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某电厂1台超临界600 MW”W”火焰锅炉NOx排放量过高为背景,对锅炉炉内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负荷、不同煤种及不同配风方式对NOx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对称停运前后拱燃烧器会使NOx排放量升高,NOx排放量随燃料中N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当前、后拱上气流或前后墙分级风量不同时,会使得NOx排放量升高.  相似文献   
2.
在热对流干燥实验台上,采用连续称重和测温的方法研究单颗粒湿型煤的热对流干燥特性,获取型煤含水率及内部测试点温度随干燥时间的变化曲线;采用分时干燥与强度测试的方法研究高强型煤含水率与其冷态机械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型煤的热对流干燥过程经历升速干燥期、恒速干燥期和降速干燥期3个阶段,其中,以降速干燥期为主;型煤干燥过程中,存在蒸发界面内移的现象;高强型煤的冷态机械强度随含水率的下降而先增加后降低,型煤干燥存在最佳含水率,试验条件下高强型煤干燥的最佳含水率为2.32%。  相似文献   
3.
针对根据无焰氧化技术设计的分级气流床气化炉,运用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干煤粉在炉内的气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不同进料方式及氧碳摩尔比对合成气中CO,H2和CO2体积分数、合成气热及碳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相同进料方式下随着氧碳摩尔比的增大,合成气中CO和H2体积分数、合成气热先增大后减小,而CO2体积分数和碳转化率一直上升;相对于另外2种进料方式,三层喷嘴进料方式能使炉内温度场更均匀,平均温度提高,气化强度增加,由此表明气化炉结构和进料方式使炉内实现了基于无焰氧化技术煤粉空间气化反应的基本特征;同时,氧碳摩尔比最佳范围为1.0~1.1.  相似文献   
4.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动力配煤发热量及着火温度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实验法测定电厂动力配煤的发热量和着火温度存在操作繁琐和信息滞后较大等不足,建立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网络模型在学习过程中确定混煤的发热量和着火温度与单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模型利用单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含量直接预测混煤的发热量和着火温度,预测结果误差较小.利用置信区间分析法对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置信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W"型火焰锅炉爆管原因,对某电厂某台600MW"W"型火焰锅炉在100%,75%和50%负荷下以及不同煤质情况下的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不同负荷及不同煤质时锅炉炉内速度场、温度场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00%负荷和50%负荷下速度场和温度场比较对称,75%负荷下则出现明显的偏斜;在100%负荷下,火焰冲刷下炉膛的前后墙两端较严重;在50%负荷下,炉膛火焰中心有所下移,冷灰斗处温度较高;在75%负荷下,后墙火焰冲刷前墙严重,上炉膛温度偏高以致过热器温度过高,这些区域都容易引起受热面结渣和爆管。  相似文献   
6.
高温低氧燃烧技术及其高效低污染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一种高温低氧燃烧新技术,即采用蓄热室,预热助燃剂使其温度达到800℃以上;采用分级燃烧及炉内部分烟气回流的方法,使燃烧区氧体积分数降低至15%以下.分析结果表明该燃烧技术具有显著的节能、低污染特性,与未采取任何废热回收措施的传统燃烧技术相比,可实现节能60%以上,CO2排放量减少60%以上,NOx排放浓度低于30~50g/t.  相似文献   
7.
高温低氧气氛中气体燃料的火焰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高效低污染燃烧的条件 ,研制了火焰特性实验装置 .在此装置上研究了助燃剂预热温度及氧体积浓度对丙烷火焰特征的影响 .实验中 ,助燃剂预热温度变化范围为 380~ 1 0 0 0℃ ,氧体积浓度变化范围为 2 1 %~ 2 % .实验表明助燃剂温度及其含氧量对火焰特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高温低氧条件下的火焰体积、火焰亮度与颜色、火焰形状等特性明显改变 .此外 ,还定性地说明了高温低氧燃烧方式具有高效低污染特性  相似文献   
8.
以含重金属油菜秆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其热解特性,采用管式炉热解装置研究热解温度和热解时间对Cd,Zn,Mn,Cu,Cr和Ni等重金属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升温速率增加,油菜秆质量损失率增大,TG和DTG曲线向高温区移动,残余固体质量增大;油菜秆热解产炭中重金属明显富集(Cd除外),且重金属总保留率随热解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随热解时间延长则逐步降低;在热解温度为500℃、热解时间为10 min时,重金属总保留率最高;各重金属的挥发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Cd为易挥发性元素,Zn和Cu为中等挥发性元素,Mn,Cr和Ni为难挥发性元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