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温对水稻抽穗扬花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扬稻6号(中熟中籼)和南粳43(中熟晚粳)为材料,探讨了抽穗扬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以及剑叶有关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两个品种水稻花粉萌发率和花粉活力显著下降,细胞内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剑叶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明显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明显增加,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在胁迫初期略微增加,尔后迅速下降.在相同条件下,抽穗扬花期南粳43受高温的伤害始终小于扬稻6号.高温胁迫下水稻剑叶保持较高水平的MDA含量和质膜透性以及较低水平的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AsA,GSH和SOD的含量是水稻抗逆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耐盐性不同的两种小麦89122和9614为实验材料,NaCl胁迫处理后检测生理指标的变化,揭示植物的抗盐机理.结果表明:NaCl处理后,89122和9614两种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减少,而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质量分数却增加,但9614小麦的减少或增加幅度均大于89122小麦的.NaCl处理的早期,89122叶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增加,而9614叶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此外,盐胁迫引起89122小麦叶片K 质量浓度先增加后减少,而9614小麦叶片K 质量浓度变化不明显,但盐胁迫使两种小麦叶片Na 和Ca2 质量浓度均增加.  相似文献   

3.
在旱作条件下对3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开花后8~40d剑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水稻开花后8~40d剑叶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呈明显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和MDA含量则呈明显上升趋势;品种52-7剑叶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较适宜旱作。相关分析表明,SOD活性与MDA含量存在极显著线性负相关,SOD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MDA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线性负相关,脯氨酸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极显著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多种外源激素的不同浓度对水稻叶片衰老的影响情况,采用野生型水稻日本晴(NIP)和早衰突变体(esd1)为试验对象,通过外源喷施多种外源激素,包括生长素(2,4-D)、脱落酸(ABA)、赤霉素(GA3)、水杨酸(SA)、细胞分裂素(KT-30)、油菜素内酯(GR24),检测了NIP和esd1叶片中与衰老相关的生理指标(包括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浆期,喷施2,4-D会增加NIP和esd1叶片中的w(叶绿素a∶叶绿素b),喷施GA3和低浓度的KT-30会降低NIP和esd1叶片中MDA的含量,说明喷施外源激素2,4-D、GA3和低浓度的KT-30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且都对esd1的延缓作用更为明显;而喷施ABA会降低NIP和esd1叶片中的w(叶绿素a∶叶绿素b),说明具有加速衰老的作用,对NIP的作用较明显;幼苗期喷施SA,发现NIP和esd1的叶片中SOD酶活性下降,但变化程度不明显;另外,喷施GR24对叶片衰老没有起到延缓的作用,但发现esd1对这2个激素敏感反应更大.本研究发现喷施外源植物激素对水稻延缓衰老具有可行性,这为探究激素生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对水稻生产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密度对有色稻抽穗期叶片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糯(Y4)和红粳(Y5)两个有色稻为材料,设5种不同的栽培密度,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有色稻的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随栽培密度的增加,有色稻叶片干物质积累增加,叶面积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少的单峰变化,上3叶叶片夹角和叶绿素含量减小。Y4和Y5的适宜密度分别为12万/666.7m^2和16万/666.7m^2,且Y5耐密性较Y4强。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叶黄化对俄罗斯杨生理生化特征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对不同黄化等级的叶片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各项指标与不同黄化等级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黄化程度的加重,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SOD和POD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不同黄化等级的叶片,叶片水势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7:00时叶片具有较高的水势,13:00时降至最低;净光合速率呈现双峰变化趋势,13:00时出现最高峰;正常叶片的水势和净光合速率均高于黄化叶片。MDA随着黄化程度的加重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PPO含量呈现不规则波动,只在黄化最严重(Ⅴ级)有所增加。各指标与黄化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叶绿素、SOD、POD含量与黄化具有较高的负相关性,并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Pb2+对条斑紫菜植物体叶绿素a含量,POD、SOD活性,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含量,POD、SOD活性,MDA的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可溶性蛋白质及均呈先升后降趋势.条斑紫菜对Pb2+具有较高的耐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豌豆幼苗在不同梯度碱胁迫(25,50,75,100,125mmol/L NaHCO3)下生理指标,对胁迫处理8d后的豌豆幼苗的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丙二醛(MDA)的浓度、抗氧化酶活性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NaHCO3胁迫浓度的增加,豌豆幼苗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MDA的浓度呈增加趋势,3种抗氧化酶SOD,POD,APX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表明豌豆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9.
以盆栽莴苣为试材,研究了干旱及外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莴苣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莴苣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施用外源SOD延缓了其SOD活性的上升同时降低了POD上升的幅度;干旱使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升高,施用外源SOD使严重干旱下两者上升强度得到缓解;干旱使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比值增大,外源SOD使其下降并接近对照水平,说明外源SOD可能缓解了叶绿素b的降解;干旱使莴苣叶片水势早期下降,外源SOD使其下降过程延迟。说明外源SOD缓解了莴苣的干旱胁迫,使多项抗旱生理指标得到了改善,可以提高莴苣的抗旱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不同树种与马尾松混交对马尾松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揭示马尾松与不同树种混交的生理机理,采用室内模拟试验,选择6种乡土树种(刺槐、桤木、枫香、香樟、木荷、杉木)与马尾松按照1∶1比例混交种植,分别记为CH-M、QM-M、FX-M、XZ-M、MH-M、SM-M,以马尾松单独种植为对照,记为M(CK),分析混交后马尾松针叶的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含量)、植物转化酶活性[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 NR)、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ACP)]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的变化,并运用Fuzzy综合评价法分析混交后的短期综合生理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马尾松苗的叶绿素含量(除CH-M)、抗氧化酶活性(SOD、POD)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FX-M、MH-M处理效果最明显。FX-M处理下脯氨酸含量最高,SM-M、MH-M处理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烯效唑对水稻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30~ 10 0mg·L-1的烯效唑对盛花期的水稻叶面进行喷酒 .结果表明 ,烯效唑延缓成熟期间旗叶的衰老 ,表现在叶绿素含量增加 ,光合速率增强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高 ,丙二醛(MDA)积累减少 .提高了水稻的千粒重及结实率 ,增产达 8.3%~ 13.6 %.  相似文献   

12.
温光对水稻抽穗后剑叶衰老和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不同温光组合下水稻衰老和籽粒灌浆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灌浆期间高温促使水稻剑叶的衰老加快;同时籽粒灌浆加速,有效灌浆期缩短,籽粒充实度降低.实验还表明,同一穗中弱势粒受到的温光影响比强势粒要显著.遮荫能减缓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下降速度,延缓叶的衰老,但遮荫同时会造成光合作用减弱,籽粒充实度不够.籽粒灌浆速度主要受温度调控,但前提条件是需有充足的光照。  相似文献   

13.
6 - BA 和GA 对水稻后期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早衰 ,不仅影响生产上增产优势的发挥 ,而且破坏合理灌浆动态的形成 ,降低水稻品质 .由于水稻籽粒的发育与营养器官的衰老是同步的 ,因此 ,如何延长水稻叶片的功能期 ,延缓功能叶片的衰老 ,促进光合作用已成为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 ,利用植物生长物质来延缓或加速植物的衰老已渐成为这方面研究的热点 .李伯林等用燕麦叶片为材料 ,发现 6 -苄基腺嘌呤 ( 6 -BA)在植物体内可作为直接的自由基清除剂而延缓植物的衰老[1] .潘瑞炽等认为 ,赤霉素 (GA)对叶片衰老也有一定抑制作用[2 ] .而关于这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14.
鹅毛竹花后叶片衰老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鹅毛竹为材料,以未开花竹为对照,分析了鹅毛竹花后叶片生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鹅毛竹开花后总体上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不断下降,并始终低于未开花竹相应指标,而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比值、MDA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并始终高于未开花竹相应指标。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上述各指标的变幅以及与未开花竹的差距增大,表明花后叶片衰老逐渐加快。开花初期开花竹叶片SOD活性明显高于未开花竹,而POD、CAT活性明显低于未开花竹,后期开花竹各保护酶活性的变幅明显大于未开花竹,表明鹅毛竹开花后保护酶系统间的平衡失调。推测活性氧的大量产生以及保护酶系统间平衡失调导致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膜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及其降解等可能是开花竹花后叶片衰老加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汕优63中后期施Ca能提高旗叶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增加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Ca还能增加植株的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和谷产量,在始穗期前10d每盆施2gCaCl2比施1g好,1次施用比分两次施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5年的群落野外调查,研究分析了重庆缙云山退化生态系统5个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小气候演替变化规律.在外部气候条件一致情况下,群落演替是群落内发光强度、气温、极温、湿度变化的主导因素;群落小气候明显表现群落演替进程的外部光强条件是:发光强度≥216600lx,气温<10℃或>20℃,大气相对湿度≤7325%;小气候指标均值在演替轴上的单向相对变化速率V及其均值V能有效地指示群落气候恢复速度;系统V值:光衰减率953%↑,气温524%↓(对外界升温时刻),极温振幅252%↓,湿度振幅183%↑;小气候指标对群落恢复演替的敏感性:极温振幅>湿度振幅>光衰减率>气温.  相似文献   

17.
重穗型杂交稻的产量及一些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8个不同穗重型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重穗型杂交稻的产量及一些主要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重穗型杂交稻具有更高产量潜力,其高产主要依赖于大“库”、籽粒的正常充实使单穗重大幅度提高。后期LAI的适当降低、高效叶面积率的增加、根、叶不早衰和净光合速率的提高是其“源”足的主要因素。齐穗后重穗型杂交稻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中、轻穗型品种的机理是剑叶Rubisco活性的提高及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具有在高、低光强、高温和低CO2浓度下对C02有较强的同化能力的优势,光合“午休”现象较轻,能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显示其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气孔性状优良、气孔开度积(单位面积上的气孔密度乘以其气孔开度)大也是重穗型杂交稻净光合速率高的重要气孔因素。重穗型杂交稻抽穗后物质积累优势明显,且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转化率也均远高于中、轻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实验法,分别用盐度为2,4,6,8的NaCl溶液对蛋黄果(Lucuma nervosa A.DC)进行了NaCl胁迫处理,测定其叶绿素、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等生理生态指标以及盆土的实际盐度,研究蛋黄果的耐盐性并为果树的耐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蛋黄果的生长及叶绿素合成受到明显抑制,在土壤盐度小于0.19时无盐害现象;SOD、POD的活性均随NaCl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CAT活性在盐度为4~8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变化均与处理盐度呈现正相关,其中,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各个处理盐度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盐度为6和8时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