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芦苇苗端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变化及淀粉消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苇营养苗端在发育过程中始终保持原套原体结构,原套由两层细胞组成。叶原基发生的最初标志是对原基发生位点的两层原套细胞首先进行平周分裂.叶舌发生始于苗端倒数第10间隔期幼对内侧,由幼叶原表皮细胞及其内侧的基本分生组织细胞共同发育而来。最初的腋芽原基发生于苗端倒数第3间隔期幼叶叶腋内.发生早期出现壳状区结构.壳状区原分生组织表面两层细胞由两层原套细胞衍生而来,不仅能进行垂周分裂,还能进行平周分裂。休眠前夕,芦苇营养苗端的原始细胞区还可通过PAS加铁矾苏木精染色显示出来.芦苇营养苗端的淀粉消长规律与其分区结构以及苗端的器官发生均有密切的相关性.越冬前夕,芦苇冬芽生长锥、幼叶中所积累的大量淀粉粒及幼叶中所积累的油滴均有助于增强冬芽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 Cr6 污染对莼菜冬芽茎尖细胞中核、线粒体、高尔基体、质体、细胞质壁等超微结构的影响 .Cr6 污染对莼菜冬芽茎尖细胞毒害的结果显示 :核发生变形、线粒体出芽或破裂、高尔基体膨胀或消失、前质体破裂 ,质体结构破坏、质体中淀粉粒增大 ,细胞产生质壁分离 ,胞质发生转移 .进而影响到细胞的整体功能 ,造成细胞损伤以至死亡 .  相似文献   

3.
对濒危植物大花杓兰地下器官的形态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根状茎皮层和髓部细胞储存有丰富的淀粉粒,周木维管束在中柱内散生排列;不定根皮层组织发达,没有发现共生真菌菌丝,内皮层木质化加厚细胞和通道细胞相间排列并分别与韧皮部和木质部对应;地下芽为混合芽,外被2~3层鳞叶和3~4层幼叶,顶部为花器官的芽体.大花杓兰地下器官既是营养物质的存贮场所又是越冬的繁殖体;地上器官的基本结构在上一年越冬的地下芽中已经形成;根部皮层细胞内没有发现共生真菌,可能与材料采集的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4.
贵州鸟王茶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鸟王茶品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贵定鸟王茶和福鼎大白茶叶中幼叶、芽、老叶中14种元素含量,并采用NY659-2003和NY/T288-2012评价重金属含量的安全性以及有益微量元素。结果表明,贵州鸟王茶茶叶中重金属Cr、Cd、Hg、As、Cu、Pb含量低于标准限量指标要求。鸟王茶幼叶、芽中Fe、Mn、V的含量低于老叶,Zn、Co、Se、Ni、Mo含量高于老叶;鸟王茶幼叶、芽中Fe、Zn、Mn的含量高于福鼎大白,Ni和Mo含量低于福鼎大白,而Se和V无明显差异;鸟王茶中幼叶、芽和老叶的Se含量均达到《NY/T600-2002富硒茶》中富硒茶含量要求,为富硒茶叶。  相似文献   

5.
Cr^6+污染对莼菜冬芽茎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Cr^6+污染对莼菜冬芽茎尖细胞中核、线粒体、高尔基体、质体、细胞质壁等超微结构的影响。Cr^6+污染对莼菜冬芽茎尖细胞毒害的结果显示:核发生变形、线粒体出芽或破裂、高尔基体膨胀或消失、前质体破裂,质体结构破坏、质体中淀粉粒增大,细胞产生质壁分离,胞质发生转移。进而影响到细胞的整体功能,造成细胞损伤以至死亡。  相似文献   

6.
对培养的拟南芥叶柄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培养0~2.0 d,叶绿体内淀粉粒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加;培养2.0~3.0 d,叶绿体淀粉粒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减少,细胞中细胞质大量增加,开始形成愈伤组织.以叶绿体及其淀粉粒的变化为依据,将培养的拟南芥叶柄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划分为前期(培养0~1.5 d)、中期(培养1.5~2.0 d)和后期(培养3.0 d左右)3个阶段;以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来界定植物细胞脱分化的过程,为进一步揭示植物细胞脱分化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NaCl对菜豆叶片光合CO2和水分交换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NaCl处理后,菜豆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降低,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大幅下降,幼叶的细胞间隙CO2浓度降低,光合的气孔限制值升高,而老叶细胞间隙CO2浓度却升高,光合的气孔限制值降低,NaCl处理使幼叶的WUE升高,老叶的WUE下降,NaCl处理下菜豆幼苗对幼叶气孔导度的降低不一定是由其水分关系的改变引起。  相似文献   

8.
用组织切片法及细胞化学染色研究了凹叶厚朴种子的结构和内含物质分布的情况.结果表明:凹叶厚朴种子有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胚小,胚乳丰富.种皮由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组成.外种皮细胞内无淀粉粒,含少量的贮藏蛋白质和脂类物质;中种皮细胞内有较多的淀粉粒和脂类物质以及少量的贮藏蛋白质;胚细胞中无淀粉粒,也无贮藏蛋白质和脂类物质;胚乳细胞中含有较多的淀粉粒,也含有大量的贮藏蛋白质和脂类物质.凹叶厚朴种子的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是自然条件下凹叶厚朴种子繁殖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木兰科植物的幼叶卷叠式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观察研究了木兰科 13属 13组 63种植物幼叶卷叠式 .观察结果表明 ,木兰科幼叶卷叠式可划分为 3种类型 :①幼叶在芽中直立 ,其远轴面叶背向芽 ,贴靠或旋卷包芽的木兰型 ;②幼叶在芽中向下弯垂 ,其远轴面叶背向芽 ,贴靠芽的鹅掌楸型 ;③幼叶在芽中直立 ,其近轴面叶面向芽 ,贴靠或包抱芽的厚壁木兰型 .结合前人另外 3属的资料表明 ,在木兰科的 16属幼叶卷叠式中 ,仅鹅掌楸属 1属为鹅掌楸型 ,厚壁木兰属、华盖木属和拟单性木兰属等 3属为厚壁木兰型 ,其它 12属均为木兰型 .从该 3种类型的演化及其植物的地理分布看 ,东南亚是木兰科的多度中心 ,也是木兰科的保存中心和分化中心 ,因此也可能是木兰科的起源中心 .与其它相关特征比较 ,我们支持将木兰科划分为 2个亚科或族的处理 ,认为厚壁木兰型植物是木兰亚科或族中一个比较自然的类群 ,不赞成将它们分割开来的任何处理 .最后认为 ,芽和幼叶卷叠式在木兰科的营养器官和性状中最为保守 ,幼叶卷叠式特征可用作科下 ,属或属以上分类等级的划分特征 .  相似文献   

10.
梅芳芳  曹前进 《河南科学》2014,32(7):1219-1223
为了弄清楚影响浮叶植物水鳖的早期生活的潜在因素,设计了一个3×2因子的室外实验来研究基质和冬芽对水鳖早期生活阶段的影响,即实验用的冬芽分成小、中、大3组,让它们分别在2种不同的土壤基质(沙、泥)中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基质中,随着冬芽的不断增大,水鳖的萌发率、不同器官(根、茎、叶、叶柄)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等都有相应的提高;相对来说,大的冬芽和沙基质有利于水鳖早期的萌发、构建和生存,而大的冬芽和泥基质则有利于萌发后水鳖的生长;生物量倾向于根部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植物度过不利的环境而更有利于它的生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测彩叶桂品种的枝叶性状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为彩叶桂品种分类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春季对25个彩叶桂品种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以观测的35个枝叶性状指标数据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去掉相关性较大且累积贡献率较小的性状指标,然后对25个彩叶桂品种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果]R型聚类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2.
Hg2+胁迫下芡实叶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报道了Hg^2+胁迫下芡实叶超微结构的变化。芡实叶片受Hg^2+毒害的初期,线粒体的嵴出现瓦解,中央空泡。质体发育受阻,原片层结构破坏,外膜突起呈泡状。成熟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解体。随着毒害的加深,叶绿体中类囊体膜结构均遭破坏,外膜解体。叶柄细胞受害后,叶绿体中央出现大型淀粉粒,其周围的类囊体解体,其它症状和叶片细胞相似。  相似文献   

13.
花生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过程中淀粉代谢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花生实生苗的幼对接种于MS固体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体细胞胚发生 ,用PAS染色法观察了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过程中的淀粉代谢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在体细胞胚的发育过程中 ,淀粉表现出两次积累高峰 ,第一次在胚性细胞团中 ,淀粉粒大而密集 ;随着胚性细胞的分裂 ,淀粉逐渐被消耗 ,到多细胞原胚期胚体内淀粉趋于消失 .球形胚期 ,淀粉粒又开始积累 ,出现第二次积累高峰 ;到成熟胚期 ,淀粉积累只限于生长点区域淀粉的两次积累高峰为体细胞胚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盾叶薯蓣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盾叶薯蓣不同发育时期(花前、花期及花后)、不同叶片( 功能叶和幼叶)的 N, P, K, Zn, Fe, Cu, Mn, Mg等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揭示了盾叶薯蓣营养元素的分布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所测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可分为4种类型. a. 功能叶的 Zn, Cu 的含量,功能叶和幼叶的Mg和P含量从花前、花期至花后逐渐减少; b. 幼叶的 Zn 含量, 功能叶和幼叶的Fe, K 含量,幼叶的Mn 含量,表现出花前最高、 花后次之、 花期最少的动态; c. 幼叶的Cu 含量及功能叶的Mn 含量表现出在花后最高、 花前次之、 花期最低的变化规律; d. N 的含量, 无论在功能叶、 还是在幼叶中,都是花期最高、 花前次之、花后最低.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植物对营养需求的指标,可作为在不同阶段确定施肥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重金属离子Hg2+ 胁迫下金银莲花形态学伤害和幼叶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随着Hg2+ 处理浓度升高或处理时间延长,金银莲花形态学受害程度加深、细胞亚显微结构受损严重.细胞核表现为先是核仁边界模糊、染色质凝聚(4 m g/L),接着核膜少量溶解、核基质呈无序状态(8 m g/L),最后核膜完全溶解,核基质散入细胞质中(16 m g/L).叶绿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先是叶绿体发生形变、类囊体受挤压,接着基粒膨胀或解体、类囊体散乱排列,最后叶绿体内外膜破坏、基质流出、类囊体翻转.晶体细胞和巨型淀粉粒也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6.
土洋层各层闪叶片间保卫细胞大小及叶绿体数目差异显著,保卫细胞及其叶绿体随叶片发育而发育,均可分为幼,成,老3时期;顶叶叶片小,保卫细胞较小,保卫细胞中叶绿体较少,中部叶较大,保卫细胞较大,叶绿体较多,基部叶衰教材老萎缩,保卫细胞及叶绿体各减。  相似文献   

17.
云南常年大麦种植面积22~23万hm2,居全国之首.为了在云南省选择合适的大麦麦苗和籽粒两用型品种,以南方大麦区域12个品系为试验材料,三叶一心(Ⅰ)、五叶一心(Ⅱ)与对照不割苗(CK)等不同时期进行刈割处理,研究不同割苗时期对籽粒和麦苗功能性成分的影响以及籽粒和麦苗功能性成分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割苗期籽粒黄酮含量为CKⅡⅠ;籽粒抗性淀粉为ⅠCKⅡ;-氨基丁酸、生物碱差异不显著,-氨基丁酸为CKⅠⅡ,生物碱为Ⅱ Ⅰ CK;选择三叶一心刈割(割苗Ⅰ),籽粒功能性成分较高.②割苗Ⅱ比割苗Ⅰ平均生物碱、总黄酮显著升高;麦苗-氨基丁酸含量差异不显著,Ⅱ <Ⅰ;五叶一心刈割(割苗Ⅱ)麦苗功能性成分较高.③不同割苗期冬性、半冬性及春性大麦籽粒和麦苗功能性成分存在差异;二棱和多棱功能性成分存在差异.④相关分析显示籽粒-氨基丁酸与麦苗-氨基丁酸、麦苗总黄酮之间,籽粒总黄酮与籽粒-氨基丁酸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与产量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⑤初步筛选出苏啤3号、2008品22作为适宜麦苗生产、籽粒生产的两用型大麦品种.  相似文献   

18.
应用树脂薄切片的甲苯胺兰O-PAS反应结合苏木精整体染色法,对秦艽胚珠发育过程中淀粉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胚珠发育早期,其任何部位均未见淀粉料,稍后首先在合点区出现淀粉粒,再从合点向珠孔端逐渐扩大分布范围,开花前,珠被细胞中出现淀粉积累的两个高峰:大孢子母细胞时期;成熟胚囊时期,珠被细胞中淀粉粒增长迅速,数量多,个体大。胚囊成熟时,卵细胞内,次生核周围也积累许多淀粉粒。受精后,珠被及胚囊内淀粉  相似文献   

19.
选取中国东部样带9个城市27个公园,在生长季使用叶绿素仪(SPAD-502 Plus)测定了主要阔叶树种新叶与成熟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探究了城市阔叶树种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城市阔叶树种成熟叶SPAD值显著高于新叶,常绿阔叶树种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落叶阔叶树种.中国东部城市阔叶树种新叶和成熟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均随纬度降低而升高,主要是由树种组成(以常绿树种比例为指标)变化导致的.本研究相关结果增进了对城市环境中阔叶树种叶片属性大尺度空间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竹子营养叶与秆箨之间的关系,揭示竹子不同功能叶器官的结构差异,为竹类植物的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信息。【方法】以6种竹子即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慈竹(Bambusa emeiensis)、绵竹(Lingnania intermedia)、香竹(Chimonocalamus delicatus)、云南箭竹(Fargesia yunnanensis)和美竹(Phyllostachys mannii)的营养叶、秆箨和叶枝为研究对象,观察它们的显微结构,并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测量与比较。【结果】竹子营养叶解剖结构具有指状臂细胞或梅花状细胞的分化,并且具有薄壁维管鞘细胞;秆上部的箨片形态更接近于叶片,而下部的箨片具有较厚的角质层,无叶肉细胞的分化,与叶片形态差异明显。竹子营养叶的叶片、叶柄、叶鞘和叶枝维管束韧皮部的面积占比均高于木质部,与秆箨(笋箨)有显著差异。秆箨(笋箨)的箨鞘与箨片维管束木质部面积占比更高,虽然秆上部箨片形状和大小都与叶片接近,但与叶片相比,其维管束木质部面积占比更高。叶鞘和箨鞘的解剖结构与叶片和箨片的有区别,与叶柄的结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