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俊  吴嘉平 《科技信息》2013,(18):158-158
文化缺省是指原文作者与其意向读者交流双方所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存在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文学作品的文化缺省会造成文化信息损失,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偿。本文结合夏延德教授和柯平教授的翻译补偿策略,从注释法、增益法、释义法和归化法等手段来分析文学翻译中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2.
郑纹  王先好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3):119-121,124
补偿机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人类生命系统之间存在着功能补偿,语言系统之间也存在功能补偿。语言的补偿使得操不同语言的民族能够得以交流。探讨了语言补偿机制下的翻译补偿问题,论证了翻译补偿的机理,并重点探讨了审美层面的翻译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3.
翻译中的补偿就是用译入语语言形式补足在转换原文语言形式时造成的语义损失.补偿手段在唐宋诗词英译时常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性隐喻翻译的走失与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文化与翻译密切相关,若要把翻译做好,就要处理好与语言和文化这两者的关系。隐喻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修辞手法,进行翻译时不可避免会造成信息的走失。该论文指出在翻译过程中,具有文化色彩的隐喻信息走失的情况,并提出几种具体的补偿手段以减少翻译中信息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邵蓓蓓 《科技信息》2009,(13):192-192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因此诗歌翻译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由于其传达意境和文化差异等不同,常常导致异语诗歌翻译中形式和内容等不同程度的流失。翻译补偿手法便是应对翻译损失常采用的方法。本文旨在从翻译补偿理论出发,分析诗歌翻译中在词汇、声音和形式等角度的补偿现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翻译界悄然兴起了文化研究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本文拟结合汉英翻译中的一些例子,探讨文化缺省现象以及其相关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红 《科技信息》2008,(34):313-313
语言(Language)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语言要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主要靠翻译来实现,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蒙汉文化交流中,蒙汉翻译需要遵循文化的差异性,因此,一般采取异化翻译。该文将从语言、文化以及翻译三个角度对蒙汉文化交流进行研究,进而凸显出蒙汉翻译在民族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代表的社会文化信息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完整的表达出来,而实际翻译过程中往往由于各民族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具有地域性差异,使得双语间转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从而导致翻译中语意损失现象的发生。语意损失表面上看是两种语言(原语和译语)不同造成的,但产生语意损失的根本原因是文化差异。文章从地域环境、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分析比较了英汉互译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交流及传递思想、文化、习俗等信息的一种重要文化活动。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翻译又是一种创造性语言活动。翻译必须要忠实于原文,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林茜 《科技信息》2013,(23):263-264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必然会限制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在翻译中不但要注重语言的研究,更要注重英汉的文化差异,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民情,合理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异化法、归化法(增译法、引申法、替代法等)、音译法,才能在翻译实践中更好地补偿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对文学翻译中由于不同民族在语言、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差异造成的译文与原作的"变异"现象做初步考察,用顺应理论进行阐释,试图说明在文学翻译中,变异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是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必然产物,是顺应语言与文化语境的自然结果。顺应理论对文学的翻译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的目的是进行跨文化交流,翻译时无疑应深入研究不同的文化内涵。由于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即出现词汇空缺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恰当的翻译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主要论题。  相似文献   

14.
张岚  王静  李冬媛 《科技信息》2010,(21):239-239
商务英语翻译是在持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进行商业交流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在国际贸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商务英语的内涵、特点、翻译策略等方面,对商务英语的翻译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不同的处理语言形式和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在导游词翻译中,归化和异化是相辅相成、动态统一的关系,应该把归化和异化策略结合起来,处理好源语与目标语的关系,减少文化冲突,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美国版《甄嬛传》字幕中称谓词的翻译存在语义的流失与补偿现象.流失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语义不对应的称谓词.在翻译称谓词时,有意识地补偿语义,可以展现出称谓词蕴含的语义信息和使用者的价值观,补偿的方法有对源语称谓词的内涵信息进行保留、对源语称谓词的直译信息进行增译、转化源语称谓词等.  相似文献   

17.
王娜 《科技咨询导报》2013,(16):167-167
随着资讯世纪的来临与国际化的发展,各种语言的互译活动性越来越重要.在国际化和信息化环境中,人际间的交流越来越使捷迅速,交流的唯一障碍是语言,翻译便成为交流信息,疏通思想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翻译范围的扩大,翻译形式的多样的交流和融合,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迅速.可以说翻译即是语言交流的工具,又是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还是迅速提高外语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孙俊芳 《科技信息》2009,(28):I0156-I0156
本文从语言、文化及翻译的关系出发,指出翻译不仅是两种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简单的转换,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翻译过程中对于文化因素的处理,可以根据作者的意图、翻译目的、文本类型、读者对象等因素的不同可采用“异化”或“归化”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化差异与广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各具其特色,人类要被此交流,必须通过翻译的途径来实现。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其特点同样体现在广告的翻译中。  相似文献   

20.
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互文性角度来看,翻译可以说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众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在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将互文性纳入考虑范围,仔细揣摩隐藏在语言结构背后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从文本的体裁、话语和语篇出发,采用移植、补偿或省略等翻译手法,处理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的互文指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