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本文从阐述区域经济分异的含义入手,综述了国外对区域经济分异的研究和对中国区域经济分异的研究,进而提出了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分异研究的热点应主要集中在地级行政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分异.  相似文献   

2.
以“关中城市群建设规划”空间结构的研究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重构的方法.首先运用Arcmap软件综合经济实力、城镇基础和生态限制3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区域空间的现状分异特征,然后叠加发展潜力和发展政策因素得出区域空间可能的分异结构.在此基础上,结合规划师以及政府对区域最优化发展战略的导向,对区域空间结构进行重构,从而得出未来区域发展的理想性与可行性兼备的最合理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沿海11省市2006—2016年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分析中国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总体分异特征,然后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时序变化特征方面,中国沿海地区各省市的能源效率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总体差距拉大.其中,上海、广东两地区始终处于能源效率的较高层次.②在空间分异特征方面,中国沿海各地区的能源效率基本为南北对称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各区域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实力相吻合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土流失土壤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中国水土流失土壤因子测试和评价模型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影响土壤指标发生时空分异的主导因素、土壤指标随土类的变化、土壤指标的空间分异规律、土壤指标对区域水蚀过程和形态的协同影响等角度对中国水土流失土壤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本研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影响全国范围内水蚀过程中土壤指标发生时空分异的主导因素是容重、粉/粘、有机质含量;土壤指标值随土类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指标值有较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在地形等因子不变条件下,四个土壤指标的协同作用决定了区域水蚀过程、形态和危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水土流失土壤因子的宏观趋势性研究是可行的,但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以京津冀城市群173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分异计量参数、空间格局指数和Moran'sⅠ空间关联系数定量研究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和关联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以"东北-西南"为主导分异方向,东北强,西南弱;经济高增长区和低增长区空间连片集中化,同质性增强,区域经济增长热点区和冷点区分异明显而集中;经济中高增长区和中低增长区空间破碎和分散程度增加,出现许多经济增长动态空间;经济空间关联HH型和LL型占主导,呈现"强连强,弱连弱"特征,而"弱连强、强连弱"的经济帮扶空间比例较少,区域经济空间不平衡趋势增强.总体上,运用格局指数和Moran'sⅠ指数,获得的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格局与空间关联结论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是我国旅游空间格局优化的关键.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1年~2017年的面板数据,综合采用地理空间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区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异特征及演化规律,探讨其内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从全流域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逐年扩大,相对差异不断缩小,旅游经济的专业化程度缓慢提升;2) 从上中下游各区域看,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上游地区较低的区域经济水平突显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较优势,中游各省市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最小且下降幅度最大,下游的相对差异最大.3)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是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时空分异的主要因素,对外开放程度对此亦有贡献.4) 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已经形成了下游网络化、中游均质化、上游专业化的空间结构,并有望向更为平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及空间结构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婉莹  宗跃光 《河南科学》2010,28(2):226-230
以地级市为区域单元,运用定量方法综合评价,划分出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中差异明显的4个经济类型区,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类型区的形成原因,分析安徽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分异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安徽省区域空间结构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研究构建了经济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4—2019年福建省各市域经济脆弱性的整体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刻画,并尝试揭示其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福建省经济脆弱性总体呈现显著下降态势,主要驱动力来源于经济适应性的持续提高;区域经济脆弱性差异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是经济脆弱性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2)...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5-2019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节假日期间对四川省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百度指数,采用莫兰指数和Getis-Ord G~*_i指数等分析节假日四川省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异特征,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探测器研究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2015-2019年节假日四川省旅游网络关注度在中秋节和国庆节整体上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元旦节和春节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节假日旅游网络关注度低谷和高峰分别出现在放假时长较短和较长的节假日.(2) 2015-2019年节假日四川省旅游网络关注率的空间集聚效应显著,热点区域变化不明显,冷点区域逐渐扩大,热点区域分布在西部地区和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冷点区域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3)放假时长和特殊事件是节假日四川省旅游网络关注度时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客源地与四川省间的距离和经济联系强度是节假日四川省旅游网络关注率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和RS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从社会、经济、自然等方面构建了一套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结合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体系.结合反映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和权重,采用基于矢量的空间叠加方法,对表征研究区域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单因子和多因子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为研究区域的城市生态化建设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依据1996年截面数据,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省区间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了3个统计模型;并按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将全国28个省区划分为4种经济类型,总结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产业结构的数量特征;可为落后省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本研究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主要城市群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差异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区域间人均土地出让金、住房价格、人均房地产投资额的分化程度。结合经验事实对比分析,进一步探析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区域内部的人均土地出让金及住房价格存在分化特征,这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分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适度的房地产市场分化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京津冀城市群房价水平的不平等程度与其他两个城市群没有显著差异,但内部经济发展差异最大。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房价分化程度如果与经济发展差异水平不匹配,则会影响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应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平衡,优化房地产供给,避免过高的房价导致劳动力流失而损害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择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完备程度、沿海区位优势、对外开放度和人力资本作为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考查了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主要来自于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其次是对外开放度对经济的贡献;固定资产投资、公路运输效率对中西部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影响,是中西部地区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的主要着力点;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依据能力与主体关系逻辑、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合力属性和人地关系理论,建立并运用过程耦合测度模型及相应指标体系,测度分析了海南经济特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地域分异特征,揭示了海南经济特区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地域分异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孱弱性、线路趋向性和垂直地带性等现象性特征,及其多维成长过程弱质耦合推进的过程性根源.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城市连绵区不断形成,少数特大城市会向国际性大城市演进,但我国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与城市社会结构的差异也将日益扩大.为此,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区域经济大国,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施不均衡区域发展政策,加速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界定了经济区域,概括了影响区域经济运行的因素,通过大量数据论证了区域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的相关性,并提出了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区域品牌的构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文章从产业集群、区域环境、品牌集聚、政府和行业协会作用等因素入手,构建了区域品牌形成机理的模型。在宁波区域品牌发展现状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对宁波市政府发展区域品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昌吉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之一。较之国内其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尝试,乌昌经济一体化取得了明显进展,被国内经济界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范本。总结了乌鲁木齐—昌吉经济一体化推行5年来的进展、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镜泊湖旅游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核是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利用,它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镜泊湖位于黑龙江镜内,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通过对镜泊湖地区进行环境、经济系统的分析,建立环境与经济协门展最优模型,结果表明,规划后研究区不但经济产值提高,而且环境质量也有所改善,在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前端”控制和“末端”控制最大限度地消减污染排放量,已成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全新战略。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差异没有呈现收敛或发散规律,而是地区发展形势不断波动。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产业结构调整比经济增长在统筹区域发展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区域统筹发展中,要继续突出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同时保证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协调区域关系,实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