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心房内径大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0月到2018年9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850例,分为非脑卒中组510例和缺血性脑卒中3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然后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左心房内径大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酗酒史、肌酐、D2聚体、AL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TG、CHOL、LDL-C、HC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左心房内径为(38.12±3.8),明显大于非脑卒中组(31.43±2.8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左心房内径大小、血脂异常、HCY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校正了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大小仍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大小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r=0.618,P=0.000)。结论左心房扩大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2.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查阅近10余年来国内外关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文献,分析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结果研究表明:缺血区的脑血流量下降、血压变化、高血糖、发热与感染、脂蛋白与含铁蛋白含量、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流变特性及分子流变特性、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及谷氨酸(Glu)浓度等均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有关.结论与脑卒中进展相关的诸因素可增加致残率,预后差,治疗困难,对这些因素的关注有助于防治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代谢异常与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416例脑卒中患者按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分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卒中患者411例作为对照,观察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果糖胺(FA)升高的情况。结果:缺血性卒中或出血性卒中果糖胺升高和果糖胺、空腹血糖均升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出血性卒中空腹血糖升高和仅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不仅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同样也是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应激性血糖升高以出血性卒中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动脉收缩压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纳入19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分为脑卒中组(n=39),非脑卒中组(n=159).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得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并进一步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在脑卒中组中,有61.5%的患者存在肺动脉高压,而非脑卒中组中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仅有26.4%(P0.01).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肺动脉高压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72,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比较CHA_2DS_2-VASc-hPAP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结果表明前者对于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后者.结论: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PASP≥30mmHg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密切相关.而CHA_2DS_2-VASc-hPAP评分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价值或许要优于CHA_2DS_2-VASc评分.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老年人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CD40受体在抗原呈递和T细胞二次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评估了中国汉族人群中CD40-1C/T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及其两种亚型的关联性.研究样本996例,其中包括498例健康对照样本和498例病人样本(338例缺血性脑卒中样本和160例出血性脑卒中样本).对所有样本进行了CD40-1C/T多态性位点分型并统计分析,同时将本研究得出的缺血性脑卒中分析结果跟以往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研究发现CD40-1C/T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均显著关联,同时荟萃分析也表明缺血性脑卒中与CD40-1C/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的发现表明CD40-1C/T基因多态性是脑卒中及其两种亚型的遗传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温和寒冷季节本地区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找出有效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我院三个高温和寒冷季节在我院神经内外科住院的ACVD病人331例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高温季节162例ACVD患者:缺血性脑卒中(CIS)99例;出血性脑卒中(CHS)57例;混合性脑卒中6例。寒冷季节169例ACVD患者:CHS85例;CIS71例;混合性脑卒中13例。两季节331例ACVD患者:高血压病242例;手术治疗43例;急性溶栓44例;高压氧治疗200例。结论本地区高温季节ACVD以CIS为主,CHS其次;寒冷季节以CHS为主,CIS其次;混合性脑卒中均少;高血压是两季节ACVD显著高危因素;积极有效的治疗可降低两季节ACVD发病率和致残程度,提高息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综述了脑卒中治疗药物的临床使用现状和研究进展.笔者从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纤和抗凝药物以及神经保护药物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的研究概况和研究热点,分析了脑卒中治疗药物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脑卒中药物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曾祥志  熊新军 《科技信息》2009,(20):I0315-I0315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也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长期以来倍受重视,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对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进行了研究,现将近几年以来的有关针刺不同穴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现有治疗方案有限,仅适用于一小部分中风患者。因此,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减少脑损伤至关重要。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A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线粒体功能障碍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初始事件,在神经元存活和神经功能改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AS细胞线粒体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切入点,分析讨论了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时AS细胞线粒体的生物能量与动力学变化、细胞之间线粒体的转移以及AS细胞线粒体对脑血流的调节作用,提出将AS细胞线粒体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靶点之一,以更好地了解AS细胞线粒体在缺血诱导的神经元死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新型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展瑞彬 《甘肃科技》2022,38(1):94-96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有效率.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5月,共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在甘肃省白银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诊治,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依达拉奉单药治疗,研究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及其与预后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发病24 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人口特征、既往病史、入院时血压、CSS评分、Barthel指数,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的血压进行调控,并连续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后1周内的血压情况,观察两组患者1周内的血压变化规律,及15,30,90,180 d两组患者的死亡、复发、残疾(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的规律不同,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梗死患者发病时血压增高,实验组血压24 h内迅速下降,第4天稳定;对照组血压3 d内迅速下降,第5天稳定;实验组预后优于对照组,脑梗死急性期宜适量调控血压;病灶数量影响患者预后,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消雷器的使用和发展情况 ,指出目前研制消雷器的基本理论仍然是“中和”理论。为了研究消雷器的消雷效果 ,须测量其电晕电流。实际测量结果显示 ,所测电晕电流不能抑制雷击的发生。国内外研制的消雷器仍不能在工程上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道血肿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和早期发现以减少阴道分娩的并发症.方法:对12例产道血肿发生的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产道血肿的形成与有无妊娠合并症、产程长短、助产技术密切相关.结论: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的观察与护理,是防治产道血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裂缝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混凝土开裂因素是综合、系统的.同时,开裂也是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它涉及设计、材料、施工等综合问题.适时正确分析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了解复发肺结核患者的社会支持现况,为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提供依据。采用1:3匹配的病例.病例对照研究,研究不同维度的社会支持对肺结核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复发组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尤其是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低于对照组。由多因素的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可知,主观支持分每增加一个单位,结核病人复发的可能性就减少到原来的0.903;支持利用度每增加一个单位,结核病人复发的可能性就减少到原来的0.867。因此,良好的社会支持对肺结核病人的复发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应从多角度提高肺结核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以减少复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学校体育中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防止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措施进行了探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并为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提供借签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将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降纤酶和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治疗。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到,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越短,效果越好。结果表明,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刺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以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关系的机理。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患者34例,按轻、中和重度随机分成留针20、40和60 m in 3组。在针刺治疗的疗程前后,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针刺可提高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以留针60 m in作用最为明显。结论:针刺留针时间与脑血管血流速度之间有一定的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