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β-C_3N_4超硬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MPCVD),用高纯氮气(99.999% )和甲烷(99.9% )作反应气体,在多晶铂(Pt)基片上沉积C3N4 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薄膜形貌表明,薄膜由针状晶体组成。X射线能谱(EDX)分析了这种晶态C-N膜的化学成分。对不同样品不同区域的分析结果表明,N/C比接近于4/3。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说明该膜主要由β-C3N4 和α-C3N4 组成。利用Nano indenter Ⅱ测得C3N4 膜的体弹性模量B达到349 GPa,接近c-BN(367 GPa)的体弹性模量,证明C3N4 化合物是超硬材料家族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2.
铜氧化过程中其表面"非晶膜"的AES和HREM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电子显微阄中的电子束对铜的薄膜样品进行了连续的照射和跟踪观察,结果发现,Cu在氧化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一层非晶膜,这层晶膜在电子束的照射下转变成了Cu的晶体氧化物,AES和HREM分别结果表明,Cu表面出现的这层非晶膜,它的主要成分为Cu和O,在铜的氧化过程中起着一种氧化界面的作用,也就是说,Cu的氧化要经历两个阶段,首先是Cu与O结合形成非晶膜,接着非晶膜在适当的时候转变为铜的晶态氧化物。  相似文献   

3.
Si3N4/TiN纳米多层膜的超硬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磁控反应溅射工艺制备了Si3N4/TiN陶瓷纳米多层膜,运用X射线衍射、航向电镜和显微硬度仪等对纳米多层膜的微结构、应力状态和硬度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Si3N4/TiN多层腹中,Si3N4层为非晶态,TiN层为晶态,Si3N4/TiN多层膜的显微硬度既受调制周期^的影响,同时又与调制比有关,当调制比lsi3N4/lTiN=3和调制周期^=12.0nm左右时,多层膜的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其数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双碱金属促进的双碱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发现其在甲苯氧化甲基化制苯乙烯的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特别是催化剂Na+K+/MgOCaO(摩尔比5∶5∶45∶45),在反应温度750℃,空速14000mL/(g·h),原料气分压比CH4∶O2∶C7H8∶N2=11.2∶2.1∶1∶10.4时,C8(苯乙烯和乙苯)单程收率可达23.3%。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用射频等离子体溅射的方法在高阻单昌硅衬底上制备碳氮非晶薄膜,并利用拉曼光谱和红外吸收谱对其进行的结构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膜中氮主要以C≡N,C=N键形式与碳结合。  相似文献   

6.
氮化碳薄膜的红外吸收光谱(FTI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了采用RF-CVD方法制备的氮化碳薄膜的FTIR曲线,膜层中的C-N键、石墨相、C=N键和C≡N键的红外吸收峰波数分别为1250cm^-1,1576cm^-1,1687cm^-1和2054cm^-1。采用技术措施避免石墨相析出的氮化碳薄膜,其红外吸收谱只出现了C-N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948cm^-1),薄膜中的其它功能基团的存在对C-N键的振动频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聚乙二醇(PEG)和环氧树脂/三乙烯四胺凝胶组成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制备了IPN——ZnCl2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膜,讨论了IPN的成因和电解质膜的电导率随组成、温度的变化及其膜稳定性和吸水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激光溅射固体样品,产生了ⅤB簇元素的杂碳团簇CnX-(X=N,P,As,Sb和Bi).随着从N到Bi的变化,CnX-的奇偶效应也产生了由奇强偶弱变化到偶强奇弱变化.根据Pitzer等人提出的杂化轨道理论和Huckle模型,结合ⅤB簇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对实验现象给予了可能的解释:本文认为CnN团簇取直链构型(∶C≡C—C≡C···C≡N∶),Cn与N之间形成共价键;对于CnBi团簇,Cn与Bi之间可能形成离子键(Cn仍为类似聚炔的直链共轭体系);对于其它三种团簇可能存在Cn与X之间离子键与共价键共振,随着电负性由大到小,共价键成分逐渐减弱,而离子键成分逐渐增强,因此出现了奇偶效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根据传统擦伤电极试验大批量,自行设计了一套用于薄膜材料钝化过程研究的装置,由于它采用的是断裂方式产生裸表面,因而克服了传统擦伤方式裸表面逐渐暴露于介质的弱点,能直接测量到真实反映钝化过程的电流衰减曲线。利用这套装置对磁控溅射晶态与非晶态不锈钢合金薄膜在3.5NaCl溶液中的钝化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非晶膜的裸表面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及更快的钝化膜形成速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Ni-P(非晶态)和Ni-Cu-P(晶态)涂层所做的冲击磨损实验,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形貌分析和X射线衍射实验,探讨了电刷镀涂层在冲击状态下的行为,认为涂层表层硬化是其主要冲击特性之一,Re对Ni-Cu-P晶态刷镀层加工硬化现象有一定的影响,而对Ni-P的晶态刷镀层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自Cohen等人[1] 揭示β C3N4 的结构和性质以来 ,实验聚合沉积 β C3N4 膜的工作一直继续进行着 .早期的工作[2~ 10 ] 大多数采用气相沉积 ,工作气体一般是CH4 N2 或CH4 NH3,由于金刚石、石墨和C3N4 中C( 1s)的结合能非常接近 ,在聚合反应时因相互竞争 ,其沉积产物常常是无定形碳、石墨、金刚石和C3N4 的混合物 .而在C3N4 聚合物中 ,常常包含有β C3N4 ,α C3N4 和石墨结构型C3N4 .Chen等人[11] 提出 ,采用适宜的有机分子预聚体 ,YouJi tani等人[10 ] 提出采用不含C≡N的有机分子预聚体 ,…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进行了ClONO2分子与瞬变种Cl原子反应的UPS实验测试,指认其最终产物为ClO自由基,NO2和Cl2。分析其反应历程为:Cl+ClONO2---Cl2+NO3(1)Cl+NO3---ClO+NO2(2)ClONO2与Cl原子反应能够将含不活沲Cl的ClONO2转化为活泼的ClO2,Cl2从而重参与O3破坏的循环。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反应溅射方法制备了氮化碳薄膜,研究了反应气体压力、溅射功率对薄膜形成的影响,并用X射线电子能谱(XPS) 和富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的电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气体N2 的压力太高或太低、溅射功率太大或太小,均不利于氮化碳膜的形成;在N2 压力为8 Pa、溅射功率为200 W 时,薄膜的氮原子数分数得到最大值41% ;XPS和FTIR分析结果揭示了膜中没有自由的N原子,所有的N原子均与C原子作用形成化学键,而且C N 单键、C N 双键、C N 三键共存.膜中C H 和N H 振动模式的存在,说明沉积在Si 衬底上的氮化碳薄膜有较强的从空气中吸收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两亲性杂多酸长碳链季胺盐的合成及LB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合成了两种两亲性Keggin结构的杂多酸长链胺盐「(CH3)3NC16H33」3PW12O40和「(CH3)3NC16H33」3PMo12O40,用元素分析,ICP、IR光谱、DTA、X射线衍射、UV光谱进行了表征,并用LB膜技术对其进行了成膜实验,对其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单分子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到了π-A曲线。实验表明该类化合物有较好的形成单分子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硬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PCVD)技术制备了TiN、TiC、Ti(CN)和(TiSi)N膜及其组合的多层膜。PCVD具有很好的覆盖性,PCVD-TiN具有很好的耐磨、蚀性,膜与基体结合良好,因而用PCVD法在高速钢刀具、模具及轴承上沉积TiN可大大提高其使用寿命。PCVD-TiN和Ti(CN)膜无明显柱状晶,其显微硬度高于TiN亦可用于高速钢刀具、模具上提高其使用寿命。PCVD-(TiSi)N,晶  相似文献   

16.
以硬质合金作为衬底,分别采用了化学涂层(CVD)和物理化学涂层(PCVD)的技术涂复Ti(C,N)-TiN硬质膜,应用X射线光电子谱分析(XPS)技术,研究涂层表面化学成分、元素化学状态、物相组成及其随深度的变化。涂层表面由Ti,N,C,O和Co组成;表面物相包括TiN,TiO_x及CoO.随着深度的增加,Ti:N迅速变为1,而TiO_x和CoO含量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7.
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在GCr15钢基体上形成了TiCxNy膜.TEM观察揭示,膜呈多晶结构,具有(111),(200)和(220)择优取向.AES和XPS分析进一步证实,TiCxNy膜呈含氧配置.膜的硬度和摩擦特性与N含量有关,N的过高含量对提高表面硬度不明显,但摩擦特性明显下降.在作者的实验条件下,以3×1017/cm2的注量为宜.干摩擦表明,膜的抗氧化性能优良.不仅存在能有效地抑制基体在摩擦过程中形成的氧化皮,又由于硬度高,润滑性良好,还能显著地改善基体的耐磨粒磨损特性.  相似文献   

18.
酚醛树脂基气体分离炭膜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原料,利用浸渍法制备了气体分离用管状炭膜,考察了涂膜液浓度,涂膜次数对炭膜气体透过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涂膜液浓度和涂膜次数的增加,H2、N2、CO2、CH4的涌透速率下降,H2/N2、H2/CO2、H2/CH4的分离因数增加,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炭膜由多孔结构的支撑体和其上覆盖的致密分离层组成、气体在炭膜内主要以努森扩散方式勇士, 随着粘性流存在。  相似文献   

19.
报道电化学方法制备的普鲁士蓝│铂修饰电极(PB│Pt)和PB-六氰亚铁酸镍混合物膜│铂修饰电极(PB-NiHCF│Pt)的循环状安和现场付立叶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发现不论PB膜还是PB-NCF混合物膜经过脱水处理后,两膜中中PB的电化学还原反应受到了显著的抑制,而对NCFCF结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赤灵芝GL-2菌株深层培养复因子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赤灵芝GL-2菌株深层培养的高产组合,以多糖产量为目标,进行了五因素四水平及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赤灵芝GL-2深层培养中,C源种类和含量是影响灵芝多糖产量的主要因素,其适用C源为麦芽糖与葡萄糖(3.5%∶0.5%),适用N源为蛋白胨与酵母膏(0.5%∶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