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器官商店     
有朝一日,人体器官可以被替换,这一移植技术能延长您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已经全面发展,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但同时面临着人体器官供需矛盾严重冲突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我国人体器官捐献率,在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人体器官捐献补偿机制的初步构想.通过对广州市人体器官捐献补偿进行实证调查研究,调查广州市居民对人体器官捐献的认知程度、对人体器官捐献补偿机制的接受程度以及影响人们捐献其器官意愿的因素.通过分析一系列的实证调查数据,为相关部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完善我国人体器官捐献相关制度及促进我国人体器官移植医疗事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昆 《科技潮》2002,(3):14-15
干细胞研究被誉为是新世纪生物和医学技术领域可能取得革命性突破的项目。科学家们预测,如果此项研究进展顺利,那么在3~5年内将使糖尿病、肝病、血液病、角膜病、老年性痴呆症得到有效治疗。10年内,可以全面实施人体组织工程(治疗性人体器官克隆),甚至实现人体器官模块化目标。干细胞生物工程为人类最终战胜疾病展现了曙光。有科学家乐观地估计,人类战胜疾病,拥有健康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生命的期望越来越高,死亡亦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自本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医学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人们开始提倡应更重视生命的质量和价值,认识到应当限制生命的数量和提高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人体器官移植包含着极强的生命伦理意义,然而由于合法供体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人群,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便悄然滋生并肆意泛滥。出台不久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增设了关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行为的罪刑规定,为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强有力的刑事法律依据,但目前对于这一罪名的理解依然存在着不少争议。笔者欲以人体器官刑法上之基本范围为起点,逐一论述人体器官之法律属性、“组织出卖”行为之认定及本罪之既遂标准等问题,从而厘清《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的意旨。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器官移植,是攻克“不治之症”的有效手段,现在愈来愈多的曾被宣判“死型”的人可望通过它来维持健康和延长寿命。据报道,1984年美国移植的人体器官达7629个,其中心脏346个、肝脏308个、胰脏87个、肾脏6968个。1988年6月,英国13岁的少年戴维·基林斯伯利在车祸中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医院根据其生前愿望,将他的心、肺、肝、肾、眼角膜等,分别移植给了8个病人,使他们或起死回生,或重见  相似文献   

7.
科技界声音     
正相对于单纯的影像学诊断,3D打印技术的优点显而易见,医生可直接在打印出来的实物模型上进行诊断,制定手术方案,还可根据患者需要设计、制造个性化器械,甚至打印人体器官等。目前打印的器官是静态和没有生命的,将来如果需要打印出有生命的器官,需要用不同组织通过3D打印配合在一起。期待3D打印出真正"有生命的器官"。——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名誉主任那彦群人民网[2014-07-22]  相似文献   

8.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的"三个提前"(提前衰老、提前疾病、提前死亡)现象,与不断发展的医学技术相背离,更提示人们:  相似文献   

9.
法律移植的讨论在我国始于80年代中期,并日渐成为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法律移植涵义的辨析,澄清了人们对其的误解。法律移植有风险因素的存在,我们必须正视、分析、论证其对移植的阻力。文章论证了在我国经济立法中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认为法律移植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一条重要途径。经济法律移植必须立足本国,洋为中用,学有发展,把移植的法律融入我国的法律体系,为经济建设服务并按程序进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人体器官移植有关的犯罪也时有发生,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通过对我国刑法对此类犯罪规定的分析,提出了旨在完善现行刑法对此类犯罪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人体与物的关系为线索,探讨人体与物之间相互的界定问题,即人体向物的转化和物与人体结合的有关问题,如遗体、人体器官移植、人造器官等问题,以期对物权的客体有正确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基因研究为人类认识自身奥秘和纷繁复杂的自然界提供锐利武器,展示广阔前景的同时,也引起了基因歧视、克隆人等道德伦理问题和一系列法律问题.因而要从伦理道德准则和法律立法保护两大方面来规范基因研究工作,使其依法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13.
人脸图像灰度分布统计分析与检测特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脸图像的明暗视觉效果是面部五官稳定分布模式的外在表现,灰度分布模式可用做区分人脸与非人脸的依据.相对灰度比绝对灰度的抗光照干扰能力更强,为此以相对灰度均值和灰度标准差的比值衡量任一像素的明暗稳定程度,据此划分多个人脸明暗区域,将明暗区域配对组合为域灰度差检测特征,并基于优选出的28个域特征构建的42个隐节点的三层反馈神经网络检测分类器,对包含有图像质量恶劣的图像集进行测试,等误差率低于1.7%.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可行,仅用28个特征就达到了与Viola算法数千个Haar类灰度差特征相仿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转移模型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需要能真正模拟胃癌在人体内自然生长、侵袭及转移全部过程的动物模型。目前,人胃癌裸鼠移植模型是人体外最接近人类胃癌的整体实验模型,并且造模时间短,成功率高,按移植部位可以分为皮下移植、原位移植、腹腔移植以及转移模型。影响裸鼠移植模型建立的因素主要有人胃癌细胞或外科标本的特性、移植部位及移植、癌细胞数量、裸鼠的品系和周龄以及生长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立法公开与公民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公开是通过设置正当程序对公民权利进行保障的有效途径,其重要功能在于对公民广泛的权利进行全方位保障,尤其是对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保障。保障公民知情权是立法公开的首要目的,保障公民参与权是立法公开的必然延伸,保障公民表达权是立法公开的核心价值,保障公民监督权是立法公开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的核心和基础,也是立法机关立法所要遵循的价值准则.从立法的角度探讨以人为本的思想.立法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立法的终极价值和归宿,就是要赋予人广泛的权利,并且保障人的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空间权法律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日趋稀缺,以立体方式利用土地,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普遍趋势。空间权是人类对土地利用由平面向立体形态发展的一种新型权利形式。与西方各国比较而言,我国无论在土地立体利用的实践层面,还是在立法层面,都处于相对落后状态。鉴于“立体的土地立法”已成为土地立法的基本趋势,我国应借鉴西方各国及其他地区的立法经验,在我国的物权法中确立空间权制度。  相似文献   

18.
债权人的代位权为债的保全措施之一,是债的对外效力的表现,属于债的一般担保。《合同法》及《合同法解释》确立了我国的代位权制度,但其规定有不尽完善之处。本文以我国立法、司法的相关规定为基础,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和学说,对代位权的概念与特征、成立要件、行使方式、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代位权行使的利益归属以及代位权制度与相关民事法律制度的区别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再论民间文学艺术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艺术是一种人类的智力创作成果,要有效地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就耍重视创作、保存和传承民间文学艺术的原始群体的利益。而真正创作、保存和传承民间文学艺术的原始群体的利益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仍得不到体现,应该在观行知识产权权利类型之外设立一种新的权利——民间文学艺术权。本文对民间文学艺术权的主体、对象、权利内容、权利行使及权利限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