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共享单车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高随机性,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某区域内每小时的单车使用数量,通过爬取纽约市Citi Bike共享单车的天气特征数据信息,并分析时间因子、气象因子等对单车需求量的影响;采用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共享单车的短期需求量,并与传统的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和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单车需求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节假日、季节以及早晚高峰时间段等因素;与传统BP神经网络算法和循环神经网络RNN算法相比,LSTM鲁棒性高,泛化能力强,且预测结果曲线与真实结果曲线相吻合;预测精度高(精确度为0.860)均方根误差最小(为0.090),误差小。可见LSTM模型可以用来对共享单车的短时需求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共享单车的需求量预测是优化车辆系统布局、实现车辆合理调度的基础。为了提高共享单车需求量预测模型的精度,建立了基于格兰杰因果分析和相似日选择的组合预测模型,研究了时间和天气因素对共享单车出行需求的影响。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筛选出影响共享单车需求量变化的关键天气指标。然后,基于天气特征向量的灰色关联度指标,提取待预测日各时段的相似日样本集。综合随机森林回归、支持向量回归等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Stacking策略的组合预测模型,对区域分时共享单车需求量进行预测。最后,对北京市共享单车用户的骑行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相较单个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提出的组合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下降了9.1%,提高了共享单车短时需求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可为实际车辆调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测共享单车的需求量,制定合理的调度优化方案。针对共享单车骑行数据的周期性、非线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提出了季节性灰色Markov模型来预测共享单车需求量。在此基础上,根据双层规划模型结果来制定调度优化方案。在季节性灰色Markov模型中,首先将原始数据带入季节性GM(1,1)模型得到预测结果,然后用Markov模型对预测的残差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预测值。在双层规划模型中,上层目标为运营商的调度成本,下层目标为调度中心的调度时间,双层规划模型用GUROBI求解器求解。最后将两种模型应用于纽约市17个Citi Bike共享单车站点的算例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季节性灰色Markov模型在17个站点从周一到周五的需求量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为10.68%,预测精度较高。利用双层规划模型制定的调度优化方案能确定调度中心数量、位置,调度范围和调度路径,可以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使调度成本和调度时间最优。研究提出的需求预测模型和调度优化方案可以为共享单车运营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基于K-means的城市轨道交通社区接驳共享单车停靠点规划问题。首先,在分析现有共享单车停靠存在问题基础上,对其骑行数据挖掘,采用K-means算法聚类后进行二次划分,得到候选停靠点;然后建立在可供选择和容量限制的共享单车停靠点双层规划模型,上层为政府追求出行者广义出行成本最小化、共享单车出行量最大化模型,下层为出行者不同接驳方式和站点选择的交通分配模型;最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求解,通过实例予以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定共享单车停靠点与规模,方便共享单车出行,增加其出行量,同时解决了停放混乱问题,提高了接驳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预测城市不同区域的共享单车需求量,解决区域间供需不平衡问题,在对上海市共享单车数据进行时空特征可视化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共享单车的出行分布规律. 针对时间出行分布的非严格周期性,提出了一种引入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网络预测模型AM-LSTM. 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特征影响因素,提取模型特征值. 分别构建不同输入序列的预测模型,与传统时序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采用30 min时间间隔的输入序列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AM-LSTM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共享单车的出行需求量,预测精度优于单一的LSTM模型. 最后对预测曲线进行相关度分析,验证了AM-LSTM模型的预测性能,可以为城市共享单车的调度及分配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6.
随着分布式光伏集群的建设和集群控制的需求,不仅需要单个光伏站点的信息,而且需要光伏集群内各站点的综合信息,亟须发展光伏集群出力时空的随机模拟模型.而光伏集群内各站点出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使得光伏集群出力特性的随机模拟模型的准确性不能保证.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聚类的光伏集群出力时空随机模拟模型.该方法基于k-means特征聚类方法,考虑不同站点出力时空相关性特征,将光伏出力以天气类型划分为4类,并依此构建单站点出力的马尔可夫链的时序模型,利用不同站点间时空的相似性完成对光伏集群的数据模拟,为分布式光伏集群的建设和集群控制提供数据参考.基于河北电网部分实际光伏电站的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数据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魏晋  安实  张炎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6):11424-11430
共享单车的发展有利于交通的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建成环境是影响共享单车出行需求的重要因素,然而很少有学者探究考虑其交互作用。为了准确分析建成环境中各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以达到精确预测共享单车出行需求的目的,本文使用了深圳市共享单车出行数据、兴趣点数据(point of interest,POI)、路网数据和公交线路数据等多源数据,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模型预测共享单车出行需求,并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借助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方法解释GBDT模型中各种影响因子对共享单车出行需求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GBDT模型预测结果平均绝对误差为0.683,均方根误差为0.728,较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准确性更高;通过SHAP方法发现自行车道密度、公交站点数等交通属性因素对于共享单车出行需求作用明显,土地利用中土地利用混合度不是简单线性作用且不同POI间存在复杂交互关系。可见通过借助GBDT模型和SHAP方法可以用来共享单车出行需求预测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从而为共享单车发展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单车实行精准高效的调度是目前共享单车系统亟须攻克的重要难题之一。共享单车的调度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受时间、地域、人流等多因素影响的NP完全问题(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 Complete Problem)。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尚不成熟。根据单车调度实际情况,考虑调度车容量与站点满意度约束,以旅行商问题为基础,建立综合优化最大化的共享单车站间调度数学模型,通过优化多目标问题的混合禁忌-粒子群算法,对上述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合肥市大学城实际单车站点为算例,以该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证实该算法可以得到综合最优的调度路线。  相似文献   

9.
针对站点车辆时空分布不均衡制约共享模式快速发展的问题,提出基于用户激励的共享电动汽车自适应调度成本最优模型,引入共享单车调度与价格激励手段,通过遗传算法求解获得最优价格优惠、初始站点车辆数、多时段可变最优阈值.实例仿真结果表明,通过用户激励策略,企业调度成本降低60%以上,峰值用户取、还车允许率超过95%,极大提升了用户满意度与车辆使用率,充分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达州市西外共享单车投放的优化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课题根据调查得到系统评价指标权重表,利用熵权法求出各投放点的权重;根据共享单车使用区域面积与所研究区域人流量的需求计算模型,计算出共享单车的实际需求量;根据各区域的权重与实际需求量,建立目标规划模型并利用Matlab计算出各投放点的最优投放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随机森林算法的专利文本分类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专利文档的自动化分类,根据机械领域专利文本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随机森林的机械专利文本分类模型;该模型应用卷积神经网络作为有监督的文本特征提取器,结合随机森林作为分类器,面向机械领域专利文本进行专利文本分类。该模型被应用在包含96类的107 302份英文机械专利文档的数据集上。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相比k近邻、Na6ve Bayes、随机森林等经典机器学习算法在准确率、召回率以及查全率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高炉炼铁模型精度不高问题,提出建立高炉生产过程中精确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首先对高炉的海量数据进行了数据预处理,其次采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XGBoost、LightGBM、人工神经网络6种机器学习算法对高炉焦比、K值进行了预测,并采用特征工程和超参调优对机器学习预测进行了优化,最后采用新的集成学习方法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不仅精准度高而且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在机器学习的基础之上,采用NSGA-Ⅱ遗传算法对高炉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分析,得到了Pareto最优解,高炉操作者可以根据该多目标优化结果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3.
缺失数据插补是数据科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本文针对类别型缺失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和半参数logisitic学习模型的插补法.该方法首先采用K-近邻法对缺失数据进行预插补,然后用聚类算法将数据分类,提高数据间的相似性,再为每一类数据集建立半参数logistic学习模型,进而完成最后的插补.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集的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优于常用的K-近邻插补法和随机森林插补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取深层土壤湿度缺测值,采用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算法,在表层至深层土壤中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与土壤湿度相关性显著的气象因子作为输入数据,建立多层土壤湿度反演模型反演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模拟结果更加稳定,反演效果更佳;受气象因子驱动的影响,3种机器学习模型对地表0~10.cm深度内土壤湿度的反演效果更佳,对深层土壤湿度的反演效果随着深度增加而变差;增加表层土壤湿度及不同深度土壤温度作为驱动因子可以有效提高机器学习模型对深层土壤湿度的反演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钛合金弹性模量快速预测的需要,采用合金设计公式对原始合金数据进行转换,利用转换所得的Mo当量、d-电子结合次数和d-电子结合能作为数据集;采用多层感知器、随机森林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基于数据驱动方式搭建钛合金成分与弹性模量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相比随机森林网络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多层感知器模型具有更优的预测性能和预测精度。此外,多层感知器模型的预测能力符合预期,其相关指数评分达到0.66,均方根误差为7.54 GPa;说明多层感知器适用于医用钛合金的数据挖掘和研发。  相似文献   

16.
基于GF-2的乔木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将乐林场为研究区,使用野外实测样地数据,结合福建省二类调查数据,获取了共192个样地的生物量数据,其中杉木纯林112个,马尾松纯林80个.对覆盖研究区的2景GF-2影像进行预处理,提取光谱信息、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及地形因子,筛选与样地生物量相关性较高的因子作为建模的自变量,采用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及多元逐步回归3种方法分别建立了杉木和马尾松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模型拟合效果均比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好,其中随机森林模型决定系数R2最高,2种样地的R2分别为0.65和0.72,估计精度也最高,分别为65.28%和76.82%;杉木样地3种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4.27、48.16和77.03,马尾松样地3种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4.79、48.18和65.63,其中随机森林模型的最低.在3种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为乔木生物量的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