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野荆芥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野荆芥(CaryopteristernifloraMaxim.)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9种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确定其结构为软酯酸 1 甘油脂(1),齐墩果酸(2),acacetin 7 rutinoside(3),agnu side(4),β 谷甾醇(5),豆甾醇(6),胡萝卜甙(7),三十二烷醇(8)和三十四烷酸(9),其中1~4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百尾参Disporum Cantoniense(Lour.)Merr.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与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百尾参根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七烷(1),正二十五烷(2),正十九烷醇(3),棕榈酸(4),硬脂酸(5),二十二烷酸(6),蔗糖(7)。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对滇产羊脆木(Pittosporum kerrii Craib)枝叶粗提物的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萃取、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8个单体,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是2-二十九烷酮(2-nonacosanone,1),1-二十九烷醇(nonacosan-1-ol,2),1-二十六烷醇(ceryl alcohol,3),三十二烷酸(lacceroic acid,4),三十烷酸(melissic acid,5),二十八烷酸(octacosanic acid,6),棕榈酸(palmitic acid,7),(2S,3S,4R,8E) -2-[(2R)-2-羟基二十三酰胺]-8-十八碳烯-1,3,4-三醇{(2S,3S,4R,8E)-2-[(2R)-2-hydroxytricosanoylamino]-8-octadecene-1,3,4-triol,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药理试验表明化合物7、8具有细胞毒活性,对K562细胞的IC50分别为10.0、15.0 μg/mL.  相似文献   

4.
从植物中寻找农药活性物质:乌桕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乌桕叶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N-苯基-1-萘胺,正三十二烷醇,9,12,1-十八三烯-1-醇和十六烷酸乙酯。从乌桕茎皮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β-谷甾醇,十六烷酸乙酯和3,4,3’-O-三甲基鞣花酸。  相似文献   

5.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从东北岩高兰的正己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正二十烷酸(1),正三十四烷醇(2),苯丙酸(3),苯甲酸(4),豆甾醇(5),其中化合物1, 2, 4, 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从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七星草乌(Aconitum contortum Finet et Gagnep)的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其物理化学常数和IR,UV,NMR和MS分析,分别确定为七星草乌碱(1),三十二烷(2),十三烷(3),三十一烷(4),二十烷(5),二十六烷(6),二十一烷(7),单斜硫(8),化合物(9)结构待定.七星草乌碱(1)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对滇产宽叶鼠麴草(Gnaphalium adnatum)枝叶粗提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现代谱学方法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7-O-(2′-异戊烯基)-5-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1),7-O-(β-D-葡萄糖苷)-5-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2),5,7-二羟基-1(3H)-异苯并呋喃酮(3),银椴苷(4),4-(3′,4′-苯甲氧基)-3-甲基-3-烯-2-酮(5),对苯二甲酸-(正丁基-异丁基)-二醇酯(6),3β-香树脂醇(7),4,22-二烯-3-酮豆甾烷(8),4,22-二烯-3-酮-6β-羟基豆甾烷(9),5,22-二烯-7-酮-3β-羟基豆甾烷(10),5-烯-7-酮-3β-羟基豆甾烷(11),二十四烷酸甘油酯(12),豆甾醇(13),胡萝卜苷(14).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苗药苦皮藤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文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苦皮藤根石油醚部位中分离鉴定得到6个化合物:13,14-dihydroxy-8,11,13-podocarpatrien-7-one(1)、β-香树脂醇(2)、9(11),12-dieneoleana-3β-ol(3)、Friedelin(4)、4-二甲基庚二酸(5)、正十六烷酸(6)。结论:从苦皮藤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包括4个萜类、2个脂肪酸,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苦皮藤中获得。  相似文献   

9.
对黔产长毛香科科(Teucrium pilosum(Pamp.)CY Wu et S.Chow)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份分离得到六个化舍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为:正十七烷(Ⅰ),正十六烷酸(Ⅱ),正十八烷酸乙二醇单酯(Ⅲ),正十六烷酸乙二醇二酯(Ⅳ),正二十四烷酸乙二醇单酯(Ⅴ),正二十五烷酸α-单甘油酯(Ⅵ).化合物Ⅰ~Ⅵ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从文山西域旌节花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五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为:三十酸(tricontanoic acid Ⅰ),三十酸甲酯(methyl tricontanoateⅡ),正二十六烷(hexacosaneⅢ).正二十九烷(nonacosaneⅣ),正三十醇(triacontanolⅤ)。所有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种植物分到。  相似文献   

11.
藏药哈巴乌头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药哈巴乌头(Aconitum habaens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结构,其中5个为二萜生物碱,分别是粗茎乌碱甲(crassicauline,1)、查斯曼尼丁(chasmaconitine,2)、滇乌碱(yunaconitine,3)、印乌碱(indaconitine,4)、塔拉萨敏(talatizamine,5),同时还得到2个酚性类化合物和β-谷甾醇.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对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根茎的乙醇[(乙醇)=95%]提取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草玉梅乙醇[(乙醇)=95%]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Ⅰ)、乙酸乙酯萃取物(Ⅱ)和正丁醇萃取物(Ⅲ)对人肝癌细胞株(QGY-7703)、人结肠癌细胞(COLO-205)和人肺癌细胞(A549)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经反复纯化制备化合物,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出4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波谱解析、对照品比较以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出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4-羟基苯甲酸(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2)、香豆酸(3)和咖啡酸(4).化合物1─4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重结晶、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分离全缘叶蓝刺头(Echinops integrifolius Kar.et Kir.)根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从全缘叶蓝刺头的根中分离15个化合物,鉴定了胡萝卜苷(1)、原儿茶酸(2)、原儿茶醛(3)、咖啡酸(4)、东莨菪苷(5)、breynioside A(6)、龙胆酸(7)、5,7,4'-三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8)、矢车菊黄素(9)等9个化合物.对其中部分化合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3、4、7表现出优于阳性对照Vc的自由基清除作用,IC_(50)值为2.177、0.844、0.800、1.434 mg/L,阳性对照Vc的IC_(50)值为3.629 mg/L.化合物3~7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化合物2、3、4、7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三叶鬼针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于广西靖西的三叶鬼针草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金丝桃苷(hyperin 1),香豆素(coumarin 2),水扬酸(salicylic acid 3),5,7-二羟基色原酮(5,7-dihydroxychromone 4),1-苯基-1,3,5-三庚炔(1-phenylhepta-1,3,5-triyne 5),苯甲酸(benzoic acid 6),豆甾醇(stigmastero 7),十六烷酸(palnitic acid 8),十四烷酸(octacosane 9),二十八烷烃(octacosane 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 11),胡萝卜苷(daucosterol 12),其中化合物4 ~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飞扬草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飞扬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萜醇 (1)、蒲公英赛酮 (2)、cycloart-23-ene-3β,25-diol (3)、25-hydroperoxycycloart-23-en-3β-ol (4)、吐叶醇 (5)、黑麦草内酯 (6)、β-谷甾醇 (7)、cucurbic acid (8)、9, 16-二羰基-10, 12, 14-三烯-十八碳酸 (9)、3-烯-十六碳酸 (10)、正二十四碳酸 (11).其中化合物5、化合物9~化合物11为首次从飞扬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广西山豆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于广西靖西的山豆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高丽槐素(maackiain 1),红车轴草苷(trifolirhizin 2),苷草素(liquiritigenin 3),7,4'-二羟基黄酮(7,4'-di...  相似文献   

17.
利用溶剂提取和正、反相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采自藏区的俄色茶(Malus torangoades(Rehd.)Hughe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俄色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根皮苷(1),根皮素(2),3-羟基根皮苷(3),3-羟基根皮素(4),三叶苷(5),槲皮素(6),槲皮苷(7),异槲皮苷(8),芦丁(9),金丝桃苷(10),香豆酸(11),咖啡酸(12).化合物1~5为二氢查耳酮类化合物,化合物6~10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1和12为酚酸成分.其中化合物3~5和7~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对产于云南绿春异型南五味子(Kadsura heteroclita(Roxb.)Craib)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kadsudilactone(1),长南酸(changnanicacid2),nigranoicacid(3),acetylaleuritolicacid(4),(+)-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alcohol-9-O-β-D-glucopyranoside(5),isolariciresinol-9-O-β-D-xylopyr-anoside(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化合物1,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和6则首次从南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多层次、多系统的复杂作用模式的表征一直是中药现代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网络药理学借助计算机技术、系统生物学、多向药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以网络靶标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实现了成分-靶标-疾病的分子网络构建,在中药现代研究中显示了巨大的潜力。对近年来网络药理学在网络构建及分析技术、中药复杂作用模式研究进展、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传统中药科学内涵的深入阐释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