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手机短信以其普遍性、个人化等特性著称,短信新闻的出现也以其便捷、个人化、私密性的传播方式给传统的新闻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短信新闻的传播方式对于传统媒体监管、新闻传播“把关人”理念以及新闻的传统写作方式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新闻摄影是一种图文默契配合共同传播新闻信息的新闻报道形式。根据报道模式的不同,要求新闻摄影中文字说明的写作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研究新闻摄影文字说明的写作,在于更充分地发挥新闻摄影的作用,优化新闻信息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3.
新闻摄影求“活”的实质就是求“情”。但多年来.新闻摄影的情感表现一直不为摄影者所重视.使得大部分的新闻照片无法吸引读者。文章主要论述新闻摄影情感的必要性、意义、表现技法,从而说明情感在新闻摄影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教学的变革与坚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新闻摄影教学改革是新闻摄影教学当前关注的焦点。环境的改变促使我们在新闻教育过程中既要跟上传播技术的发展,又要重视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从而加强我们对新闻摄影教学的变革与坚守进行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敏锐的眼睛,这样的摄影报道才能够预见新闻事件发展、变化的轨迹,把握新闻的本质特征,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在职业敏感、资料准备、时代主旋律上作好准备,经常训练,才可能拥有新闻摄影的前瞻性思维,拍摄到别人“看不见”的新闻事实,拍摄到最精彩、最令人回味的瞬间。  相似文献   

6.
公开性是新闻在传播方式上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精神内涵。新闻传播的公开性。是指新闻传播的大众性和社会性;新闻自由是公开原则的内核和根本精神;新闻传播过程本身的公开,是新闻传播公开原则的实质性内容之一;公开性原则要求新闻传播主体在非特殊情况下,应向社会和公众公开新闻信息的来源。公开报道是公众知情权得以普遍实现的通道和基本保障;公开是新闻传播的力量源泉之一;公开是对新闻媒体进行有效监督的手段。公开性的实现,需要确立“社会公器”的新闻传媒理念;建立必要的保障制度;遵守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而新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传播新闻事实来达到预期的宣传教果。因此新闻工作者在选择事实、理解事实,传播事实的过程中,要排除各种干扰,严格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使新时期的新闻工作既满足广大受众的“新闻款”,又真正起到觉的“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煜昕 《科技信息》2012,(29):201-202
在全民进入"读图时代"的今天,一张或一组成功的新闻图片所引发的关注和引起的轰动往往超乎想象,甚至在某些方面能左右一定的舆论导向。《新闻摄影》是新闻专业设置的以实践为主的专业必修课,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该课程实用性很强,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把新闻摄影实践教学摆到突出重要位置抓紧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对本学科发展和人才专业技术培养有益。  相似文献   

9.
探析灾难新闻摄影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灾难新闻摄影中出现大量缺乏人文关怀的图片和报道,根源在于受众对媒体的需求与影响,媒体将经济利益置于优先选择及其在传播过程中对人文关怀认识存在"误区",在传播中极力满足受众的需求,加之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欠缺和法律惩戒的缺位降低了该类传播的违规成本,致使该类传播行为越发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0.
邓榕  刘琼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6):124-125
把关理论是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编辑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在媒介的传播过程中,编辑的把关作用至关重要,编辑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强化或深化把关理论,能更好地传播信息,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11.
web2.0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渠道由传统的单纯依靠广播电视报刊传播发展到联同手机、微博等新媒介共同传播,媒介融合已成为各大传媒集团壮大发展的必然趋势。真实是新闻的根本属性,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使新闻的真实性出现了新的形态,甚至开始改变传统媒介所呈现出来的新闻真实,将新闻的真实性从内涵的真实定义到外延的真实形态都进行着相对应的扩充。  相似文献   

12.
钟鹰 《海峡科学》2012,(7):47-50
当今社会已经从“读文时代”进入“读图时代”,新闻图片凭借其强烈的视觉冲击、逼真的情景再现以及直观的信息传递优势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特有的作用,“一图胜千言”的巨大传播优势,使新闻图片成为报纸在传媒竞争中的一个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新闻摄影造假丑闻,使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及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极大的挑战.新闻造假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大环境诚信缺失所致,还受媒体的生存环境恶化、惩戒机制缺乏、后期制作便捷、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等因素的影响.防范新闻摄影造假的措施应从建立社会诚信体制着手,制定法律法规,加大对新闻制假者的惩处力度;建立监督机构,规范新闻照片的处理标准;加强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苦练专业技能,还新闻摄影一片真实的蓝天.  相似文献   

14.
田俐 《科技信息》2011,(18):I0197-I0197,I0194
传统媒体“把关人”的角色在高度开放、自由的Web2.0时代被多元化、泛化,网民成为网络传播的主要“把关人”。然而,网民把关在带来新闻自由、个性解放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美的热爱、追求与创造是来自于本身的原始信念,是人的本质天性。新闻摄影作为人类在追求美好未来的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其产生的新闻图片作品,也是人类对追求美好未来发展史的一种审美描述成果。本文拟就有关新闻摄影潜美学意识的几个问题作些粗略的议论,提出新闻摄影在追求新、真的同时也要讲究画面的美,即一新二真三美。  相似文献   

16.
试述"把关人"在网络传播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把关人"理论中,"把关人"受制于各种社会因素和权利的制约,控制新闻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拥有信息准入的特权.而网络的特点是信息传播的相对自由和个人自主,其无制约性导致网络信息传播的混乱和无序.在以个人传播者为主的网络时代,"把关人"这个角色的把关功能正被日益削弱,而"把关人"理论也因为传播主体的位移而失去了立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闻摄影实践与教育研究相脱离的现状存在已久.新闻摄影图片在纸质传媒中越来越多,其新闻功能作用日益加大.但是,我国的新闻摄影教学与研究相对滞后,在相应的论著中也很少有专题论述,形成实践先于理论及教学而发展的现状.实践现状与教学理论研究必须衔接.要尽快开展教材、课程建设,加大专题研究力度,拓展国内外交流渠道,提高理论与实践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新闻所报道的对象——事实所决定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着真实性与真实感相背离的情况,新闻作品的真实性与真实感并不总是统一的。要弄清二者的关系,还需从明确概念入手,对真实感与真实性做一番辨析。本文将通过事例和概念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一些粗浅的讨论和分析,从而能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简论新闻摄影报道的多维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摄影报道具有纪实性、实感性和实证性,本文探讨了新闻摄影报道对社会的作用及其多维创新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环境下,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新闻摄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分析了新闻摄影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的三大趋势,针对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从强化新闻意识、结合地方特色、提高职业素养等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