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又一种珍稀鸟类正在走上趋于灭绝的道路,这就是继朱鹮之后,位居我国最濒危的三种水禽之首的黑脸琵鹭(另二种是白鹳和中华秋沙鸭)。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是中等体型的涉禽,初看像白鹭,但与白鹭有明显的区别。其体长735—800毫米,嘴长而直,黑色,扁  相似文献   

2.
黑脸琵鹭俗称"海划拉",是一种全球性濒危涉禽,目前全球仅有2700只左右。它最醒目的特征是黑色的像琵琶又像勺子的嘴巴,爱鸟人士亲切地称它为"黑琵"。黑脸琵鹭行踪隐秘、难得一见,它们迁飞的具体路线是什么?途经的地方状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近年来,香港和台湾的科研环保机构对越冬的黑脸琵鹭展开了深入研究,进行卫星跟踪调查,通过卫星传回的信号,人们可以在地图上准确地描绘出鸟儿的迁徙路线,为  相似文献   

3.
我国澳门的路环湿地是全球性濒危鸟类黑脸琵鹭的重要越冬地之一,为了全方面认识这种鸟的生活习性和规律,研究人员对它们在路环湿地的夜宿地和夜宿行为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如何呢? 黑脸琵鹭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属,仅分布在亚洲东部,是全球性濒危珍稀鸟.据2014年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结果,当年共记录到黑脸琵鹭2726只,在数量上与国宝大熊猫不相上下(据魏辅文等研究,野外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在2500 ~ 3000只之间),是濒危严重程度仅次于朱鹮的水禽.  相似文献   

4.
黑脸琵鹭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鸟类之一,如今只生活在东亚的中国(包括香港、台湾、澳门)、日本、越南、朝鲜、韩国等少数地区,数量日趋减少。前几年最少时仅剩300多只。经多国大力协作保护,今冬数量回升至611只。但只能在越冬地见到它们,至今还没有找到它们的主要繁殖地,所以保护此种濒危鸟类形势极为严峻(详见本刊1996年第6期)。今年冬季日本山阶鸟类研究所的鸟类学家们与香港、台湾的同行们在香港和台湾共捕捉、环志和重新放飞17只黑脸琵鹭,给它们的脚上带了彩色的塑料环和金属号码环,并有6只戴上了无线电卫星追踪仪。春天到来,它们离开了南方越  相似文献   

5.
以前《大自然》杂志曾多次报道濒危鸟类黑脸琵鹭的消息。1998年初在东亚地区总共统计到越冬黑脸琵鹭613只。为了进一步追踪它们的繁殖地,1998年2月,曾在台湾和香港分别给总共6只黑脸琵鹭安置了卫星追踪无线电发射器,给包括此6只在内的17只个体的脚上,套上了号码环(右脚)和双色标志环(左脚)。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去年安置在黑脸琵鹭背上的卫星追踪无线电发射器工作不理想,在黑脸琵鹭到达浙江舟山群岛后发射讯号终止,没有达到追踪至北方繁殖地的预期目标。今年根据东亚各国、各地区同步调查的统计,到1999年3月11日止,除了中国大陆及日本的一些零星地区数据尚未汇总外,在日本、朝鲜半岛、香港米埔、澳门、台湾曾文溪口、越南红河和海南东寨港,共记录到越冬黑脸琵鹭580  相似文献   

6.
荒漠走禽鸵鸟,亦称"非洲鸵鸟",属于鸟纲鸵鸟目鸵鸟科,是世界上现代生存的最大鸟类.雄鸟可高达2.75米,体重135公斤;雌鸟稍小.颈长而眼大,嘴由数片角鞘组成.两翼退化,胸骨扁平而无龙骨突起,不会飞.尾羽蓬松而下垂,尾椎骨个个分离.脚极强大,腿一部分裸出,趾下面有肉垫,趾仅存2枚,即相当于第三趾和第四趾,第三趾强大且具爪,第四趾小而无爪.雄鸟体羽主要为黑色,双翅及尾部有白色漂亮的长羽,颈部呈肉红色或鲜蓝色,上覆棕色绒羽.雌鸟羽毛呈乌灰色.就其总体  相似文献   

7.
1995年4月16日,笔者在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观察迁徙候鸟时,发现7只一群的黑脸琵鹭。这是近年来,在我国大陆继江苏盐城、深圳福田、香港米埔、海南岛东寨港之后,新发现的又一个尚有黑脸琵鹭分布的地方。黑脸琵鹭是涉禽的一种,属鹳形目、鹮科、琵鹭属。它被认为是中国继朱鹮以后最濒危的三种水鸟之一(另两种为白颧和中华秋沙鸭),也是被许多国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1991,(3)
在1991年第二期《大自然》上读到王会先生的《拯救黑脸琵鹭》,这大概是国内刊物首次呼吁保护黑脸琵鹭的文章.虽说珠玉在前,但我还是想作一二补充,好让广大读者更认识这一种鸟,更明白对它采取保护行动的迫切需要.很久以来,黑脸琵鹭都没有受到应有的注意,甚少人知悉它的数目,这大概跟它和白琵鹭外貌太相似有关系.没有高倍的望远镜,在野外根本不能分辨二者.去年我从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陈魁武先生那里得悉,在改善观察设备后,证实洞庭湖有黑脸琵鹭越冬.类似的情况,在其他湿地保护区也一定存在.未能有效测定黑琵鹭的数量及分布,对保护它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9.
崇明东滩黑脸琵鹭迁徙种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对迁徙途中在崇明东滩停留的黑脸琵鹭进行了观察,记录到718只次在东滩活动.结果发现,黑脸琵鹭主要在春季北迁时在东滩停留,占全年的93.2%, 时间长达1个月以上,并选择鱼蟹塘作为主要的栖息和觅食地,占94.8%.冬季黑脸琵鹭在东滩偶见,说明该区域不是其重要越冬地.2002年春季黑脸琵鹭以相对较大的集群在东滩活动,而2003年春季则是小种群分批到达并离开.其中经过并停留的黑脸琵鹭达130只左右,说明崇明东滩是该物种在迁徙过程中重要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0.
舞姿曼妙的“黑面舞者”——黑脸琵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琵鹭属的鸟类共有6种,它们是东亚的黑脸琵鹭、非洲的非洲琵鹭、南美洲的美洲琵鹭(或称粉红琵鹭或玫瑰琵鹭)、澳洲的皇家琵鹭和黄嘴琵鹭,以及欧洲的白琵鹭。在这6种琵鹭中,黑脸琵鹭体型最小、数量最少、分布范围最窄、命名最晚。1849年,荷兰鸟类学家Tem m inck在日本鉴定并命名了黑脸琵鹭。1861年1月,任英国驻台副领事的斯文豪,前来淡水任职,从此也开始了他的探险和采集之旅。他前后在台湾生活了4年,为台湾生物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1863年,斯文豪在台湾的淡水发现了4只琵鹭。经鉴定,其中3只黑脸琵鹭,1只白琵鹭(标本现存于大英博物…  相似文献   

11.
钻天柳(Chosenia arbutifolia)在长白山区呈窄地域分布,种群数量稀少,人为破坏严重.对钻天柳种群生长环境、土壤特征、伴生植物进行调查,解析钻天柳的濒危机理.加大保护力度,开展科学研究并尽快实现成果转化是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钻天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湿地保育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和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澳门路氹湿地有52种植物,对他们的组成、多度、生境等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湿地中草本植物种类居多,生境以稍离岸的种类居多,外来种占有较大比例,这与湿地面积较小,形成历史短和经贸的往来繁多有关.路氹湿地作为澳门最大的一块湿地,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为世界极度濒危候鸟黑脸琵鹭的栖息地,已受到当地政府与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珍稀濒危植物朝鲜崖柏种群现状及保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崖柏(Thuja koraiensis)属狭窄地域分布种,由于生态环境变化、人类过度采挖,导致其种群呈衰退状态.通过对朝鲜崖柏生境条件、土壤特性、伴生树种等调查,分析其种群退化机理;建议采取就地保护、人工引种栽培等措施,保护这一珍稀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北地区拥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全球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东北虎.它不仅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和保护伞物种,还是国际关注的焦点物种.东北虎的保护是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2016,(1)
正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关心澳门地区黑脸琵鹭生存状况的人们而言,值得忧虑的事件伴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也越来越多了。珍稀的"海上大熊猫"黑脸琵鹭隶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属(Platalea),由荷兰鸟类学家施莱格尔(TemminckSchlegel)于1849年在日本发现并命名。全球共有琵鹭属鸟类6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白琵鹭;分布于澳洲的黄嘴琵鹭;分布于澳洲和东南亚的澳洲琵鹭;分布于北美洲南部和南美洲的粉红琵鹭;分布于非洲南部数个国家的非洲琵鹭及分布于  相似文献   

16.
简介了《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和《IUCN2002年受胁物种红色名录》的产生和作用,据此查出福建濒危物种共有92种,其中极危(CR)6种、濒危(EN)15种、易危(VU)33种、近危(NT)29种、数据缺乏(DD)9种.经分析研究,发现其中有许多是至今在中国没有或较少关注的分类单元,因此希望今后能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保护濒危物种,建议主管部门系统整理福建野生动物分布名录,加强湿地与海岛濒危物种的调查研究等,这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安徽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根据最近的调查和统计 ,安徽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36种 ,隶属于 31属 ,2 3科 (不含栽培品种 ) .本文分析了安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区系特征、保护现状和致濒机制 ,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钳嘴鹳(Anastomus oscitans)又名亚洲钳嘴鹳、亚洲开嘴鹳,生活在东南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越南、缅甸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2006年在我国首次记录到钳嘴鹳,之后曾见于我国云南、贵州等地。钳嘴鹳体型大,体长约81厘米;体羽白色至灰色,冬羽烟灰色;飞羽和尾羽黑色;喙呈淡棕色,较厚,下喙有凹陷,喙闭合时有明显缺口。钳嘴鹳是候鸟,喜欢在沼泽地  相似文献   

19.
爪鲵生存环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爪鲵(Onychodactylusfischeri)是我国罕见的有尾两栖类动物,它与其他小鲵科动物的区别是指(趾)端具黑色的角质爪,这在两栖类动物中是不多见的。爪鲵属世界上已知有2种,我国仅1种,分布于辽宁、吉林的很小范围内;国外见于朝鲜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模式标本产于俄罗斯乌苏里边区哈巴罗夫斯克。前《苏联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我国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1998年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己将该种动物列入濒危级保护物种。探寻爪鲵爪鲵的种群状况、栖息地保护及其生物学特征如何,很多年来人们对其知之甚少。由于它分布地…  相似文献   

20.
高武 《大自然》2009,(2):8-10
黑鹳(Ciconia nigra)是体态优美的大型涉禽,头、颈、腿都很长,体长1米左右。其头、颈、胸和体背部的羽色都呈黑色,颈具金属般的绿色光泽,背和肩具紫色与青铜色光泽,上胸部呈紫色和绿色光泽,下胸、腹、两胁和尾下等均白色,嘴和脚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