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刘伟  华雯婷 《科技咨询导报》2010,(3):205-205,207
单向交通组织是缓解交通拥挤增加通行能力的有效方法,但单向交通运行会对车流运行带来绕行距离大,增加通过时间等影响。本文从单向交通组织对车流运行影响方面,把车流分成单向交通组织区域内部车流、区域到达车流和过境车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单向交通组织对车流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以重庆南坪商圈单向交通组织方案为例,对单向交通方案的交通流运行进行评价,并给出了单向交通组织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市政交通道路设计的相关工作经验,以道路单向交通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市政单向交通设计中的优缺点和弊端消除措施,论文首先探讨了市政单向交通的内涵,进而分析了单向交通的设计条件,而后分析了单向交通设计中存在的优缺点,最后给出了对缺点的弥补消除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市政交通道路设计的相关工作经验,以道路单向交通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市政单向交通设计中的优缺点和弊端消除措施,论文首先探讨了市政单向交通的内涵,进而分析了单向交通的设计条件,而后分析了单向交通设计中存在的优缺点,最后给出了对缺点的弥补消除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武小康 《科技信息》2011,(27):I0351-I0352
单向交通组织规划改变了车流原有的运行状态,使得路网中各路段的交通流量和行车速度发生变化,单向交通影响区域的路网容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已知规划区域节点0D的条件下,通过交通仿真获得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各路段的交通流量和运行车速,利用时空消耗法,计算出单向交通和双向交通组织状况下的路网容量,再运用比值法建立了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路网容量辨别模型,对单向交通规划方案的路网容量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5.
道路单向交通不利因素解决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道路单向交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对道路单向交通利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道路单向交通不利因素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廖婧仪  贾顺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8):12605-12611
为提高道路网通行能力,缓解干道拥堵,提高支路利用率,研究了非机动车流对机动车流的影响,并构建了影响模型,对机动车流的路阻函数进行改进。使用改进后的路阻函数构建微循环路网单向交通组织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路网交通效率最大,干道平均饱和度最小和微循环支路平均饱和度最小为目标; 下层模型是基于用户平衡分配的交通流分配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北京市西三旗地区某微循环系统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单向交通能够有效降低干道饱和度,提升支路利用率,平衡道路资源使用。在不考虑非机动车流影响时,进行单向交通组织的路段为9条,考虑单向交通影响时,进行单向交通组织的路段为4条,仅有两条路段重合,两种情况路网组织方案差异明显,所以应在实际路网优化时考虑非机动车流的影响。可见,考虑非机动车影响的微循环路网组织优化模型能够为实际单向交通组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唐秋生  安双双 《科技信息》2014,(11):219-220
本文基于TransCad和SYNCHRO通过对唐山市裕华道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现状分析,找出该研究区域所存在的交通问题,然后在该区域实施单向交通组织方案,通过前后对比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单向交通组织方案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高速公路施工区不同交通控制区域的车速特性,基于现场试验与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了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单向行车道封闭和半幅封闭半幅双向通行施工区车速的差异性,提出施工区车速差异分析的一种方法.采用P-P概率图法分别对两类施工区不同交通控制区域的大型车、小型车速度进行正态分布检验;运用多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对两类施工区不同交通控制区域的大型车、小型车速度分别进行差异显著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单向行车道封闭和半幅封闭半幅双向通行施工区大型车、小型车速度均服从正态分布,施工区不同交通控制区域车速的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旧居民小区道路狭窄,交通组织管理未能与时俱进,交通问题突出.以老军营小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道路分级管理、单向交通、宁静化社区、慢行交通系统等理念,结合小区经济实力及实施可行性对小区的动、静态交通系统进行了组织优化设计,并通过交通仿真验证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城区道路单向交通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向交通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操作简单的交通管理措施,在改善城市交通组织、提高道路网运行效率、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挖掘道路的交通潜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研究探讨单向交通的原理、实施条件和原则等问题,分析长沙市单向交通系统的应用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米恩 《科技资讯》2012,(1):222-223
本文主要针对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的问题,从人、设备、环境、管理四因素确定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设计要素,根据交通建设现有体制和实际情况,提出一种适合交通建设特点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拥挤收费的双面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拥挤收费是交通需求管理的一种有效经济手段,对拥挤道路收费可以使交通拥挤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达到优化交通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分析交通拥挤收费的经济学原理、交通拥挤收费的优点以及它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得出了交通拥挤收费是一把双刃剑,并提出了对我国实施交通拥挤收费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介绍了交通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并详细阐述了所采用的2个评价指标,同时也阐述了实行单向交通流组织所需满足的条件.然后以绍兴市区北海小学-绍兴一中周边道路网为例,分析了该区域实施单向交通流组织的可行性,并提出了2个实施单向交通流组织的方案.最后,利用TransModeler交通仿真软件分别对2个单行方案的预期效果进行仿真,并利用2个评价指标分别对这2个方案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评价分析.通过仿真分析发现,单行方案2的预期效果略优于方案1的预期效果.单向交通流组织方案2现已应用于绍兴市区北海小学-绍兴一中周边道路中.  相似文献   

14.
周本红 《安徽科技》2021,(12):49-51
绿色交通发展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涉及自然、社会与人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巨系统.从系统层面考察绿色交通的特征,发现其具有自然有机性的共生交通、环境适应性的协变交通、价值合理性的臻善交通和成果普惠性的共享交通等特征,理当成为生态文明时代交通实践的根本遵循,也是构建合理的绿色交通发展理论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广东科技》2005,(8):93-93
广东飞达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九三年,由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公路管理局、广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省交通发展公司联合组建,是一家拥有雄厚资本、具有丰富系统集成经验及强大技术开发能力的大型交通工程公司。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地铁车站周边道路环境调查、交通影响评估和交通疏解方案设计进行研究,以控制和平衡路网交通需求总量、保证交通供给能力为总体原则,通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分析地铁车站施工期间封闭交通主干道对区域交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可行的交通疏解方案,采取远端分流诱导车辆提前绕行,充分利用路网分散交通流,避免在站点局部进行交通疏解,而是站在较大区域内进行交通量的统筹协调考虑,确保了地铁车站的有序顺利施工,同时也满足了周边区域的正常道路交通出行。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交通影响分析与城市交通规划在交通需求预测方面的区别,提出一种利用EMME/2软件进行交通影响分析交通需求预测的方法,并把此方法应用到宁波市鄞州区一个交通影响分析的实例中,最后给出应用EMME/2软件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8.
构建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研究体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如何科学构建我国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研究体系的问题,一是三峡交通文化研究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二是三峡交通文化的主要内容的问题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车辆行驶时的声音主要由发动机噪声、轮胎噪声、空气涡流噪声、排气噪声组成,多个车辆构成的交通噪声取决于道路的交通流状态.在分析现有交通状态识别方法和车辆声音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交通噪声的交通状态识别方法.按照车速将交通流分为自由流、饱和流和交通拥堵3种状态,对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的交通噪声信号进行谱分析,以归一化的峰值频率作为特征,用支持向量机对不同的交通流状态进行识别.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交通噪声能够正确识别不同的交通流状态,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京台高速公路蚌埠至合肥段改善工程周边交通路网分析,结合该项目在区域路网中特点,为确保高速公路边施工、边通行交通及施工安全,缩短施工工期,经分析计算提出路口互通至西泉街枢纽段采用半幅全封闭施工、半幅单向通行交通组织方案。结果证明,交通组织方案施工期通行能力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