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发联盟成员之间的契约是不完备的,这种不完备契约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联盟成员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影响合作的稳定性,而信誉机制是保持联盟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基于KMRW模型分析了贴现因子、合作次数以及加入惩罚因子对于联盟成员是否选择守信、减小机会主义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结论表明,提高贴现因子、合作次数并加入惩罚机制都有利于联盟企业保持信誉,积极参与合作。最后根据结论为研发联盟稳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联盟治理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企业技术联盟是技术创新组织,而技术联盟治理的适当选择能为企业提供降低管制成本的优势,是决定联盟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对各种技术联盟治理在股权安排、组织结构、控制权分配、伙伴关系等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技术联盟的治理是建立在联盟成员共同享有联盟控制权,以成员能力为基础的知识性资本合作关系,技术联盟治理机制是协商机制、声誉机制和信任机制的有机构成,并对这些机制的运作机理进行了较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动态创新环境中,企业间已由单纯的竞争关系转向竞争和合作并存的关系,这种转变对于企业创新产生了很大影响,带来了许多新的管理问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也存在这种竞合关系,对联盟成员间竞合关系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提高联盟整体的创新绩效,促进联盟实现协同价值。本文利用我们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调查获得的数据,剖析了影响联盟成员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因素,针对加强联盟成员竞合关系管理、提升合作创新绩效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动态创新环境中,企业间已由单纯的竞争关系转向竞争和合作并存的关系,这种转变对于企业创新产生了很大影响,带来了许多新的管理问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间也存在这种竞合关系,对联盟成员间竞合关系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提高联盟整体的创新绩效,促进联盟实现协同价值。本文利用我们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调查获得的数据,剖析了影响联盟成员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因素,针对加强联盟成员竞合关系管理、提升合作创新绩效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技术研发联盟由于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等约束导致联盟企业间的契约必然是不完全的契约,这种不完全契约引发联盟成员出现机会主义行为而减少关系性资产投入;分析了联盟成员通过持有股权来分享联盟利益形成双边依赖关系以促进联盟成员间的激励相容,通过建立联盟成员与联盟盟主的股权激励机制模型,求解得到最优的关系性资产投入以及最优股权,并分析了相关参数对于关系性资产以及股权激励的影响作用,最后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承运人联盟中,各成员追求各自收益最大化,成员与联盟的最优决策往往是不一致的,因而导致联盟不稳定.承运人面对产生的需求有2种选择:接受或拒绝.考虑该约束条件,在一个由承运人联盟运营的航运物流网络的基础上,以合作博弈理论和数学规划为框架建立了承运人联盟的合作博弈模型,并设计了运力互租价格为核心的收益分摊机制,该机制为联盟成员提供了补偿性支付.分别对联盟和成员的决策过程进行数学建模,运用逆优化技术使得两者的最优决策一致,进而实现了联盟和合作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华东科技》2012,(10):36-39
两年来,各产业联盟引领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作用正不断显现:产业联盟通过联合攻关,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建立了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并积极探索建立多种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聚焦市场需求,通过开展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完善了联盟成员单位的产品线,形成了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有效促成了联盟成员企业总体能级的提升;联盟通过技术和产业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为联盟各企业培育了一批高端人才;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各种资源,完成了组织构建、制定了前瞻性战略规划。18 用可持续的眼光看待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8.
控股股东关系联盟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是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积极的治理效应,研究中尚缺乏关注。采用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控股股东关系联盟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关系联盟能显著提升企业实质性创新;机制检验发现,控股股东关系联盟通过治理效率和信息传递两条路径对实质性创新发挥双重治理作用,即抑制了控股股东私利侵占、增强了分析师关注度,进而促进实质性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关系联盟对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低股票流动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显著,关系类型越多、强关系联盟规模越大、异质性越高,提升实质性创新的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而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是突破创新资源稀缺性限制、提升创新绩效的有效途径。基于合作博弈的基本理论,在充分考察区域创新主体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在内的多层次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模式,并对联盟的构成和特性进行分析。继而,基于模糊宗派博弈模型对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的收益分配机制进行探讨,提出有利于保持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稳定性和有效性的收益分配设计方案。研究发现:通过构建多主体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能够有效提升区域产业创新绩效;联盟稳定有效的条件是良好的收益分配机制;在具有宗派性质的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中,收益的无剩余分配是保证联盟稳定的必要条件,且适度让渡宗派成员收益提高非宗派成员收益能够有效提高非宗派成员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联盟稳定性。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从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参与者视角,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考察平台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机制(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对生态参与者合作行为的影响机理,进一步讨论技术波动性对生态参与者合作行为治理机制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契约约束力和关系治理均对生态参与者合作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契约包容性对生态参与者产生负面影响;关系治理强化了契约约束力对生态参与者合作行为的促进作用,但并不能改变契约包容性对生态参与者合作行为的影响;技术波动性能够强化契约治理对生态参与者合作行为的作用效果,但未能显著影响关系治理和生态参与者合作行为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非正式治理能够协调成员间共生关系和行为,促进成员间相互依存、互动耦合,进而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共生发展及价值共创.本文基于社会嵌入理论与组织生态学,根据现有研究归纳出信任、声誉、合作文化、联合制裁四种非正式治理,运用Logistic模型,构建共生理论视角下非正式治理对创新生态系统企业等成员共生关系演化影响的共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演化稳定性分析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成员共生演化取决于成员间共生系数的强弱,其中,信任、声誉、合作文化共生系数对系统成员共生演化产生正向影响,利于互惠共生形成,而联合制裁对系统成员共生演化的影响既有正向也有负向的,可能产生寄生、偏利或互惠共生.系统成员共生稳定状态的收益受非正式治理共生系数和主体收益最大值影响.非正式治理影响创新生态系统各企业向互惠共生关系的演化,为企业非正式治理发挥正向作用,实现价值共创及创新生态系统合作共生健康运行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将二阶声誉测度Standing应用到自组织网络的合作激励机制中,设计了一种基于Standing的包括服务和声誉管理的分布式合作管理协议,克服了间接互惠所面临的二阶搭便车问题.数学分析和模拟实验表明,在二阶声誉作用下,区分策略是演化博弈惟一的进化稳定策略,从而促进了用户的合作.同时,采用完全的分布方式所构建的可信第三方架构能够有效应对合谋、虚假的声誉反馈与声誉提供等欺骗行为.该合作机制在一般的动态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企业声誉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声誉与人才资源、顾客资源获取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假设模型,并通过调查四川省42家企业所收集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企业声誉有利于人才资源和顾客资源的获取,并通过资源获取对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团队化程度对于创新激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创新企业最重要的工作模式-团队工作的运作原理,利用非合作博弈理论,建立了创新组织与非创新组织之间最佳剩余收益分配模型,分析了影响新企业组建核心团体的三项主要因素-监督难度、创新组织的重要程度与团队化程度,指出了创新企业降低团队化程度的主要方式和对团队运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团队化程度的降低将有利于占优势的创新者组成核心团队,提高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许多地方大学都组建了科技创新团队。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是地方大学增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加强其激励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合作为基础研究了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从理论探讨了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的可能,构建了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模型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首先,建立动态委托代理模型,研究业绩激励机制产生效率损失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而,从基金家族视角建立声誉机制,优化开放式基金的激励效率.结果表明,业绩激励机制产生的效率损失,随证券市场中信息透明度的降低而增大,随投资期限的增加而降低;基金家族建立的声誉机制,能在基金经理之间产生一种正面的声誉传递作用,从而提高了开放式基金的激励效率,并在一定条件下,使其达到帕累托最优.最后,结合现实分析了所建模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2008-2013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应用面板门槛模型(Panel Threshold Model)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表现为当企业规模低于879.822百万元时,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显著负相关;当企业规模处于879.822百万元到10692.185百万元时,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最大;当企业规模突破10692.185百万元时,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有所减弱。研究认为面板门槛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相应结论为政府产业政策制定和企业创新投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区域创新合作的内涵、构成要素及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形成机制,包括创新要素区域异质性机制、企业—科研机构产业行业同质性机制、成果交易诱导机制和政府推动机制。并从政府、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提出了跨区域创新合作的实现路径,即政府推动引导、完善市场环境、协调关系注意耦合效应以及建立跨区域合作战略联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