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舟山群岛近海底栖真菌及其抗生活性初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分离自舟山群岛海域海底46个沉积物样品中的丝状真菌进行种属鉴定,及其代谢产物抗菌、细胞毒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检测.结果显示:舟山群岛海域海底沉积物中存在着丰富的真菌资源.46个沉积物样品中,真菌含量最高可达到2 250 CFU/g(样品).在进行活性检测的89份真菌代谢产物中,有29.2%的样品对一株或一株以上的指示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有10%左右的样品对5株植物致病真菌显示抑制作用,有49.4%的样品对白色假丝酵母显示抑制作用,但没有样品对黑曲霉有抑制作用;在细胞毒实验中,分别有2个、4个和12个样品在浓度为25μg/mL时,对KB细胞、Raji细胞和Hep G2细胞的抑制率高于50%;有55个样品显示微弱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对舟山群岛海域的底栖真菌资源有了初步了解,将有助于将来更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雌酚酮为原料,合成了7个雌酚酮-17-杂环取代衍生物,经过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质谱MS和红外光谱IR确定了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选用人肝癌细胞(HepG2)、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肺癌细胞(A549)对化合物进行抗增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雌酚酮-17-(5-氯-吲哚)腙(3f)对Hep G2细胞和Hela细胞具有显著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3. 60μmol/L和8. 74μmol/L。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内生真菌Paecilomyces sp.(tree1-7)采自红树植物秋茄树皮,在实验室150L规模下静置培养.反复进行硅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通过1D,2D NMR和EI-MS等手段鉴定5个蒽醌类化合物和2个甾体类代谢产物的结构.通过MTT法测试5个蒽醌类化合物有抑制鼻咽癌细胞(KB,KBv)的活性,结果显示蒽醌类化合物1-5对鼻咽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红树林内生真菌Paecilomyces sp.(treel-7)采自红树植物秋茄树皮,在实验室150L规模下静置培养.反复进行硅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通过1D,2DNMR和EI—MS等手段鉴定5个蒽醌类化合物和2个甾体类代谢产物的结构.通过MTT法测试5个蒽醌类化合物有抑制鼻咽癌细胞(KB,KBv)的活性,结果显示葸醌类化合物1-5对鼻咽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ZF13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树林内生真菌ZZF13,为湛江红树林秋茄内生真菌,种属尚未鉴定。从该菌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解析以及文献对照, 分别鉴定为skyrin (1), lichenxanthone(2), griseoxanthone C(3), 1,3,6-三羟基-8-甲基-Xanthone (4), 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 (5), 初步的药理活性显示, 化合物1和5对Bacillus subtilis ATCC 6633的MIC分别为100和100 μg/mL。  相似文献   

6.
以金刚烷甲酰氯为起始原料,亲核取代、环化、硝化和还原反应制得中间体2-金刚烷-5-氨基-1H-吲哚(5);再与取代酰氯反应,合成了5个N-(2-金刚烷-1H-吲哚-5-基)取代苯甲酰胺(6a—6e),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研究了6a—6e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 G-2)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6d体外抑制活性最优,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 45,11. 45,9. 56μmol/L.实验表明,化合物6d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狼毒素A对Hep G2细胞糖酵解的影响。方法 SRB法检测新狼毒素A对Hep G2细胞增殖的影响;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形态变化以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试剂盒法检测新狼毒素A对Hep G2细胞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影响,试剂盒法检测新狼毒素A对细胞上清液中乳酸含量(LD)和葡萄糖含量的改变,以及新狼毒素A对细胞中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结果新狼毒素A(0,20,40,80μg/m L)显著抑制Hep G2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新狼毒素A作用48 h后,细胞中ATP含量逐渐降低,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含量逐渐增大和乳酸含量逐渐减小;糖酵解相关酶(PK和LDH)的活性也逐渐下降。结论新狼毒素A能够影响Hep G2细胞糖酵解水平,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葡萄糖摄取,抑制糖酵解关键酶有关。  相似文献   

8.
常霞  陈欣  陈玲  刘文波  张海艳  赵天增 《河南科学》2019,37(11):1742-1746
8-姜酚是从生姜中提取的一种酚类物质,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生长、抗炎、抗过敏、抑制呕吐反应、保护肝脏、强心、抑制细胞色素活性等性能.通过1D NMR技术(1H NMR、13C NMR和DEPT)和2D NMR技术(1H-1HCOSY、HSQC、HMBC)对8-姜酚(8-Gingerol)进行了检测,并对其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详细解析和全归属.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4个,采用MT法测定其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的抗HBV活性。再进行样品抑制Hep G2.2.15细胞表达表面抗原(HBs Ag)的测试。通过测试样品GLY-1、GLY-5、GLY-9、GLY-10对HBs Ag的分泌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SU-H19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SU-H19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从菌体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现代谱学方法分析表明它们是:ophioglonin(1)、oplaioglonin-7-O-β-D-glucopyranoside(2)、吲哚-3-乙酸(3)、尿囊素(4)、环(酪氨酰-亮氨酸)(5)、环(色氨酰-丙氨酸)(6),其中1和2为首次从微生物中分离发现.初步药理活性显示,1和2对人鼻咽癌细胞株KB显示微弱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3.0×10-2和1.0×10-2g/L.  相似文献   

11.
 1个新的苯并-γ-吡喃酮衍生物,3,5-二羟基-2-甲基-6-(3-甲基-2-丁烯基)苯并-γ-吡喃酮(1),以及1个结构独特的环四肽(2)和3个环二肽,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ZF41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它们的结构通过MS、NMR等波谱分析推导确定。化合物1对人鼻咽癌细胞株KB和人鼻咽癌细胞耐药株KBV200显示了微弱的细胞毒活性(IC50 均大于50 μg/mL),而2对同样细胞株有细胞毒活性(IC50 均小于3.56 μg/mL)。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从绒白乳菇菌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乳菇菌素D的免疫抑制作用及机制。运用体外培养法取BALB/C小鼠脾细胞,研究乳菇菌素D对静止脾细胞、Con A(刀豆蛋白A)和LPS(脂多糖)刺激后的脾细胞(含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运用MTT法经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并计算刺激指数(stimulating index,SI);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运用ELISA检测法观察乳菇菌素D对脾脏中T淋巴细胞分泌IL-2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静止的脾细胞无抑制作用;对Con A和LPS刺激后的脾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最大浓度药物组刺激指数SI低至0.28;高浓度的乳菇菌素D对Con A刺激的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L-2,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果显示乳菇菌素D通过抑制抗原刺激后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分泌细胞因子,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将为开发以乳菇菌素D为母体、经结构修饰、安全低毒的免疫抑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氧预适应小鼠脑匀浆提取液(HP)对Hep G2细胞缺氧耐受性的影响.方法:用4种浓度的HP作用于缺氧(2%O2)培养HepG2细胞,以同浓度正常小鼠脑匀浆提取液(NP)作对照,检测了在缺氧培养后,Hep G2细胞的MTT值、早期凋亡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晚期凋亡率(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低浓度HP对Hep G2细胞有保护作用,而高浓度HP对Hep G2细胞有损伤作用.结论:HP的作用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油茶病原菌拮抗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拮抗实验,研究了59个野菊内生真菌菌株对油茶炭疽病及油茶稍枯病病原菌的拮抗性.结果表明:89.8%供试真菌菌株对油茶病原菌孢子萌发或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拮抗菌株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抑制病原菌生长发育的抑菌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菌丝内或分泌于菌丝外.筛选得到2个油茶病原菌强拮抗菌株,大茎点霉菌Y11和Y29.  相似文献   

15.
从矮坨坨根部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经形态与分子生物学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运用中压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方法和现代波谱技术1HNMR、13CNMR以及LC-MS从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4-氨基-2-羟基嘧啶(1),4,5-二氢-3H-吡唑-3-羧酸甲酯(2),4-羟基-7-(2-羟基-丁基)-3-甲基-氧杂环庚烷-2-酮(3),2-氨基-3-甲基戊酸(4),2,5-二氨基戊酸(5),2-氨基-3-甲基丁酸(6)4-羟基苯甲酸(7),脱氢镰刀菌酸(8),镰刀菌酸(9),其中化合物8对肝癌HepG2和Hep3B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23.9和29.1 μg/mL,而对正常肝细胞L-02未显示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6.
人肝癌细胞骨架网络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ritonX-100及其联合(NH4)2SO4的抽提技术与CoomasieblueR250染色、免疫酶标技术相结合,体外实验比较研究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骨架网络的分布构像及其中间纤维蛋白构型。结果:人肝癌细胞系(HepG2)显示其细胞骨架网络的分布构像及其中间纤维对Vimentin、Keratin两种抗体均呈现阳性反应。结论:恶性肿瘤细胞的中间纤维蛋白构型可能具有异质性的蛋白分子共表达,这对仅以TritonX-100加(NH4)2SO4的抽提技术进行恶性肿瘤细胞中间纤维蛋白构型分析,是一个必需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开发利用藏药资源,对藏木香进行体外抗肝癌活性评价,并对活性部位的细胞毒活性及初步抗肝癌机制进行研究.运用快速溶剂萃取法制备藏木香的各溶剂提取物,采用MTT法、细胞形态学观察、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免疫印迹等分析藏木香各提取物抗肝癌活性及活性部位抗肝癌机制.藏木香石油醚提取物(IR-Pe)对HepG2和Hep3B都有良好的抗肝癌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21.9 ± 2.3 μg·mL-1、27.6 ± 2.5 μg·mL-1,且对正常肝细胞L-02在100 μg·mL-1未显示出毒性.IR-Pe对HepG2和Hep3B两个肝癌细胞株皆显示出显著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细胞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显示IR-Pe明显的诱导肝癌细胞凋亡.IR-Pe明显地上调Bax和切割后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IR-Pe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肝癌活性,其通过调控线粒体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发挥抗肝癌活性,具有极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对采自湛江红树林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首次研究。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该菌培养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得到3个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Griseofulvin(1),Vermixocin B (2)和Tenellic acid A (1)。化合物1的立体结构还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进一步得以确定。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对人口腔表皮样癌(鳞癌)细胞KB,人口腔鳞癌多药耐药细胞KBV200,和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8.23, 9.10和14.26 μmol/L。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促进大雪兰种子的快速萌发,筛选能有效促进大雪兰(Cymbidium mastersii Griff. ex Lindl.)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在兰-菌共生培养条件下,开展了共生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菌株重分离、三维菌丝网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TTC种子活力等方面的测定.经研究表明:经过150 d兰-菌共生培养,2种春兰和墨兰根部的菌根真菌CLB111、MLX102均对大雪兰种子共生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萌发率与对照均达到极显著差异.经共生培养后从种子中重分离获得原接种菌株;共生萌发种子经光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大量菌丝侵入并在胚细胞中形成三维菌丝网,胚开始分化,种子表现出明显的活性;而对照组种子经重分离未获得原接种菌株、未发现菌丝侵入种子,且种子活力极低.由此,筛选出促进大雪兰种子萌发的有效菌株为CLB111、MLX102.大雪兰成株的菌根真菌与其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是一致的,这与天麻不同;同时,能有效促进大雪兰种子萌发的菌根真菌有2种.试验表明,大雪兰的菌根真菌与促进种子共生萌发的菌根真菌不是绝对专一的,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菌株对同一种大雪兰种子有明显的促进萌发作用.对于不同的生态条件下是否存在有差异性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