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小孢子形成,雄配子体发育与花蕾生长的相关性.小孢子形成与雄配子体发育过程:1—2 列孢原细胞经过一次平周分裂,内层形成初生造孢细胞,经反复分裂.形成大量的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形成四面体形的四分体.小孢子释放后,进一步发育形成二个细胞的成熟花粉粒.这一过程与大孢子形成、雌配子体的发育一样,与花蕾生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紫荆(Cercis chinensis Bge.)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扫描电镜对成熟花粉粒的外部形态进行了观察.雄蕊花药四室,纵裂.孢原细胞二个位于表皮之下.成熟花药具五层药壁:表皮、药室内壁、二层中层和一层绒毡层.绒毡层为分泌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呈四面体型排列.成熟花粉粒圆球形,三细胞.三条萌发沟,外壁具网状纹饰.  相似文献   

3.
单穗升麻的花药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南川升麻(Cimicifuga nanchuanensis)濒危与其生殖过程的联系。对广布近缘种单穗升麻(C.simplex)进行了部分对照研究。论述单穗升麻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以及花药壁的发育。单穗升麻的花药具4个小孢子囊(药室),囊壁(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绒毡层细胞在发育后期由单核分裂为2核,多原位解体,为腺质型;但大约有12%小孢子囊的绒毡层在小孢子四分体释放时期进入花药室内,成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2胞型。  相似文献   

4.
花药药壁发育为基本型.成熟绒毡层细胞具双核,属分泌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为四面体形,单核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时,纺锤体始终与小孢子细胞长轴平行.生殖核先于营养核形成,胞质分裂极不对称,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间具明显的、非肼胝质性质的壁.散粉时花粉粒为2细胞,细胞内贮藏丰富淀粉粒.花药各部分组织中始终富合淀粉粒,在小孢子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淀粉的消长显示一定的功能相关规律.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前期时开始积累肼胝质壁;刚释放的小孢子肼胝质荧光弱,液泡期小孢子具较强的肼胝质荧光.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华南紫萁,OsmundavachelliiHOOk,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因含叶绿体而呈绿色[2],孢子壁为淡灰白色.孢子四面体形,辐射对称.孢子分裂产生两个细胞,小的细胞细胞伸长为假根,大的为配子体的原始细胞,原叶体的原始细胞分裂产生形成丝状体,丝状体顶端所有细胞同时分裂形成片状体,最后配子体成心脏形,具一个中脉和薄的侧翅的原叶体,孢子播种32天后开始在原叶体上出现了圆球状的精子器和颈卵器,精子卵子结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胚,胚发育成幼孢子体并寄生有配子体上,幼孢子体生长成为植株.用显微摄影摄像观察和记录了它们的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并把生活史的各个发育阶段的标本进行原色保存,制成完整的蕨类生活史标本.  相似文献   

6.
对山黄皮的胚胎学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①山黄皮花药四室,小孢子母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形和十字交叉形.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②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T”形排列的大孢子,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雌配子体发育属蓼型.③珠孔受精,核型胚乳,藜型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7.
鹅毛竹花药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鹅毛竹为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花药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鹅毛竹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造孢时期的造孢细胞胞质较浓厚, 线粒体、高尔基体丰富,含有大量的小泡,有少量油滴; 小孢子母细胞分裂期超微结构特征明显,分裂前期小孢子母细胞内含大量小泡、环状片层、高尔基体及线粒体,分裂期的小孢子母细胞胞质中的小泡、线粒体更加丰富,高电子致密颗粒的数量明显增加; 二分体细胞内具有丰富的线粒体,个别细胞壁上有胞质通道,胼胝质壁加厚; 刚释放出的小孢子壁薄,线粒体、环状片层丰富; 中央期小孢子形成期呈圆球形,细胞质稠密,具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随着小孢子的发育,其外壁逐渐增厚,在质膜外侧形成了3条宽窄不等的电子致密带,即外壁表层、基粒棒层和外壁内层,此时形成萌发孔; 成熟花粉粒充满淀粉粒。在花药发育期间出现雄性败育现象,主要表现为绒毡层细胞过早解体和小孢子母细胞及单核小孢子形态畸形,这些异常是雄性败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大蒜的小孢子是由小孢子母细胞经典型的减数分裂而来。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排列呈平面型。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多价体、单价体和染色体落后等不规则现象,是导致花粉退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鹅毛竹为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花药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鹅毛竹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造孢时期的造孢细胞胞质较浓厚,线粒体、高尔基体丰富,含有大量的小泡,有少量油滴;小孢子母细胞分裂期超微结构特征明显,分裂前期小孢子母细胞内含大量小泡、环状片层、高尔基体及线粒体,分裂期的小孢子母细胞胞质中的小泡、线粒体更加丰富,高电子致密颗粒的数量明显增加;二分体细胞内具有丰富的线粒体,个别细胞壁上有胞质通道,胼胝质壁加厚;刚释放出的小孢子壁薄,线粒体、环状片层丰富;中央期小孢子形成期呈圆球形,细胞质稠密,具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随着小孢子的发育,其外壁逐渐增厚,在质膜外侧形成了3条宽窄不等的电子致密带,即外壁表层、基粒棒层和外壁内层,此时形成萌发孔;成熟花粉粒充满淀粉粒。在花药发育期间出现雄性败育现象,主要表现为绒毡层细胞过早解体和小孢子母细胞及单核小孢子形态畸形,这些异常是雄性败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从花芽膨大至开花历时26天。开花前19—16天,幼叶与花序伸出期,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小孢子发生为同时型。四分孢子多为四面体型。小孢子发育(中央期——靠边期)持续5天。开花前10——9天,花蕾分离,顶花花冠微露时,是小孢子第一次分裂的时期。2——细胞雄配子体充实期持续7—8天。开花前2—3天,2—细胞花粉粒发育成熟。生殖细胞的分裂在花粉管中完成。但也观察到生殖细胞在花粉粒中分裂、发育成3—细胞花粉粒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羊草小孢子发育和雄配子体形成,主要结论如下:(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孢子为平面型,单核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细胞壁,对PAS染色和苯胺兰染色诱导荧光均呈负反应,成熟花粉粒为三细胞,细胞内贮藏丰富淀粉粒,(2)药璧发育为单子叶型,绒毡层细胞属分泌型,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绒毡层细胞具一或二核,在单核小孢子早期,绒毡层细胞有向花药腔肥大增生和绒毡层细胞互相融合形成变形绒毡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小孢子培养技术在芥菜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小孢子培养技术在芥菜育种应用受芥菜基因型、小孢子预处理、小孢子发育阶段、小孢子密度效应和培养基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羊草小孢子发育和雄配子体,主要结论如下:(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孢子为平面型,单核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细胞壁,对PAS染色和苯胺兰染色诱导荧光均呈负反应,成熟花粉粒为三细胞,细胞内贮藏丰富淀粉粒。(2)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绒毡层细胞属分泌型,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绒毡层细胞具一或二核,在单核小孢子早期,绒毡层细胞有向花药腔肥大增生和绒毡层细胞互相融合形成变形绒毡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黑节草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形成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了黑节草(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形成以及花粉萌发过程中细胞核的动态等。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同一药囊内的小孢子母细胞分裂具有高度的同步性。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内各小孢子的排列形式多样,并且在以后的发育中花粉始终保持在四分体内,形成四合花粉。孚尔根反应表明,生殖细胞从形成后始终保持强烈的阳性反应;而营养核却总是呈弱的阳性反应。经组织化学鉴定,生殖细胞壁为胼胝质的,此壁直到花粉成熟时才逐渐解体。花粉管顶端为球形透明区,此区在荧光显微镜下显示胼胝质荧光,这一现象在其它植物中还未见报道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肉苁蓉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形成.主要结果如下;1)药壁发育为基本型,它由五层细胞组成,中层为二层,绒毡层分泌型,药室内壁未见纤维状加厚。2)小孢子母细胞相互分散,它们在减数分裂1时开始形成胼胝质壁。当小孢子从四分体中释放时,胼肤质壁消失。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其中有的四分体中的小孢子已分裂为二核。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外壁较薄。3)倒生胚珠,单珠被和薄珠心。雌性孢原处于珠心表皮之下,为单细胞。孢原细胞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功能。随之,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分裂形成直线型四分体。胚囊蓼型,由合点端大孢子发育而成。  相似文献   

16.
小环藻生长周期短,细胞代谢速率快,营养价值高,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2,4-表油菜素内酯是人工合成的油菜素内酯类似物,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重要的作用。为研究不同水平2,4-表油菜素内酯添加对小环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文章设置5个浓度梯度的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小环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环藻藻密度、叶绿素含量、岩藻黄素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2,4-表油菜素内酯对小环藻的生长和有机物积累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小环藻在0.15 mg/L浓度时生长最好,在0.20 mg/L浓度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相似文献   

17.
用常规石蜡制片法研究了川白芷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川白芷的子房为2室,每室1倒生型胚珠,单珠被,薄珠心;大孢子发生过程中,具有多个孢原细胞的现象,但通常只有1个大孢子母细胞能继续发育;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排列的4个大孢子,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属于蓼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4分体为四面体形;成熟的花粉粒为3细胞型;花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  相似文献   

18.
一、不育系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其异常现象有: 1、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任何时期,均出现其细胞质液泡化及染色体全部或部份缠绕胶合成不规则的团块。 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有的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出现单价体或三价体;有的小孢子母细胞的胼胝质壁溶解,细胞质粘连形成多核原生质团;有的在粘连的大块细胞质中仅有许多核仁。 3、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二核或四核后,胼胝质横隔壁仅在其中央形成或从中央仅向一边周围廷伸,其外围的细胞质仍互相通连。以后胼胝质壁溶解,就从其细胞质相连的地方似非有丝分裂一样,拉开形成两个或四个裸孢子。这种胞质分裂的方式很特别。还未见有所报导。 二、不育系花粉的败育,在小孢子发育的各个时期(单核、双核、三核),均观察到各种败育现象,小孢子出现各种畸形。很特别的是,有很少数小孢子是孳生的。这些孳生小孢子,有的在一端是相通连的,形似非有丝分裂劈裂状;有的在中部相连通,似非有丝分裂的横缢状。这是小孢子的两种新的败育形态。可能是二分体的横隔壁形成不正常所致。 三、不育系的绒毡层提早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就开始解体。 四、保持系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减数分裂为顺序型。四分孢子为二轴对称式。花粉粒为三孢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肉苁蓉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形成,主要结果如下:1)药壁发育为基本型,它由五层细胞组成,中层为二层,绒毡层分泌型,药室内未见纤维状加厚。2)小孢子母细胞相互分,它们在数分裂1时开始胼2胝质壁。当小孢子从四分体中释放时,胼胝质壁消失,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其中有的四分体中的小孢子已分裂为二核,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外壁较薄。3)倒生胚珠,单珠被和薄珠心,雌性孢原处于珠心表皮之下,为单细胞,孢原细胞直接接起大孢子母细胞功能,随这,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分裂形成直线型四分体,胚整蓼型,由合点端大孢子发育而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南瓜小孢子形成过程中的缢缩分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