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合成纤维和棉织物作为实验样品,对纤维织物的表面接触干燥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在不同干燥温度下的纤维织物表面温度与干基含水率变化曲线,以及各织物随时间的失重情况对比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表面接触干燥过程中,织物温度将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分别为预热升温阶段、水分气化降温阶段、温度回升阶段和恒温阶段。不同种类织物各阶段时间长短有差异,织物中的水分干燥主要发生在降温干燥阶段,纤维织物表面干燥的临界含水率与加热器表面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锂电池石墨负极涂层进行了红外干燥特性实验研究,探索了红外热源功率、辐射距离对极片涂层干燥特性及系统能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极片涂层的干燥分为升速、恒速及降速阶段;极片临界含水率与涂层干燥过程中厚度变化存在线性关系;在实验条件下辐射距离、热源功率对极片涂层干燥速率具有如下影响:功率越大、距离越小,干燥速率越大。基于上述实验结果,分析讨论了各自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系统的较优干燥工况参数:红外热源功率150 W,辐射距离155 mm。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的研究多孔材料热风干燥过程中内部干燥特性,将干燥过程中整体体积、尺寸收缩比与平均干基含水率的函数关系运用到内部各单元层。以胡萝卜颗粒为例,建立了干燥中物料内部各单元层收缩模型。运用MATLAB编程的方法对胡萝卜颗粒内部各单元层体积和尺寸变化及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片状胡萝卜颗粒在热风干燥过程中随着水分不断对外扩散迁移、干基含水率降低的过程中,表单元层由于水分首先扩散蒸发到热空气中而首先收缩,内部单元层水分滞后扩散蒸发而滞后收缩;外部单元层水分扩散速率大于内部单元层,边界收缩位移量最大。通过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此模型可以用来表述干燥过程中多孔材料内部收缩特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长豇豆隧道式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自制隧道式干燥实验台对95,℃漂烫2,min后的长豇豆进行热风干燥实验,分析了在不同热风温度、热风速度、料层厚度条件下豇豆的干燥特性及干产品品质.结果表明:长豇豆干燥过程中干燥第1阶段表现明显,热风温度对干燥速率及品质的影响最大;经漂烫后的长豇豆在热风温度60,℃、热风速度0.3,m/s、料层厚度6,mm条件下干燥时所得产品Vc含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长豇豆隧道式热风干燥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开展了kg级烧结混合料干燥实验,研究了干燥介质流量和温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过程是由较短的升速段、较长的恒速段及一定的降速段组成,其中恒速段表现为分段性;升速段、恒速段、降速段对应的水的质量分数(指干基水的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6.5%~7.5%,2%~6.5%和2%以下;升速段约发生在干燥前10 min内,且当水的质量分数为7.0%~7.5%时,干燥速率最大;不同工况下临界水的质量分数不同,其介于1.6%~2.8%之间;干燥介质流量和温度是影响干燥过程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流量越大,温度越高,干燥速率越大,但它们不成线性关系;干燥介质流量与温度均存在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6.
高温烟气中单颗粒褐煤干燥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褐煤低温烟气干燥技术中干燥效率低、燃烧爆炸危险系数高等问题,对高温烟气干燥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单颗粒高温烟气干燥实验,得到了不同烟气温度、粒径及初始含水率下的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颗粒表面温度曲线,以此来研究3个因素对褐煤高温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600℃)烟气干燥速率远大于低温热风(≤200℃)干燥速率,但继续提高烟气温度对临界含水率的影响很小,同时对干燥速率的提升也不如低温干燥显著;初始含水率越高,干燥速率越大,表面温度越低;粒径越小,对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率的影响越大,且大于干燥介质温度和煤球初始含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切片方式对丹参干燥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现代常用的40℃热风干燥与传统常温晾晒干燥,比较不同切片方式(圆切和45°斜切)、切片厚度(2、4、6 mm)丹参的干燥失水过程。结果显示不同切片方式的丹参在干燥过程中主要为降速阶段,干燥速率随着干基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切片厚度越大,干燥速率越低,干燥时间越长。Page模型为丹参干燥拟合最好的模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性较好,能较好地描述不同切片方式下丹参的干燥过程。该研究对丹参趁鲜切制干燥等加工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热对流干燥实验台上,采用连续称重和测温的方法研究单颗粒湿型煤的热对流干燥特性,获取型煤含水率及内部测试点温度随干燥时间的变化曲线;采用分时干燥与强度测试的方法研究高强型煤含水率与其冷态机械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型煤的热对流干燥过程经历升速干燥期、恒速干燥期和降速干燥期3个阶段,其中,以降速干燥期为主;型煤干燥过程中,存在蒸发界面内移的现象;高强型煤的冷态机械强度随含水率的下降而先增加后降低,型煤干燥存在最佳含水率,试验条件下高强型煤干燥的最佳含水率为2.32%。  相似文献   

9.
采用萝卜为原料进行了热泵热风联合干燥的实验研究.以热泵干燥的送风温度、转换点含水率和热风干燥的送风温度为影响因素,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实验安排,对实验结果了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最优方案,同时得出了影响干燥结果因素的主次以及因素改变对实验结果影响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干成剂对污泥对流干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万  陈旺  李培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16(6):178-181,227
在热风温度为50~80℃,风速为0.96 m/s的条件下,利用对流干燥试验台对直径为8 mm的圆条状污泥进行了干燥试验,分析了干成剂对污泥干燥特性的影响。发现原污泥的干燥特性与普通物料有较大的差别,只存在预热阶段和减速干燥阶段,50℃时的干燥时间几乎是80℃时干燥时间的2倍。向污泥中加入干成剂后,污泥的干燥速率大大提高;但存在一个最佳的干成剂掺量比使污泥具有最大的干燥速率。污泥干燥进行到某一阶段后再进行添加干成剂才能有效缩短干燥时间,存在一个最佳的干成剂添加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预测超声场作用下污泥对流干燥过程中内部湿分迁移规律,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建立了超声场与热风联合作用下污泥对流干燥热质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超声作用对污泥孔隙率、渗透率及湿扩散速率的影响,以及污泥内部声压梯度引起的物料液相湿分渗流.对不同超声声能密度及对流温度作用下污泥内部湿度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超声作用有效加速了污泥干燥的湿分迁移速率,且当超声作用密度与热风温度、风速等外部传质条件相匹配时,才能发挥超声作用的最佳强化能力,达到最优的干燥效率.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综合热分析仪,进行不同温度下同一初含湿量的玉米秸秆等温干燥试验,通过对等温干燥曲线分析认为,玉米秸秆等温干燥过程可分为预热、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3个阶段.再分别对后两个阶段的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不同干燥阶段下干燥速度回归方程,并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出初含湿量为70%的玉米秸秆在130℃等温干燥时降速干燥段的起始点和最佳结束点,进而为农作物秸秆干燥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固体物料流化干燥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静止状态下的干燥相比,固体颗粒在流化状态下进行干燥具有如下特点:干燥速率高,临界湿含量低,而且随着干燥速率的提高,临界湿含量更低。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污泥在常温下的干燥特性,采用自制的污泥干燥装置对城市脱水污泥进行常温干燥实验。研究了不同厚度(10、20、30 mm)和不同风速(0、1、3 m·s~(-1))条件下污泥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用常见的干燥模型对污泥常温干燥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10 mm厚度污泥的干燥速率均高于20 mm和30 mm厚度污泥的干燥速率,并且在风速较低时,降低污泥厚度对缩短干燥时间的效果更加显著;污泥厚度不同,风速对污泥干燥的影响作用不同,对于10 mm厚度的污泥,增加风速可显著缩短干燥时间,而对于20 mm和30 mm厚度的污泥,风速需增加到一定数值(如3 m·s~(-1))时,才能显著缩短干燥时间;Logarithmic模型更适合描述污泥在常温条件下的干燥,干燥过程中的有效扩散系数为1.73×10~(-9)~1.38×10~(-8)m~2·s~(-1)。  相似文献   

15.
薄层介质干燥过程内部水分扩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海带作为薄层介质的试样,进行对流干燥实验.根据单项指数模型,计算干燥过程中介质内部水分的有效扩散系数.建立物料内水分扩散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入分析和理解物科的干燥特性,以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的脱水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炼化三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搭建薄层干化实验台,以兰州石化某炼厂炼化三泥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干化过程的物料厚度、干化风速和干化温度三个主要因素对于干化效果的影响。在参数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得到模型参数与三个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干化温度提高、干化风速增大、薄层厚度减小时,被干化的物料会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干化平衡状态。干化温度和风速主要作用于干化的升速阶段和恒速阶段,薄层厚度主要作用于降速阶段。得到实验的最佳条件为干化温度120 ℃,干化风速2.75 m/s,干化厚度3 mm。经过薄层干化后的样品含水率<2%,体积明显减小,研磨后呈粉末状,基本无粘性,实现了减量化,也为资源化奠定基础。此外,利用Karathanos干化模型建立了扩散系数的对数与温度倒数的线性关系,计算出各工况下的活化能和扩散因子,为三泥的薄层干燥处置方案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进行了玉米高温薄层干燥试验,分析应力裂纹的形成机理,探讨干燥条件对应力裂纹生成和发展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应力裂纹的形成与干燥、冷却和储存过程中升温、降温及水分迁移有关,尤其是干后玉米内部水分的重新均匀化过程.籽粒内部的水分梯度造成的籽粒不同组成部分受压和受拉是产生应力裂纹的主要原因。应力裂纹仅仅是内部裂纹,只在胚乳中存在,沿着淀粉颗粒边缘发展.干燥介质温度、速度和样品的初始及终了水分对应力裂纹的发生和发展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黄瓜籽和萝卜籽为物料,以干燥后产品的发芽率和湿基含水量为质量指标,研究了蔬菜种子在烘箱及振动流化床中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这两种蔬菜种子的耐热温度为40℃,在烘箱中干燥时很难达到所要求的产品湿基含水量.在振动流化床中,一次干燥后产品的发芽率在90%以上,但是产品湿基含水量达不到要求;而采用缓苏一间断的干燥工艺,一次干燥后让物料在环境中缓苏,种子细胞内的结合水分在缓苏过程中缓慢迁移到细胞间隙中,然后再进行二次干燥,种子的湿基含水量及发芽率均能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