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能愿动词是留学生的一个学习难点,特别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能”与“会”,掌握起来更为困难。本文试就留学生在“能”与“会”的使用上经常出现的错误,分析其原因,深讨其词义上的区别和使用上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程度副词“还”可以分为三个小类:一是有明确比较对象、必须与“比”配合使用、表示同向递进关系的高量级相对程度副词;二是有明确比较对象、不必与“比”配合使用、表示反向递进关系的低量级相对程度副词;三是没有明确的比较对象、在主观倾向和用法上与“有点儿”形成互补关系的中量级绝对程度副词。其中作高量级相对程度副词的“还”与“更”在用法上易于混淆,但各有各的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3.
韩语中的“ ”“ ”都是韩国社会对于指代或称呼已婚妇女时使用的高频率的词语,两词在词义上相似,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相互替换使用。由于近年来媒体的导向、语言变迁等原因,导致社会对两词的认知差异日渐明显,现在两词在使用的范围、意义、感情色彩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 ”“ ”的使用方式、使用语境、使用范围以及作为称呼语的使用事例分析,探寻两词的使用范畴和使用规则。  相似文献   

4.
“贷す”和“借リる”两个词语,中国人使用上很容易与汉语的“贷す”字和“借リる”字混淆,本文将它们作了比较,指出中日文在词义和用法上的异同,“贷”和“借リる”在日语中的基本用法及“贷す”和“借リる”后续表示授受关系的补助动词“贷す”、“借リる”等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尚书》、《左传》、《庄子》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分析典籍中“吾”与“我”的消长,认为其在语法功能、语用色彩上略有分工。“吾”的使用频率日渐超过“我”。  相似文献   

6.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尚书》、《左传》、《庄子》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分析典籍中“吾”与“我”的消长,认为其在语法功能、语用色彩上略有分工。“吾”的使用频率日渐超过“我”。  相似文献   

7.
“得”和“到”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而它们的语义和语法能功又相当复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得”、“到”充当不同语法单位时的语义和功能作一纵横比较,着重考察它们由实词到虚词、由虚词到构词语素的发展过程,揭示它们语义上弱化、词性上虚化和组合能力上语素化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8.
“↑”和“↓”符号常常被使用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用以表示气体和沉淀,但由于教科书中没有明确的文字叙述及其使用的原则,故“教”与“学”都有困难之处,混乱使用的情况举不胜举。笔者试图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一下“↑”和“↓”符号的使用,旨在与同行们共同商讨,以期解决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婷婷 《科技信息》2009,(28):I0155-I0156
翻译日汉语句子的时候,有很多中国的学生都会把汉语的“你”、“您”译成日语的“ぁなた”“きみ”“ぉまえ”。但是在现实的日语使用状况当中,日语“ぁなた”“きみ”“ぉまえ”却远远没有汉语“你”、“您”出现的频率多。也就是说他们虽然中日的意思对应,但是在实际应用时的使用状况却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现在中国正普遍使用的日语教材《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中,经过调查结果显示,在24篇课文当中仅仅只有两处使用到“ぁなた”。它们分别是:  相似文献   

10.
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是目前所见文献中率先使用术语“对文”、“散文”的著作,作者运用这组术语来分析经传中的同义词在使用上的同与异、通与别,开启了对同义词进行综合训诂的先河。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则将其改造为“对文言之”、“散文言之”,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则另创术语“浑言”和“析言”,邵、段分别运用它们来分析故训中和字书中的同义词在释义上的同与异、通与别。本文认为,《段注》的“浑言”、“析言”,是一组在“对文”“散文”、“对文言之”“散文言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训诂术语,同时也是一组比较科学的综合分析同义词的训诂术语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表达结婚概念的“嫁”和“娶”两个词在使用中呈不对称现象,“嫁”表被动,“娶”表主动。这种不对称现象表现在句法的层面上,同时也有深层的语义原因。  相似文献   

12.
陈保忠 《科技信息》2011,(17):157-157,187
汉语普通话的命令标记“给我”因语法化而发生语音缩合成为一个词。在具体的方言天长话中,由于命令标记的“给我”的语音缩合,频繁使用,类推到所有的“给我”的组合上,使得各种意义的“给我”都发生了缩合而成为一个词.同时也类推到天长方言中表示给予义的“把我”上,“把我”也发生了同样的语音缩合。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常常被称为“拟声词”、“拟态词”,即“才ノマトベ(onomatope)”是极其丰富的一门语言,日语文章及会话中大量使用。学界从各个领域对“才ノマトベ”进行研究,但对在“拟态词”的下级分类中出现的“感觉拟情词(gijyougo)”和“感情拟情词(gijyougo)”为中心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むかむか”作为具体实例,通过对“拟声拟态词词典”、日语语言文字数据库及日本明治以后的文学作品里出现的部分例句的使用实态的分析,记述了单一的“才ノマトベ”是如何实现其范畴间的转换和意义上的扩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同义词“多亏”和“幸亏”在句法功能上的各种用法的考察及其所处句子的句式语义的分析,可以看出:“多亏”是一个具有副词性特征的动词,“幸亏”是一个既起修饰又起连接作用的侥幸态副词。它们在语义的立足点上有很大差别:“多亏”主要用来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幸亏”主要是因某种有利条件而侥幸避免不良后果后的庆幸心理。两者在表达各自独特的语义时不能替换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不”和“没”是言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二者表意基本相同,使用环境也非常相似,然而在语言的比较教学过程中,更多凸现出来的却是二者混用带来的表意不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看,Z-者在语义指向上所呈现出的主客观的差异与所在语句的时范畴、否定对象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而在语用上显现的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娭(母也)”主要流行于湘方言地区,“(女哀)姐”主要流行于客家话地区。“娭”比较准确地记录了湘方言nai的词音;“(女哀)”是客家人或者说是其他文人专门为客家地区所造的俗字。“(母也)”字较早出现在《方言》中,“姐”字较早出现在《说文》中。“(母也)”和“姐”在早期(汉代或者汉代以前)都是指称母亲。“娭(母也)”和“(女哀)姐”在词源上是同源的。在使用上、意义上、色彩上和地域范围上则有所不同。比较它们的异同,探索它们的源流,分析它们的意义和使用情况,可以加深对“娭(母也)”和“(女哀)姐”的了解。加深对方言称谓词的认识,补充现有字典词典之不足。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人们和流感的战争已经延续了上千年。自从人类开始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流感疫苗以来,胜利的天平仿佛一度向人类倾斜,但是在“狡猾善变”的流感病毒面前,这些“武器”一不小心就“哑火”了。在凶猛的病毒大军到来之时,我们还有哪些看家“武器”呢?  相似文献   

19.
《青年科学》2013,(2):32-33
“米开朗基罗之手”:与真正的手一样使用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一手臂残疾的病人近日成为使用“米开朗基罗之手”的第一人。这种由美国和德国科学家联合研制的“米开朗基罗之手”采用电子手指,具有传感肌肉运动的电极,能使手臂肌肉的运动信息传到义肢上,为残疾人士恢复肢体功能打开了另一扇门。  相似文献   

20.
继广东省委办公厅推行“网友意见建议交办会”,实现“网络施政”后,近日广东省职能部门第一个“网络发言人”现身虚拟世界——“广东省工商局网络发言人”成为广东省工商局在网络问政平台上回应网友时统一使用的网名(8月7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