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研究了室温下水溶液中,葫芦脲[7](CB[7])对邻苯二胺的包结作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邻苯二胺与葫芦脲[7]作用后发现,体系的荧光强度随着葫芦脲[7]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且荧光峰位有一定的红移.结果显示二者形成了1:1的包结配合物.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097-1.514μg·L-1,检出限为0.085μg·L-1.  相似文献   

2.
盐酸巴马汀在水溶液中仅有微弱的荧光发射,加入葫芦[7]脲后荧光显著增强.然而,在葫芦[7]脲和盐酸巴马汀的混合体系中加入特非那定后发现体系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基于这一性质,以葫芦[7]脲-盐酸巴马汀为荧光分子探针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的检测水溶液中特非那定的荧光光谱法.实验结果表明,特非那定浓度C与荧光猝灭值ΔF呈...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葫芦[5]脲、葫芦[6]脲、葫芦[7]脲分别与褪黑素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溶液的pH值、常用溶剂等对包合物的形成及荧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褪黑素与葫芦[7]脲不发生作用,而与葫芦[5]脲和葫芦[6]脲发生相互作用,均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的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4.
以葫芦[6]脲与过二硫酸钾合成了羟基葫芦[6]脲,以氢化钠、二甲基亚砜与羟基葫芦[6]脲为原料,反应得到烷基化衍生物;将氯化苄加入此溶液中,在室温下反应合成了新型的化合物苄氧基葫芦[6]脲.其结构经荧光光谱图、紫外光谱图、红外谱图、核磁共振谱图以及质谱图分析得到了确证.  相似文献   

5.
丙二腈与6-羟基-2-萘甲醛反应合成2-(6-羟基萘-2-亚甲基)丙二腈(探针1),并将其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氟离子.在测试体系中,探针1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为浅黄色,几乎没有荧光;加入氟离子后,溶液颜色立刻变为粉红色,且溶液显示蓝色荧光;而加入其他阴离子,溶液未显示荧光.研究还发现探针1对氟离子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Job's法得出探针1与氟离子之间的配比为1:1;核磁滴定结果表明加入氟离子后,探针1上的酚羟基发生去质子化反应;分子轨道理论计算得出,探针1去质子化后HOMO-LUMO能级差增大,明显改变了溶液颜色和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是重要的生物物质,在生物、医药以及食品等行业的生产和研究中为常检项目,也是临床诊断和检验的重要指标荧光法是定量测定蛋白质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依靠蛋白质的自然荧光[1]或荧光染料[2]和稀土离子荧光探针[3]来实现,本研究发现,在蛋白质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Tb3+能形成三元配合物,发射Tb3+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7.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葫芦[5]脲和白屈菜红碱的包和作用.结果表明,葫芦[5]脲和白屈菜红碱可形成1∶ 1稳定的包合物,表观包合常数为1.23 × 104 M-1.据此建立了水溶液中高灵敏度测定白屈菜红碱的荧光光谱法.在最佳条件下得到其线性范围为1.0 ng·mL-1~1400 ng·mL-1,检出限为0.28 ng·mL-1.该方法成功地用于尿液和血浆中白屈菜红碱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102.1%和101.6%,S.D低于2.0%.  相似文献   

8.
半葫芦[6]脲空腔高度是葫芦[6]脲一半,其性质与葫芦[6]脲相差较大,所以分析其结构非常重要.以乙烯脲和甲醛为反应物,在硫酸催化下合成半葫芦[6]脲,采用IR、NMR、MS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半葫芦[6]脲的晶体结构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结构参数为:a=0.886 40(14) nm,b =0.894 06(15) nm,c=1.143 93(18) nm,α=101.136(6)(°)、β=108.896(13)(°)、γ=97.109(18)(°),V=0.824 4(2) nm3,R =0.035 9,wR =0.092 1,组成为C24H50N12O13,相对分子质量为714.76.晶体结构中相邻半葫芦[6]脲羰基氧与乙烯脲环上的亚甲基氢存在氢键.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锌离子荧光探针-8-(2′-萘磺酰)-胺基喹啉(NSQ),NSQ自身具有较弱的荧光,向NSQ溶液中加入Zn2 后,荧光增强5.7倍,并且生物体系中含量较多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几乎不干扰Zn2 的荧光.酵母细胞染色实验表明,NSQ可以对酵母细胞中的锌离子进行荧光显微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锌离子荧光探针-8-(2'-萘磺酰)-胺基喹啉(NSQ), NSQ自身具有较弱的荧光,向NSQ溶液中加入Zn2+后,荧光增强5.7倍,并且生物体系中含量较多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几乎不干扰Zn2+的荧光.酵母细胞染色实验表明,NSQ可以对酵母细胞中的锌离子进行荧光显微分析.  相似文献   

11.
Self-assembled complexes between cage com-pounds cucurbit[n = 5—8]urils and hexamethylenetetramine were studied by using NMR techniques.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hexamethylenetetramine can lid cucurbit[5]uril to forming self-assembled capsules in which nothing is encap-sulated yet; the cavity of the cucurbit[7]uril can accommo-date a hexamethylenetetramine molecule to form a self- assembled host-guest inclusion. Moreover, both the cavity interaction of the cucurbit[7]uril with hexamethylenetetra-mine稨Cl and the portal interaction of the dipole carbonyl of the cucurbit[7]uril with hexamethylenetetramine稨Cl lead to form self-assembled capsules in which the hexamethylene-tetramine稨Cl are encapsulated in the hexamethylenetetra-mine稨Cl lidded cucurbit[7]uril. Although the structures of the portal and cavity to cucurbit[5]uril are similar, there is no obvious interaction between decamethylcucurbit[5]uril and hexamethylenetetramine, and also between cucurbit [6]uril or cucurbit[8]uril and hexamethylenetetramine.  相似文献   

12.
合成制备了2,6-二甲基-N-庚烷基吗啉及其盐酸盐客体分子,利用1H NMR考察了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七元瓜环以及八元瓜环与2,6-二甲基-N-庚烷基吗啉及盐酸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上述瓜环均能与2,6-二甲基-N-庚烷基吗啉及其盐酸盐发生相互作用,并选择性包结烷基部分,形成主客体包结配合物。  相似文献   

13.
利用^1H NMR技术、等温滴定量热(ITC)法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了瓜环与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相互作用时,将其苯环包进Q[7]内腔内,形成1∶1的包结物.而Q[8]将两个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两个苯环包进其内腔内形成1∶2的包结物.进一步通过热分析发现,包结物形成后,能够增强瓜环和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实验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离子对八元瓜环的溶解性有影响。在测试浓度范围里,随着过渡金属离子溶液浓度的增加,八元瓜环的溶解度逐渐降低。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表明八元瓜环单晶中含有金属离子,但是晶体结构测定仅找到八元瓜环的结构,尚未发现八元瓜环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自组装结构。  相似文献   

15.
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研究六元瓜环和八元瓜环与苯胺盐酸盐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构特征。从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苯胺的苯环进入了六元瓜环空腔,形成1:1包结配合物,两分子苯胺以相反的方向平行地进入八元瓜环空腔,形成了2:1包结配合物;表明苯胺与两种瓜环有不同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法考察了瓜环Q[5]、Q[6]、Q[8]及混合瓜环Q[n]对卷烟主流烟气中焦油、烟碱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空腔较大的瓜环对焦油、烟碱有明显的截留作用,截留效率随瓜环空腔尺寸及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瓜环用量为20 mg时,Q[8]和Q[n]对焦油、烟碱的截留分别达到46.1%、60.3%和32.5%、40.8%.  相似文献   

17.
七元瓜环与吖啶类化合物主客体作用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1H NMR技术等现代分析方法,测试了七元瓜环(cucurbit[7]urils)与吖啶、9-氨基吖啶、3,6-二氨基吖啶(分别记为g1、g2、g3)的主客体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或中性条件,用三种方法均能观察到七元瓜环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但在强碱性条件下,用上述方法观察不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利用光谱法得到七元瓜环与g1、g2、g3均形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包合物,计算出相应的平衡常数,并利用核磁表征考察了主客体可能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七元瓜环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七元瓜环以合理的给药浓度和最大给药容积给KM小鼠灌胃给药后动物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为该大环化合物能否作为安全的药物载体提供毒理学依据。实验中小鼠未出现死亡,未测出瓜环的LD50,因此测定其最大给药量。结果表明动物在最大给药剂量为15g/kg时未出现毒性反应,无一动物死亡,提示七元瓜环毒性很低,能作为一种安全、低毒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大环化合物,七元瓜环是一个很好的分子容器。实验表明它可包容如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这一结论得到了^H NMR及2D NMR技术、质朴等方法的证实。  相似文献   

20.
六元瓜环对尼古丁捕集作用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通过利用^1H NMR技术,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考察尼古丁(gN)与六元瓜环(Q[6]的相互作用情况,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同。结果表明,六元瓜与尼古丁环能相互作用而形成配合物,是一个快速反应,且在pH=3~10时,相互作用效果均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