不同而异.此结果说明泽漆水提液可抑制蔬菜幼苗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在覆膜滴灌形式下对1年生多倍体青杨(Populus cathayana)扦插苗生长、根系形态、生物量积累和光合作用的影响,选出更适合其生长规律的滴肥方式,旨在提高多倍体青杨扦插苗质量的条件下缩短苗木生长周期,为不同倍性青杨扦插苗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倍体、3倍体和4倍体1年生青杨扦插苗为对象,设置覆膜滴灌下指数施肥(8.01 g/株, EF)、常规施肥 (7.98 g/株, CF) 和不施肥 (CK) 3种处理。每次施肥前测定青杨扦插苗苗高和地径,绘制生长曲线。在生长旺盛期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最终收获苗木后,分离根系对其进行扫描,获得根系形态指标。最后烘干苗木根、茎、叶测定各器官生物量。【结果】 生长结束时与指数滴肥处理相比,常规滴肥处理更显著地促进青杨扦插苗生长,苗高和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27.80%和13.81%(P<0.05),多倍体(3倍体、4倍体)苗木各营养器官生物量显著增加,4倍体青杨插条根系生物量最高为25.73 g。主要表现在多倍体苗木根系长度、根系直径、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尖数量分别显著高出对照182.60%、32.97%、122.02%、119.48%和178.25%(P<0.05),且各指标从大到小依次为3倍体>4倍体>2倍体植株的。常规滴肥下多倍体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显著高出14.66%,苗木单株光合产量较对照显著高出38.79%,且各指标从大到小依次为4倍体>3倍体>2倍体。覆膜常规滴肥苗木气孔导度低于指数滴肥,但却保持着较高的胞间CO2浓度,其中多倍体植株气孔导度大于2倍体植株的。【结论】 覆膜滴肥情况下,常规滴肥更有助于促进多倍体青杨扦插苗生长,3倍体和4倍体植株生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