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质公园解说系统是影响地质公园参观者体验质量和衡量地质公园服务的重要因素.目前地质公园的解说系统存在着管理薄弱、解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解说主题不突出、信息价值不高、解说牌设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完善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在地质公园发展中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希望使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能逐渐趋于完善,也使更多的人通过合理和科学的解说系统,对地质遗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太行山东南麓,是一座以断崖、峰丛、峰林、三级台地为主题的国家地质公园,赋存有很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就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基本特征及科学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及研究,对深入进行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是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重要科学依据,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是古冰川作用下形成的各类冰川地质遗迹,文中以久治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演化成因及主要特征为基础,依据国土资源部的相关地质遗迹评价标准及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系统,对青海省久治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进行定性、定量及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青海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可分为4大类,11亚类,共计有50处核心地质遗迹景点,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4个,省级地质遗迹景观41个,配套性景观5个。地质遗迹景观分布广泛、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地学研究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地质公园景区解说系统规划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阐述地质公园概念的基础上,围绕地质遗迹保护这一主题,对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的功能、原则进行了分析,提出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应该从人员解说和非人员解说2方面进行规划地建议.并对各解说要素的具体规划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探究永和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主要地质遗迹景观成因,以便解决未来公园地质科普宣传及主要地质遗迹景观保护与开发问题。利用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中的地质景观分类法划分园区主要遗迹景观的类型,从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两方面探析主要地质遗迹景观成因。永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类型丰富,可分为6大类,10类,13亚类,23型,其中晋陕峡谷与黄土微地貌类景观特色显著,而最具代表性的河流蛇曲地貌是国内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蛇曲群。这些主要的地质遗迹景观形成主要受到新生代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干预下,并通过内、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最终形成如今的景观。  相似文献   

6.
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层次分析法在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中应用较为广泛,虽然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对于多方案层(10个)仍然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以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基于对关山国家地质公园3个园区所覆盖的22个景区地质遗迹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景区景观的自然属性、价值属性、保护条件、景观特征和开发条件,构建关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关山国家地质公园22个景区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探讨了多方案层下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如珍 《甘肃科技》2005,21(10):124-125
根据地质遗迹景观是否具有重大科学考察价值、美学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稀有性、自然完整性、环境优美性及观赏的可达性和安全性七个价值因素,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原则,阐述地质公园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并以冶力关地质公园为例说明这一定量评价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遗迹景观开发为核心,对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的景观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其旅游开发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赛里木湖周边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调查的基础上,对91个具有一定科学研究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进行分类、评价,并总结出本区地质遗迹总体特征。最后结合本地区地质遗迹的特点和配套常规旅游资源,提出了本区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和对策措施,从而为本地区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和保护开发地质遗迹旅游资源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重要的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吐鲁沟省级地质公园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遗迹景观奇特,保存完好,对我国西部环境演变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升研究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分析了吐鲁沟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及分布特点,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已建有182处国家地质公园。通过对我国各类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布规律统计分析,阐明其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凝聚型带状,并主要集中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带、东部沿海带、环渤海带、武夷山带、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带、华蓉山—大娄山带、环青藏高原带、祁连山—秦岭—大别山带、南岭带和环准噶尔带等10个带中,这与我国的主要地质构造带与地势阶梯过渡带基本吻合。同时,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布还与各经济带中省域经济发展及其城市发展水平有明显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遗产的角度看地质遗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世界遗产公约》自然遗产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角度,论述地质遗产在古生物、地质构造、地貌研究和自然美学方面的突出价值。从地质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不同侧重,将地质遗产分为4类。文章强调,地质遗产的地质学价值研究可以推进世界遗产的申报,但不能止于申报。应当依托于地质遗产的价值研究,重视遗产实际功能——科研、科普、游览、审美和启智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分析百余年五台山地质学术研究简史和五台山十年申遗中对自然遗产地质学价值的表述,结合近来出现的"地质遗产"概念,站在世界遗产的宏观视野,简要讨论五台山地质遗产的概念、价值和保护.五台山地质遗产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对五台山地质遗产的保护既需要法律保护,也需要地方政府的科学管理,还有赖于全人类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4.
大学科技园作为促进政、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行业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高校提供的科研人才及成果等多种创新资源,这些资源也是大学科技园得以顺利开展孵化活动的基础条件.以国家大学科技园及其依托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利用三阶段超效率DEA模型和熵值法分别评价2014年—2018年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效率和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运用混合回归模型探究高校的技术创新溢出对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及空间异地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1) 研究期内,仅东部地区的孵化效率一直大于1,实现了DEA有效,北京、江苏和广东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效率也实现了DEA有效,多数省份的孵化效率偏低,且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高效率区主要由东部沿海、中部少数省份组成,东北三省和中部多数省份多位于中效率区,低效率区大都由西部省份组成.2) 各省级区域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相似的特征,北京、江苏和上海的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一直处于较高等级,大部分省区市高校的技术创新溢出能力呈现先稳步增长,后有所下降的趋势;整体来看,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溢出能力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3) 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对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效率存在正向影响.大学科技园空间扩张分析结果表明,依托较高技术创新溢出能力高校的大学科技园,更容易实现辐射异地发展,助力科技园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15.
世界遗产视野下的地质遗产的功能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界遗产角度出发,论述了以地质遗产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为基础,地质遗产所具有的科研、科普教育、观光游览、审美、启智等功能。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深入开展,地质遗产、世界遗产的形态美和自然山水的科学成因,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常意义上的观光游览逐渐向着科普旅游、教育的方向转变。地质遗产的不同功能以促进地质学研究的发展,普及大众的地质学知识为归结。  相似文献   

16.
在边坡科学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作者大量生产、科研、教学实践 ,探讨并提出了边坡地质工程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灵璧石形成的地质环境及其主要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岩样、水样分析,从纹理、色彩、音韵、质地和形体等要素方面分析了灵璧石的主要特征;通过对灵璧石的分布层位、地形特征、盖层条件、气象水文条件、地下水条件等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灵璧石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且具有区别于其它观赏石的独特地质特征,主要表现在微细粒结构、主要矿物成份为方解石、硬度中等、纹理变化多样、颜色以黑、红、白为主等方面,具有很好的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岩溶地貌在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岩溶地区的崩塌、塌陷、滑坡、泥石流及洪涝等主要地质灾害与地貌特征的关系内在联系及机理分析研究,为岩溶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11—2020年中国地质工作资金投入情况的深入分析,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研判了近10年中国地质工作的转型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近10年伴随着资金投入的持续下滑,中国的地质工作结构发生了深度调整,旧动能退却并加速转型,新动能在需求刺激下蓬勃兴起,不同领域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态势。矿产勘查始终保持中国地质工作主体地位,油气勘查有序开展,金、铜、铁、铅锌等传统非油气矿产勘查受冲击最大,石墨、铀矿等新兴战略性矿产勘查需求越发旺盛。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评价与监测、地热资源调查等新领域迎来了发展机遇,引领了中国地质工作的转型方向。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等传统领域以保障基本需求为目标,逐步调整工作的侧重点和侧重区域。地质科技与综合研究、地质资料服务与信息化的发展稳中向好,支撑地质工作转型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赵海绒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6):296-296,F0003,F0004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是隧道施工中防灾减灾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多种多样,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如何综合应用这些方法,经济科学地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