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于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古汉语和濒危的满语已丧失了交际功能,这样古汉语和满语判断句只局限于理论研究层面。在古汉语文言判断句基础上,在满语判断句典型结构的基础上,适当位置添加某些副词(包括否定副词)、动词都能够加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意味。满语、汉语虽为两种结构迥异的民族语言,但用这两种语言进行思维时,在文言判断句典型结构上,二者达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2.
现代景颇语有两个判断词3ai^-55和3e^55,二者的语法功能和意义有同有异。它们的差异表明,3ai^-55的动词性特征比较明显,而3e^55是一个不典型的动词。用3ai^-55和3e^55的判断句具有不同的句式特点和意义。景颇语的判断句还倾向于使用话题——说明结构。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判断句式,但是两者的表达方式并不一样.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表示肯定判断,在“是”前加“不”表示否定判断.这种判断句中的“是”传统称之为系词.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则不完全是这样,呈现出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况,甚至有没有判断词存在,至今学术界都还有争议.杨树达先生《高等国文法》、《词诠》,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等书,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先秦文献中已有系词的用法(杨树达称“不完全内动词”、杨伯峻称“连系性动词”).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古代汉语》等书里,则指出先秦无系词,至于“是”字作为系词是汉以后的事了.有的古汉语专著则肯定“是”是个专门的指示代词,不是表判断的判断词.有的同志认定如果有系词“是”,也是由指示代词虚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断句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句式,确定一个句子是否是判断句,要根据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结构特征和本质特 征,古代汉语的名词谓语句并不都是判断句。  相似文献   

5.
小说在唐代演变为双线发展的局面,判断句在不同类别的小说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比研究,认为“是”的系词用法在此时已经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6.
判断句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句式,确定一个句子是否是判断句,要根据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结构特征和本质特征,古代汉语的名词谓语句并不都是判断句。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的“是”,在汉民族历史长河中产生、发展并演变着。上古时,汉语“是”只作代词,不作判断词:“是”作主语;“是”作宾语;“是”复指前置宾语。先秦时,有些“是”很像判断词,但仍是代词。“是”作判断词,是在东汉时,由指示代词发展而成的,且代替了先秦“……者……也”判断句句型。“是”作判断词后,衍生出一系列修辞作用。汉语“是”的代词、判断词、修辞三作用,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微妙联系。  相似文献   

8.
《韩非子》语言在先秦诸子文献中可谓独树一帜,其特色鲜明的排比句尤其值得研究。而目前学界对其语言的研究可谓屈指可数。《韩非子》中单句排比共计114处,依据单句谓语词性的特点,可分为动词性谓语句排比、形容词性谓语句排比、名词性谓语句排比、"以……为"作谓语句排比、判断句排比。  相似文献   

9.
“是……的”结构,是由动词“是” 结构助词“的”构成。作从句法语义平面出发,对“是……的”结构进入句法平面后句子的语义范畴、语义关系进行了剖析,力求得出一个较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所以"说略     
由名词“所”和动词“以”演变虚化、凝结成固定结构“所以”,在先秦作品中的类型、意义和用法;先秦时期的介词结构“所以”发展到现代汉主语里用作连词的演变原因和过程,以及“所以”用作介词结构和作连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句法分析的研究一直是中文信息处理的重要领域,也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任务.在机器翻译、信息抽取、语义检索和问答系统等很多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对句法分析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因此,文章通过分析藏语判断句的特征,构造了其句法树生成规则,并通过PCFG解决句法歧义问题,即从歧义中选择概率最大的句法结构,最后通过CYK算法进行解码自动生成判断句句法结构树.  相似文献   

1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先秦“动·之(其)·名”结构作了重新考察,进一步论证了“之”可作领格,“其”可作宾格。认为在某种条件下,“其”也可等于“之”,“取类动词·其·名”和“取类动词·之·名”一样,属于等效双宾结构。  相似文献   

13.
“是……的”结构 ,是由动词“是” +结构助词“的”构成。作者从句法语义平面出发 ,对“是……的”结构进入句法平面后句子的语义范畴、语义关系进行了剖析 ,力求得出一个较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判断句是语言中共有的表达判断概念的小句.就名词性谓语类型的判断句而言, 不同语言中判断句的构成具有不同特点.判断句中判断词的使用情况变数多,而且复杂.对各种语言的调查结果显示:判断句的判断命题是取决于句中名词性谓语的语义,判断词只有语法功能,并无语义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判断句的谓语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是根据谓语语法特点及主谓语的语义关系为标准的。但从《孟子》看,非名词——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词、形容词作判断句谓语也能表判断,且有自身语法特点,体现出语言形式的丰富性以及语法表达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都把先秦献中的“弈”看作围棋,因此把围棋的起源确定在先秦时代,其实先秦古籍所记载的四条“弈”字资料,在先秦多作动词下棋讲,或指博棋,非指围棋,可靠的围棋史料出现在西汉晚期,考古所见的围棋实物资料出现在东汉晚期,因此围棋当起源和形成于西汉时期。  相似文献   

17.
“人而无信”这种语法形式是“体词(各词、代词或名词性结构) 而 谓词(动词、形容词或谓词性结构)。在先秦文献中,这种语法形式常见,本文试对其语法、语度作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8.
假设连词“使”产生于先秦,由泛义动词“使”发展而来,经历了“使令动词-泛义动词-假设连词”的演变模式。“使+N+V2”格式中V2所表示事件实现可能性的弱化、事件所在时间的变化以及事件关涉人物的变化是“使”语法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是……的”句 ,是句子的谓语部分带有“是……的”这种形式的结构。“是……的”句的歧义分为判断句和描写句的歧义 ,判断句和叙述句的歧义。  相似文献   

20.
系词在后的判断句汉语判断句自使用系词“是”字以来,“是”字的位置一般处于主语和表语之间,其格式是:主语 是 表语我们在敦煌变文里,看到一些判断句,其中系词“是”字却置于表语之后,形成如下格式: 主语十表语 是例如《四兽因缘》(敦煌变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