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数学虚构     
通过把数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活动进行比较,用史实说明了数学虚构物的大量存在,论述了进行数学虚构的可能性、必要性和艰巨性,数学虚构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章学诚从“文以明道”的观点出发,认为文章必须明理、经世致用,同时他对文学创作本身及其规律诸如虚构和奇特等都有着较深刻的认识。他的虚构和奇特观既有时代的特点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从西汉到南朝刘宋年间山水赋存在一个从虚构走向写实的发展特征,晋宋之际的赋作中,这个特征尤为明显,谢灵运的《山居赋》是其中的代表。谢灵运一方面运用汉大赋的传统手法,对始宁别墅的种种景观进行铺写;另一方面又多用雕绘修饰的手法描写景物,使其中山水景物的描写更加真实可信。此外,他的一些山水诗可与此赋对赏。从虚构向写实的转变与文人辞赋观的改变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山水赋的自身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早在20世纪60年代,黄佐临深切感受到中国话剧完全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进行艺术创作并不完善,因为中国的文学艺术有着写意的传统,因此他提出"写意的戏剧观",主张在中国传统的写意戏曲的基础上创造话剧,同时吸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使话剧既能继承民族优秀遗产,又能吸取世界各国戏剧精粹,使之能成为相当完善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胡塞尔现象学的革命性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现象学是现代欧洲哲学史上一次真正的“哥白尼式“革命,他的现象学真正实现了现代哲学的转向--由外在物质世界转向内在精神世界,由社会历史总体转向个体生命,它所确立的直观性原理是对近、现代经验理性主义的彻底清算和否定,同时也是对西方传统的逻辑理性主义的背叛;他创设的新方法和新概念为现代主义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乃至现代科学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础和出发点,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伊瑟尔将文学虚构视为一种"越界行为",而且把文学虚构置于人类学的理论视野中,深入揭示出文学虚构对于人的现实存在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他尚未辨析虚构的两种不同含义,就将虚构与想象加以强行分割,以此来构建现实、虚构和想象"三元合一"的虚构理论,这就难免造成对文学虚构的误释。  相似文献   

7.
《蟹行》以“古斯特洛夫号”的沉没为中心,再现了德国历史上的一场旷世海难和一幕幕悲惨的战争画面。同时,基于当代现实,虚构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故事。真实与虚构通过“蟹行”的方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蟹行》所具有的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深刻的历史意蕴,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虚构作为文学创作的手段,不仅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构成方式,同时也规定了文学作品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文学作品是非认知的;文学的真实是主观愿望的真实,是关于人的存在的真理;文学的世界不仅是一个虚构和想象的世界,也是一个价值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学与宗教面对同一世界之谜、人生之谜。所以文学并不向人们提供科学真理,文学只是人类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9.
泰戈尔不仅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 ,同时也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发表了一系列探讨文学艺术创作规律的论著 ,形成了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观 ,其主要内容是 :文学创作的主要创造力是情感 ;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 ;文学内容和形式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 ;韵律和想象在文学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泰戈尔以自己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 ,捍卫了民族的进步的文学传统 ,有力地推动了印度近现代文学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物象审美意识早在《周易》"观物取象"中就开始形成,它是对物象的客观再现。作为一种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关联方式,物象审美也被付诸文学艺术之中。在中古时期的咏物诗创作中,物象审美意识以"形似化"的手法得以充分展现,其专注于"体物"与"尚辞"。就文学的性质与功能而言,这是一种新型的诗歌创作理念,并确立了有别于传统社会理性的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可能世界叙事学"理论为切入点,从小说的虚构性范畴中的虚构世界的本体论特征、叙事性范畴中的同质离散的叙事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叙事虚拟世界、经验性范畴中的叙事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抵牾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小说《万寿寺》中的可能世界叙事。叙事不仅是我们组织现实生活经验的手段,更是一种文化创造性实践,激励我们改变启蒙仍未完成的"现实世界",为实现多样态与美好的"可能世界"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文艺学是古人对文学艺术创作的理论和经验的总结,数千年来,一直指导文学和艺术创作的开展,在世界文艺史上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中国古典文艺学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范畴,这些理论范畴有很多至今仍有生命的活力,对当今的文学艺术创作仍有指导意义.现代社会已进入一个多元共生的时代,中国的文学理论要与世界对话,离开中国古典文艺学是不行的,因为中国古典文艺学作为一种理论最能体现民族的特色.当今,要建设我们自己的文艺学,必须以古典文艺学为基础,只有如此,才能深化我们的文艺学研究,进而完善世界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儒家知行观的总体特征是强调知与行的协调一致,以道德践履作为知行观的主要内容,而疏于思辨认知.自春秋孔儒传统传至唐代,知行观强调的是知易行难,行重于知.宋代理学知行观对传统知行观有所突破,程朱知行观强调知难行易、知先行后,与传统知行观形成鲜明对比.王守仁将中国古代学者对于知与行的关系认识又带进一个新阶段.首先,王守仁在理论上反对传统知行观中对知行分先后轻重,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王氏认为朱学的错误在其把形而上本体论世界与现象形而下形器世界分为二,割裂了先验本体理与感性现实世界的联系,反映到知行观上是二分的,使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之间发生冲突.从学习学的视角看,王学矫正朱学轻视"自心自性"的粗略,改变了朱门后学支离繁琐、帖括拘泥的学风,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法,把宋元的学习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学习思想史上开辟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文学创作是一个漫长的旅程,而文学创作的真实与虚构早已成为一个中心话题,文学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似乎还没有人将它分得清楚。而在这里,文学创造中真实与虚构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不能分离。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不仅小说的虚构观念开始明确出现,而且方术之士在编撰志怪小说时也开始了有意的虚构。但是,虚构不是作为一个积极的概念问世的,而是在一片批评和谴责声中出现的。虚构作为小说的一种艺术手段在魏晋南北朝并没有得到确立和认同,六朝人反对虚构,崇尚真实。小说记事真实与否,几乎成了评价其成败优劣的唯一标准。此外,关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虚构与真实问题,还存在极为复杂的关系,我们难以分清小说的故事何者为虚,何者为实;也难以分清小说是在原初的故事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有了虚构,还是小说家在整理加工时进行了虚构,小说家是进行了无意的虚构还是进行了有意的虚构。  相似文献   

16.
博尔赫斯是公认的幻想小说大师,他的作品天马行空,独具特色,以其超凡的想象力为读者构筑了一个全新的奇幻世界。其作品在梦幻的世界中反复出现另一个完全不同于自身的形象,那是在暴力凶手场景中挥舞着匕首步步紧逼的刀客形象。博尔赫斯就是试图通过对凶杀、死亡的暴力场面进行描绘,表现出对另一个自我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电影《断臂山》的成功离不开影片鲜明的叙述技巧。影片创作者在同一叙述层次和不同叙述层次中营建了多个虚构世界,这些虚构世界的存在深化了影片的主题,清楚各个虚构世界间的关系对影片叙述意图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学艺术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自从文学艺术产生以后,这个问题就是文艺论争的一个中心,并成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文艺观的一条分水岭。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解决文艺问题,在总结文学艺术经验和文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文学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作了具体、明确、深刻、简括的表述:“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认为读书是文明生活中人的一种乐趣,极为无福享受此种乐趣的人所羡慕。他说,凡是没有读书癖好的人,就有如幽囚在周遭的环境里边;他只有和少数几个朋友或熟人接触谈天的机会,只能看见眼前的景物,没有逃出这所牢狱的法子。但是,当他拿起一本书时,他立刻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如若所拿的又是一部好书,则他便已得到了一个和一位最善谈者接触的机会。这位善谈者引领他走进另外一个国界,或另外一个时代,或向他倾吐自己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民族无论大小,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有着共同的经济生活,使用着同一语言,具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历史上继承下来的民族传统,养成了一种共同的心理素质,因而形成各民族独特的风貌。文学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描写不同民族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应描绘出不同的民族独特风貌,显示出民族的特点来。文学艺术具有民族特点,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古今中外优秀的民族文学艺术作品,无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