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对长白山野生百合进行了资源调查和引种驯化,结果发现:百合的病害较多,大多数品种喜肥并需遮阴;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卷丹可利用腋球繁殖,有性繁殖种子需进行暖温处理.无性繁殖种球形成时间短,退化现象少于有性繁殖.培育基质为沙壤土.人工栽培的长白山野生百合在鳞茎的生长、观花、赏叶方面明显优于自然生长的野生百合.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利用长白山野生百合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珍稀濒危植物朝鲜崖柏种群现状及保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崖柏(Thuja koraiensis)属狭窄地域分布种,由于生态环境变化、人类过度采挖,导致其种群呈衰退状态.通过对朝鲜崖柏生境条件、土壤特性、伴生树种等调查,分析其种群退化机理;建议采取就地保护、人工引种栽培等措施,保护这一珍稀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4.
清洁生产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和生产发展的最好模式。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并考虑到食用植物油工业的特点,本文构建了食用植物油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了AHP—Fuzzy综合评价法对食用植物油工业清洁生产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实例的研究与分析表明,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操作性较强,准确性较高,能够使企业对自身的清洁生产水平及取得的成果进行准确评价,从而了解企业自身的清洁生产潜力,对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环境因子监测,分析研究了长白山次生白桦林不同演替阶段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演替是环境因子指标变化的主导因素;林内空气温度、林内空气温度日振幅和相对湿度日振幅随群落演替下降,光合有效照度和相对湿度随群落演替升高,土壤温、湿度不随着群落演替有规律变化;变化速率vav能明显地反映环境因子随群落演替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vav获得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环境因子的敏感性:光合有效照度5 cm深土壤湿度相对湿度日振幅10 cm深土壤湿度林内空气温度日振幅相对湿度林内空气温度20 cm深土壤温度10 cm深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调查,选取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牛皮杜鹃群落96个样方的13种灌木物种,采用2×2列联表,运用方差比率法(VR)、χ2统计量检验、联结系数(AC)和点相关系数(PCC)进行种间关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该群落内物种整体关联性表现为显著的负关联;2)在全部的78个种对中,31个种对表现为正关联,47个种对表现为负关联.正关联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P0.05)的种对为15对,负关联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P0.05)的种对为8对;3)牛皮杜鹃-笃斯越橘、牛皮杜鹃-兴安杜鹃、牛皮杜鹃-毛毡杜鹃、牛皮杜鹃-宽叶仙女木、牛皮杜鹃-圆叶柳呈现负关联,牛皮杜鹃与其他灌木呈现正关联.牛皮杜鹃具有较大的生态适应范围,与大多数灌木能够共存,与极少几种灌木相互排斥;4)牛皮杜鹃群落种间关联的研究反映了由物种生态特征所形成的有机联系,其研究结果对牛皮杜鹃群落的保护与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研究长白山原始红松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易氧化碳(eas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EOC)的含量随海拔变化的垂直地带性规律、生长季动态及差异机制。【方法】以长白山海拔699~1 177 m的原始红松阔叶林为对象,以100 m为间隔选择原始红松林,同一海拔设置3块重复样地,在每个样地内选取10个随机观察样方(15 cm×15 cm)。分析0~20 cm表层土中土壤3种活性有机碳的含量随海拔及生长季的动态变化。【结果】原始红松林土壤DOC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EOC含量除在1 177 m处较低外,在海拔699~1 044 m间整体上呈现出高海拔处大于低海拔的趋势;MBC含量仅在5、6月表现为低海拔处大于高海拔,其他月份也呈现出与EOC相同的规律。3种活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比例分别在0.10%~1.45%、0.08%~2.18%和5.20%~69.18%之间,随海拔变化规律与其含量变化规律相似。在5—10月的生长季内,3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占TOC比例在月份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DOC含量最高值出现在9月,MBC含量在6月和9月较高,EOC含量的最高值则出现在5月和6月。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与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p H、含水率、容重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最强(r=0.835)。【结论】处于海拔699~818 m间原始红松林的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更高,土壤碳汇功能更强。土壤碳素的积累主要发生在5、7、8、10月,此期TOC分解速度较慢,土壤碳汇功能更强。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可作为衡量土壤中N、P、K动态变化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长白山杨桦次生林群落结构和种群的调查,分析了各树种重要值及种间联结性,确定了培育的目标林种.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的物种组成丰富,优势树种明显,白桦和蒙古栎在杨桦林中占有绝对优势;红松与白桦、蒙古栎、色木槭、山槐、山梨和紫椴表现为正联结关系,红松与暴马丁香、黄榆、假色槭、毛山楂、山杨和水曲柳表现为负联结关系;主要培育目标林种是紫椴和山槐,应适当间伐暴马丁香、假色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