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认同是指政治主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对自我政治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属政治体系的情感归属,以及基于特定利益和价值需要而积极支持、参与政治体系的实践活动。政治认同可以划分为自觉主动型政治认同和强制被动型政治认同两大基本的类型。同时,政治认同具有政治性、意识性、实践性、多元性、流变性、价值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情感,具体来说,它是指人们在政治意志上的归属感。政治认同是政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知识创新和利益表达方面的强势群体,其政治认同对自身政治前途和社会稳定都有一定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其政治认同是健康的,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与社会公平、政府绩效、就业压力、高校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的政治认知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必须从改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入手,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进而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3.
民众对执政党的心理认知、悦纳,是对其执政合法性的社会认同,维系着党执政地位的根基。民众对执政党的心理认知、悦纳而产生的政治情感,形成党提高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地位的支柱和动力,进而支持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心理和谐系统,避免现代发达资本主义使现代化的社会变成物的“天堂”,心的“地狱”的现象,从而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国家的长治久安,使社会主义社会垂范当代世界。  相似文献   

4.
消极情感是情感中的一极,它产生于行为活动,同时对人的行为活动起“减力”的效果,积极主动转化消极情感能够提高行为的有效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的,以心理认知规律为基础,以思想实际为出发点,为消极情感的转化研究提供了可能性;消极情感转化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有利于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及时调整错误的生活态度.着力于消极情感的转化研究,以期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精神合力.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特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政党为了实现政治目标而对社会成员采取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而政治社会化既是社会个体获取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态度、培养政治情感等的过程,又是特定社会培养、训练社会成员政治规范等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并增长其政治参与知识,提高其政治技能,是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政治社会化作用。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政治社会化作用时也有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教育对象上要注意突出教育对象的选择性,青年人和社会流动人口需要倍加注意;并且也要注意新的社会环境新生变量如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作用发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吴明辉 《科技信息》2009,(23):I0247-I0247
从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作用的机制来看,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功能的发挥是在一定的教育场景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庭、学校、社会等群体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社会互动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与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政治的首要和基本问题是合法性问题,合法性意味着对现有政权的认同,权力本身即是一种情感。冷战结束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研究者,都非常重视认同问题,认同成为解释冲突和斗争的一个重要角度。情感构成认同的基础,政治情感是政治认同的基础,情感与认同在政治心理学中的应用表现为阶级认同中的情感动员和情感动员中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8.
政治认同是人们产生的一种对现存政治体系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社会转型时期,重构我国政治认同是政治学理论研究和政治生活现实的双重诉求。基于哈贝马斯的“重建性”合法性理论的启示,应从价值规范和经验事实两方面对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认同重构进行新思考:一方面,以和谐、正义、民主、法冶、自由和平等为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认同重构的基本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以增进公民对执政党的认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升公民政治社会化程度以及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为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认同重构的具体经验取向。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属于政治意识形态,它是处于特定社会经济,政治形态中的人们在一定期历史时期对现实政治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态度,情感、价值标准和思想观念的总和。政治文化是政治稳定的社会心理纽带,它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调控着政治系统的运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树海 《科技信息》2009,(18):35-35
政治认同是政治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自身所属的政治共同体的属性与自身的政治身份,在政治情感和政治意识上的一种归属感。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人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益多元化、文化世俗化正在消解人们的政治认同。因此,对当前我国公众政治认同弱化的原因分析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认同是政治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自身所属的政治共同体的属性与自身的政治身份,在政治情感和政治意识上的一种归属感。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动,人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益多元化、文化世俗化正在消解人们的政治认同。因此,对当前我国公众政治认同弱化的原因分析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述利益群体为实现其利益的政治行为对政治的民主化内容的四个方面即:政治参与民主化、政治主体的多元化、政治决策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制度的双重影响;进而论述了公民对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认同受到利益群体政治行为的双重影响;以及人的现代化受到利益群体政治的行为双重影响;从而指出利益群体对政治发展的正面效应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在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中实现的;最终明确了当代中国政治的实质就是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运用现代政治学的知识,对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特殊的明清晋商群体的政治情感和政治习俗展开分析,其中包括他们对政治权力的依附与利用、对政治权利的“无意识”以及政治认同三个层面。笔者认为,传统晋商的政治情感与政治习俗在新的时代需要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以成为目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伴随着社会的变化,政治文化也发生相应的变革,从而对政治行为产生双重的作用,即:一方面有利于全民族的凝聚、社会成员政治信念的塑造和有效的政治参与以及政治权威的树立和增强,另一方面又制约着公民的政治认同、政治参与和政治决策的权威。  相似文献   

15.
认同的本质及其层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动是认同产生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归属"是认同概念的本质内涵。认同具有层次性:主体对自身"归属"于一定身份或群体的认知;主体对于自己"归属"于某一身份或群体的情感;主体对于自己"归属"于某一身份、群体的认知和情感基础之上的一定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6.
政治共识具有多重蕴涵,具有凝聚人心、增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和促进祖国统一等作用。政治共识的基础在于相互依存的利益构架、合法的政治统治、多元的社会结构以及共同的价值关涉。政治共识是可以培育的,一定国家可通过发展协商民主,培育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精神,建立社会共识形成的良性机制以及弘扬核心价值体系来促成政治共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面对急剧的社会转型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社会政治生态正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局面。在这种社会态势下,如何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认同状况,全面分析影响公民政治认同变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解决社会成员已经或可能产生的诸多新的认识问题和思想困惑,培育和形成稳固的公民政治认同,已成为社会成员和政治体系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代中国保持政治稳定,有效应对和规避各种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对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治认同是执政党进行政治统治的核心要求,是公民对执政党权威的自觉认同和服从,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当前阶段,我国社会结构内部的各种变化不同程度地弱化了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我们有必要从政治认同的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等方面来重构对党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9.
德治就是通过道德教化使国人对某些思想理念、行为规范采取认同态度,产生自觉心理,从而形成凝聚力,以达到稳定社会、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目的。德治的时代意义是:德治是市场经济发展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迫切要求,是重铸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新思想道德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德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一方面强调“官德”和“民德”建设相结合,另一方面强调德治和法治相统一。  相似文献   

20.
赵娅 《科技与经济》2020,33(4):76-80
在变革与创新的时代,激发员工建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非常关键,更多需要从内在动机进行驱动。社会认同代表个体与社会的心理与情感联系,在组织情境中包含组织认同、领导认同和自我认同。更进一步,员工建言行为是建言动机、建言能力与建言机会三维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AMO理论构建了三种认同影响下的员工建言行为概念模型,对组织管理员工建言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