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信仰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祠神崇拜。在温州地区的祠神中,主神以男神居多,女神相对少些。人而神的民间祠神占了温州地区祠神的绝大多数,他们或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或是传说中的人物。温州本地神灵占有统治地位,其次是汉民族普遍信仰之神与周边地区传入的地方神。另外,温州地区的祠神具有下述3个特征,即流传范围的地域性、神神关系的无序性和神格角色的人间性。  相似文献   

2.
浙江湖州素有丝绸之乡的称誉,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就开始养蚕。民间蚕神故事及蚕神信仰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尤以明清两代为最盛,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普通百姓,牵涉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风民俗等各层面。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着重论述以下三个方面:一,通过对湖州地区丝织业发展的考察,揭示民间蚕神信仰兴盛的重要原因。二,透视民间蚕神故事及蚕神信仰从嫘祖到马头娘的历史演变,揭示蚕神信仰在地域上的差异性及其包容性。三,纵观蚕神信仰的广泛影响,探讨蚕神信仰对社会所产生的体现以农为本的思想,求得心理安慰,传播蚕业知识,产生新的人生礼仪习俗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湖州地区民间蚕种故事及蚕种信仰田野调查,着重论述湖州地区丝织业发展与民间蚕神信仰兴盛的关系;透视民间蚕神故事及蚕神信仰从嫘祖到马头娘的历史演变,揭示蚕神信仰在地域上的差异性及其包容性;纵观蚕神信仰的广泛影响,探讨蚕神信仰对社会所产生的体现以农为本的思想,求得心理安慰。传播蚕业知识,产生新的人生礼仪习俗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美国人类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 L.Watson)在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妈祖信仰研究,提出的"神的标准化"理论。依据对辽宁省孤山镇的妈祖信仰调查,证实该地区近代史上曾出现过同样的"神的标准化"过程。而在当代,妈祖信仰再度被赋予新的政治意涵,继续"标准化"着当地信仰空间,这种现象可称为"神的再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方很多少数民族都保存着季节性的狩猎经济遗风,并普遍崇拜各种形式的猎神。南方民族猎神崇拜与特殊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又与民族先民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猎神崇拜风俗内涵丰富,猎神崇拜常伴随着一系列相关的仪式,如土家族祭祀梅嫦神的仪式大致有祭坛、摆设、时间、祭品、祭者、祭词、巫术、占卜、禁忌等。  相似文献   

6.
盐神巴人     
盐是生命之源,巴人创造了灿烂的盐文化,他们奉盐为神。对廪君(白虎神)的崇拜,实质是对盐的崇拜。  相似文献   

7.
司命神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主管人的生死、寿命和命运的神祗,它是官方与民间共同信奉的神灵。由于星占学的影响,司命神在汉代被进一步人格化,同时司命神被赋予更多的神性职能。司命神执行诸多职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劝勉人们诛恶行善,而民众信仰司命神多是为了求得延年益寿或消灾免祸。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瑶族梅山教或梅山道的调查研究是对中国道教,特别是对中国少数民族道教的丰富和贡献.目前正引起国内外研究瑶学学者的注意,但我们的研究还多丰限于流传在瑶族民间的娱乐歌和道经的研究.在研究中遇机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梅山法主是谁和梅山在哪还不清楚.本文根据道藏和地方志有关资料提出梅山教法主为梅福,梅山为江西南昌的梅作为研究的新线索的假说.由于瑶族的道教具有融闾山与梅山二教为一的信仰特点,所以本文还提出研究梅山教必须结合着闾山教进行.  相似文献   

9.
闽南医神崇拜源自中原的医神信仰,闽南时常发生的瘴疠使闽南族群自唐代开始即寻求能解除苦厄的健康之神;其演变过程是佛道相争、相补直至相融的过程,也是神明的本地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聂勇 《奇闻怪事》2011,(11):57-59
古老神秘的梅山巫术,伴随着梅山先民扎根于这块土地,并在此发展、兴旺,融入梅山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生老病死、劳作生活都离不开巫术,那些在香火中亦真亦幻的巫术之神,千百年来指引着梅山子民的脚步。古老相传,梅山巫术的始祖是上古蚩尤大帝,而后世那个双  相似文献   

11.
泰山府君,又作“太山府君”,最早在晋人干宝《搜神记》卷四所载胡母班被太山府君召唤的故事里,泰山府君被视为泰山主神.泰山府君信仰传入日本后被广为信奉,并与佛教思想、阴阳道交叉融合,形成了泰山府君祭,泰山府君祭在平安时代后期到镰仓时代最为盛行,祈愿对象“冥道十二神”亦逐步形成,对这个过程进行整理,从中可以再现平安贵族阶层的冥界信仰.  相似文献   

12.
作为藏族法律文化的一大特色,盟誓基于神灵信仰具有着结盟和解决纠纷的双重属性。神判适用的条件是存在神灵信仰的公共文化背景,产生纠纷且证据不足,在特定程序中进行,有"确定"的结果。神判有不同种类,藏族盟誓神判属于以语言言说和告白为媒介,向神灵告知自己的期求,以期辨别是非的起誓判。盟誓神判在今天的藏族农牧乡村仍有不同程度的遗存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土地神信仰是一种普遍的民间信仰,早在公元1世纪就频频见于中国各地,分布于城市及乡村广袤的区域。在清末重庆城中,以土地神信仰为中心形成的社区组织——土地会,遍布各街巷。据巴县藏光绪三十二年(1906)档案《渝城各团坊街土地会房产底金存款清册卷》研究,土地会既有宗教会社的特点,又兼具社会组织的经营和功能,尤与社区商业之间联系异常紧密。  相似文献   

14.
安龙奠土是大理白族房屋营建中的重要仪式.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安龙奠土仪式的坛场、过程、神祇等情况出发,对白族"土府"神信仰进行考察可知,白族"安龙奠土"仪式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同时也有较多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神馔     
孙晓红 《科技信息》2009,(31):J0150-J0151
日本是个典型的农耕社会,稻作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日本文明。在日本,各种神祭活动随处可见,其中的神馔更是丰富多彩、意味深长,体现了人与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神馔的来源、用具、种类、变化、禁忌及神人共食观等六方面详细论述日本的神馔。  相似文献   

16.
德化陶瓷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窑业体系.窑神的出现、信仰的产生和祭祀仪式的形成对德化陶瓷生产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忠芝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410-1413
萨满神辞是萨满及其助手在祭祀过程中吟唱的内容,按祭祀活动的不同可分出类别,分别为请神前的准备活动类神辞,请、送神辞(包括安神辞)以及其他类别的神辞。本文以汉军旗两家神本所记神辞出发,对其神辞内容分类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具有人类文明标识意义的珍贵遗存的萨玛节,国务院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学界的学术观点为:1.萨玛神为抵御外侮的英雄神并口顺己、佑己、助己的守护神;2.萨玛节为萨玛神祭祀仪式演变形成。基于学界关于萨玛节及萨玛神民间信仰学术研究只关注文明史后“祖先崇拜→英雄崇拜”信息环节的表述,本调研报告定位为对史前“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信息元素的发掘:1.萨玛节形成的渊源性原因;2.萨玛神民间信仰的本来面貌;3.于人类文明整体视城及价值体系检视萨玛神记忆基础的原生性意义与创造性活力。调研结论认为:1.萨玛神原型带有新、旧石器时期狩猎及农耕文明“大母神”和“地母神”的记忆痕迹,是人类“圣婚”时期性活力、生命繁殖力的神圣象征;2.每年岁首农历正月、二月和岁暮九月、十月举行的祭祀仪式,从属岁时仪式,目的在于祈求神灵庇佑生命循环再生与谷物丰饶,萨玛节由此演化形成;3.由岁时仪式衍生的萨玛神民间信仰及其祭祀仪式,可在岁时仪式活动中找到源头性依据和合理性解释。  相似文献   

19.
五显神发源于民间有关五位神的信仰,各地有不同的称呼,如五圣、五猖、五郎神等,相应地,传说的版本也多样。婺源的五通神信仰在有较大影响后通过地方士绅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在政府授封的干预之下变为五显神。五通神信仰虽被政府视为淫祠,但继续在民间流传,因地域不同,时代不同而发生了种种变异,使得五显神及其信仰亦正亦邪。此外,五通神信仰还主动和被动地受到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五显神从政府获得的封赠,在于道教的认同和扶植。道教对五显信仰的接纳与扶持还表现在对其神格作出与政府比较一致的定位,并赋予其正神的信仰内涵。佛教则从五通仙人与华光菩萨两个侧面接纳、改造五显神信仰,这反过来影响了道教对五显神信仰的改造。五显神庙宇众多,婺源五显庙多被视为祖庙。庙会是五显信仰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0.
源自古代中国文化的土地神观念 ,虽经历了各种演变 ,但至今仍是华人社会传统宗教系统的主要成分。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大伯公、拿督公等崇拜 ,就是土地神观念的文化延续与区域性变革 ,分析这种延续和变革 ,可以把握当地华人和非华人本土传统间之宗教观念上的互动关系。而要明白现今东南亚华人的土地与圣迹的神祗之信仰 ,其分析须置于华人社会土地神观念的发展脉络之中。忽略了这个历史脉络的分析 ,可能会引致误导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