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供配电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人工调节的缺点和弊病日益突出,变电站采用电压/无功自动控制(VQC)装置实现电压/无功自动调节已是大势所趋。天津港在新建的2个110kV站中安装了变电站VQC装置,在论述中分别从性能特点、控制原理、运行应用情况等方面对VQC装置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谐波问题造成的电容器等设备损坏,提出了根据电容器和电抗器的滤波能力,把谐波抑制功能加入电压无功控制(VQC)装置.采用了按电容支路串联谐振频率点选择电抗器的方法;讨论了VQC动作原理、控制原则、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危国恩 《广东科技》2008,(6):149-150
本文从控制原理、信号采集、闭锁控制,定值管理等各方面分析了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系统(VQC)在运行中存在风险。提出从运行管理、监控系统验收、二次图纸设计方面对各方面风险进行防范,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降低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谐波问题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根据谐振阻抗型混合有源滤波器(RITHAF)的滤波特性,把RITHAF加入电压无功控制装置(VQC),构建一种具有电压调节、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功能的配电网电能质量治理装置.分析系统谐波放大产生的原因,提出其抑制策略,构建配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控制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装置及控制策略在调整电压和无功功率的同时能有效地抑制谐波放大.  相似文献   

5.
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VQC)在天津港供电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冬 《天津科技》2008,35(2):65-68
随着天津港供电系统用电负荷的剧增,造成系统的大量无功减少,使得电网中系统电压的滑落和大幅度波动。针对港区冲击性无功负荷瞬时启动投入对供电系统的影响,为保证电压质量则要采取相应的具体抑制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VQC),介绍了VQC装置的控制原理、应用特点及效果,并阐述了用VQC装置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通过对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的原理分析,介绍了VQC的控制原则及策略,并结合电网的实际讲述了电压无功控制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负荷预测的变电站无功电压控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详细分析了九区图控制原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基于该原理的电压无功综合控制(VQC)装置难以满足实际变电站的电压无功控制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动态无功综合优化方法来实现变电站的电压无功控制。该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负荷预测、灵敏度分析的分段等效处理,考虑了实际系统的各种约束和要求,以动态无功优化模型和无功优化修正模型来确定预测范围内外的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优化控制决策。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同时也说明了变电站实现动态无功综合优化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35kV/8Mvar链式直挂STATCOM已研制完成并投入运行,采用星型接线和自励启动。该装置的各链节采用自取电及互取电技术,可在单个链节故障时自动旁路从而实现了不停电(N-1)运行;整个STATCOM采用了综合优化载波移相PWM、分相瞬时电流控制和基于电压差值的直流电压平衡的控制方法,实现了动态无功输出;为满足变电站功率因数考核要求,该STATCOM装置还采用了与变电站VQC系统协调控制的策略。经实际测试,装置效率可达99%以上,链节间直流电压的不平衡度在3.3%以下;在系统电压跌落时STATCOM的无功输出响应时间小于10ms,可有效支撑系统电压;能较好地与VQC系统协调运行,实现了功率因数稳定控制。试验结果及现场运行数据表明该链式STATCOM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冯伯庚 《广东科技》2008,(4):121-122
本文主要介绍了变电站电压/无功自动控制(VQC)装置的原理、应用及其发展。分析了VQC装置的缺点,得出了通过在调度自动化系统增加软件来实施电压/无功自动控制是未来发展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宋玉鹏  田景美 《科技信息》2009,(27):285-286
目前电力系统几乎所有的变电站均装有电力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有的还装设了电压无功自动控制装置VQC。但由于电容器组不能频繁投切,而且电容器投切将产生过电压及合闸涌流,加上电容器组无法实现小级差细分等原因,使得这些控制及补偿装置无法有效的发挥作用,变电站电压无功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变电站电压无功自动调节装置,该装置较好地解决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为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和管理提供了较完善的解决方案,希望该装置的推广应用能为电网运行水平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系统(FVQC系统)的设计方法,给出了一个具体的设计算例,并采用MATLAB Fuzzy Logic ToolBox建立FVQC的模糊推理系统(FIS),运用ETAP PowerStation建立了一个变电站仿真模型,并结合FIS对本文所设计的FVQC以及常规九区图VQC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模糊控制效果要优于传统的九区图法,能有效地减少分接头的调节次数.  相似文献   

12.
某型航空发动机FADEC系统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飞机对发动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功能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使得发动机的控制规律越来越精细,控制作用参数不断增加,导致航空发动机的相关控制系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机械液压式控制器无法满足当前的多参数、高精度控制的技术要求.为了获得一种具有高速运算、高精度、高可靠性并且能够实现现代控制理论中各种复杂而先进的控制算法的控制器,根据某型核心机的研究任务以及技术要求和设计思想,提出了该型核心机(航空发动机的)FADEC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在MATLAB下的Simulink建立了相关装置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FADEC系统能够提高该型发动机核心机的主要控制变量的控制精度,实现容错控制、状态监视和发动机超温、超转、喘振等各种功能保护,能够满足该核心机的控制要求,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传统开榫机的工作原理和缺陷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建模将数控机床的控制原理和机械结构引入开榫机上,并通过上位机开发出一套人机交互程序,从而设计出适用于普及型欧式木窗的多功能数控开榫机,实验证明该开榫机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制造信息系统单元的Agent模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建立分布式制造信息系统的多Agent系统模型时,要在对其功能需求进行分析的同时研究其控制需求.文中以柔性耦合自动机为工具建立各个单元的Agent抽象模型、计算结构和算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双向输出自动机的接口,以设备和原料仓的交互为例,研究了Agent之间的通信.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同时对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和控制需求分析,便于系统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互补滤波的全数字拖靶高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掠海恒高飞行拖靶系统在超低空飞行高度控制精度上的技术要求,设计了基于Kalman互补滤波的全数字高度控制系统的结构及控制方案;该方案通过采用Kalman互补滤波来处理高度信号,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同时,全数字化设计使得系统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提高了使用效率.仿真分析与试飞实践表明:基于互补滤波的数字拖把高度控制系统精度高,使用效率高,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微型钢球表面亚表面质量检测的技术要求,分析了微型钢球表面展开和缺陷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缺陷检测信号处理原理,设计了微型钢球表面展开和缺陷检测装置的控制系统,给出了基于STC89S52单片机控制的步进电机速度及方向控制方法、硬件接口电路与控制程序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面,微型钢球表面展开和缺陷检测系统能驱动展开机构使钢球表面完全展开,驱动扫描机构检测出表面有缺陷的钢球,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根据电动摩托车的技术要求,基于DSP(TMS320F2812)和IPM(IRAMY20UP60B),设计了一种全数字电动摩托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控制策略、控制方式和软件设计思想.系统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更改控制策略灵活,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某框—剪结构的分部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义海  白俊宇  苟雷 《河南科学》2003,21(4):471-474
从结构优化设计理论和结构控制理论的观点出发,针对某办公楼建筑结构的特点及抗震设计的要求,提出了高层框架—剪力墙抗震设计的优化和控制策略,使结构受力合理,降低了材料消耗。结果表明,综合应用优化设计和结构控制理论是降低高层抗震设计经济指标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用于Movemaster-EX机器人的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电机功率放大器,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电流控制方法,通过运动控制实验验证了放大器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放大器可以较好地满足系统的要求,结构简单,成本低,对其他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将多变量非线性控制理论中的伪线性化方法,应用于具有非线性、非最小相位特性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的设计,实现了被控对象的状态反馈线性化。针对具体的控制要求,将伪线性化方法与其他控制技术相结合,可以形成复合控制策略。基于流体动力机械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复合控制策略能有效改善被控对象的动态性能,增强其适应参数变化的能力,具有较好的速动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