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侯小光 《科技信息》2012,(3):221-222
本文介绍了板坯连铸机二冷区水喷嘴,气水雾化喷嘴选型的要求,及喷嘴布置的原则。阐述了二冷区喷嘴布置与铸坯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连铸异型坯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决连铸异形坯的表面及内部裂纹问题,以实测异形坯连铸工艺参数作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元方法,利用ANSYS商业软件对铸坯的凝固发展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铸坯表面温度吻合.计算结果表明,对于SS400异型坯,在当前的工艺条件下,仅有圆角处的表面温度在二冷区中前段,温度处于高温塑性区,铸坯的其他部位表面温度均落在相应钢种的低温脆性区.因此二冷区可以进一步采用弱冷方式,使异型坯在二冷段和矫直辊前的表面温度处于高温塑性区.  相似文献   

3.
二冷区传热是连铸过程的重要环节,二冷喷嘴的雾化特性、传热特性、工作参数、喷嘴的排布方式都是连铸二冷区传热的重要参数。近几年国内外都开发研制气水雾化喷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连铸机二冷区传热系数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国内测试结果分析和结论、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等,并对马钢大方坯/ 异形坯连铸机二冷区传热系数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板坯连铸机二冷区电磁搅拌的三种型式,分析了1号板坯连铸机采用电磁搅拌辊型式和将其安装在1号扇形段的原因,说明了高磁场电磁搅拌辊的特点、系统组成,总结了采用二冷区电磁搅拌后对铸坯内部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连铸二冷区使用的不同结构喷嘴的冷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不同喷水条件下喷嘴的水流密度分布,喷射张角及水滴粒径,讨论了喷水条件对喷嘴冷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方坯连铸二次冷却配水新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连铸二次冷却喷淋区二冷各段,冷却水量只与拉速的变化相关联的二冷水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提出了二次冷却区各喷淋段的冷却水量Qi与钢液过热度(△T)、拉速(ν)、浇注钢种化学成分、二冷水温相关系的二次冷却新配水模型,即Qi=K(a bv cv2) d(△T-E) F.研究了模型中各系数的确定方法.应用已开发的方坯连铸二冷仿真软件和通过研究确立的济钢二冷新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以及新模型的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新模型确定的二冷各喷淋段水量进行冷却,铸坯冷却均匀,铸坯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二冷区电磁搅拌是提高铸坯和钢板内部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某炼钢厂电磁搅拌的类型、安装形式和技术参数,对比了二冷区电磁搅拌和动态轻压下对铸坯内部质量的影响,并通过优化调整电磁搅拌辊安装位置和工艺参数,提高了铸坯等轴晶比例,改善了铸坯中心偏析和白亮带状况。  相似文献   

9.
方坯连铸凝固传热数学模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根据连铸二冷区不同的冷却特点,应用差分法和变时间步长,建立了与具体铸机相适应的方坯二维传热数学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进行模拟优化计算获得铸坯的最佳二冷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不恰当连铸二冷操作导致的铸坯内部裂纹等缺陷,在凝固传热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方坯二维弹塑性应力模型.通过此模型计算了水量优化前后铸坯应力分布情况,获得了铸坯在二冷区的应力分布规律.分析了影响连铸坯内部裂纹的因素,提出预防热裂纹产生的措施,为研究二冷对铸坯质量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优化二冷水量改善铸坯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工艺参数对60Si2MnA钢高速线材相变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热模拟机Gleeble-1500对终轧温度和控制冷却过程的模拟,研究了60Si2MnA钢高速线材生产的有关工艺参数,分析了终轧温度、吐丝温度及相变区冷却速度对相变温度的影响,得出其影响规律性的结论,并测定了该钢种动态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  相似文献   

12.
对超快冷条件下X80管线钢屈强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光学电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冲击断口和组织的观察,得出了超快冷条件下低屈强比X80管线钢强韧性匹配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随着超快冷终止温度的降低,实验钢强度和屈强比均呈升高趋势;超快冷终止温度为655℃时,实验钢组织由针状铁素体、贝氏体和M/A岛组成,强韧性匹配良好;在"超快冷+空冷+层流冷却"的冷却模式下,随着空冷时间的延长,实验钢的屈强比逐渐降低;超快冷的应用在提高实验钢强度的同时有利于实现X80管线钢的低屈强比,为高级别的抗大变形管线钢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国家的现代化取决于民族的现代化,而民族的现代化在于民族自我的形成。日本现代自我正是在各种现代思想聚合、发酵之下产生的,它表现为日本人共同分享的一体感以及对共同命运、价值的广泛认同。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输入也构成了重要的作用因,它为之注入了阶级的共同体意识、劳动价值论和历史主义立场等元素。本文通过对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国体与国民观、世界中的日本以及知识分子地位等问题的分析,阐述日本现代自我是如何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电渣重熔对42 CrMo 钢中夹杂物的影响及 CCT 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X51M型金相显微镜和和Image Pro-Plus软件研究电渣重熔后优化成分的42CrMo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情况,并在Gleeble3000热模拟机上测定其连续冷却相转变( CCT)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电渣重熔后明显减少钢中夹杂物的数目,改善钢中夹杂物的尺寸,夹杂物去除率达到71.90%;同时根据热膨胀曲线和金相组织绘制出42CrMo钢的CCT曲线,冷却速度较低时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冷却速度较大时组织为马氏体和少量贝氏体.  相似文献   

15.
形变量和冷却速度对低碳微合金管线钢晶粒细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管线钢X52为研究对象,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主要进行了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不同形变量和冷却速度对X52的相变行为及显微组织影响的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技术可以发现,随形变量和冷却速度的增加,晶粒明显变细·实验结果表明,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可以大大地增加铁素体的形核位置,使晶粒细化;同时冷却速度的增大,使铁素体的形核驱动力加大,形核率增加,也使晶粒明显细化·另外,与低碳钢不同的是,在铁素体晶粒边界和铁素体晶粒内部可以观察到有第二相的析出,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时,第二相的析出可以抑制再结晶,并且,析出物的存在不仅阻碍位错的运...  相似文献   

16.
按一般方法设计的冷轧窄带钢压下规程,轧制能耗不一定是最小的。本文利用优化的方法得出了冷轧窄带钢轧制能耗最下的压下规程。这对节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介绍了所采用的优化方法及数学模型,并对现场采用的压下规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7.
浅谈汽车齿轮锻造毛坯的等温正火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CrMoH汽车齿轮用渗碳钢在普通正火中冷却速度不一样而获得的显微组织和性能不理想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解决了采用等温正火工艺在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可获得最佳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的问题,并可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8.
对特厚钢板采用水槽浸入淬火和超快冷连续淬火两种方式,对比分析持续冷却和间歇冷却对特厚钢板心部、近表面冷速以及厚向温度均匀性的影响规律,阐述特厚钢板淬火特有的心部导热和表面换热特征,建立优化的淬火工艺规程.结果表明,相比于持续连续式淬火,间歇连续式淬火能够在保持特厚钢板心部冷速不降低的前提下,显著减缓钢板表面冷速,提高了厚向温度均匀性.当水冷/空冷时间比为14左右时,优化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某钢铁企业360 m~2烧结机年产390万t烧结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竖罐内气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模拟研究了影响竖罐内气固传热过程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得到了竖罐适宜的操作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体表观流速的减小和空气进口温度的增加,烧结矿出口温度和空气出口温度均逐渐增加;烧结矿颗粒直径的减小导致烧结矿出口温度的降低和空气出口温度的增加.竖罐适宜的操作参数为:空气进口标况流量45.5万m~3/h,颗粒当量直径0.025 m,空气进口温度130℃.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transformation kinetics and cooling characteristics of low-carbon steel were analyzed and modeled to quantitatively link the operational parameters of a process with the properties. From the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 results, comparisons of the start temperature of austenite-ferrite transformation among three models were analyzed, and the optimal lnk and n, which are the parameters in the Avrami equation, were determined by applying two regression models at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The transformation kinetics during continuous cooling was determined. Furthermore, reasonable agreements between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predictions were obtained, which can demonstrat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stablished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