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隐伏断裂上方地气异常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气测量技术是捕集并测定地下上升气流中痕量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来揭示较深部地层的信息。文章论述了不同类型隐伏断裂上方地气异常的特征,主要可概括为:(1)地气异常元素组合具有相似性,主要元素为W、Sb、La、Sm、Co、K和Na等微量元素和造岩元素。对隐伏含矿破碎带,除出现上述元素地气异常外,还叠加有与矿化密切相关的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地气异常。(2)在地气异常形态上,主要呈现异常“群”的分布特点,异常位置均出现在隐伏断裂的正上方;异常的宽度基本上反映了隐伏断裂破碎带的宽度。对地气样品进行多种扫描探针显微技术证实,地气样品上沉积的物质是以纳米级微粒及其集合体的形式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地气作用下物质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地气作用下物质的迁移机制进行了讨论,建立了地气作用下物质迁移的三维数学物理模型,通过对模型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了地气作用下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说明了研究地气作用下物质的迁移在环境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ERBE—S4和ISCCP—C2月平均资料着重分析了青藏高原这一特殊气候区域地气系统云辐射强迫的气候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冬、夏季云对地气系统辐射强迫的场分布形势有明显的差异。对于地气系统长波辐射,冬季高原主体为云强迫高值区,夏季云强迫空间变化平缓,高原主体平均云的温室效应春季最大,秋季最小,云使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年平均减少45.6W/m2;对于地气系统长波辐射,冬季高原地区为云强迫相对高值区,夏季云强迫为西部小,东部大,高原主体平均云的反射率效应春季最大,冬季最小,云使地气系统短波吸收辐射年平均减少49.7W/m2;高原地区冬季云的温室效应大于云的反射率效应,云对地气系统起着辐射增温的作用,春、夏、秋三季的情况则与之相反,云对地气系统有辐射冷却的作用。就全年情况而言,云的辐射冷却作用占优势,年平均净辐射云强迫值-4.1W/m2。  相似文献   

4.
某金矿床地气异常初步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及地气探测器探测装置,在已知金矿床内进行了地气探测和异常研究。探测器埋置在浅部土壤中,90d后取出。用中子活化分析测定了探测器上捕获的Au,As,Cr,Ag,Zn等十多个元素含量,在已知金矿体上方,发现了地气异常。该文简述了这一新方法,并对地气异常进行了讨论。认为,地气中这些金属元素的异常是一种良好的地下金矿化的地表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在华南硬岩地区隐伏铀矿勘探中应用地气测量方法,将地气测量方法在江西相山已知铀矿区进行试验。采用自行研制的恒流式地气采集器在野外已知剖面上进行地气采集,分别使用高密度海绵(固体捕集介质)和硝酸溶液(液体捕集介质)两种捕集介质进行对比测量研究,同时结合地面伽马能谱测量以及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对比已知钻孔资料,对剖面进行综合异常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地气测量能够在地表反映出埋深约为900 m的铀矿体矿致异常,在三处已知见矿区域上方均呈现出较高水平的铀含量;对比两种不同捕集介质的采集效果,结果表明液体捕集介质的效果较好;采得的地气中铀含量在断裂带上高值明显,说明断裂构造为地气物质从深部向地表迁移提供了一个重要通道;土壤热释光测量与地气测量结果吻合度较高。试验结果说明地气测量能够反映深部的含矿信息,在深部隐伏铀矿勘查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某铀矿勘查区的地气与放射性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气法对铀矿勘查区地面γ测量U含量异常的解析。通过地面γ能谱测量的U含量数据划分出三个U含量异常区,分别在三个异常区分析了U/Th、U/K和活化U。与此同时,由ICP-MS获得的地气元素数据,找出各元素含量的异常区,然后在γ能谱测量的各个U含量异常区域中找出含量异常的地气元素,并将异常区中的地气异常元素与地气中U进行相关分析。最终确定了引起各个γ能谱测量的U含量异常区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已证实,粤北诸广山岩体南部某铀矿区内矿体多以隐伏矿体存在,其深部铀矿找矿前景巨大。由于稀土元素与铀矿体存在伴生关系,对地气稀土元素与岩石稀土元素的分布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地气测量的稀土配分模式与岩石稀土配分模式和δEu以及LREE/HREE比值基本一致;地气元素中Ce的变化规律与岩石本身的Ce变化规律类似,随着地层由老到新,δCe由大于1逐渐变成小于1;地气稀土元素与岩石稀土元素相似却不相同的性质是由地气纳米颗粒的不同元素的不同迁出率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地热资源重视度越来越高,传统的物化探方法对于深部的隐伏温泉带勘查效果不佳,因此各领域地质专家纷纷提出新的勘查手段以加大隐伏温泉带的勘查深度。以重阳镇暖水村的温泉勘查为例,通过地气法测得30多种微量元素;并对之进行聚类分析,求得其异常指示元素,并进行稀土元素分析,利用地气指示元素的地气异常场对隐伏温泉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地气异常场圈定的温泉带中,有多处高达50℃的泉眼出露;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也证实了地气异常场圈定的高温温泉带有利于稀土元素Ce的富集;并预测在3号测线的地气异常高值点(断裂带)附近仍有高温隐伏温泉存在;证明了地气场对于深部隐伏温泉的勘查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粤北某铀矿勘查区地气测量与γ能谱方法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核工业290研究所提供资料,布置N、AB、19号、S、4号五条测线,采用地气测量和地面伽马能谱两种方法对勘查区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利用伽玛能谱数据为隐伏铀矿的空间展布提供依据,再根据地气数据通过传统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划分出了勘查区未知异常区与矿致异常区。在未知地气异常区和矿致地气异常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得出未知异常区与矿致异常区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由此可以判定在此勘查区AB测线的20~50 m,130~160 m,590~680 m,S测线480~500 m,590~720 m异常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史平 《科技信息》2011,(29):418-418
大气气溶胶作为地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候效应中的重要影响因子,不仅直接影响地气系统辐射能的收支状况,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变大气中云的寿命间接影响气候,本文分析了气溶胶的分类、形成原因、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为深入研究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提出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甲基环氧氯丙烷合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甲基3氯丙烯为原料,在原有类似物的基础上,设计了两种合成路线,成功地合成出了甲基环氧氯丙烷.对两种合成方法进行优化选择,得出简便可行、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的合成方案.为一系列新型聚合物单体的合成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以准三维模型为基础的非线性有限元,研究了具有对称穿透分层损伤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均匀面内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后屈曲变形,并结合虚裂纹闭合技术(VCCT),计算了分层前缘的层间能量释放率各型分量。数值分析表明,含对称中心分层损伤斜交铺层复合材料的层合板在压缩载荷作用下,其分层扩展能量释放率与分层子板压缩方向上的刚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运用常微中的分析方法讨论了自催化反应中的Kaas-Petersen 模型,得到了一些显式行波解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师范院校学生电教基本技能,本文提出高师电教三级实验模式的方案,即常规电教媒体技能实验,电视录像媒体技能实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实验,并分析了高师电教三级实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16根并筋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试验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并筋对承载力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实时数据库系统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及调度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实时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和事务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实时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它充分考虑了实时数据库系统对数据和事务的逻辑及时间一致性的要求。依据这种数据模型,可以设计出各种合适的并发控制协议及事务调度策略,以提高实时数据库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MoO3 或CoMoOy 与N2 /H2 的程序升温还原反应 ,合成出了BET比表面积为 16 5m2 /g和 15 8m2 /g的Mo2 N和CoMoNx。用CO的加氢反应作为探针反应 ,并结合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 IR)技术评价了合成催化剂的加氢性能。结果表明 ,氮化钼催化剂具有较高的CO加氢活性和CH4 选择性 ,催化剂的预处理条件对其反应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钝化态的氮化钼经在 6 73K下的加氢还原并不能提高其加氢性能  相似文献   

18.
可控电解珩磨的本质就是实时变化电场控制的电化学机械复合加工方法,以微机实时控制电解珩磨过程中工件表面的电解电场强度,从而调控各点金属去除速度,获得工件要求几何形状精度。针对建立的准稳态加工条件下去除规律的基本模型,通过实际加工中去除实验的分析与综合,利用最小二乘拟合方程确定基本模型中的相应参数,建立了一定加工条件下去除规律的实用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溶剂型回归反射印花浆在尼龙塔夫绸上的平网印制方法,探讨了影响回归反射效果和印制效果的一些因素,如玻璃微珠和粘合剂的配比,丝网目数和不同的彩色反光层等。对不同类型的溶剂型粘合剂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20.
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和特殊保护分别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对我国企业创建驰名商标提出了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