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二、早期巫师的产生,其职能及其演变巫师在瑶族称为“搂面”(广东连南)或“那曼”(云南金平)。“面”、“曼”都是“鬼”的意思;“搂”、“那”是“问”、“探”的意思。因此,巫师“搂面”或“那曼”,就是“探鬼”或“问鬼”的人,是交通人、鬼的使者。由瑶族对巫师的称呼,我们可以想见:巫师在瑶族历史上,约当鬼魂崇拜产生以后就出现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在氏族部落制度下,人们相信死去的人仍然与集体保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中西方宗教进行比较,指出西方宗教中的神是由超人类的终极之神所赋予,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罪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单向的皈依,其宗教态度是膜拜,其价值张力是远离世俗;中国宗教中的神则是由现实中的杰出人物经过修炼而成的,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畏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双向的交换,其宗教态度是恭敬,其价值张力是固着世俗。文中还以此解释了中西宗教中其他一些方面(如对异教的态度、宗教的地位、屋顶造型以及不朽观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宗教人类学研究的宗教与宗教行为密切相关,仪式过程与功能始终是宗教研究的两个重要范畴.仪式研究的是宗教的物质形式和行为模式,功能侧重于仪式的价值.仪式是表达并实践宗教信仰的行动,宗教仪式是人与神沟通的重要方式,通过仪式达到人神直接的协调与和解.本文以瑶族宗教社会举行跳挂仪式过程为研究中心,来探讨瑶族原始宗教与神学相互吸纳的文化意义.通过对跳挂仪式进行人类学解读,有助于拓宽对瑶族宗教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云南壮剧与壮族民间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壮剧剧目主要由壮族民间的宗教祭祀活动衍化而来。壮族巫师“魔公”在壮剧演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戏班演出要由魔公择算吉日,念咒迎神,驱鬼除邪,有“魔公不开腔,戏班不开箱”之说,许多壮剧戏班甚至由魔公掌班。演壮剧是壮族农村宗教祭祀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娱神娱人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壮族麽教是历史上壮族各地盛行的民族民间宗教。壮族麽教已从原始宗教形态向人为宗教过渡,其重要标志是树立了统一的最高神布洛陀。这位集人文始祖、古代氏族部落领袖兼大巫师于一身的磨教主神,从壮族先民的创世神话演变而来,由自然神演化而成社会神,由创世祖先神演变而成民间宗教神,最终成为壮族麽公及民众顶礼膜拜的偶像。  相似文献   

6.
梅山神——过山瑶的狩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山瑶是一个山地民族,在远古时代“万物有灵”原始宗教的神灵谱系里,梅山神是他们狩猎生活中的信仰主神,也是他们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从事狩猎生产的保护神和精神偶像.本文拟通过对瑶人在狩猎过程中围绕着梅山神所演示的一系列繁杂的梅山信仰礼仪与祭祀程式,分析梅山神与森林动物及其瑶族社会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四、近代瑶族宗教的性质和特点近百来,随着瑶族地区社会经济及政治的发展变化,瑶族的宗教信仰在各个地区都完成了向人为宗教的过渡,或者成为阶级统治和阶级斗争的工具,或者深深地打上了私有制的烙印。近代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加剧,是瑶族宗教信仰发生全面质变的原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日益加深,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直接、间接地引起瑶族社会的深刻变化。到解放前,瑶族除了个別地区仍残存一些原始的“伙耕共有”制,一部分地区存在着自耕自食的小农经济,小部分地区仍保留封建土司的一些  相似文献   

8.
“巫、舞”的原初形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原始巫文化而产生的“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从原始兼通人神的首领 到专司祭祠鬼神的巫师。“巫”与“王”也由统一走向了分化。“巫”“舞”同源,舞也由娱神的巫术方式变为 娱人的舞蹈。“后边”在历史中的功用和变化为“巫”的发展演化提供了旁证。  相似文献   

9.
瑶族是一个渊源古老的民族。云南省富宁县瑶族共有三大支系,以蓝靛瑶居多。他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在巫师中普遍有借汉字标注瑶音的文字应用。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宗教仪式,“度戒”是其中最为隆重的一种。它在蓝靛瑶男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度戒”在蓝靛瑶民族意识、宗教信仰、传统道德观念及生存技巧的传承方面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原始宗教在灵魂观念、图腾观念、祖先崇拜、宇宙观念、巫师与巫术等诸多方面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可见青藏地区的本教是在本地土著居民中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并不是东北地区萨满教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湘南瑶族民间宗教是湘南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湘南瑶族民间宗教主要有三大特色,它们分别是:以原始信仰为主,保持其民族特色;宗教仪式丰富多彩,融入了日常生活中;受道教影响大,并且与道教相互渗透。湘南瑶族的民间宗教集中体现了地域特色,受到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它虽有其独特的个性,却也体现了民间宗教的共性。更深入地研究和保护湘南瑶族的民间宗教必然为研究和保护民间宗教本身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原始宗教在灵魂观念、图腾观念、祖先崇拜、宇宙观念、巫师与巫术等诸多方面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可见青藏地区的本教是在本地土著居民中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并不是东北地区萨满教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巫信仰是中外各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形式,壮语对通灵巫师有多种称谓,灵魂信仰是巫信仰产生的前提,壮族通灵巫师最早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  相似文献   

14.
瑶族,是我国南方迁徒频繁、历史悠久的山居民族.“南岭无山不有瑶”的谚语,多少反映出瑶族依山建寨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瑶族已发展成为支系繁多的民族,瑶族称谓甚多,有自称和他称之分.自称有“逸”、“金门”、“拉伽”、“布努”、等二十多种.他称是按族源、生产、服饰、居住的特点,又分为盘瑶、兰靛瑶、过山瑶、平地瑶、自裤瑶等三十多种.近年来,通过阅读有关瑶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资料,感到瑶族的文化与宗教有  相似文献   

15.
1 在西方,宗教的影响无所不在,无处不有。西方文明基本上是基督教文明。西方人的思想、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无不受基督教的深刻影响。其中,文艺和宗教,更是一对孪生兄弟。从原始图腾到一神崇拜,原始艺术曾作为宗教的伴侣而出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宗教和艺术互相影响,共同发展,形成了两者的许多“共性”。宗教力图同化艺术,使之成为自己的附庸;艺术则竭力摆脱宗教的羁绊,表现自己的主体性,寻求自我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藏族神话衍生到后来深受宗教的影响,宗教与神话传说互为利用,相辅相成,神就变为神话的主角。这与藏族的宗教文化相适应,神就在人们的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于是神左右人们的思想,对人们的个体概念和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有史以来的一次瑶族盛会——商讨成立“中国瑶族研究会”和确定瑶族民族节日座谈会,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十六日至八月二十一日在广西南宁召开。座谈会是广西在南宁工作的瑶族同志倡议发起的。去年广西民族学院瑶族师生第一次欢度“盘王节”,社会上反应很大,广大瑶族人民心情振奋,希望能经常举行这样的活动,并  相似文献   

18.
瑶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瑶族的宗教信仰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与世界上任阿民族的宗教信仰一样,瑶族的宗教作为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被歪曲的、幻想的反映,有它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信仰任何宗教。同时,马克思主义者从彻底唯物主义原则出发,承认宗教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并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阐明宗教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  相似文献   

19.
瑶族与华南诸族梅山教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瑶族与壮、汉、仫佬、毛南等华南诸族之梅山教信仰在崇拜对象、仪式活动、经文法具、传承方式等方面有共同特征,表明它们有着某种共同的渊源.依据现有资料,可以初步确认它们是历史上某个时期受道教影响而形成于广西境外的某个地区的名为“梅山教”的宗教传入广西后.与壮、仫佬、毛南等族固有宗教相融和的产物.其形成与传播与瑶族关系密切.瑶族宗教自称“串通闾梅二教”,仪式复杂.此二教之结合在其他民族也有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20.
“神判”即“神明裁判”,又叫“神断”、“神裁”、“天罚”、“巫术裁判”等等。“神判”是一种世界性的法律文化现象,是初民社会原始宗教意识的表现形式,它“几乎是所有古老民族在诉讼审判活动中普遍使用的方法。”[1]在古代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的古老法典和民族习俗中;和西方早期口承法律文化时代的日耳曼民族习俗以及他们的成文法典中,我们都能看到神判以及神判的痕迹。本文拟就中西神判问题作一对比探讨。一、神判的性质及其阶段性1、神判是先验性与经验性结合的“适应性行为”。神判是一种信仰的制度化模式,马克·布洛克在论及神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