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均明显增高,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面积,改善凝血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进行探究。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靖远县人民医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患者均为2018年8月-2019年5月期间入院。采用计算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5例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则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凝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以及心排血量(CO)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其6min步行距离亦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P0.05。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可观,促进患者心功能以及疾病相关症状的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今后临床中。  相似文献   

3.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C反应蛋白及梗死面积影响。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后第1、3、7天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治疗前,治疗后第10天MRI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的变化;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均可降低低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p0.05),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均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MRI梗死面积及NIHSS评分,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溶性P-选择素、CRP水平并降低脑梗死面积和NIHSS评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蚓激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粘滞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7天起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8d后差异更显著(P〈0.05)。治疗后28天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蚓激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为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选择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和曲美他嚓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60人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30例给予基本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30倒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氯吡格雷每天1次,每次50mg口服,并联合曲美他嗪20 mg口服,每日3次,疗程4周,治疗后分别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及心电图改善率分别达96.67%和80.0%,且无明显不良副作用.结论 氯吡格雷和曲美他嗪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治疗血栓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作为目前临床抗血小板治疗的金标准——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其合用导致的出血发生率增加和日益受到关注的氯吡格雷抵抗,使得其抗血小板治疗难以满足人们的期望.对此,我们将氯吡格雷的代谢产物与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化合物结合,同时优化其甲酯结构,得到了QR02001化合物.剂量为5 mg/kg的QR02001在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作用中表现出(99.2±0.68)%的抑制率,较同等剂量下的氯吡格雷有极显著的增加.在大、小鼠体内血栓模型中,同等剂量QR02001也表现出较氯吡格雷更强的抗血栓形成活性,但两者在出血时间方面并无明显差异.QR02001表现出良好抗血小板活性的同时并未增加其出血风险,证明了本研究的技术策略是可行有效的.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和曲美他嗪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60人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30例给予基本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30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氯吡格雷每天1次,每次50mg口服,并联合曲美他嗪20mg口服,每日3次,疗程4周,治疗后分别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及心电图改善率分别达96.67%和80.0%,且无明显不良副作用。结论氯吡格雷和曲美他嗪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氯吡格雷作为中国脑血管病专家共识的抗血小板聚集的首选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广泛.然而卒中患者在常规剂量服用氯吡格雷过程中仍有30%左右的复发率,临床化验发现此类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依然较高,说明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目前研究认为氯吡格雷抵抗存在多种原因,基因多态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包括CYP3A4,P2Y12 受体,GPⅡb/Ⅲa 受体等,本文主要综述了氯吡格雷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选取甘肃省庄浪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院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72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活血化瘀中药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明显,能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氯吡格雷联合川芎嗪治疗脑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按随机分配原则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人民医院于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6例脑血栓患者分成2组:参考组与研究组,各43例。参考组患者单纯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氯吡格雷+川芎嗪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比较观察。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95.35%74.42%),且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比参考组患者低(4.65%18.60%),P0.05。氯吡格雷联合川芎嗪治疗脑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良好,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应用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对症治疗),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及纤溶酶静点,治疗10~15 d,对比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病情较治疗前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降低水平、FMA评分升高水平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rt-PA或r-PA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0例急性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或家属意愿将纳入患者分为A组(n=22,采用rt-PA治疗)、B组(n=22,采用r-PA治疗)、C组(n=23,采用rt-PA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和D组(n=23,采用r-PA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4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分析4组患者凝血功能、血脂变化;观察比较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C组、D组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较A组、B组优势明显(均P0.05);C组、D组TC,TG,LDL-C及LDL-H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D组PT,APTT,FIB与A组、B组比较改善更加明显(均P0.05).结论采用rt-PA或r-PA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其临床效果优于r-PA或rt-PA单用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放射性碘(131I)联合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抽选出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与放射性碘、小剂量甲巯咪唑联合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患者心电图指标、甲状腺功能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右室收缩内末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甲状腺功能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31%)较对照组(71.79%)明显升高;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6%)较对照组(15.38%)明显降低 (P<0.05).结论 放射性碘(131I)联合小剂量甲巯咪唑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电图指标与机体甲状腺功能,患者临床治疗效率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长程给药治疗脑梗死和预防其再发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于尼麦角林30mg,早晨服用,治疗半年以上.观察两组1个月的临床疗效和1年内的再发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分别进行血脂和血小板聚集率检查.结果:实验组在治疗1个月的显效率为80%,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51.6%和71.6%(均P<0.01);1a内的再发率为5.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9%.(P<0.01).与脑梗死再发率有关的血黏度、血脂、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防治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尼麦角林长程给药不仅可提高疗效而且可有效预防脑梗死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46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血塞通0.4和胞磷胆碱1.0静滴,口服阿司匹林片0.75等);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吉林博大制药,30mg静滴,2次/d,共14d)。对治疗前后两组病例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6%,显效率65.4%;对照组总有效率55.0%,显效率45.0%。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窄谱UVB照射联合匹多莫德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窄谱UVB照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窄谱UVB照射联合匹多莫德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0%(4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39/50),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作为一种新型化学合成免疫调节剂,联合窄谱UVB照射应用在白癜风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趋化性,更好地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窄谱UVB照射联合匹多莫德治疗白癜风效果显著,患者耐受性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与依达拉奉联合给药治疗.结果完成既定疗程治疗时(入院15 d)除对照组NIHSS评分外,两组患者三方面指标数值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均以治疗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5);入院15 d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0.5%(58/72)和64.3%(36/56),经Log-rank检验,两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随访,治疗组功能恢复良好者占到全组6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建议将其作为当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的重要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甘利欣治疗抗结核药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给予甘利欣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能量合剂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利欣有很好的保肝、降酶作用,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