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离子交换除氯水解法和有机溶剂共沸干燥方法制备得到导电性好的掺锑二氧化锡纳米粉末,用XRD对掺锑二氧化锡纳米粉末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粉末微电极技术,对掺锑二氧化锡纳米粉末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纳米结构氧化锡是一种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催化活性、光电性能等优异特性的半导体材料。氧化锡纳米线作为纳米结构氧化锡的一种,其典型制备方法包括模板法、液相法、气相法和热氧化法等。综述了氧化锡纳米线典型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及其优缺点,并且提出了目前氧化锡纳米线制备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在TiO2表面包覆掺锑氧化锡,制备复合导电粉.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形貌进行观察.考察了制备条件,如SnCl4·5H2O用量、Sb掺杂量、反应的pH值、温度、煅烧温度等对复合粉体电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纳米级掺锑SnO2微粉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SnCl4·5H2O和SbCl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得纳米级的SnO2微粉.用DSC-TG、XRD、TEM和UV等方法观测了微粉末,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掺Sb浓度对粉末颗粒度和电阻的影响规律,探讨了纳米级掺锑SnO2微粉的显色机理.  相似文献   

5.
纳米氧化锡的制备与结构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金属醇盐羟化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锡粉末,并研究了粉末的结构特性。这一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粉末的新技术具有设备与流程简单,成本低,污染小,产品纯度高,平均粒径小,颗粒均一,粉末的光电特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溶胶-凝胶法与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水热合成法与溶胶-凝胶法合成的纳米二氧化钛相比,比表面积很大,形貌比较规则;并且水热法合成的纳米二氧化钛已经出现纳米棒状结构,用自然界唯一的碱性多糖壳聚糖为模板剂合成的比表面积可以达432.36 m2/g.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热法合成MCM-41介孔分子筛,用负载Fe的MCM-41介孔分子筛作为催化剂,乙醇作为碳源用CVD法合成碳纳米管.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比表面积和孔径测定、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介孔分子筛和碳纳米管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了长程有序性好,比表面积为1 077.79 m2/g,平均孔径为3.21 nm的MCM-41介孔分子筛;所制备出的纳米碳管管径均匀,缺陷较少,顶端开口,平均管径为5 nm,在HF溶液中超声波处理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纳米碳管.  相似文献   

8.
以E - 40 (多聚硅氧烷 )为硅源 ,HF为催化剂 ,采用异丁醇为干燥介质 ,用溶胶凝胶法在亚临界条件下制备了SiO2 气凝胶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孔径分布测定仪、比表面积测试 (BET)等方法对其微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SiO2 气凝胶具有纳米网络结构 (平均颗粒大小约 1 0nm ,平均孔径约 1 4.5nm)和大比表面积(约 70 8.3m2 ·g- 1 ) .由于亚临界干燥使得制备压力从 6.4MPa降低到 2 .3MPa ,降低了制备成本 ,从而有利于气凝胶的商业应用 .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调制阳光频率实现太阳光波上下量子剪裁的两种方式:掺杂稀土离子和微纳米结构化硅基材料.以Lu2O3为基质,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b3+和Yb3+共掺的下转换粉末;以NaYF4为基质,采用热水法制备了Er、Yb和Tm共掺的上转换粉末.实验证明Lu2O3:Tb3+,Yb3+纳米粉末中,一个高能光子可剪裁成2个974 nm的近红外光子.而NaYF4:Er3+,Yb3+,Tm3+共掺的上转换材料也有显著的上转换效果,仅用1 122 nm激光照射0.25 cm2实验硅光电池片可增加电池光电流密度0.06 mA/cm2.设计了具有纳米结构的PIN.简述了通过梯度掺杂制结增强光伏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rO2-8%Y2O3(摩尔分数)纳米粉末,并研究了2种添加剂对粉末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凝胶稳定形成并增强氧化气氛的添加剂,可以增加粉末的均匀分散性,从而提高粉末的比表面积.经600℃/2h煅烧后,粉末的比表面积为110m2/g,平均粒径约10nm,然而仍有微量Cl残余,因此,最佳制粉工艺还有待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联氨在金属纳米粉制备中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UV、XRD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联氨在同Fe(II) 、Co(II) 、Ni(II) 反应制备金属纳米粉的行为. 认为在乙醇- 水体系中, 水合肼还原Co(II) 、Ni(II) 的反应是经过配合催化, 还原Fe(II) 的反应是经过表面催化和高压诱导. 用水合肼对钴、镍纳米粉进行铁的包覆, 以及有钴、镍存在下的岐化分解都是表面催化.  相似文献   

12.
制备方法对氧化镍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均相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直接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NiO粉体,用XRD和TEM对纳米NiO粉体的晶型及颗粒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了3种不同方法制备的氧化镍粉体光催化降解蒽醌染料B-RN废水的效果及影响光催化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均相沉淀法制备的氧化镍粉体颗粒均匀、粒径小、光催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合成了二氧化钛和铁酸钴初始粉体,并将二粉体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进行复合,获得不同铁酸钴含量的二氧化钛基光催化剂.研究了铁酸钴掺杂对二氧化钛"锐钛矿→金红石"的结构相变及光催化降解曙红染料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酸钴的掺杂可抑制二氧化钛的相转变,而且可以拓宽二氧化钛的光谱响应范围至可见光区.在适量掺杂的情况下,铁酸钴掺杂的二氧化钛基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优于没有掺杂的样品,铁酸钴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5%.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b3+掺杂β-Ga2O3纳米粉末.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Raman)、光致发光激发谱(PLE)和发光谱(PL)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 XRD 和 Raman 的结果表明: Tb3+离子的掺入没有改变β-Ga2O3结构.用350 nm的激发光去激发Tb3+掺杂β-Ga2O3纳米粉末,样品的最强峰在543 nm (5D4-7F5)附近,对应着Tb3+离子的绿光发射.此外,还讨论了能量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镍纳米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得镍纳米粉,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相应选区电子衍射(ED)、BET吸附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形貌、晶体结构、晶格常数、粒度及其分布、比表面积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本法所制得的镍纳米粉的晶格结构与相应的块物质相同,为fcc相结构.平均粒径47nm,粒径20~70nm,比表面积14.23m^2/g,呈规则的球形链状分布,并发现纳米晶体的晶格常数发生膨胀.  相似文献   

16.
用Zn粉和Te粉为源材料,利用水热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ZnTe纳米粉.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显微Raman光谱仪对ZnTe纳米粉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谱表明制备的纳米ZnTe具有闪锌矿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给出在100℃,120℃和160℃时生长2h的ZnTe颗粒的平均大小分别为67 nm,89 nm和120 ...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Eu3+和Y3+双稀土离子共掺杂的TiO2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UV-Vis漫反射和荧光光谱分析等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3+和Y3+双稀土离子共掺杂比Eu3+或Y3+单组分掺杂更能有效地抑制TiO2纳米晶体的晶型转变,提高其比表面积;UV-Vis漫反射曲线均有一定的蓝移现象;Eu3+和Y3+双稀土离子共掺杂TiO2纳米体系中均能得到Eu3+特征发射光谱;以少量Y3+替代Eu3+时,Eu3+发光性能变得更强.以甲基蓝溶液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Eu3+和Y3+双稀土离子共掺杂TiO2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Eu3+和Y3+双稀土离子共掺杂比单组分掺杂更能有效地提高TiO2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活性,并且Eu3+和Y3+稀土离子的最佳掺杂配比为1:4.  相似文献   

18.
金属纳米粉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氢等离子体电弧反应法生成Al,Fe,Cu和Pb的纳米粉·对其纳米颗粒的形貌特征、成分、晶体结构和粒径等进行了实际测定·结果表明,均为单质晶体;Al的粒径分布较宽,在10~138nm左右,平均粒径75nm·Fe,Cu,Pb平均粒径分别是56nm,81nm,77nm·除α Fe为bcc结构外,其余3种均为fcc结构·同样的进氧量,进氧的快慢对纳米粉氧含量多少影响很大·如钝化6h的Al纳米粉,其氧的质量分数为5 9%左右,而钝化2h的Al纳米粉氧的质量分数为11 3%左右·Al纳米粉的X射线衍射结果与其余的不同,由于氧的溶入,使衍射峰发生分裂,虽然结构没变,但有部分粉末的点阵常数增大了0 0036...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液相脉冲放电技术,通过改变脉冲电压、放电次数、Ni2+浓度、pH值,以及加入稀土添加剂(LaCl3、NdCl3)等途径,研究了制备工艺中各因素对Ni-P合金粉的结构、形貌、粒径以及对Ni2+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能量是影响Ni-P合金粉粒径和Ni2+转化率的主要因素,提高脉冲电压或增加放电次数,Ni-P合金粉平均粒径明显减小,而Ni2+转化率增大.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FBRM)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在放电过程中Ni-P合金粉的形核、生长速率显著大于放电结束之后的形核、生长速率.加入LaCl3、NdCl3能使Ni-P合金粉粒径减小,LaCl3质量浓度为0.1g.L-1时制得的Ni-P合金粉平均粒径为156nm,NdCl3质量浓度为0.05g.L-1时其平均粒径为72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