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分析预处理对百合热风干燥特性及其品质的影响,以新鲜百合为原料,探讨干燥温度、漂烫时间、漂烫温度对百合干燥产品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干燥活化能、总酚与干基的质量比、总黄酮与干基的质量比、色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温度、漂烫时间和漂烫温度的增加可提高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百合在热风干燥过程中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为0.51×10~(-10)~4.57×10~(-10)m~2/s,并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出未经处理和经100℃漂烫45 s的百合的干燥活化能分别为86.91 k J/mol和41.38 k J/mol。总酚与干基的质量比和总黄酮与干基的质量比随着漂烫时间及漂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漂烫时间为45 s、漂烫温度为100℃时,能有效改善干燥产品的色泽,与未处理样品相比,表面皱缩严重。百合最适宜的漂烫条件为漂烫温度100℃,漂烫时间45 s。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32种无毒植物提取液的抗氧化和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中筛选到高活性植物材料分别为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松针,提取得到一年蓬提取物(EAE)和湿地松松针提取物(PEE).通过对EAE和PEE不同配比的活性测试,制备了分别针对鲜切苹果和马铃薯的2种植物源防褐变剂(防褐变剂Ⅰ和Ⅱ),其配比m_(PEE)∶m_(EAE)分别为3∶1和1∶2.经验证,2种植物源防褐变剂对鲜切苹果和马铃薯具有良好的防褐变效果.  相似文献   

3.
亚硫酸氢钠在马铃薯切片过程中防褐变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氧化酶(PPO)是蔬果酶促褐变的关键酶,抑制该酶活性是防止蔬果褐变的有效措施.在实验中发现NaHSO3对马铃薯PPO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及在马铃薯切片护色中具有防褐变功能.实验结果表明:马铃薯PPO催化L-多巴形成的褐变物质在475 nm波长处有特征性的吸收峰,并且该吸收峰随着NaHSO3浓度的增加明显降低.NaHSO3的抑制作用表现为不可逆效应,既可以延长酶促反应的迟滞时间,也降低了稳态的酶活力.当NaHSO3浓度增至0.12 mmol/L时,酶促反应的迟滞时间从0延长至56 s,稳态的酶活力下降了35.5%.在马铃薯切片保鲜实验中,对照组在第3天褐变指数达到2,第6天已经完全褐变,而50 mmol/L NaHSO3处理的实验组在第6天褐变指数仅为0.6,有效遏制了马铃薯切片的酶促褐变,实验显示,NaHSO3通过抑制马铃薯PPO活力实现防褐变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切片方式对丹参干燥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现代常用的40℃热风干燥与传统常温晾晒干燥,比较不同切片方式(圆切和45°斜切)、切片厚度(2、4、6 mm)丹参的干燥失水过程。结果显示不同切片方式的丹参在干燥过程中主要为降速阶段,干燥速率随着干基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切片厚度越大,干燥速率越低,干燥时间越长。Page模型为丹参干燥拟合最好的模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性较好,能较好地描述不同切片方式下丹参的干燥过程。该研究对丹参趁鲜切制干燥等加工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几种抗氧化试剂抗梨干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抗氧化试剂防褐变代替传统工艺中的热烫,优化了梨干生产工艺。通过实验得出护色液最佳配方为02% 柠檬酸+ 0025% 抗坏血酸+ 005% 偏重亚硫酸钠  相似文献   

6.
用氮气置换部分空气作为干燥介质 ,通过QTM气调干燥实验设备调节干燥过程气体的氧气含量 ,以蘑菇的褐变度为考核指标进行降氧干燥试验 .结果表明 ,干燥过程气体的温度是影响蘑菇褐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要减少某一温度下干燥过程中蘑菇的褐变度 ,关键要控制干燥过程中气体的氧气含量 .降低干燥气体的氧气含量 ,可明显降低蘑菇褐变 ,提高制品质量 .用幂函数方程拟合的不同气体温度状况下 ,蘑菇的褐变度y与气体的氧气含量x间的关系式 ,显著水平P =0 .0 1,相关系数r>0 .972 5 .  相似文献   

7.
以鲜香菇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热风干燥时间、微波功率、热风干燥温度对成品质量的影响,并通过稳健试验研究确定了微波膨化香菇的最佳工艺条件:热风干燥时间1.5 h,微波功率480 W,热风干燥温度65℃。  相似文献   

8.
在制备纳米氧化高银分散液基础上,控制条件为真空干燥、干燥温度70℃、干燥时间3 h、浸泡保护剂DJ2004浓度8.0 g/L,通过控制洗涤和干燥过程,制得粒径为20~100 nm的含65%氧化高银的纳米颗粒.采用异养菌静态杀菌实验对纳米氧化高银与其他银系产品进行杀菌性能评价,研究表明所制得的纳米氧化高银颗粒具有更强的杀菌性能及抗氯离子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9.
合成纤维织物和棉织物热风干燥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合成纤维和棉织物作为实验样品,对纤维织物的热风干燥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在不同干燥工况条件下的纤维织物温度和干基含水率变化曲线,对合成纤维织物和棉织物的表面温度和干基含水率变化特性进行了仔细分析。在热风干燥中,织物温度与干基含水率均存在4个 阶段的变化,不同的织物具有不同的干燥特性。织物的干燥是在恒速干燥阶段完成,其干燥速率由水分表面气化速度所控制;纤维织物热风干燥的临界含水率约为10%左右,降低织物的临界含水率和延长织物的恒速干燥阶段时间均有助于提高织物的干燥质量。  相似文献   

10.
酶促褐变是影响鲜切果蔬品质及商业价值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探究马齿苋提取物在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价值,以鲜切苹果为研究材料,采用质量分数0.05%马齿苋提取物溶液浸泡鲜切苹果5min,在(4±1)℃存放8d。以鲜切苹果的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力、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力、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力、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抗坏血酸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分析马齿苋提取物对鲜切苹果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马齿苋提取物溶液处理能有效抑制鲜切苹果的褐变程度,在降低POD、PPO和PAL活力方面也有明显效果,能够在保证膜完整性的基础上减少细胞膜出现的损伤。相关性分析表明:鲜切苹果的褐变指数与CAT活力、抗坏血酸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MDA含量、PPO活力、POD活力、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马齿苋提取物溶液处理的鲜切苹果抗褐变效果较好,同时贮藏后鲜切苹果的抗氧化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1.
长豇豆隧道式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自制隧道式干燥实验台对95,℃漂烫2,min后的长豇豆进行热风干燥实验,分析了在不同热风温度、热风速度、料层厚度条件下豇豆的干燥特性及干产品品质.结果表明:长豇豆干燥过程中干燥第1阶段表现明显,热风温度对干燥速率及品质的影响最大;经漂烫后的长豇豆在热风温度60,℃、热风速度0.3,m/s、料层厚度6,mm条件下干燥时所得产品Vc含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长豇豆隧道式热风干燥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加工莲藕时,由于其富含单宁、无色花青素等鞣质有机物,加之温度变化会引起的氧化,很易使白晰转为黑褐色。如何防止莲藕加工褐变?其方法略述如下: 1.掺加生化剂控制酶褐变法尽量防止鲜藕机械损伤及去皮半成品暴露在空气的前提下,用生化剂护色颇有效。实践证实,用3~4波美度的洁净盐水、0.5~1‰的柠檬酸、5~7‰的熟铵明矾溶液、0.8~1‰的焦亚硫酸钠溶液、4%的钾明矾液配成的护色液能有效地防褐变。如将待加工的莲藕浸没在上述  相似文献   

13.
微波在脱水蒜片、洋葱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热风和微波干燥相结合三种方式对大蒜、洋葱进行脱水处理,结果是应用微波干燥制得的产品在质量方面有较大改善,并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加工时间。  相似文献   

14.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3种天然植物抑菌剂(T4-N、DV和PRS-DV5)制备的保鲜液对新鲜草鱼的保鲜效果.在实验中,将新鲜草鱼肉分别置于浓度为0.4%的T4-N、1%的DV和1%的PRS-DV5保鲜液中浸泡处理后于0~4℃低温贮藏,测定了在贮藏过程中冷鲜草鱼的硬度、弹性、持水力、PH值、TVB-N值、TBA值、菌落总数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天然抑菌剂对冷鲜草鱼贮藏品质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处理效果好坏依次为,1%PRS-DV51%DV0.4%T4-N,其中经1%PRS-DV5浸泡处理组的各项指标最优.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不同干制温度导致杏干果实发生褐变、水分含量不同、质地和感官品质降低等问题,探究不同制干温度对"果汁杏干"品质的影响,以期得出杏干最佳制干温度.以鲜杏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温度(40℃,45℃,50℃,55℃,60℃)对杏进行低温烘烤,研究在不同制干温度下,杏干水分含量、生理指标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在55℃时,通过维持杏干的水分含量在16%左右,可以较好地抑制杏干在干制期间总色差的升高,减缓总酸含量、抗坏血酸(Vc)含量、还原糖含量的下降,并且可以较好地维持杏干的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影响甘薯褐变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抑制剂的最佳褐变抑制浓度分别是:0.02‰亚硫酸钠、0.8‰抗坏血酸、1‰柠檬酸,效果强弱顺序为:亚硫酸钠>抗坏血酸>柠檬酸;单一抑制剂的实验中抑制效果最好的条件:浸泡都为30 min,亚硫酸钠为45℃、抗坏血酸和柠檬酸为4℃,亚硫酸钠和柠檬酸pH=2、抗坏血酸pH=1;打浆时间越长,抑制效果越差;复合抑制实验确定最佳条件:抗坏血酸与柠檬酸比例为1∶4,浓度为0.4%,浸泡温度为45℃,pH=2.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孔介质气流干燥理论,建立了纸张穿透式热风干燥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求解,最后通过自制实验装置进行了热风干燥实验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的纸页水分及温度随干燥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实测数据吻合度较高,常速干燥期和降速干燥期模型计算数据略高于实测数据,水分含量相差4个百分点.证明该数学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为纸张穿透式热风干燥的设计和操作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低温对流干燥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近年来兴起的污泥低温热干化技术,采用热重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低温对流干燥动力学特性.实验发现:在低温干燥条件下(40~80,℃),污泥降速干燥过程可分为一次降速干燥和二次降速干燥两个阶段;随热风温度降低,低干燥速率的二次降速阶段所占时间比例大幅增加,是污泥低温干燥耗时较长的原因.利用反应工程方法理论,解释了污泥低温干燥过程中产生一次和二次降速干燥阶段的原因,同时,拟合了各干燥阶段脱水机理函数  相似文献   

19.
以新鲜冬瓜为原料,分别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和乳酸钙为保鲜剂,对鲜切冬瓜进行保鲜处理,以硬度、褐变指数、感官评分为指标,评价了不同保鲜剂处理后的鲜切冬瓜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确定了不同保鲜剂的适宜质量浓度。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得到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复合保鲜剂:0.12 %柠檬酸+0.5 %D-异抗坏血酸钠+0.8 %乳酸钙可使鲜切冬瓜的保鲜期达16 d。  相似文献   

20.
聚乙二醇处理木材的研究——Ⅰ.处理因素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PEG处理是,将木材浸泡在聚合物溶液中,接着在高湿度下使扩散继续进行,而后缓慢干燥。处理因素有:木材初始含水率,处理液浓度,浸泡时间和保持高湿时间。研究中用PEG处理马尾松、椴木和水曲柳。用正交设计 L_(16)(4~5)表,4个因素各变化4个水平,对马尾松和水曲柳各试验16组。考察的主要指标有干增重、湿增重、浸泡中的扩散率、弦向全干缩率和抗收缩系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