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裘群英  胡国华  刘良源 《江西科学》2011,29(3):407-409,420
林业生态经济是森林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优化耦合,发展林业生态经济,就是依照森林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构建经济系统,实现林业经济体系有效性与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机结合。江西省自2008年10月6日启动"一大四小"绿化工程以来,特别是贯彻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来,很多县(市、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出通知,全面实施常规的封山育林,但这只是片面的保护森林,并没有将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在十一届江西省政协四次会议提案的基础上,根据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的理念,再次走访林区调研,运用多年观测的数据,建议转变常规封山育林方式,采用"近自然式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模式。  相似文献   

2.
赵军  洪明英 《科技信息》2012,(16):422-422
汉滨区自1999年被列入国家林业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建设重点区以来,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工程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建设成果。一、实施情况1999-2011年,汉滨区累计完成封山育林203.02万亩,其中国家天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封山育林的概念、内容、对象、形式、方法和技术措施的探讨,详尽的叙述了如何进行封山育林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要求明确了封山育林的具体步骤,从而达到了封山育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林区林农养殖业快速发展,由于受公益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建设等政策性及受地理条件的制约,养殖放养空间逐步缩小,便向林场天然林区延伸,他们的大肆放养对林业工程新造林幼苗(地)带来严重影响,致使造林管护难度加大。如何搞好封山禁牧,改善生态环境,解决林农养殖业发展放养场所的问题,把解决放牧和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及生态建设等有机结合,做到双赢是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和实现全县又快又好发展的目标。笔者就结合镇巴县巴山林场当前林农放牧现状、对资源保护构成的危害、正确处理好场民关系、措施与建议等进行了浅析探讨,期待能引起管理层与其他国有林场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封山育林是以封禁为手段。利用林木天然更新能力和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规律,使疏林、灌木林、散生林、未成林造林地及荒山等林业用地自然成林的一种恢复和建设植被最快、最省钱、最省工的办法。由封山育林形成的森林结构最好,森林生态功能最大,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  相似文献   

6.
陈良 《汉中科技》2012,(5):52-53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扩展到林业工作的方方面面已经是必然趋势,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3S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技术等手段,建设和完善我市林业系统外网平台、内网平台和软硬件支撑系统,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传统林业技术工作和政务工作效率并拓展发展空间,以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林荣标 《广东科技》2014,(12):157-158
通过对连城县林业用地土壤侵蚀程度的分析表明,林业用地的土壤侵蚀为中度侵蚀级别,造成的原因是森林资源、林地的过度开发利用。通过对其森林植被治理效果分析表明,营造针阔混交、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林,结合全面封山育林,是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安徽省1986 年以来实施的封山育林进行定点观测、典型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经测算,年综合效益1236 亿元。在生态问题严重困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今,封山育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智明 《广东科技》2012,21(19):147-148
林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林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换的起跳器,是实现我国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生态增优、财政增长的必经之路。首先分析了林业产业化的作用,介绍了林业产业化重要的技术革命——3S技术,阐述了GPS技术、RS技术以及GIS技术在林业产业化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封山育林是加快太行山绿化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封山育林的概念和封山育林的优势,阐述了封山育林的对象、条件、类型、方式和封山育林的年限,提出了加快太行山封山育林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封山育林对石漠化植被恢复效果,为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样地调查的方法。对封山育林区的植被状况、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前植被总覆盖度为44%,植被种类仅为121种,且生长状况较差;封山育林后植被总覆盖度为85%,植被种类为194种,生长状况良好。封山育林后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比封山育前提高4.43g/kg,封山育林后20-40cm土层有机质含量比封山育林前提高3.22g/kg,全N,全P,全K等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对封山育林后的海南鹿回头公园的植被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自1986年封山育林以来,该公园的原生植被和补植的速生优良树种得到了较好保护,从而使残桩遍野、荆棘满山的公园恢复了生机,并逐渐形成了具有生态功能的热带混交季雨林群落.  相似文献   

13.
广西弄拉峰丛石山生态重建经验及生态农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忠诚 《广西科学》2001,8(4):308-312
广西弄拉是一个典型的峰丛石山区,但岩溶地质背景比较特殊。碳酸盐岩地层中含有泥硅质成分,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为发展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自从60年代初,当地居民开始封山育林;80年代开始发展名特优药材和果树。长年的努力,当地居民不但营造了人工次生林,涵养了表层岩溶泉水,而且已经脱贫致富,使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初步形成了立体生态农业结构。然而,其立体生态农业结构比较简单和脆弱,需要优化。不同地貌部位和岩溶地质背景下生态的合理布局,药材和果树的有效管理和集约化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建设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亚热带季风区马尾松树轮序列进行T检验、系统类聚分析和因子分析,从中提取影响树木生长的生态环境信息,分析生态因子对树木生长的影响,为封山育林、自然保护和水土保持等提供科学依据.经分析,得出的结论有:对于亚热带季风区马尾松而言,光湿条件好的立地其生长量较大;阳坡的生长量优于半阴坡;郁闭度小、林份密度小的生长量较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及省内外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多侧面多角度剖析,从而对建设生态安徽提出加强森林保护和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作,加强湿地保护,扩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面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强度和提高有机肥利用率,加强古建筑和名胜古迹保护,实现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城市园林化,提高国民素质等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地资源的形成过程、目前状况和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保护区今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今后,在保护区内,应以保护森林资源为主,适当兼顾经济效益。为达到维护生态平衡,创造最佳整体效益的目的,作者提出了调整农业用地、封山育林和大力发展衣副业生产等具体的措施,可作为该保护区今后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去年九月,我们在《论我国林业发展新战略》一文中,曾就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任务、战略目标及其实质谈了我们的看法。从那时以来,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我国林业发展很快,形势很好。当前我们面临着一个全面开创林业建设新局面的伟大任务。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林业工作,先后颁布了《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规定》、《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这些文件给我国林业建设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我们体会党中央、国务院上述文件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我们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就是说,要树立保土安民、木材生产双重战略思想。这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我们这篇文章将着重论述这个保土安民、木材生产双重战略思想,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陕北地区退耕坡地植被恢复技术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为了给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对该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提出了陕北地区退耕坡地植被恢复技术方案,包括适宜优良树草种选择及造林技术、林种树种的水平和垂直配置技术、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抗旱造林技术和混交林营建技术等,并对预期达到的生态、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结论 该方案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恢复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我们反复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指示》、《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等文件和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林业工作的指示,感触很深,鼓舞很大。当前我国林业建设的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长、著名林学家梁希教授生前所描绘的“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这一壮丽远景如在眼前。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林业工作决议和指示,发展我国林业,雍文涛同志一九八一年十月在林业部作了一个具有战略决策性的《林业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他在这个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