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高速铁路18号单开道岔钢轨设计廓形,考虑车轮逆向-侧向通过翼轨?心轨时轮载转移引起的冲击荷载和材料塑性变形,将心轨塑性变形结合到裂纹萌生和磨耗共存发展预测方法中,预测了心轨裂纹萌生。分析发现,心轨顶宽35~40 mm为承受轮载转移的最不利位置;该位置的表面材料在冲击荷载下发生塑性变形,其应力应变明显降低,直至在一定轮载次数下达到稳定状态,这时的最大塑性变形量为0.087 5~0.092 5 mm,延缓了疲劳裂纹的萌生;心轨疲劳损伤最大值位于轨头亚表面,顶宽35和40 mm处的裂纹萌生区域分别在心轨表面垂直向下1.2和1.5 mm、从轨顶中心水平向工作边一侧4~5 mm和1~2 mm的位置。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分别为1.63×106 t和3.97×106 t。  相似文献   

2.
主要分析莱钢带式烧结机台车起拱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危害,通过在烧结机尾部弯道台车出口的整轨上加一与台车起拱高度相等的圆弧过渡段等措施,基本消除了回车道上台车起拱现象,降低了烧结机漏风率,延长了台车使用寿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车辆过岔的轮轨动力性能,改善心轨的受力状况,根据辙叉区轮对与心轨和翼轨的接触特征,提出了一种固定辙叉心轨轨顶降低值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降低车辆通过固定辙叉区的轮轨接触力为设计目标,以保证车辆的运行安全性和心轨轨顶降低值曲线的单调性为约束条件,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优化模型,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研究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法能够根据岔区的钢轨廓形、翼轨加高值以及踏面廓形快速设计出与翼轨匹配较优的心轨轨顶降低值方案,改善辙叉区的轮轨接触关系,从而减小车辆过岔的轮轨冲击。  相似文献   

4.
高速道岔曲尖轨疲劳裂纹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高速铁路18号单开道岔的基本轨-曲尖轨设计廓形和实测廓形数据,采用车辆-道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列车逆向-侧向过岔时轮载位置的转移、基本轨和尖轨上的接触斑法向应力和疲劳裂纹指数,提出了高速道岔曲尖轨疲劳裂纹形成的原因。研究发现:高速道岔基本轨和尖轨实测廓形显示尖轨降低值存在不足,使得同一转向架1、2位轮对的外轮轮载转移分别过早和过快,且随着车轮和钢轨廓形磨耗,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由此造成曲尖轨受到较大的法向接触应力,特别是1位轮对的外轮对曲尖轨轨肩和轨距角疲劳裂纹的形成贡献度最大。曲尖轨最早出现裂纹的区域在其顶宽20~50mm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粉状物料车自动卸料原理,针对卸料控制过程的特点,设计出了粉状物料车的智能卸料控制器。对卸料控制程序进行模块划分,利用消息字进行分支转移控制,程序结构简单而规范。实验表明,该控制器能很好地完成卸料控制任务。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测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了辙叉区心轨垂直磨耗分布规律,并基于该规律构造了各级垂直磨耗分布曲线。针对重载条件下普速铁路60 kg?m-1钢轨12号单开道岔,基于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的理论,建立重载货车-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固定辙叉心轨垂直磨耗对重载货车通过道岔辙叉区轮轨接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心轨顶宽20~40 mm范围是实测心轨垂直磨耗较为严重的区域;随着心轨垂直磨耗量的增大,轮载过渡区轮轨接触力最大值和接触力过渡曲线波动性普遍增大,轮轨接触关系随之恶化,心轨与翼轨之间的轮载过渡平稳性随之下降;当轨道几何不平顺较为良好时,心轨顶宽40 mm处垂磨应控制在5 mm之内。  相似文献   

7.
杜建平 《甘肃科技》2010,26(23):13-15,17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在列车较大范围的提速后,提速道岔辙叉在使用中的磨耗问题,针对辙叉的使用和受力特点设计了一种新的合金钢辙叉结构形式,代替目前使用的已不能满足铁路提速发展需要的高锰钢整铸辙叉。参考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轨道工程事业部和浙江通信贝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制的"合金贝氏体钢辙叉",自行研制开发"合金钢辙叉",从钻孔用工装设计与制作、心轨与辙跟轨的密贴制造工装、翼轨和叉跟轨1∶40轨底坡扭转模具,均进行设计制造,并给出了设计方案的全部图纸及说明。  相似文献   

8.
镜铁山桦树沟矿破运曲轨重板机矿仓从1975年建成投入运行至今已37年,曲轨重板机矿仓每年一次年修因停产检修时间为5天,不能彻底对底部2台重板机矿仓进行有效的加固,致使每年运行使用一个周期,2台重板机前部排矿口被砸透,两侧钢轨被磨光伤害到基础混泥土墙,给桦树沟矿通过曲轨重板机矿仓带来较大隐患,直接影响到桦树沟矿在通过曲轨矿仓环节的运输,制约铁矿石的正常输出。采用钢轨加环氧树脂一体浇注,能有效提高矿石下落冲击抗砸力和矿仓耐磨能力,延长曲轨底部重板机矿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以某小断面大曲率TBM隧道工程施工为例,针对该隧道转弯直径与隧道断面均较小导致的二次衬砌在狭小空间不容易施工的难题,衬砌台车改造采取的具体措施:为解决物料设备运输困难的问题,优化了门架结构设计来确保电瓶车通行内净空,给台车留出充裕的操作空间;为使台车能够有效应用到曲线段二衬施工,将单套台车进行了分节设计,应用彼此相对独立的分节小台车分别开展施工。实际工程应用效果表明,设计改造的台车装置施工质量控制效果良好且操作简便,有效地保证了严苛工期要求下的二次衬砌施工进度与质量,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改进后的没动床层脱硫塔的特点是,塔体填料分怪,填料卸料定时定量,滑动更换床层,气固相内外扩散均匀。避免了脱硫剂强度低,易压碎及结核之弊,利于大型工厂烟气硫。  相似文献   

11.
反恐机器人SUPER-01转弯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采用左右轮差速转向的关节-轮式反恐机器人SUPER-01转弯时内外侧轮子的速度及转矩特性.提出外侧轮转弯载荷倍数的概念以方便电动机的选择.采用转弯阻力矩系数来表征机器人转弯时所受地面阻力矩的大小,用机器人转弯灵活度的概念来表征机器人转弯的难易程度.分析了它们与机器人参数和转弯半径的关系,为机器人的参数优化和电动机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轿车转向杆系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转向杆系的设计对轮胎的磨损和车辆的操纵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对轿车转向杆系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位移矩阵法对MacPherson式悬架和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统的转向杆系进行了空间运动学分析,给出了前轴内、外轮转角关系的计算方法。综合考虑转向速比、轮胎的磨损及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要求提出了优化目标函数,并采用可变容差法进行求解。开发了悬架的运动分析及转向杆系的优化设计程序。运用该程序对一例实际车型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较好,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低轨道航天器姿态跟踪机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某些低轨道航天器在执行任务时 ,需要通过姿态控制系统使其有效载荷 (如星载相机 )在一段时间里连续指向地面或空间的给定目标。文中研究了带 3个反作用飞轮的低轨道航天器的姿态跟踪开展问题。首先根据刚体运动学知识推导出航天器的参考姿态角、参考角速度和参考角加速度表达式 ,然后基于卫星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给出了 3个互相垂直安装的反作用飞轮的控制律 ,并利用 L 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最后通过数值仿真计算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A级轿车,首先通过整车风洞试验验证了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方法的可靠性,接着基于该数值计算方法,对复杂车身数模进行了封闭格栅、轮拱罩并平顺底部的简化处理,研究了车身简化对不同轮辐工况下整车气动阻力系数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显示,简化前后阻力系数趋势发生了改变,前后轮和车底部流场出现了明显变化。在此基础上,仅针对发动机复杂的舱内部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简化,结果显示,阻力系数趋势对舱内部件的简化也很敏感。因此,在以降低整车气动阻力为目标进行车轮局部优化时,需要谨慎地进行车身的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以隔离网闸技术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多网安全隔离交换系统.系统采用了多线程、ARP缓存、网络地址转换等技术,使多个外网能够并行接入系统,对内网进行安全访问;采用了零拷贝技术,并优化了规则匹配算法以提高处理性能.经验证,设计实现的多网安全隔离交换系统能够对内外网络进行物理隔离,并对网络数据进行深度内容检查和安全控制,且具有较高的网络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17.
卫星编队飞行指向跟踪姿态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星编队飞行的应用之一是受控卫星在目标卫星、空间站、载人飞船周围以“编队飞行”的形式相伴飞行,对目标进行观测或者执行更多的操作。该文研究这种应用中的姿态控制问题。假设两个飞行器的轨道信息已知,由轨道信息确定实现姿态跟踪调节所需的一种可能的期望姿态,给出了解析表达式,包括姿态角、姿态角速度及角加速度。采用基于四元数的控制律,用3个动量轮实现了卫星长时间、大角度姿态跟踪机动。仿真结果显示,在超过一个周期的仿真时间内,姿态及姿态角速度与期望姿态的吻合程度比较好,而且力矩的花费也不是太大。  相似文献   

18.
The glial cell glutamate uptake carrier countertransports pH-changing anions.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M Bouvier  M Szatkowski  A Amato  D Attwell 《Nature》1992,360(6403):471-474
Uptake into glial cells helps to terminate glutamate's neurotransmitter action and to keep its ex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 [Glu]o, below neurotoxic levels. The accumulative power of the uptake carrier stems from its transport of inorganic ions such as sodium (into the cell) and potassium (out of the cell). There is controversy over whether the carrier also transports a proton (or pH-changing anion). Here we show that the carrier generates an alkalinization outside and an acidification inside glial cells, and transports anions out of the cells, 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a carrier cycle in which two Na+ accompany each glutamate anion into the cell, while one K+ and one OH- (or HCO3-) are transported out. This stoichiometry predicts a minimum [Glu]o of 0.6 microM normally (tonically activating presynaptic autoreceptors and post-synaptic NMDA receptors), and 370 microM during brain anoxia (high enough to kill neurons). Transport of OH-/HCO3- on the uptake carrier generates significant pH changes, and may provide a mechanism for neuron-glial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19.
双横臂独立悬架转向梯形机构断开点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D-H坐标系建立双横臂独立悬架四杆机构各杆的杆坐标系,求出各个杆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矩阵,对双横臂独立悬架进行位移分析,确定车轮跳动时前束变化量的关系式,同时考虑汽车在转向时,内外车轮转角应尽可能地符合Ackerman转向几何条件。综合这两个关系求得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的确定方法、通过实例验证了这个方法的有效性。此法简单明了,易于编程。  相似文献   

20.
考虑地下水和雨水入渗的影响,运用ABAQUS软件建立重载交通沥青路面动力分析模型,分析地下水上升和降雨入渗引发路基湿度变化后的路基动态回弹模量分布规律,以及三轴双轮移动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距路基顶面越近,对路基模量的分布影响也越显著,降雨入渗与动载共同作用处的路基模量折减更明显;地下水位距路基顶面高度从6 m减至2 m时,面层层底拉应变由70×10~(-6)增至173×10~(-6);降雨强度增大对外侧车道处的面层层底拉应变影响巨大,对中间车道的影响较小;降雨天数增加,两侧车道的面层层底拉应变反而减小,而中间车道的趋势相反,拉应变随着降雨天数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